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巨星时代-第1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也有很多人认为庄韵如是因为明星的身份,让刘教授另眼相看。对于这种误解。庄韵如并不想解释。对于她来说,发生在她身上的误会已经太多了,这已经算是其中最不严重的一项。
事实上,庄韵如的考试成绩和论文质量,都是有力的反击。当然,也有人觉得她是作弊得来的,只是这种指责,相信的人并不多。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庄韵如对于校园里的传闻,只是耸了耸肩。
娱乐圈里谣言的杀伤力要大得多,她已经能够做到坦然以对,还会在意这些不痛不痒的谣言吗?
至于毕业论文,庄韵如同样不担心。即使不能拔得头筹,也绝对在优秀之列。事实上,也没有教授为这位优等生担心,作为已经在全国性刊物上发表过论文的学生来说,毕业论文只是走个过场而已。或者,他们更期待庄韵如的作品,能够再度拿到权威博物上刊载。
对于庄韵如来说,现阶段的工作,重中之重就是宝莱坞电影的拍摄。
哪怕不是主角,哪怕导演同是华夏人,也是华夏艺人的一个突破。
所以,她不厌其烦地频繁飞往宝莱坞,即使有时候仅仅拍两个镜头。
对于她的敬业态度,田安平大加赞赏。甚至该片的两位主演,也称赞她是东方第一女神。
对于这个赞誉,庄韵如敬谢不敏:“其实华夏有很多优秀的演员,她们的表演经验比我丰富。只不过我运气比较好,碰到的第一位导演,正好进军宝莱坞,所以我也就坐了顺风车。”
她的米语很流利,交流和阅读完全不成问题。田安平则要差得多,庄韵如在宝莱坞的时候,常常给他当临时翻译。
郑怀新的米语水平虽然在不断地学习,进步巨大,但语音还带着明显的华夏口音,不像庄韵如经常被误认为是米国的华侨。
庄韵如习惯于华夏式的谦虚,但是在米国却并不适用。
“哦,庄,你是在故意嘲讽我们米国的电影吗?”女主演玛莉安有点不高兴了。
“当然不是,华夏的电影业起步比较晚,所以和米国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相信这个差距已经越来越小,会有越来越多的华夏电影人,登上这块圣地。”庄韵如笑着说。
“你对华夏电影的发展很有信心?”玛莉安疑惑地说,“可是我听说,在华夏的电影,很多都要被禁的。”
“只是审核严格一些而已,这对于电影业的发展,从长远来说,并不是件坏事。”庄韵如辩解,“某些暴力的因素,会影响年轻一代,我觉得审查还是有必要的。”
“好吧,我并不了解华夏。”玛莉安耸了耸肩,“不过导演田很有水平。”
庄韵如骄傲地说:“那当然,田导在华夏也是首屈一指的名导。”
“要不然,他也不可能来宝莱坞拍片嘛!”玛莉安理所当然的回答,让庄韵如泄了点气。
听起来,似乎只有华夏的顶尖导演,才能勉强有资格在宝莱坞拍戏。
她想要表示不满,可是电影史上的功勋累累,确实难以见到华夏人的身影。所以,她张了张嘴,只能不服气地保持沉默。
这年头说什么不如做什么,拿出成绩才是最强有力的说服。
所以,她咬了咬牙齿,然后灿然一笑:“他会是宝莱坞最好的导演之一。”
玛莉安只是耸了耸肩,表示不以为然。
一定会的。
庄韵如在心里暗暗地为田安平打气,并且在拍摄中,全力以赴,对每一个镜头都详细琢磨,哪怕连最小的细节,也不肯轻易放过。
从神态到语气,再到细节动作的设计,一丝不苟,反复揣摩。哪怕不在宝莱坞,与郑怀新有时间见面,两人就开始对剧本。
“不!”庄韵如喊了一声,然后很快摇头,“我觉得这一声的感情宣泄太直白,不够好。”
“我觉得已经不错了,可以表现出这个角色的强烈情感。”郑怀新摇头,“庄韵如,你给自己太大的压力,这只是我们走进宝莱坞的第一步。”
“我希望能打个开门红,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不是吗?”庄韵如摇头,“这个镜头还不到位,我再想想。”
她说着,微微眯起眼睛,陷入了沉思。
郑怀新着迷似地看着她专注的侧脸,眉头微皱,双颊微鼓,那样认真沉思的神态,在他看来,是最美的瞬间。
很多人说,认真工作的女人是美丽的。而在他看来,专注的庄韵如才是最美的。
这并不是说庄韵如的五官有多出色,在美女如林的娱乐圈,庄韵如算不上首屈一指的美女。可是,她身上有着一种纯净和知性的气质,让她在众多女星中,拥有更多的粉丝。
其实她也有傲人的身材,只是很少展示。即使走颁奖典礼的红毯,一袭最保守的礼服,也只能看得出她身材窈窕。
“你的身材很好。”郑怀新在庄韵如睁开眼睛的时候,忽然说。
“啊?”庄韵如愣了一愣,然后下意识地拉高领口。
今天图方便,穿的这件雪纺衫,领口确实有点低了。
“放心,没有走光。”郑怀新闷笑。
庄韵如的脸蓦然红了起来:“我想也是。”
“找到感觉了?”郑怀新看到她窘迫有加,好心地打破了僵局。
“嗯,再来一遍吧!”庄韵如自信地露出了笑容。
“啊……”这次的惊呼,并不尖利,低沉中带着婉转,却用手指和嘴角的抽动,表达了她的震惊和心慌。
第292章 台上一分钟
对于每一个细节的完美追求,是庄韵如想要奉献给宝莱坞的第一场处女秀。而她的表现,让田安平大为惊喜。
“庄韵如,你的演技,进步很大啊!”他不吝于自己对演员的赞美。
“谢谢。”庄韵如嫣然一笑,“我和郑怀新在国内对过了很多次。”
郑怀新也笑了:“是啊,老田,你都不知道,别看这个镜头拍一次就成功,私底下,我们已经练了不下二十次!唉,场上一分钟,场下十年功。”
田安平乐了:“作为一个演员,就是要有这样的精神!”
对于这两位他亲自钦点的演员,田安平是百分百满意的。敬业和演技,缺一不可。
“就算丢人,也只能在国内,我可不想把人丢到国门外。第一次亮相宝莱坞,我希望能够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满意,绝对满意。”田安平乐得合不拢嘴。
天才的演员,每个时代都会出现不止一名。但是天才而懂得谦虚,又敬业勤勉的演员,却屈指可数。很幸运,他一下子网罗了两名。
当然,诚如米国著名影星玛莉安的观点,只有在华夏最顶尖的影星和导演,才有资格来宝莱坞发展。
尽管庄韵如一再表示,华夏优秀的艺人很多,但并不妨碍世界的影迷,在华夏星云密布中,率先认识一个名叫庄韵如的华夏影星。
在世界版图上,华夏占据了一块不可忽视的地域,但是电影界,这块宝地出来的影星,即使在宝莱坞拍戏,也只是昙花一现的存在。
田安平和郑怀新斥资进军宝莱坞,就是想打破这种怪圈。
在宝莱坞拍戏,东方演员一般只能得到配角的戏份,即使这次执导的是华夏导演。也不能改变这种潜规则。
庄韵如倒并不在乎角色的重要与否,虽然她在华夏也主演了两部电影,但是她一直认为只是自己运气比较好而已。
再说,连国内当红一线小生郑怀新。也某心演配角,她当然觉得这个机会来之不易,全力以赴了。
“其实我们选择了一个好时候。”郑怀新在片场旁坐下,随手拧开了一杯矿泉水。
“嗯?怎么说?”庄韵如正专注地看着米国演员的表演,细心揣摩他们的一举一动。
国际明星,自然有他的独到之处。
“现在国际影坛走向萧条,更多的制片人和发行商把目光瞄向了华夏市场。因为华夏的市场太大了,宝莱坞电影率先尝到了甜头,在华夏的票房屡创新高。所以,他们也开始接受华夏演员。在影片中加入华夏元素。”
庄韵如若有所思地点头:“华夏的人口基数太大了,而且电影似乎又成为了一种回归的消遣方式。”
“你只看看这两年大型连锁影院就知道了,这个产业又有复苏的迹象。”
“所以,我们要抓住机遇。”庄韵如嫣然一笑。
“要不然,我们远涉重洋跑宝莱坞干什么?希望……这部影片至少风评不会太差。至于票房……我觉得是次要的。”
庄韵如点头同意。
或许,只是为了一个尝试。
“付出了这么多的心血,我想不会差的。再说,这部影片又不是纯东方的,故事情节发生在米国,演员用的也是本土演员。”庄韵如耸了耸肩。
这就是他们为了在宝莱坞站稳脚跟,做出的妥协。
郑怀新却没有庄韵如这么乐观。但是看着她喜笑晏晏的脸,也没有再说什么。
两人并不是用米语交谈,而且声音很轻,所以身旁的米国工作人员,根本不知道两人在谈论什么。
不过,两位东方人。而且是有着相当出色的五官的东方人,在金发碧眼的人群中,总是引人注目的。
他们在片场竟坐终日,也只是拍摄了两个镜头。
“唉,只是为了这两个镜头。你就让我和庄韵如飞这么久啊!”郑怀新拍了拍田安平的肩,“我说老田,你现在越来越官僚主义了啊!效率,你讲究的效率呢?”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啊。以前在华夏,是人家配合你们的时间。现在不一样了,只能配合人家的时间。在别人的地头上,低调!”田安平一点都没有觉得不好意思。
庄韵如知道,华夏在宝莱坞拍片的艺人,恐怕大部分都是这样的状态。
在国内再红再紫,到了宝莱坞,什么都不是。
甚至有很多国内的一线艺人,到宝莱坞的第一部戏,就是跑龙套,甚至可能只是露个脸,连台词都没有一句。
“嗯,我知道,没关系。”庄韵如虽然觉得航程过长,浪费了不少时间,但形势比人强,也只能坦然接受。
既然选择了叩开国门,那就要有承受的准备。
更何况,她得到的角色,远远超过预期。
这个角色虽然只是个配角,但还不至于连台词都说不上。
她试图把这个角色演得更加出彩,所以付出了更多的心血。
尽管田安平贴心地提供了华文剧本,但是庄韵如仍然索要了全本的米文剧本。反反复复地研读,最终把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抽丝剥茧一般地剥出来。
她甚至有一种感觉,不需要任何演技,因为她就是这个角色本身。所以站在镜头前,她几乎一遍就能pass,如果不算上她和其他人配戏的话。
“庄韵如,你的状态越来越好。”田安平欣喜地说。
“因为我对角色的理解越来越深了。”庄韵如微笑着回答。
每天至少花两个小时读剧本,花两个小时揣摩人物的内心,能不理解深刻吗?
有时候,庄韵如甚至害怕自己走不出戏,把自己完全代入到这个角色中去。
“庄韵如,我现在发现你的影后头衔,确实名至实归。如果这部电影拿到国内参赛的话,绝对能拿影后。”
“不可能的。”庄韵如笑吟吟地说。
“要对自己有信心,你演得很好。”
庄韵如眨了眨眼睛:“但是,我演的是配角,至多只能拿最佳女配。”
“女配?那得拿金像奖。”郑怀新愣了一愣,然后放声大笑。
“低调!”庄韵如悄声说。
“说实在的,我还是喜欢国内的氛围,大家想笑就笑,想哭就哭,打成一片。”郑怀新感慨,“幸好不用一直呆在米国,严重水土不服啊。”
“其实还好啦,我觉得这样的氛围也不错,在这里我也学到了不少东西。”庄韵如认真地说,“除了用另一种语言外。”
“语言对你来说不是问题,对我来说问题就大了。我只能背台词,然后应付一些简单的交流。”
“其实你的米语已经进步很大了,刚来宝莱坞的时候,你说的米语正宗的米国人都听不懂!”庄韵如好笑地说。
“喂,不用这么不留情面地揭我的老底吧?”郑怀新不满地嘀咕,“我念书的时候,外语就从来没有及格过。幸好表演系不考英语,就算作为一门考察课,反正随便混着也就及格了。”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了吧?”庄韵如嘲笑,“以前有老师教的时候不好好地学,非要现在去交昂贵的学费。”
为了学好米语,郑怀新是下了大本钱的。他拍戏的时候,还会邀请私人米语老师随行,见缝插针地学习米语。
“当时啊,我哪里有这么大的雄心壮志……”郑怀新苦着脸说。
“书到用时方恨少了吧?”庄韵如笑嘻嘻地说。
“是啊,我哪里有你这样的深谋远虑?才上大二就打算米语的等级考试!”郑怀新没好气地说。
“现在学也不算晚啊,至少你应付台词是没有问题的。”庄韵如看他有点急了,连忙安慰。
其实郑怀新哪里会这么经不起打击?只不过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