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水世界-第1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及洼地,其他都是荒弃已久的草原。说是草原,其实大部分已经严重沙化,而且严重缺水,改造极为困难。对于这样条件的土地,实验区的领导都不好意思喊价。最后还是李大山自己要求,勉强能够利用的土地还是600元一亩,实在是没法利用的戈壁滩以及其他山坡地、洼地则300元一亩,实验区经过商议,很快就同意了这一方案。最终经过详细的测算,能够利用的土地大约占15,其他占到了85,合计土地转让费用为113。85亿元。而建筑及其附属物的拆迁费用大约在10亿元左右,全部由实验区政府通过异地安置和现金补偿相结合的方式买单。
当听说这么大一笔款项时,实验区的领导都有些。激动了。他们深知,要想做出成绩,肯定少不了资金支持。虽然他们大多来自中央各部委,但是这些部委也不可能无缘无故给他们拨款,更何况他们来以后,上级已经划转了近10亿元的各类款项。现在有了这笔土地转让款,旧城改造、道路维修、扶贫开发等很多急需着手的工作都可以开展起来,不仅可能解决矛盾,而且还能增加政绩,为自己的升迁铺平道路。想到这点,大家都对李大山充满了感激,在工作中也更加配合了。就连这块3。3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道路和水电管网,实验区也答应负责全面改造,不要八鲤农场拿钱。
有了这个合作基础,很多工作都非常容易就推。进起来了。不过,最容易的还是居民搬迁工作。这片土地上一共有五个镇,一万多人,其中包括盐湖镇。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艰苦的生活环境,让这些人早就厌弃了自己的家园。而且土地集中流转的几个村子每家分到十多万的消息早就传到了他们的耳中,大家对创造这一神话的八鲤农场充满了期盼和感激。当听说是八鲤农场要购买自己的土地时,所有的人都表示同意。看着原本一名不文的土地卖出了300元甚至600元一亩的高价,大家都非常开心。丈量土地和核发补偿款的这些日子里,所有的村子都沉浸在节日般的喜庆氛围中。
为了应付这么。大的工作量,乔兴其将原本要撤销的五个镇的全体干部都集中起来,成立拆迁安置工作小组,负责不动产和土地的测算工作。并且规定,视其在此次工作中的具体表现,选拔即将成立的移民新镇的领导层,严重违反工作纪律、消极懈怠的将予以清退处理。在这种政策下,所有的干部都是使足了劲儿开展工作。不过,最后测算下来,属于小集体和个人的土地并不是很多,大约只占到全部土地面积的7左右,为此实验区仅需支付8亿多元就可以完全搞定。
而房屋及其他不动产的测算工作也同步展开,最后的合计补偿金额为4亿多元,其他的房舍面积都将在安置房里给予适当补偿。但就是这样,这一万多村民也一跃翻身成了“有钱人”,人口少,耕地少的家庭大约拿到了五万多元,房舍大、耕地多的家庭一般能拿到八万元,最多的一家拿到了三十多万元。这是因为他们家办了一个小型加工厂,房舍面积很大。不过拿到这笔钱以后,这家户主表示,以后不会再开加工厂,他们家要好好学习养殖技术,争取能像八鲤农场周围的村民一样,kao自己的技术走上更加富裕的道路。
截至到开春前,所有的前期工作都已经做完。一旦移民新镇建设完成,所有的居民搬迁完毕,这片土地就将完全属于八鲤农场。不过,李大山为此付出的代价还是非常大的。不仅这几年的积蓄全部花光(除了宁强已经贷出去的三十多亿长期贷款),借贷了60多亿元,而且几个下属子公司的分红也全部被李大山提取一空。为了支持农场的建设,众多股东都表示,暂时不需要动用这笔钱,先让农场用着。甚至连农场上下几百人的年终奖也没有给大家兑现,不过李大山表态说,每人最低不会少于六万元,请大家尽管放心,一旦公司财务好转,就将全额兑付。对此,所有的员工都表示,完全可以放弃这一年的奖金,支持农场的建设。但是李大山认为农场不是困难,而是扩张得太快,没有必要侵占大家的一点点小钱,很坚决的拒绝了大家的好意。!
第148章 大扩张大招聘(二)
虽然这里还是一片荒漠的土地,但是李大山已经为它取好了名字——灵石农场。w 而这个目前还荒芜、寂静的广袤土地,日后将成为八鲤农场最强劲的发展推动器,上演了一段段农业产业化的神奇。但现在这一切,都才刚刚开始……
忙完这件事情,李大山又开始思考日新农场和丁零农场的使用问题。经过多年的管护和养育,加上日新村村民的自觉爱护,目前面积九千亩的日新农场已经完全变了样。防沙林已经长到了五六米高,郁郁葱葱,生长旺盛的牧草已经完全改变了这片土地的土壤。过去沙化、碱化很严重的土地已经完全变成了肥沃的耕地。如果想要种植马铃薯等作物的话,一定能取得好收成,但是李大山坚持发展牧业,对其他的产业暂时没有兴趣。
对这块地,李大山早就有打算,就是发展高品质肉牛养殖。连肉牛的品种和前期的接洽工作都已经做好,目前基本确定引进澳大利亚的日本和牛种牛。由于李大山的购买量比较大,对方愿意做一定程度的让利,谈判工作还在进行中。但是现在李大山准备尽快推进这一项目,确保开春能让种牛在牧场里吃草。为此,他还专门将农场的一批员工送到牧业学校专门学习养牛知识,一旦种牛引进,就将由他们负责饲养。对于养殖品质,李大山倒是不担心,一是自己的员工素质很高,二是牧场的水质非常特殊,他相信这些外国牛也能像滩羊一样,逐渐适应并喜爱上这个地方。
而丁零牧场那边虽然防沙林还没有完全长起来,但是因为水源充足,牧草长势非常好,去年就已经收割了一回。由于牧草实在太多,后来还卖给阳平镇的村民很大一部分。这块土地很大,李大山一直没有确定发展那些项目,但是已经想好的是给滩羊留出一大块地盘,把农场这边的牧场全部转移给马鹿、野骆驼栖息。最后实在没有想好,李大山决定将这五十万亩牧场全部交给福成公司经营,彻底将滩羊养殖发展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养殖品种,形成规模和品牌优势,走外贸型养殖的路子,赚外国人的钱,给中国人花。
当李大山和刘福就此事进行沟通的时候,刘福也被李大山的“大方”震惊了。现在一万多亩土地,就已经忙得福成公司上下团团转。如果管理五十万亩的牧场,不知道会忙成什么样子。但是刘福非常清楚,滩羊的繁殖速度太快,如果没有一个足够大的地盘,还真装不下这么多家伙。而且一旦种群扩大到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只的规模,要kao国内市场以及主动找上门的外国客商肯定是不行的。
虽然有困难,但是也有机遇。和挑战。刘福仔细想了想,最终还是答应了李大山的要求。而福成公司转交给集团公司以后,附近几个村子的股份问题也必须给予解决。最后,俩人一致商定,将福成牧场和丁零牧场相同面积的土地进行置换,重新办理土地登记。而超出面积的土地则属于集团公司,算是福成公司租借集团的资产,需要支付相关费用。刘福答应,等到开春,就会将公司全部搬迁到丁零牧场,单独建设管理大楼和职工宿舍,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滩羊养殖扩大到存栏五百万头,出栏一千万头的规模。同时,刘福也将负责做通村民们的工作,确保置换工作顺利进行。
如果像俩人商量的一样,福成公。司的业务量将会急剧增加,现在虽然有40多个牧业学校毕业的员工和120名日新村的村民,以及其他20多名管理人员和销售人员,但是面对未来的工作任务,福成公司还需要大量招收专业人员,从事滩羊的繁育和管理工作。李大山知道,农场的养殖要求很高,肯定不能直接对外招聘。为此,李大山觉得还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从牧业学校选拔优秀毕业生,经过专门培训后,到福成公司实习,合格者将被招聘为正式员工。另一方面,从附近村子中挑选养殖技术过硬,肯学善思能吃苦的村民,直接招聘为员工。当然,这些人还是需要进一步的培训。李大山特别提醒刘福,要多关注丁零人中的优秀者,一则是丁零人确实对养殖很有天分,二是多些自己信得过的人,他对福成公司也放心些。
而农场的另一重要资源——地热,。李大山准备开春时和灵石农场同步开发。楼坪村置换出来的土地以及其他购买的土地,只是像日新村的土地一样进行了治理和保护,一直都还没有利用。最初李大山是想利用地热开发休闲旅游,但是现在有了超级置换器,他很不喜欢自己的周围充满了陌生人,这样让他很没有安全感,所以他最后还是放弃了这一想法。不过,地热资源非常难得,李大山还是想把它开发出来,用来改善全体员工的取暖设施,以及牛羊等牲口的圈舍环境。以后,还可以建造大规模的温室,种植热带花果或是用来做实验。反正以后,学校就在旁边,多给那些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些研究环境总是好事情,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出个让人惊喜的科研成果。
没过多久,刘福就从附属村子里挑选了300名新员工。。这些人大多学习养殖技术较快,同时实践能力也比较突出,经过福成公司负责指导农民养殖的人员的认真挑选,再结合他们的养殖成果评选出来的。特别是丁零人表现尤为优秀,300人他们就占了100人左右,要知道整个挑选范围多达几千人,而丁零人不过600多人,其中还有几十个最优秀的村民在“化工厂”那边上班。对这个结果,李大山还是比较满意的,别村的人他不是很了解,但是从选出来的丁零人来看,都是平时表现比较好的村民,所以他还是很放心的。
虽然冬天还没有过去,但是李大山已经在谋划灵。石农场的改造工作。由于那块土地非常贫瘠,长期以来没有得到上级的任何关注。虽然有一万多人在那里生活,但是由于经济基础很差,而且地域太过广大,所以境内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可以说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就没有投入过资金进行维护。很多设施都还是解放以后,在各级关心和支援下,广大农牧民无偿投工投劳建设起来的。其中最典型的就属连接省道的两条公路,以及沿路而建的大寨渠。除了破旧不堪的公路还在发挥作用以外,大寨渠因为缺水目前已经完全废弃。
为了方便日后的管理和养护,李大山觉得不仅。要全面整治维修现有的道路,而且还要按照布局大小,结合防沙林建设,合理增加机耕道。仿照以前东风村农场的模式,将灵石农场分割成大小不等的草场。当然,就是这样一个小草场的面积也要比东风村农场大很多。原有的道路维修全部由实验区政府负责,而新建道路则需要八鲤农场自己买单。由于这种机耕道并不要硬化,只是要施工机械修整路基,碾压平实,费用不是很高。不过,伴随着整个道路网络的输水管道建设和配套的灌溉设施则需要很大一笔开支。李大山短时期内不可能拿出这么多钱来,所以他准备分期实施这一工程。什么时候资金到位了,就开工建设,绝对不勉强自己,免得像以前一样把自己陷在其中。
很快就到了春。天,前段时间大家一起商议的很多事情就开始付诸行动。实验区正在热火朝天的实施新镇建设计划。新镇的位置离八鲤农场并不远,就在丁零农场的东面,这里有很大一块荒地,大约十多万亩。以前由水渠灌溉的时候,这里的居民不少,但是水渠废弃以后,这里的土地也荒废了,居民都搬迁到别的地方去了。这也是李大山的建议,因为他可以免费为新镇提供水源,等到新搬迁的居民有一定的生活基础以后再考虑收取一定的费用。对此,乔兴其很高兴的接受了。
搬迁区的群众看到新镇已经开始建设,都兴奋起来,强烈要求学习养殖技术,为自己日后谋划一条生路。由于他们人员太多,当乔兴其找到李大山商量此事时,他也没有一口应下来,但是这个时候村民的积极性可以鼓励,不可以打击,最后李大山决定让每家出一个劳动力,统一参加由牧业学校举办的培训班。乔兴其为人爽快,只要事情办妥,他也没有矫情,立即表示这笔培训费由区政府支付。
就在牧业学校和农场指导人员到搬迁区现场举办培训班的时候,八鲤农场也开始了大规模的建设。按照李大山拟定的蓝图,灵石农场已经开始整修道路,八鲤湖旁边也开始请人打上几口深井,并开挖一口调节水塘。以后深井中抽出的水都灌到这个大水塘里面,供应灵石农场的主管道则从这个水塘中抽水,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