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老板是怎样炼成的 >

第15章

老板是怎样炼成的-第15章

小说: 老板是怎样炼成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假冒伪劣,以次充好,以免重蹈中国货在东欧国家之覆辙。“快半拍”的另一重意思,就是你的产品可以很容易地被赶上和取代,这提醒创业者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否则,你的领先优势很容易就被打破,你可能轻而易举就被别人踢出市场。 

  做傍家 

  要说明什么是“做傍家”,我们可以拿前不久刚上市的新奥燃气的王玉锁来做个说明。不仅新奥燃气的王玉锁,华桑燃气的沈家桑、UT斯达康的吴鹰、亚信的丁健、田溯宁等都是靠这一招创业起家的。“傍家”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词,“做傍家”自然也就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生财方式,所谓的做傍家,就是向垄断行业靠拢,做垄断行业的傍家。垄断饭最好吃,垄断行业的钱最好赚,这是众所周知的真理。如果能吃上垄断饭,哪怕只是分享一点残羹冷饭,也胜过外面的鲍鱼燕窝。“中国亿万富豪俱乐部”成员王玉锁和沈家桑所“傍”皆为天然气行业,另两位“中国亿万富豪俱乐部”成员吴鹰、丁健所“傍”则为电信行业。在中国,天然气和电信是由政府高度垄断的两大行业。想做这两大垄断行业的傍家,没有一点点真本事是不行的。吴鹰的小灵通,一边遭到电信管理部门的查禁,一边在众多地方电信部门的配合下急速发展。从UT斯达康经常传出与电信管理部门相左的信息,最后又往往证明其信息正确,虽然看起来有些令人匪夷所思,但在中国,这种现象并不少见,只要你是中国人,就不应对此感到奇怪。 

  我们还是具体来看看王玉锁是怎样做的吧,看看这个人是怎么“发家致富”的。王玉锁出生于河北霸州,据说3次高考落榜,从此放弃高考,开始做些小生意。王卖过葵花子,卖过啤酒,还卖过女式泡泡纱背心。王还做过一家塑料厂的业务员,但都没有赚到什么钱。1986年春节,生意失败的王拿着100块钱,准备去租车跑运输,没想到了地头人家又不许租车了。王在茫然之际,忽然想到倒腾燃气能赚钱,于是半途改道来到任丘。具体的经过据说是这样的:王到任丘后先住下来,下午去街上闲转,看到有个蔬菜公司卖钢瓶,就问一个姓樊的老大姐有没有气,并且约好了晚上见面。晚上,王买了一兜子刚下来的杏,骑着租来的自行车找姓樊的大姐去了。一敲门,门开了,王一看就愣住了,原来是他救过的一个人。那人说:玉锁,你怎么过来了,你怎么不打声招呼啊?王说,大哥,怎么是你们家?“大哥”说是呀。从此问题解决了。王也从此柳暗花明又一村。“大哥”先让王捡了一套设备回去,然后由“大哥”负责给王联系气。 

  王就骑着借来的自行车,将设备拉回到老家,往自家小卖铺一放,贴了个告示:就这个东西,谁买,你先交12罐气的钱,10块钱一罐,是120块。“我这个东西一套是120块。交240块钱,我记得很清楚。实际我这个气是一次交一次钱,这样我不就多一些资金了吗?另外,再加上利润呢,那时一套挣40多块钱。”做饭烧燃气,那时候即使对于许多北京人来说也是有门路的象征,何况是在河北廊房。王的告示贴出来,顾客立刻蜂拥而至,当时就登记了七八套;几天时间王卖出去40多套,净赚1000多元。这是王玉锁人生第一桶金。以后王在“大哥”的帮助下,常跑任丘,瞅准燃气,“咬定青山不放松”,终于修成正果,成为中国有名的“燃气大王”和大富豪。 


第29节:“广告轰炸学”的鼻祖
  赌 

  “赌”!创业者最常见手法之一。关于这一招式,风云人物史玉柱最精通。其实,只要是创业者,身上就多少都有些赌徒气质,但其中最大的一个赌棍是史玉柱。十几年来史一直是中国经济界的风云人物。在20世纪9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的中国10大富豪榜上,史还是惟一一位靠知识发家的富豪。史的老家在安徽怀远。1984年史从浙江大学数学系毕业,分配至安徽省统计局。因工作出色,1986年安徽统计局认为史人才难得,将其列入干部第三梯队送至深圳大学软件科学管理系读研究生,毕业回来即是稳稳的处级干部。一般人皆认为史官运亨通,前程似锦,但到深圳后开阔了眼界,同时为深圳“遍地金钱”所打动的史玉柱,深大研究生毕业后所做的第一件事竟是辞职。为此遭到了领导、亲人的一致反对,但史义无反顾,很快带着其在读研究生时开发的M-6401桌面文字处理系统返回深圳。重返深圳的史一贫如洗,只能借宿于深大学生宿舍,买不起电脑编写程序,便采用“瞒天过海”之手法冒充深大学生混入学生计算机实验室,被管理人员发现驱逐后,史又通过熟人来到配置有电脑的学校办公室,别人下班他上班,天天苦干到凌晨。1989年夏,史自认自己开发的M-6401桌面文字处理系统作为产品已经成熟,便用手中仅有的4000元承包下天津大学深圳电脑部。该部虽名之为电脑部却没有一台电脑,仅有一张营业执照。当时深圳电脑价格最便宜一台也要8500元。为了向客户演示、宣传产品,史决定赌一把,以加价1000元的代价获得推迟付款半个月的“优惠”,赊得一台电脑。以此方式,如史在半月之内没有收入,不能付清电脑款项,不但赊购之电脑需要交回,1000元押金也将鸡飞蛋打。为了尽快打开软件销路,史想到了打广告。他再下赌注,以软件版权做抵押,在《计算机世界》上先做广告后付款,推广预算共计17550元。1989年8月2日,史在《计算机世界》上打出半个版的广告,“M-6401,历史性的突破。”广告刊出后,史天天跑邮局看汇款单,整个人几乎为之疯狂。直到第13天头上,史终于收到汇款单,不是一笔,而是同时来了数笔。史长出一口气。此后,汇款便如雪片一般飞来,至当年9月中旬,史的销售额就已突破10万元。史付清全部欠账,将余下的钱重新投向广告宣传,4个月后,M-6401桌面文字处理系统的销售额突破100万元。这是史的第一桶金。此后,史再接再厉,又陆继开发出M-6402,一直到M-6405汉卡,获得巨大成功。但史也为此付出惨重代价,连妻子亦与其离婚。史在成功开发M系列汉字处理系统以后,见房地产和保健品有利可图,又开始转移阵地做房地产和保健品,开发脑黄金,一直到“巨人事件”出现,史大厦将倾,又东山再起。史于1993年获珠海第二届科技重奖特等奖,珠海市政府奖励其奥迪轿车1辆,三室一厅103平方米住房一套,奖金63万元,引起全国轰动。史从打广告中尝到甜头,以后以高密度广告轰炸为主要特点的“史氏营销学”,一直贯穿史玉柱商业活动的始终,包括后来的脑白金、黄金搭档,都是这一式手法的延伸和翻新。史的方法为众多追随者活学活用,在国内企业界曾经风行一时,至今余波不息。三株的吴炳新、爱多的胡志标、秦池的王卓胜和姬长孔、哈慈的郭立文等等,都是从史玉柱处偷师学艺,有的还加以了发扬光大。凭心而论,史此套以广告为中心的营销哲学,至今在国内仍有一定市场和一定实用价值,尤其是对那些单项产品产出利润不高,需要依靠巨额销售量才能保证利润的产品,如各类保健品、日用百货产品、食品、家用电器等等,功效更是立竿见影。史可称为国内“广告轰炸学”的开山鼻祖。从史玉柱处“偷招”,成全了中国一大批企业家,也戕害了中国一大批企业家。后来三株、秦池、爱多等等都遭致了和巨人一样的命运,但是比史玉柱更惨的是,史还有东山再起的一天,胡志标后来锒铛入狱,王卓胜、姬长孔等人则至今不知踯躅何方。 

  分析史玉柱的创业经历,给人最深刻印象的不是他的广告轰炸,而是他的赌性。在史玉柱的创业经历中,赌性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在张思民、吴志剑等人的身上,我们也都能看到一样的赌性。我们发现,“赌性”较强几乎是所有有所成就的创业者的一个共性。 

  巧拼缝 

  北京建昊集团董事长、亿万富翁袁宝璟前段时间因为被检察机关指控雇凶杀人,可大出了一阵风头。袁宝璟当年也挺风光,但他那时候出风头,不是因为“雇凶杀人”,而是他惊人地会赚钱。袁幼时家境贫寒。袁曾自述:“兄妹5人,全靠父亲一个人的工资养活全家。有时穷得连衣服都穿不起,就盼着开运动会,那样就有希望获奖。上大学后,不忍心哥哥打工来供学费,便一面读书,一面帮别人推销产品,帮教授抄稿,在校园摆摊卖书,维持基本的生计。工作后,还在节假日期间内写字卖钱,那时候太穷了,不得不想办法来补贴家用。一直到后来的下海,都是为穷所逼。”袁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毕业后分配至中国建设银行。为了脱贫,1992年,袁辞去“好不得容易得来”的在建设银行的工作,到北京怀柔注册建昊实业发展公司,创业资金为多方筹得20万元。袁下海后,在资金不足,又乏门路的情况下,将目光首先瞄向了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大量科研成果。袁认为在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那些经过论证和鉴定之后就束之高阁、沉睡不醒的科研成果中,埋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袁采取苦行僧的做法,仿照推销员,先是一家一家地敲企业的门,将有技术需求的企业名单和及其所需之技术种类记录在案,再找到各个大学和研究机构,买断相关科研成果,再卖给需要这些成果的企业。 


第30节:头啖汤永远可喝
  在拼缝的过程中,袁也一直留意着适合自己的项目。他很快相中一个项目。这个项目现在的名字叫做“小黑麦”,其实是一个基因工程,能够将种子基因进行排序。袁认为此技术远远高过于现在热门的克隆技术。袁相中“小黑麦”技术后,决心将之实现产业化。“产业化这个是文明的称呼,其实,当时就是租地卖种子,就是去当农民。”“小黑麦”成为袁的建昊公司所做第一个实业项目。半年后,“小黑麦”成熟,麦种很快占领全国市场,当年获利200多万元,成为袁的第一桶金。以后袁将这第一桶金善加使用,通过收购和买卖企业,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拼缝,迅速将事业做大。袁32岁时获得世界传媒集团举办的“世界创业者大奖”,为我国获此奖项的第一人。袁的工作经历和创业经历,使其精于资本运作。袁31岁时就当上了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是当时全国最年轻的上市公司董事长。最高时袁个人身家据悉高达37亿元人民币。从中可以看出,袁确有惊人的商业智慧,一个人生具如此智慧,后来却不务正业,走上了邪道,令人殊为可惜!袁的创业手法在目前中国的现实情况下,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可供所有创业者借鉴、参考。拼缝不仅可应用于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的技术交流,同样可应用于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商品交流,甚至资本交流。张树新败走瀛海威后,带领自己的一支新团队,游走于投资方与融资方之间,专做资本拼缝。张自承,数月之内,团队的每位成员就又都重新完成了一次资本原始积累。拼缝之大有可为,由此可见一斑。当然,张的个人能力众所周知,寻常人难以望其项背。张能做的事未必其他人都能够做。资本拼缝极其复杂。就算是张本人,亦觉得做资本拼缝太累人,在通过做资本拼缝赚到足够的本钱后,也开始谋求脱离拼缝生涯,专力于IT业投资。对于一般人来说,资本拼缝更困难。但资本拼缝做不了,其他的拼缝还是可以尝试的。做拼缝的首要条件和关键条件是掌握信息。 

  头啖汤 

  广东人喜欢喝老火靓汤,生意场上却讲究喝头啖汤。所谓头啖汤,就是第一拨儿出锅的汤。头啖汤好喝,鲜,最重要的是,喝头啖汤得起早,不能起早的人没法儿跟你抢。喝头啖汤有讲究,不但产品的头啖汤好喝,技术的头啖汤、资源的头啖汤都一样好喝。原爱必得创始人、现北大天正总裁黄斌在中关村头一拨儿喝上攒机这碗汤,与他前后脚的还有联想的柳传志、达因集团的张璨,后两者现在发得都比黄斌大。柳传志是带着一拨儿人干,黄斌和张璨开始却都是单打独斗。从1993年6月,黄就在中关村颐宾楼与人合租了一个小门脸儿攒机,当时黄只有3000块钱的本儿。开始时因为不熟悉情况,第一笔20多万元的生意就做赔了。当时长春来了一个用户买机器,黄报了一个价,用户很惊异,觉得在中关村能找到这么好的价格,而且服务也不错。谁知是黄把价儿报错了,等接单后,黄准备大干一场时,才发现自己是以低于成本价来报价的,算下来这单生意要亏1万多元。黄当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