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穿越之逍遥都市 >

第3章

穿越之逍遥都市-第3章

小说: 穿越之逍遥都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美女老师也许是就见我太过抢她的风头了,唯一的办法就是让我抓紧从讲台上滚下去。于是清清嗓子,见引起了同学们的注意后很是得意的瞪了我一眼后道:“这是我们班新来的同学,希望大家以后能好好相处。”说到这正想介绍我名字的她才想起来还不知道我的名字,都是被这坏小子气的,连名字都忘记问了。不过还好我聪明,可以让他自己介绍啊!哈哈,我太有才了。美女老师很是得意的看了我一眼后,停顿了一下对我道:“你来给大家做个自我介绍吧!”

我看着美女老师得意的眼神,很是郁闷,委屈,疑惑,她得意什么啊?我不会是哪里得罪她了吧?不过来不及思考,我还是赶紧做自我介绍,我清清嗓子来到美女老师身旁道:“我叫叶星寒,爱好是看书,象棋,揍人,如果大家觉得以后身子痒了或者比较闷了,可以来找我切磋切磋,我保证揍的你l连你妈都不认识你。”我的很有个性的介绍很是雷人,以致雷倒了所有的同学,连老师也不例外。他们都傻了,愣愣的看着我。

这时我们班达大多数男生都同时想到:强人,真正的强人啊!见过强人但没见过这么强的。厉害啊,厉害,小子你厉害,连林大罗刹的课你都敢这样胡搞,你就等死吧!嘿嘿,在我们学校我们班有两大杀神一位师林大美女老师,还有一位是我们英语老师。虽然都是祸国殃民型的超级大美女,可是她们整人的手段从出不穷,而且两位美女老师的背景都不简单,因此没人敢触她们霉头,不过今天终于有了个不怕死的。虽然大多数男生是幸灾乐祸的,但有很大一部分女生被我别样介绍给彻底的征服了,只见有几位恐龙两眼直冒星星。当然也有很多女生对我的哗众取宠很是不感冒,不过我无所谓,我之所以这样说,目的是气一气美女老师。嘿嘿,看到她那又被我气得两眼冒火,胸口不住的上下起伏,很是迷人。我越来越觉得气气人挺好玩的,尤其是气气美女。

美女老师见我竟然敢公然对她发出挑衅,她怒极而笑,什么也没表示,只是让我道下面坐下。不过给我安排座位时给我安排了一位美女,超级的那种,就是有点冷,不过无所谓。少爷我还怕冷美人吗?不过我怎么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啊!我如此的有个性的自我介绍美女老师怎么没什么表示啊,而且当我做到那位美女身边时,明显看到美女老师一副阴谋得逞的表情。

不过美女老师没有给我充足的时间去考虑这些,很快就开始了她的课。Y的,上课第一件事就是叫我背诵。不过背的不是课本上师课外的,还是很课外的那种。只见美女老师很阴险的对我笑着道:“叶星寒,由于你是新来的学生,我还不知道你的水平如何。所以我要对你的所学做个大体的了解。现在请你背诵一下林黛玉的《葬花词》。”

我XX你个OO的,没听说过海有这样检查的,而且教学大纲也没有什么背诵这些破玩意吧!不过人在矮墙下不得不低头,看着美女老师的巴不得我说不会的眼神,只要我说不会,她会有千万种方法折磨我,估计那时我会死的很惨,惨的我都无法想象。还好少爷我底子厚,别说一首《葬花词》就是把《红楼梦》都背出来,我都没问题。嘿嘿,老师恐怕你要失望了。不过我还是要做做痒子的,于是很迟疑,晃晃悠悠的站了起来,苦着脸道:“美女老师,我能不能不背啊?好想这首词有点课外的不像话啊!考试怎么考也不会考这些吧?我们不是文科班,是理科班好不好?”

美女老师这次没有计较我喊她什么,很优雅的笑着道(她的笑虽然很迷人,可我怎么觉得像是恶魔的微笑,有种阴谋得逞的味道):“你不会背也没什么,人嘛没有生而知之的,是通过不断学习才不断的完善自我,积累更多的知识的。你如果不会呢,夜没什么,就把那首词抄100遍,明天上课前交给我就OK了。”我YY个呸的,你Y的故意整我,我说怎么你笑的那么阴呢,原来如此啊。不就是一首词吗!好我背,老子就和你耗上了。于是笑着道:“老师,我怎么不会背这首词呢?太简单了,一点挑战性都没有。”说完我就用我那很有磁性,很诱惑人的声音,非常有感情,抑扬顿挫的背了出来“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侬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侬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第五章 我很有才

随着我动情的吟诵《葬花词》,同学们都被我感染了。他们都能深切感受到林黛玉那中对寄人篱下,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美女老师也被我的吟诵所触动,不过当她看到我那坏坏的表情,得意的眼神后,很不服气。这个坏蛋,色狼,混蛋,没想到挺有才的吗!没想到能把这首词吟诵的如此之好,比那些什么所谓的大家都不差,反而要更好上很多。不过不能就这么放过他,也许他就是朗诵好一点,也许别的什么都不知道。想到这美女老师有发问道:“会背诵只是第一步,那你能不能说说你对这首词的评价?”

看着美女老师那得意的眼神,我就郁闷了,你说老子朗诵的如此之好,会没有没有点见解,为了彻底打败美女老师,我决定我奋战到底。于是微笑着道:“美女老师,这很简单。《葬花吟》是《红楼梦》一书中历来最为人所称道,也是艺术上最为成功的诗篇之一。《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它与第七十八回中的《芙蓉女儿诔》,一诗一文,堪称《红楼梦》一书中诗文作品的巨制双壁。

这首诗在风格上仿效初唐体的歌行体,名为咏花,实则写人。全诗抒情淋漓尽致,语言如泣如诉,声声悲音,字字血泪,满篇无一字不是发自肺腑、无一字不是血泪凝成,把林黛玉对身世的遭遇和感叹表现得入木三分。全诗并非一味哀伤凄恻,其中仍然有着一种抑塞不平之气。“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岂不是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愿侬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则是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这些,才是它的思想价值之所在。

这首诗的另一价值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探索曹雪芹笔下的宝黛悲剧的重要线索。甲戌本上脂砚斋的批语说:“余读《葬花吟》至再,至三四,其凄楚感慨令人身世两忘,举笔再四,不能下批。有客曰:‘先生身非宝玉,何能下笔?即字字双圈,批词通仙,料难遂颦儿之意,俟看宝玉之后文再批’噫嘻!阻余者想亦《石头记》来的,故停笔以待。”

值得注意的是批语指出:没有看过“宝玉之后文”是无从对此诗加批的;批书人“停笔以待”的也正是与此诗有关的“后文”。所谓“后文”毫无疑问的当然是指后半部佚稿冲写黛玉之死的文字。如果这首诗中仅仅一般地以落花象征红颜薄命,那也用不着非待后文不可;只有诗中所写非泛泛之言,而大都与后来黛玉之死情节声切相关时,才有必要强调指出,在看过后面文字以后,应回头来再重新加深对此诗的理解。由此可见,《葬花吟》实际上就是林黛玉自作的诗谶。

为落花缝锦囊,为落花埋香冢;还要悲哭,还要作诗。这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荒唐”举动,唯有痴情如宝黛者方能理解,也唯有发生在宝黛身上方能为世人所理解。请看和曹雪芹同时期的明义《题红楼梦》绝句中的诗句:

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如。

安得返魂香一缕,起卿沉痼续红丝?

“似谶成真”,这是只有知道了作者所写黛玉之死的情节的人才能说出来的话。

以前,我们还以为明义未必能如脂砚那样看到小说全书,现在看来,他读到过后半部部分稿子的可能性极大,或者至少也听作者交往的圈子里的人比较详尽地说起过后半部的主要情节。如果我们说,明义绝句中提到后来的事象“聚如春梦散如烟”、“石归山下无灵气”之类,还可由推测而知的话;那么,写宝玉贫穷的“王孙瘦损骨嶙峋”,和写他因获罪致使他心中的人为他的不幸忧忿而死的“惭愧当年石季伦”等诗句,是再也无从凭想象而得的。

上面所引之诗中的后两句也是如此:明义说,他真希望有起死回生的返魂香,能救活黛玉,让宝、黛两个有情人成为眷属,把已断绝的月下老人所牵的红丝绳再接续起来。试想,只要“沉痼”能起,“红丝”也就能续,这与后来续书者想象宝、黛悲剧的原因在于婚姻不自主是多么的不同!倘若一切都如程伟元、高鹗整理的续书中所写的那样,则宝玉已有他属。试问,起黛玉“沉痼”又有何用?难道“续红丝”是为了要她做宝二姨娘不成?

此诗“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等末了数句,书中几次重复,特意强调,甚至通过写鹦鹉学吟诗也提到。可知红颜老死之日,确在春残花落之时,并非虚词作比。同时,这里说“他年葬侬知是谁”,前面又说“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飘泊难寻觅”等等,则黛玉亦如晴雯那样死于十分凄惨寂寞的境况之中可以无疑。那时,并非大家都忙着为宝玉办喜事,因而无暇顾及,恰恰相反,宝玉、凤姐都因避祸流落在外,那正是“家亡莫论亲”、“各自须寻各自门”的日子,诗中“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或含此意。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几句,原在可解不可解之间,怜落花而怨及燕子归去,用意甚难把握贯通。现在,倘作谶语看,就比较明确了。大概春天里宝黛的婚事已基本说定了,即所谓“香巢已垒成”,可是,到了秋天,发生了变故,就象梁间燕子无情地飞去那样,宝玉被迫离家出走了。因而,她悲叹“花魂鸟魂总难留”,幻想着自己能“胁下生双翼”也随之而去。她日夜悲啼,终至于“泪尽证前缘”了。

这样,“花落人亡两不知”,若以“花落”比黛玉,“人亡”(流亡也)说宝玉,正是完全切合的。贾宝玉凡遭所谓“丑祸”,总有别人要随之而倒霉的。先有金钏儿,后有晴雯,终于轮封了黛玉,所以诗中又有“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双关语可用来剖白和显示气节。“一别秋风又一年”,宝玉在次年秋天回到贾府,但所见怡红院已“红瘦绿稀”(脂评),潇湘馆更是一片“落叶萧萧,寒姻漠漠”(脂评)的凄凉景象,黛玉的闺房和宝玉的绛芸轩一样,只见“蛛丝儿结满雕梁”(脂评谓指宝黛住处),虽然还有宝钗在,而且以后还成其“金玉姻缘”,但这又怎能弥补他“对境悼颦儿”时所产生的巨大精神创痛呢?“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难道不就是这个意思吗?这些只是从脂评所提及的线索中可以得到印证的一些细节,所述未必都那么妥当。但此诗与宝黛悲剧情节必定有照应这一点,大概不是主观臆断吧;其实,“似谶成真”的诗还不止于此,黛玉的《代别离·秋窗风雨夕》和《桃花行》也有这种性质。前者仿佛不幸地言中了她后来离别宝玉的情景,后者则又象是她对自己“泪尽夭亡”(脂评)结局的预先写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