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娱乐1971-第3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样一部电影,提前二十年上映,带给好莱坞的震撼简直无法言喻。
影评人卡尔在电影杂志上发表自己的影评说道:“这是一部无法言说的电影,它有着所有成功商业片所具备的元素,在画面上,它很帅、很酷,无论是那些爆炸、格斗还是枪战,已经所有的一切道具,都给人一种目眩的感觉。
同时,导演在影片中精心准备的一些小细节,却让这部电影出现升华。影片通过令人难以置信的‘换脸术’塑造正邪难分、爱憎难辨的人物,使对立分明的是与非的主题更增添了耐人寻味的内涵……
影片中那段扎克利·王亲自写的那段音乐让我印象深刻,就是在警匪枪战时,阿尔给孩子戴上耳机。音乐虽不长,但节奏缓慢,抒情,温馨温暖,配合着当时的激烈交火。在扎克利·王的刻意为之下,影片突然枪火不再,存在于一种莫名的艺术自我享受的意境中,这时的枪战在与电影音乐的对比中,已经成为艺术,浪漫,美丽的境界……
而影片中运用了丰富的电影手段与表现手法,来展现一种特殊的动作场面,从而使得影片出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人心的效果。并从创新与发展的角度上,将动作片这一历时久远的类型片种在视觉效果上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情感表现也形成了新的风格。影片中依然可见随风鼓动的风衣,停机棚枪战时四溅的火花就像烟花一样美丽灿烂。莎夏家中枪战一段在大量的运动镜头里显得如此的与众不同,孩子戴上耳机,那音乐让人置身于歌剧院中。双面镜前,阿尔与杰克两人对峙的一段更是经典之作。愤怒地扣动扳机,对着镜子里的‘自己’开枪,两位主角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在这一刻集体爆发……
最后的教堂决战,白鸽与上帝见证了一场荧幕经典。还有那在半空中翻滚的子弹,时间静止定格下来,带着人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觉震撼……总的来说,扎克利·王将所有的暴力镜头,衍化为一种艺术呈现在观众眼前,带给我们一种惊心动魄的美。按照扎克利·王的说法,这一种残酷的艺术,叫做暴力美学。”
王梓钧的老朋友,影评人史蒂夫则是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夺面双雄》是一部很奇特的电影。扎克利·王的电影风格一直让人捉摸不定,可这部《夺面双雄》,却让我看到他在电影手法上的回归。六年前,我在戛纳第一次看到王的电影,那是一部战争片,超现实的血腥镜头与非常精致的艺术手法融合在一起,让我一下子就成了他的影迷。
六年之后,当《夺面双雄》再次出现,我有着同样熟悉的感受。不过,扎克利·王在电影艺术上的道路走得更远了,也更成熟了,片中对于爆破和飞车等画面的表达已经达到一个巅峰。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时间发生在20年之后,片中各种高科技道具让人眼前一亮,我看了电影之后,总是有一种未来就该如此的感觉。
我咨询过一位哈弗大学的教授,同时他也是一位电子工程师,他表示《喋血双雄》令他惊讶。用这位教授的话来说,扎克利·王是个科学天才,影片中表现的高科技产品,许多在现实中已经进入初步的研发阶段。扎克利·王,就是一个科学预言者……”
两人的影评一出,王梓钧在美国突然就有了“暴力美学大师”和“科学语言导演”的绰号。
而“暴力美学”一词,也正式进入了电影艺术领域。
1979年的新年,《夺面双雄》不仅吸引了无数普通观众走进影院,好莱坞几乎所有的商业电影导演都将目光投入到这部电影上。因为这部电影的许多手法,已经为他们打开了一扇扇动作片的大门。
南加大的电影学院,这里诞生了无数电影大师。
新学期开学的第一节课,授课的波利斯教授就把自己的学生带入了小放映室。
“我要给你们放一部伟大的电影!”波利斯让助教把放映机打开。
在这间隙里,学生们小声地议论着,纷纷猜测波利斯要放哪一部片子。
“吉姆,你说教授会放映哪部电影?”
“谁知道?波利斯已经让我们看了好多‘伟大的电影’。”
“我猜《洛奇》,上次教授就说这部电影很棒。”
“不,《洛奇》还称不上伟大,我猜应该是卓别林的电影吧。”
“……”
学生们正在讨论着,突然墙壁上的荧幕亮起来,虎啸龙吟的声音,提醒学生们这是一部D&T电影公司的影片。
“噢,细特,居然是《夺面双雄》!”
“见鬼,这部伟大的电影,居然是一部还在公映的新片……”
学生们嘈杂起来,不过倒也没反应过激。
事实上,南加大电影学院的老师们,给学生灌输的理念就是,票房是第一位,平时教学生的电影手法都是如何提高票房。当然,票房不是全部,南加大电影学院的可贵之处,就是还教学生在获得高票房的同时,电影最好还能在奥斯卡上拿奖。
《夺面双雄》叫好又叫做,自然符合南加大的电影理念。
“这部电影大家都看过吧,那我们直接来分析了!”波利斯说道,电影专业的学生所谓的看片,比坐在电影院里欣赏影片复杂多了。波利斯接下来,几乎是一帧一帧的开始分析,从画面到音乐,而讲得最多的就是“暴力美学”。
波利斯说道:“我常常对你们说,在拍摄电影的时候,要考虑市场和艺术两个方面。而这一部《夺面双雄》,来自中国的导演将这种理念运用到了极致。而扎克利·王最近在接受采访时,所提出的‘暴力美学’一词,虽然没有得到所有电影人的认可,但就我而言,我是非常赞同的。它将传统的暴力场面,进行了诗化,将本该残酷的镜头,转化成一场舞蹈、一场歌剧……我敢负责任的说,扎克利·王揭开了动作电影的一个新时代!”
波利斯在为学生上着课,《夺面双雄》还在北美狂卷美金。
《夺面双雄》在美国引起的巨大轰动,已经让许多圣诞节期间上映的电影面临提前下画的厄运。阿尔·帕西诺和杰克·尼科尔森两位男主角名气飙升,他们的影迷数成倍的增长。
安·玛格丽特这位金球奖影后,也因为出演《夺面双雄》的莎夏,她那时而性感暴力时而温柔慈爱的形象深入人心,完成了从歌舞、艺术片演员到动作演员的一个华丽转型。
不仅是安·玛格丽特接到片约不断,伊芙琳这个早已在荧幕隐退的中年女演员,也突然焕发第二春。而她的儿子巴迪·福斯特和女儿康妮·福斯特,由于分别出演两位男主角的女儿和弟弟,而曝光率大增。加上天才少女朱迪·福斯特,《好莱坞报道》戏称他们为明星家庭。
不止如此,就连片中饰演莎夏儿子的小演员,也突然成了媒体的宠儿。
《夺面双雄》一片出来,就让其中的所有主要演员们身家大增,片中半路就挂掉的施瓦辛格先生,如今已经接到一部动作片的主角片约。
而作为这部电影的导演王梓钧,即便是以前说话酸溜溜的媒体,现在也不敢说他的电影不好了,最多说他美化暴力,教坏小朋友而已。
反正好莱坞有分级制度,这些理由都是扯蛋。
面对如此情况,《时代》周刊终于坐不住了,直接找上门来要给王梓钧做专访,并邀请他成为下一期《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
接到这个消息的王梓钧很高兴,因为《时代》周刊前不久评选出来的年度封面人物,乃是大陆那位设计师邓先生,两人挨得很近啊。
471【一只过街老鼠】
1978年是相对安定的一年,除了年底的石油危机与台美断交,其他基本上没发生什么重大事件。转眼进入1979年,这一年各种好戏上演,精彩纷呈。
中国大陆与美国建交,随即邓公受邀访问美国,在美国引起巨大的轰动。接着又是越南干掉红色高棉,驱逐国内华侨,中越战争战争爆发。
中东那边,霍梅尼回到伊朗领导伊斯兰革命,萨达姆成为伊拉克总统,两个好基友在巩固自己统治之后,明年就会爆发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
英国的撒切尔夫人也在这一年上台,成为英国第一任女首相,以强硬的手腕,结束英国持续十年不景气局面。
农历的新年快到了,王梓钧在回台湾前接受了《时代》周刊的采访。
这篇名为《中国导演与他的暴力美学》的文章,将在10天以后的《时代》周刊“电影”栏目中刊载。
《时代》周刊为王梓钧拍的照片很简单,只是双臂抱胸看着镜头,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不过最后发行的时候,封面的下方,多出了一颗急速飞行的子弹。
那位叫麦卡特的《时代》周刊记者,并没有问王梓钧什么难堪的问题,从头到尾的采访都围绕着电影。
不过在离开的时候,麦卡特笑着对王梓钧说:“王,你可是第一登上《时代》周刊的华人明星。”
“我很荣幸。”王梓钧笑道,心里琢磨的却是《时代》周刊的用意。
虽然《夺面双雄》在美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但《时代》周刊的封面却不是那么容易上的,以美国佬的尿性,若说没考虑其他因素的话,打死王梓钧都不会相信。否则《时代》周刊以前都只用中国的政治人物做封面,现在怎么会突然打破这个传统,将他一个明星放在上面?
王梓钧看似随意地问道:“麦卡特先生,能告诉我为什么将我做封面人物吗?我有点受宠若惊。”
“你不知道你很棒吗?《夺面双雄》的票房现在都还在暴增,比当初布鲁斯·李的《龙争虎斗》还要轰动。你为好莱坞的动作类电影,开启了一扇全新的大门,而你又是个中国人。这才是关键所在。布鲁斯·李不同,他虽然是华人,可他拿的是美国国籍。”麦卡特笑道。
王梓钧说:“恐怕不止这些吧,卢卡斯的《星球大战》引起那么大轰动,也没能上《时代》封面。”
麦科特招呼着助手准备离开,他靠到王梓钧是耳边,小声地说:“王,你的这期是在1月29日发行,至于2月5日的那一期的封面人物,是红色中国的邓。联系到最近美国、中国台湾和大陆的关系,你不觉得很有趣吗?事实上,我们这一期的封面人物准备用台北的蒋,不过考虑到一些因素而计划搁浅,你的电影又刚好在美国引起轰动……”
“我擦!”王梓钧无力吐槽。
美国佬还真关心红色中国啊,1979年《时代》周刊第一期就将邓公作为年度风云人物推出,第二个月的第一期又是将邓公作为封面人物。
最无语的是,他王梓钧居然被抓壮丁卡在中间。
《时代》周刊难道想表达,大陆开始崛起,台湾没落得只他一个导演能拿出手?这算是调侃还是讽刺。
刚送走麦卡特等人,王梓钧就接到白沐阳打来的电话,让他马上赶回去。
不是让王梓钧回去过年,而是当局那帮子人听说他在美国的电影忙完了,而且还引起了轰动,下达来了一个任务给他。
什么任务?自然是因为中华民国与美国刚刚断交,需要王梓钧配合舆论宣传。这宣传自然不能直接跟美国干,而是针对海峡对岸的大陆。
说白了,就是让王梓钧拍摄反共政宣片,配合蒋经国反攻大陆的口号。
王梓钧一听,直接傻了,他哪有心思去拍这种破电影?一点艺术含量都没有,挣不到几个票房,既浪费时间,还要被民主人士和香港的左派文人狂批,说不定还会得罪中共。
王梓钧皱着眉头在沙发上考虑如何应付,林清霞抱着霏雨过来,看到他这副模样,问道:“遇到什么难事了?”
王梓钧把刚才接到的电话内容说了出来。
林清霞没觉得有什么问题,她出演的台湾政宣片就有好几部,笑道:“他们让拍就拍呗,反正花点时间应付一下就是。”
王梓钧又不能跟林清霞明说自己爱惜羽毛,不想被这一部电影毁了名声。
想来想去还是推不掉,他王梓钧早点几年前就加入了国民党,至今都还和邓丽君以及许多出境的明星一样,身上挂着一个国民党情报员的身份。
这些年,王梓钧享受了不少当局的便利,现在是该还的时候了。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啊!
明天就要回台北,等林凤娇和林清霞把行李收拾好,王梓钧才做下决定。让王氏电影公司的编剧部门把剧本写出来,然后自己再改改,最后让刘家昌来拍,自己挂名了一个联合导演和联合编剧的名头,也算是能勉强交差了。黑锅就让刘家昌这家伙来背,反正他拍的政宣片不少,也不在乎多这一部。
打定主意,王梓钧心理也轻松不少,晚上与两个女人还有儿女其乐融融地吃饭,算是将这事暂时抛诸脑后。
“叮咚,叮咚!”正吃着饭,门铃突然响起来。
林熠从板凳上滑下来,争着说:“我去开门!”
林熠还没跑过去,在另一间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