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醉枕香江 >

第253章

醉枕香江-第253章

小说: 醉枕香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听说香港国际电影节正准备由官方主办改为官方和民间团体合办,如果金像奖改革阻力太大,林先生也许可以换一个思路。”

康俊杰的话像一道闪电,瞬间照亮了林宥伦的思维视野。

由香港市政局主办的香港国际电影节,从1977年就已经存在,只是香港电影界参与的热情一直不高,又有金像奖后来居上,这些年一直处在一个不尴不尬的地位。

香港国际电影节在1978年就获得了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联合会的承认和支持,这是金像奖都不具备的优势,要在香港打造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电影盛事,香港国际电影节显然比金像奖更加适合。

林宥伦此前一直陷入了要改造金像奖的思维定式之中,所谓当局者迷,所以有些问题反而不如康俊杰这个旁观者看得清楚。

而这个康俊杰也不简单,他之前一直在林宥伦面前大谈特谈金像奖,却在最后话锋一转,把话题轻轻松松地就转到了香港国际电影节上,除非他一开始就知道林宥伦在金像奖改革的问题上遇到了不小的阻力,不然就只有一种解释说得通——康俊杰一开始就是冲着香港国际电影节而来,谈论金像奖,只不过是为了引起林宥伦的兴趣,进而引出真正的话题。

在这一刻,林宥伦对康俊杰的身份已经产生了严重的怀疑。

“林先生猜得不错,我并不是金马奖组委会的代表。”面对林宥伦质疑的眼神,康俊杰并没有再继续隐瞒:“很抱歉刚才没有向林先生说明实情,但如果不这样,林先生大概也没有兴趣听我说这么多,甚至可能连这次见面都做不到。”

“康先生以前在金马奖组委会工作过?”林宥伦身子往后靠了靠,换了一个更舒服的坐姿。

康俊杰微微一怔,“林先生是怎么知道的?”

林宥伦耸耸肩,“我猜的。”

林宥伦并没有撒谎,他确实是猜的,不过这种猜测是有根据的,康俊杰很熟悉金马奖组委会的行事风格,又能搞到自己入住酒店的信息,最大的可能就是他曾经在金马奖组委会里工作过,可能还曾经担任过要职。

“林先生猜得不错,之前我确实在金马奖组委会中任职,主要负责海外市场选场和运作这一块。因为和执行委员会以及部分评委的理念发生了分歧,所以在半年前,我选择了离开。”

“其实我更感兴趣,究竟是什么样的理念分歧,让康先生选择离开金马奖组委会?”林宥伦好奇地问道。

“台湾电影产业本来就十分落后,金马奖却喜欢鼓励艺术性色彩浓烈的电影创作,导致整个奖项评选流于艺术化和抽象化,对鼓舞台湾商业电影的发展没有任何作用。台湾金马奖虽然比香港金像奖更加开放,但在务实性上,却远远比不上金像奖,而我认为,一个成功的电影节,既要重视电影的艺术表达,同时也要关注电影商业价值的挖掘。”

“所以你打算将自己这一套理念,运用到香港国际电影节的运作上?”

“前提是我要能得到林先生的支持,否则这一切都是空谈。”

林宥伦手指有节奏地敲打着座椅的扶手,考虑了一阵之后,抬起头看着康俊杰:“明天颁奖典礼之后我就要返回香港,在这之前,我希望看到你关于运作香港国际电影节的可行性报告,有问题吗?”

康俊杰按捺着心头的激动,用力地点了点头。

康俊杰刚离开,王组贤就带着一个矮胖的中年男子,神色匆匆地赶到了酒店咖啡厅。

“在那边!”王组贤眼尖,进门就看到了林宥伦坐的位置。

林宥伦正端着没有喝完的咖啡,慢慢细品,抬起头,正好看到王组贤朝自己走来。

“礼服已经试好了?”

王组贤没有回答林宥伦的问题,反而着急地问:“约你见面那人呢?”

“已经走了。”林宥伦看王组贤表情不对,“怎么了?”

“那人是个冒牌货!”王组贤急得一跺脚。

林宥伦看了一眼和王组贤一起过来的那位矮胖的中年男人,这家伙一边拿手巾擦额头上的汗,一边解释说:“林先生,我才是金马奖组委会派来代表,刚才你见到那人,绝对是个骗子!”

骗子么?林宥伦心在暗自感到好笑,嘴上却只说自己和那个“骗子”只是聊了一会儿,并没有上当受骗,王组贤和那个中年男子这才放心。

王组贤提出要报警,林宥伦却不同意。

中年男子也在一旁帮衬,说这件传出去,无论是对林宥伦还是金马奖组委会影响都不好,王组贤这才作罢。

第408章接踵而至

代表金马奖组委会过来的这个中年男子名叫做梁光标,才被林宥伦邀请坐下,屁股还没有坐热,酒店咖啡厅里又进来三人。

为首一人却是林宥伦的老熟人,邵氏台湾分公司的总经理马芳踪。

马芳踪身后跟着这两人,其中一个大体中等身材,胸膛很宽,面容严肃、眉毛浓密;他的眼睛和紧锁的双眉看上去刚才遭到了挫折、并且愤怒过。

这人旁边是一个大个子,穿着件花衬衫,手臂上的皮肤是黝黑的,眉毛清晰却不浓密,眼睛深沉,有个稍稍嫌大的鼻子和嘴。像一般过了四十岁的人一样,眼角已布满皱纹,而他似乎更显得深沉些。

这三人进门后稍稍驻足了片刻,然后就径直往林宥伦他们坐的位子这边走了过来。

看清跟在马芳踪身后其中一人的相貌之后,坐在林宥伦身边的梁光标表情突然变得有些不自然。

林宥伦和王组贤都站了起来,梁光标也只好跟着一起。

马芳踪先是和林宥伦打过了招呼,接着又朝王组贤笑着点点头。

“小贤也在啊?”

马芳踪算是王组贤进入娱乐圈的领路人,因为有这层关系,和王组贤说话开玩笑都少有顾忌,“是回来参加金马奖颁奖典礼的吧?”

看着眼前的王组贤,马芳踪突然间有些感慨,4年前他在金马影展上看到了王组贤的电影处女作《今夜的湖畔会很冷》,随后将她推荐给来台的芳逸华,没想到4年之后,当年的那个让他惊为天人的小姑娘,已经成长为蜚声海外的电影明星。

站在马芳踪身后那个表情略显严肃的男子,这时候却突然开了口:“梁先生,没想到我们又见面了。”

梁光标脸胖,本来眼睛就显得小,这时候半眯起来,几乎就变成了一条缝,“是啊,我也没想到会在这里见到侯导演。”

林宥伦的眼睛忍不住在那位“侯导演”身上多看了两眼,台湾性侯的导演,他印象中就只记得一个,但是不是眼前这人却有些不大肯定。

梁光标转过身和林宥伦握了握手,“林先生,既然你这边还有客人,那我就先告辞了。”

林宥伦看出梁光标和跟着马芳踪一起来的那位侯导演似乎有些过节,便没有再多做挽留。

梁光标一走,马芳踪便开口说:“忘了跟林先生介绍,这位是我们台湾今年来非常出名的一位导演,侯晓贤,侯导演。”

林宥伦听到侯晓贤名字的时候微微一愣,没想到还真让自己给猜对了。

“侯导演这几年在海外拿了不少奖……”马芳踪本来是准备接着介绍,但话还没有说完,就给侯晓贤打断了。

“马经理就不要夸我了,我这点成绩,在别人面前或许还能提一提,但在林先生就不值得一提了。”

侯晓贤这几年在欧洲确实拿了不少奖,但最有影响力的三大电影奖项还没有任何的斩获,而林宥伦编剧监制的电影《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却是第一部获得戛纳金棕榈奖殊荣的华语电影,侯晓贤说自己的成绩在林宥伦面前不值一提,也不完全算是谦虚。

林宥伦和侯晓贤这类自视甚高的导演打交道早已就总结出一套方法,他越是谦虚,你就越不用和他谦虚,不然对方反而会觉得你看不起他。

“侯导演的大名,我在香港都有听说,今天却是幸会了!”

介绍完侯晓贤,马芳踪接着又介绍起跟他一起来的那个大个子:“这位是台湾登奎影业公司的创始人,杨登奎先生!”

林宥伦本来已经准备要递出去的手,在听到杨登奎这个名字后,略略迟疑了一下。

“原来杨先生也获释了,恭喜恭喜!”

杨登奎早年因杀死黑帮头目入狱服刑,1975年假释,到台北成立登奎影业公司,仗着黑道背景,结识了不少艺人,期间拍了《红粉兵团》等电影,逐渐成为台湾影坛的知名人士。

正当杨登奎准备大展拳脚之际,1985年“一清专案”令其再次被捕,一直到今年小蒋先生逝世,台湾因此特赦了一批罪犯,杨登奎便在其中。

林宥伦虽然笑着和杨登奎握手,但语气中的疏离也非常的明显。

台湾娱乐圈的黑道势力,经过这两年的肃整,已经没有以往那么猖獗,再加上台湾电影不景气,无利可图,黑帮势力纷纷转向更加赚钱的行业,也使得台湾娱乐圈风气好转了许多。

以林宥伦的身份,确实没必要和杨登奎牵扯上什么关系,所以他表现出这样的态度并不奇怪。

杨登奎心里虽然是有些不舒服的,但林宥伦的身份确实让他有些忌惮,而且他今天来又是有求于人,所以即便不满也只能忍下。

“多谢林先生关心,这次出来,准备重操旧业,以后少不了要和香港那边打交道,到时候还请林先生多多关照!”

“好说!”林宥伦淡淡一笑,邀请众人坐下。

“林先生,这次我们找上马经理,求他做这个中间人,其实是想请林先生帮一个忙。”侯晓贤也看出林宥伦对杨登奎有些不感冒,甚至因为这个缘故,连带看他的眼光也有些异样,越是这样,侯晓贤越是要把这事解释清楚。

“我手上有一个剧本,因为题材有些敏感的缘故,一直找不到投资人……”侯晓贤边说边往杨登奎身上看了一眼,“现在只有杨先生愿意给我投资,但是我们担心这部电影拍出来之后会被当局封禁,所以就想把这部电影的资方背景换成香港那边的公司,这样风险会小一些。”

侯晓贤话并没有把话完全说透,但林宥伦却明白他的意思,如果只是简单地将电影的资方背景换成香港,侯晓贤和杨登奎大可不必这样费事地找到自己,他们这么做,显然是希望自己能够担任这部影片的监制。

林宥伦可不同于一般的香港电影人,这部电影要是能够挂在他的名下,可以帮侯晓贤、杨登奎省下不少的麻烦。

第409章提醒

侯晓贤、杨登奎走后,马芳踪马上向林宥伦解释说:“林先生,这事……”

林宥伦抬手制止了他,“马经理,此事你无需自责,侯晓贤在台湾素有声誉,不然我是不会答应的。”

侯晓贤即将要开拍的这部电影,林宥伦基本上可以肯定是侯晓贤的成名作《悲情城市》,这部电影反映的是台湾历史上的“二二八事件”,可以说已经触及到了台湾社会最敏感的神经,所以便是杨登奎都不敢挑头做这部电影的制片人,而是求到了林宥伦这里。

无论是杨登奎还是侯晓贤本人,肯定都不会想到这部电影会在明年的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影片“金狮奖”的殊荣,成为首部在世界三大影展内荣获首奖的台湾电影。

这样一个刷声望的机会白送到林宥伦面前,至于担任影片制片所需要承担的那点政治风险,和这相比根本就不值一提。

林宥伦只说自己同意担任这部电影的制片人是因为侯晓贤的缘故,自始至终都没提杨登奎。马芳踪出于好意,忍不住提醒了一句:“林先生,杨登奎这个人虽然身份有些上不得台面,但手腕能力都不差,以后你要是对台湾这边的市场感兴趣,这个人倒是还有些可取之处。”

林宥伦点点头,算是接受了马芳踪的好意提醒,杨登奎在后世台湾娱乐圈里确实算得上是一号人物,强龙不压地头蛇的道理他心里当然清楚,以后要进入台湾电视产业,少不了要和这人打交道。

只不过,马芳踪现在是邵氏的人,当着马芳踪的面,林宥伦并不想流露出太多对台湾市场的兴趣,以免今天这番交谈传到芳逸华、邵毅夫耳中,带来不可控的影响。

“对了,侯晓贤和梁光标这两人以前有过节?”林宥伦换了一个话题。

“这事我也正好奇……敢问林先生,那位梁光标先生是不是金马奖那边派过来的人?”

林宥伦点点头。

“这就对了。”马芳踪一拍手,“林先生可知道侯晓贤和金马奖一直不对付?”

“还有这事?”林宥伦顿时来了兴趣。

侯晓贤是台湾文艺电影的代表人物之一,而金马奖是台湾最重要的电影奖项,按理说侯晓贤应该是金马奖的常客才对,可听马芳踪的语气,好像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

“事情还得从1984年开始说起,那时候金马奖第一次由官方主办改为官方与电影团体合办,侯晓贤那一年拍了两部电影,其中《风柜来的人》在法国南特上获最佳影片,《冬冬的假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