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锦衣 >

第231章

大锦衣-第231章

小说: 大锦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域铁骑陆炳并没有用错,即便在江南湿地,不是平原那么好奔驰,但他们的战斗力依然强悍。即便是最勇猛的倭寇也难敌过从马上挥来的马刀,骑兵不骑马步行之下战斗力也超凡,吃肉长大的和吃粮食长大的,从身体发育结构上就有明显不同。
少林武僧的战斗力更加突出,在军中如果有武僧加入战斗,士兵们会极其有底气,军心瞬间大振,大家认为这么一来便会有佛祖保佑,而大部分武僧更是可以以一敌十余人。像是悟法这样的高手,又是练就了一身霸气的外门硬功,金钟罩铁布衫,更是可以纵横沙场万军从中取上将首级。
五天后,第一次扫荡结束,期间共发生了十余起战斗,其中倭寇数量达一百人以上的战斗有六场,歼敌共四百余人。其余的被赶到了海上,他们藏在各个江河之中的船只刚驶出海湾就被大明留守在上海县的无敌舰队给击毁。沈紫杉留下的舰船做全方位封锁是不够用的,但是击毁这些小小的倭寇海船还是不成问题的。
倭寇被赶回了陆路逃窜,还没来得及隐藏喘息,明军再次赶到了团练组成的防御线上,再次向外推进,开始第二次扫荡。倭寇们落荒而逃,纷纷抱团取暖,组成千余人的盟军,向北进发。其实大部分倭寇是不愿意去北方的,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湖北人聪明且刁钻,但打起仗了一点不含糊。山东响马更不必说,连西域大军都不是他们的对手,山东人拿起书本就是齐鲁儒乡,放下书本就是大葱味十足的血性铁汉。河南呢?呵呵,同样战斗力强有北方大汉的体魄又有灵活的脑子,去了或许怎么被河南人坑杀死的都不知道。
再往北呢,京师重地,大军重重,赶过去那才是死无葬身之地,更何况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也是不好惹。再往北乃是荒蛮之地,大片森林和游荡在其中近乎野人的土匪让倭寇们胆寒,更何况那里根本没有什么可抢的。辽东巡抚驻军更不是吃素的,常年跟熟女真生女真蒙古人后金人战斗的战士们,野蛮而血腥,战斗力极其强悍,一直守卫着大明的东北大门,倭寇要去那里纯属自取其辱。
倭寇们实在是不愿往北去,可是被俞大猷等人逼得没办法了,不往北就是个死,去大明北方还能夺个渔船回日本,总之那里可能有一线生机。人类求生的欲望是无穷的,倭寇们硬着头皮向北挺进,他们有些后悔来大明的决定了。
不光是他们,远在海外支持这些倭寇的日本大名,幕府将军们也开始后悔听了白羽的鬼话,现在别的地方没见怎么乱,死的净是自己的手下。

第一百一十七章 再度回京

之所以抗倭战争中,陆炳分南北作战,就是为了南北分别打击以及南北配合作战,迎接倭寇们的是汤克宽的以逸待劳的铁军。之前零星的作战可憋坏了这群血气方刚的年轻战士,也包括同样年轻的将领汤克宽。
望着南线战争不断,不断创造胜迹,建立功勋,北线的小伙子们早就按耐不住了。所以他们努足了劲儿进行防御工事。建立的防御寨都快练成一道城墙了,工程修了加固,加固后再修,简直可以称作是坚不可摧。
南线俞大猷亲自挂帅,领兵向北追击,把倭寇一步步逼到了汤克宽的势力范围当中,南北夹击倭寇岂能有好?于是乎,倭寇全军覆灭,有些千余人的大队伍负隅顽抗,退入深山之中,坚守要塞利用易守难攻的地形进行最后的抗争。汤克宽不忙着进攻,把山路封锁在山下把山上的倭寇团团围住。倭寇们倒是有气节,少有投降的,要么战死,要么是在山上饿死的,或者是因为喝了过多的山泉水,食物没有规律结果得了瘟病或风寒死了。
至嘉靖十年八月,沿海倭寇被尽除,大明水师驻海外岛屿进行岛链防御。而沿海部分,也用团练民兵防御起来,众志成城之下,倭寇再也难以入侵。就算没有这些,倭寇也不会来了,自嘉靖登基以来,陆炳发动了两次大规模对倭战斗皆取得了胜利。明军打出了威风,也打出了威名,敌人闻风丧胆。
实事求是的说,其实此次的倭寇入华和陆炳有些关系,也可以说是陆炳促使了这次战争的开端。
当年陆炳登陆日本本土。把海战中俘虏的鬼虎手下赶上岛,以追赶流窜敌人,声称敌人偷盗大明军服,己方要维护大明名誉为由,进行了海陆两方面打击。拉拢小的攻击大的势力,造成了日本政局的混乱。而后的一系列措施搜刮了日本本就不富裕的财产,日本本来就贫瘠,被陆炳这么一弄,彻底乱了好多年,至今也没有一个可以一统的政府出现。
陆炳这般做法。为朱厚熜提供了丰厚折腾的资本,所以大肆选秀女和炼丹的行动不断进行,资金也得以延续,直到四五年后才出现大规模空虚,这才开始打起了沈家和陆家的主意。同样,日本的变化也很大。百姓更加民不聊生了,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战端一开,受苦最多的就是百姓了。
当百姓没有活路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别的,而是活着。就这么简单。国内除了手握重兵的大名和将军们,就是和自己一样贫穷的百姓,甚至略好一点的武士,就算是内乱也没什么可抢的。其实日本武士这些年也苦不堪言,日子一天不如一天,原来的风光无限变成了现在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
日本的大名和幕府将军们都很聪明,他们知道如果不予发泄口,人民的长矛就会指向自己,而自己则成了劫富济贫被掠夺的对象。所以他们发动了外战,宣扬大明仇恨论。从而成功的把敌我矛盾转向了大明。
面对富裕的大明,别说是坏人了,就是好人也得动心思,于是乎大批倭人成群结队的来到大明掠夺,成为了倭寇。嘉靖之前倭寇大部分是汉人借了倭寇的名字去抢夺。嘉靖初期有了琉球附近诸岛叛军的加入,而到了嘉靖九年开始,倭寇成了真正的倭寇,日本人成了主力军。
陆炳造成了这场灾难,不管是否是有意的,但是他的举动的确造成了这样的事实,万幸一场灾难也由他熄灭了。当然这只是暂时的熄灭,狼子野心的日寇很快就会再次死灰复燃,就在不远的几年后,只不过这是后话了。
按照陆炳的想法,应该出兵驻扎日本,彻底剿灭其狼子野心。但皇明祖训有言不准征讨,故此陆炳也不好公然违抗,就算是嘉靖皇帝朱厚熜下了圣旨也得被驳回,毕竟这是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所立的。
至此,大明四面疆域战基本结束,广西古田和西域诸国皆陷入混战。广西狼兵和古田叛军互有输赢,两边都是猛打猛冲的套路。古田叛军较讲究智谋,但装备差而且韦银豹和王振虎形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政权,面合神离,互相少有配合,实力严重分散,韦朝奉更是阴险,看似支持韦银豹实则是坐山观虎斗,谋定而动看来是想坐收渔翁之利。
明军方面,名义上管辖的狼兵同样作战勇猛,套路是冲冲冲杀杀杀,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是胜在大明提供的军械好,粮草也齐,一时间兵强马壮,和古田叛军不相上下忽悠输赢。但这些都变成了广西民族内部斗争,大明已经不用消耗实力了,只需要驻边防守便可。这才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静等着两虎相争双双而伤。
西北,土鲁番汗国被陆炳和叶尔羌汗国各瓜分了一大半,剩余的政权紧缩战局,做是死搏斗。出乎陆炳预料的叶尔羌没有被灭国,反而越战越勇,足以称为陆炳重视的合作伙伴。土鲁番被三分天下,亦力把里被陆炳控制,乌兹别克汗国见机不妙便撤军了。混战局面虽然仍在继续,但想来也是接近了尾声。
大明边疆终于太平了,陆炳功不可没,当陆炳要加固战果的时候,却有圣旨到,宣陆炳回京,让其协理锦衣事。
陆炳再度匆匆赶回了京城,路上就得到了自己探子的详细报告,原来张璁和夏言又掐了起来。对于夏言陆炳愈发的讨厌,这种厌恶甚至超过了张璁,张璁是个小人,夏言则是个耿蛋。自己一瞪眼小人就会偃旗息鼓但耿蛋则不会,他们以耿直的性格抱着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决心,一条道走到黑。这种性格在非战事叫宁折不弯坚守道义,但在战时就成了不懂事儿了。
这种脾气秉性导致他们有时候会不分时宜的做一些,这让陆炳不禁暗自恼怒。战事交给了其他人,但那个惹祸多端的密十三却再也没出现过。就好似他们在跟陆炳绕弯弯一样。山东的纪联洪没碰到,在北京的段清风也没碰到。
陆炳在西域得到线报,发现了密十三但他们迅速隐藏了行踪,而在陆炳在古田作战的时候,他们又绕到了海岸作战。若不是有少林十八位武艺高超的武僧,只怕是白羽又要兴风作浪力挽狂澜了。当然少林付出的代价也不小,一名高僧被打出内伤,而住持悟须亲自上阵还被打断了一只胳膊,也万幸有陆炳这才医治无碍。
再往后,陆炳就找不到密十三了。战局进入平缓期。陆炳决心把整个事业的重心放在西域的开拓和保密工作上,在不伤害朱厚熜的情况下开创自己的霸业以及保命的实力。为国尽忠不可假公济私是陆炳的宗旨,但陆炳打下西域的兵力财力大多是自己弄来的,这就与朱厚熜无关了,更何况他替朱厚熜收复了大明丢失已久的嘉峪关及周边,也算仁至义尽。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如是而已。
陆炳这次并没有八百里加急的回京,事情没有这么急。再说这三十的坎儿刚刚迈过去,按常理,这正值壮年,是各个状态达到巅峰的时候,但自己身体就已经感觉有些下滑了,陆炳不禁在想。是不是该给自己休个假了呢,这些年的确太累了。一直在战斗的陆炳,身上大伤小伤就没断过。
张璁和夏言不是第一次掐架了,上次是因为夏言的上疏,夏言从礼学上建议朱厚熜分天地祭祀,先前大多是天地祖先一起祭拜的,朱厚熜以礼治国故此欣然同意。到了权利的问题上,任何事情都是十分严重的,比如夏言办的这事儿在张璁看来就是争权夺势的行为,用陆松的话说。夏言闲的没事儿撩拨张璁干什么,张璁可是条疯狗。果不其然,两人就此掐了起来。
当然,最终的结果是不尽张璁意的,不光是天地分开祭祀的提案被通过了。而且帮助张璁抨击夏言的内阁霍韬还折了进去,直接入狱,前途堪忧。而夏言则因为这本奏折,进了侍读学士,官居四品,继续着自己的传奇升迁之路。
这是发生在嘉靖九年的事情,也就是全面战争刚刚开端的时候,当时陆炳就有些责怪两人不懂事儿,不知道朝野一心全面抗战。而今,嘉靖十年,两人又针锋相对了起来,颇有些不死不休的感觉。
这次是张璁主动出击了,本想等着陆炳回来,好好地治一下夏言,结果没想到战况持久,足足打了一年半的时间,张璁实在是憋不住了。于是在自己的威慑下,张璁对夏言展开了车轮战,全天候全方位的对夏言进行一言一行的观察,一旦有纰漏和做的不到位的地方,就开始上疏抨击。
一次两次的圣上可能会护着夏言,时间久了,圣上即便是知道夏言是被人故意整治,也会产生两种想法,第一,夏言人缘不好。这一点得引导圣上的思维,因为人缘不好意味着不会结党,只对圣上一人效忠,但同样意味着不会做人没有领导能力。
第二,夏言是个麻烦不断的人。若是天天有人来告状,听得时间长了朱厚熜就会对夏言产生厌恶,对于相对老牌的张璁来说,只需要把夏言搞臭就足够了,一旦失去了在圣上眼中的热度,搞死夏言就是唾手可得的事情了。
在此期间,张璁立功心切做了一件蠢事儿,已经蒙蔽了双眼的他开始攻击孔子,称其不配圣人之名云云的。天下门徒多是儒生,官场之中也是读着四书五经考上功名的。但关键时刻无人敢言语,只担忧张璁自身的权威和背后陆炳的权势,若是孔圣人在世,只怕也要气死过去。
圣人门生也不都是窝囊的,有一个年轻的翰林叫做徐阶,他违抗张璁,力争到底,并且在张璁的论点中找出很多漏洞,就宛如当年张璁在杨廷和的话里话外找漏洞一样,也算是风水轮流转了。
这让夏言可算看了笑话,但夏言也不仗义,并未对徐阶伸出援手,而徐阶也无力在全面与张璁这样的大佬抗争,于是乎徐阶从一个京官被发配到了地方上,成了福建延平府的一名地方官员。当然,对比那些因为忤逆张璁而被整死的,和生不如死的人来说,徐阶这个结果已经算是幸运的了。

第一章 御儿干殿下

张璁与夏言之争屡战屡败,屡屡受挫,但他并不气馁,稳定了心神,再次攻击夏言。起因是这样的,夏言以前在行人司任职,和行人司的司正薛侃是好友,而薛侃交给了太常寺寺卿彭泽一份上疏。上面提到了让朱厚熜立一位皇室宗亲培养,以便随时可以立皇储,不像朱厚照驾崩的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