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戈壁水世界 >

第23章

戈壁水世界-第23章

小说: 戈壁水世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大山一直在考虑给自己的农场取个名字。“跃进农场”这个名字当然是不能用了,太老土了,而且和自己没有任何联系。李大山其实最想取的名字就是水晶农场,但是这个名字在荒凉的戈壁滩上显得很怪异,而且容易暴lou自己拥有宝贝的秘密,想来想去,李大山想到了一个好名字——“八鲤农场”,既代表自己kao养殖黄河鲤起步,又因“鲤”字在中国代表吉利、喜庆,能够给李大山的农场带个好兆头。

把自己的主意与大家一说,李春花、李贺、黄教授等人都表示非常满意。黄教授还给他出了个点子:何书记是个书法家,现在何书记对李大山的农场比较重视。李大山不如趁热打铁,请何书记来题写场名,以后来农场办事或是参观的人见了领导题写的场名,一定会对李大山的农场高看一眼,信任也会多上几分。

对于黄教授的点拨,李大山茅塞顿开:这就是当今社会提倡的借势而上,顺势而为啊!现在他有这么好的机会,如果不加利用,那就太可惜了。乐呵呵的答应最近几天就进城请何书记题词,心里却在琢磨送什么东西给何书记润笔。

黄教授果然是人老成精,也想到了李大山的心思,开口提醒道:“大山,何书记家境富裕,身处高位,钱财那是不入他眼的。你还得送他些诗词字画、花鸟鱼虫一类的东西给他才好。”

听到这话,李大山也思索起来,突然想到一物可能有戏:“黄爷爷,你看把小黑送给何书记怎么样?”

“哦!小黑那小家伙我是知道的,比我的大黑还机灵。而且现在并不算大,应该能够养家。这东西虽然不算什么稀有物种,但是贵在一个毛色全黑,没有一点杂毛,二是深具灵性,活泼乖巧。何书记就是不感兴趣,他家小子才十六岁,我想一定会喜欢上小黑的。就送它吧。”黄教授也觉得这东西招人喜爱,能表达出李大山对何书记的敬意和感谢。

二黑已经留在东风村陪李全学老人了,三黑李大山也准备马上送给李贺看家。这样,八只小家伙就只有剩下四只小灰狼狗了。!

第034章 视察新家

一个多小时以后,李大山就到了跃进农场。和门卫老大爷打了招呼,李大山等人纷纷下车,开始招呼各色车辆开到不同的地方卸货,那些滩羊和饲草则可以直接开车送到羊圈那边,生活物资也可以把车开到生活区里面,方便得很。

李大山等几人则下车步行,仔细视察自己的新领地。

按照原来农场的布局,生产区域占地七百亩,其中有仓库四座,大仓库两座,分别可以存粮四百吨,小仓库两座,分别可存粮一百五十吨。以前农场五六百人,耕种了大约五千亩地,每年产粮八百吨至一千吨,刚好够用。另外有羊圈五个,都是砖石砌成,比李大山以前的好了很多,每个羊圈可以存羊五百头,足够李大山使用了。牛圈三个,每个可以放牛五十头,以前养牛应该是耕地用的。另外有晒场十来个,选种室几间,玻璃温室三百平米,只是玻璃大多破掉了。最后就是一些已经破败不堪的农业用具,大多还是手工使用的那种。

这七百亩中还有大约二百亩荒地,应该是打算建什么东西的,可能因为缺水而导致工程停工了。

生活区域与生产区域隔路相对,这边占地大约三百亩,处于上风口。生活区域的第一建筑就是高二层的农场办公楼。从长约一百二十米、多达四十间的大楼还依稀可以看出当年农场繁忙火热的景象。这些房间包括了卫生室、传达室、劳保用具库房,但更多的还是农场的管理人员的办公室,什么场长室、副场长室、办公室、财务室、会议室、人事科、后勤科、农业队、牧业队、渔业队、农机队、积肥队、保卫队等等农场机构应有尽有,让李大山、李春花、李贺这些没有经历大集体时代的年轻人看的惊诧不已,感叹一个农场竟然需要这么多专业队伍来做事情。

李大山也觉得虽然以前这种农场的管理体制有些僵化,但是如果不是没有水源,这个农场应该还能生存得很好。自己以前的管理方式太过简单,而且人手太少,对付原来那个利用不充分的小农场还可以,现在有了这个条件好上很多的大农场,李大山也决心好好学习别人的先进管理模式,让自己的农场发展得越来越好,同时自己也能超拖于具体事务之外。

黄教授也不时的提点几句,把当年自己从事农业生产和几十年从事农业研究工作得来的经验告诉李大山几人,让他们少走点弯路,早日把农场建设起来,发展好。黄教授几十年的人生经验何其宝贵,李大山等几人听了都是大赞,很是收获了不少农业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

穿过农场办公楼的过道,就是一大块水泥地,上面画着白线,虽然已经斑驳不堪,但是仍旧能看出这里有四个标准篮球场,只是篮框铁架已经消失不见了。篮球场的一头kao着生活区的围墙,另一边则是供应部,应该是农场职工购买生活用品的地方。看得出来,这农场就是一个小社会,样样俱全,生活在这里的人基本上可以不出农场的门。

过了篮球场,就是大会议室,里面一头是主席台,另外一头则是厨房的窗台、灶台,还有存放饭盒的橱柜,看来这里还被用作食堂。想想也是,五百多人吃饭没有这么大个地方还真不行。尤其是冬天的时候,不在室内,饭菜恐怕几十秒钟就冻硬了。

厨房的侧面,则是锅炉房。应该是为了节省热力资源,kao着锅炉房不远,还单独建有一间大澡堂子。从规模来看,同时容纳一百人洗澡一点问题也没有。李大山暗暗点头,这个农场的设计还是比较合理的,也可以让自己省下不少工夫。

穿过大会议室,就是一个小花园,花台里、地面上已经空空如也,只有点缀其间的几十颗树木还顽强的生存着。整个花园大约二三亩地,布局还算有意境,弯弯曲曲、高矮互见,中间还有一个小水池,上面的假山已经有些风化了。

过了花园,就到了领导住宿楼和职工宿舍。领导住宿楼是一个单独的小院子,也并不是楼房,还是那种西北常见的大青瓦房。小院子中间是条小路,小路两边分别有三套房子,格局也就是四封三间的传统样式。这里没有多少特殊的地方,看得出当时的条件并不算很好,而且领导和职工的差别也不是那么大。

由于有六套房子,李大山几人只要四套就够分了。而且房子都是一样,大家只是选了自己中意方位的房子。李大山直接要了kao外面路左边第一套,李春花立即就选了旁边的一套。他们俩感情已经确定下来,但是却一直没有很亲密的举动,更没有在一起生活,所以没住在一起。

李贺和他老婆选了李大山后面那套,黄教授和老伴就选了李春花后面那套,大家kao的近些,也热闹些。由于有那么多狼、狗在,大家对安全都比较放心。

等他们到这里的时候,搬家公司的车辆已经等在院门口了。大家都招呼搬家工人把自己的东西往选定的房子外面搬。虽然北方天气干燥,但是这些房子已经闲置多年,不使劲打扫是不可能住人的。

等到工人搬完东西,李大山又和他们商量了打扫房子的价钱,这些工人见有钱挣,也不多话,立马拿起工具干了起来。钱的力量确实很大,只要了一个小时,四套房子就打扫的干干净净。由于这里很是荒凉,竟是连老鼠、蜘蛛这些家中常客都没有,打扫出来的都是沙尘。

由于事先,李大山把自己的装鱼车里面装满了水,而且自己也带了足够的饮用水。李大山等人又把几个院子和房间里洒了些水,然后才招呼工人把自己的东西搬进家。

李大山又和李贺去羊圈那边查看了滩羊的情况,这时滩羊已经都入了圈,饲草也搬到了专门存放牧草的地方。见工人已经忙完,李大山按照约定和他们的领队结清了钱款,就把他们打发上路了。由于李大山的牧草还是老家带来的,这些滩羊还能适应,身体也长得很结实。其中又有不少滩羊怀孕了,这次到处奔波,李大山也不知道这些家伙能生下来多少个小羊羔。

忙完这些,天都已经黑下来了。

因为市里面领导的重视,电力部门已经先期把农场里生活区域的电力供应恢复了,但是其他地方的线路还需要大检修才能供电。李大山现在不准备生产,也不着急。但是对于电力部门的好意,他也记在心上,想着以后找机会感谢一下。

有女人在,要吃饭总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李春花和刘阿姨在如此简陋的条件下,把从城里买回来的一些肉菜、面粉,魔术般的变成了热气腾腾的饺子!

李大山等人中午还喝了那么多酒,饭菜吃的很少,加之大家忙了一天,都饿得不行了。这顿饭大伙吃得都特别香,恨不得自己一人把所有饺子全吞到肚子里去。

就是很多年后回忆,大家也一致认为这顿饭最好吃,记忆最深刻。创业之初的艰难与激情,总是能给人留下特别的印象。

等到饭局散场,大家随便聊了几句,就都回去休息了。虽然炕还要修补才好用,但是现在天冷,大家也就将就这破炕,把买来的木炭点上,炕上也渐渐热了起来,对付一晚还是没有问题的。

躺在炕上,李大山觉得自己的经历真是神奇,此时想起来,还犹如在梦中。本来自己已经打算在那小农场上逍遥过一生,但是却被人给赶到这里来重新创业。而且这里比原来的农场还大上很多倍,设施这么齐全,自己只花了六千万就买到了。等到自己把水源找到,光是那个大湖泊在这荒凉的戈壁滩上,就不止值六千万。

另外差不多三万亩土地简直就是白送给自己的,而且还有这么多的厂房、宿舍、大楼!虽然破了点,但是等自己财务状况好转些,就可以请人来检修、加固,然后再装饰一新。到那时,自己拥有这么大一个设施齐全、生产兴旺的农场,就是给座金山也不换。那金山挖完了就什么也没有了,自己这个农场却能源源不断的给自己生产粮食,产下小羊羔、小牛犊、小骆驼、小马驹,这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传世之宝。

一想到以后的美好时光,李大山脸上就挤满了笑意。他也在这笑意中沉沉的睡着了。!

第035章 打口深井

早上,李大山起来的很早。自从拥有异能以后,李大山的身体更加强壮,而且每天睡眠四五个小时就完全足够了。不过,他起来的时候,发现大家都起来了。结果一问,才知道,大家都是给冻醒的。李大山身体异于常人,还没有觉得炕已经冰冷了,但是李春花等其他人却没有办法承受这种寒冷,尤其是黄教授老两口一定更怕冷。李大山忙过去问候黄教授和刘阿姨。一问才知道,黄教授他们运气好,选的房子炕要保温些,只是早上起来的时候有些冷而已,倒是没有被冻坏。

李大山见这样下去不是事儿,只能和张副秘书长联系,让他给找二三个师傅来把炕修补修补。谁知道,张副秘书长听了这事儿,还连连表示歉意,说自己工作没有做细致,搞得李大山也很不好意思。李大山和这张副秘书长打了几次交道,觉得他人还实在,而且是何书记的亲信,所以才愿意找他。张副秘书长知道领导最近很关注李大山,也想多帮帮他,借李大山的嘴给自己在领导面前加分。

就这样,不一会,就有人打来电话,说是张副秘书长安排来修炕的,询问具体地址。李大山告诉他怎么走之后,才挂了电话,铃铃铃的铃声又响了起来,接了一听,原来是打井的人已经到了,让李大山和门卫说一声。门卫老大爷是当地村里子的孤老,李大山见他可怜,也把他留了下来,继续看门,工资每月六百元。

听到打井队到了,李大山的心里一紧:成败就在此一举了!

把打井队接进来,和负责人老田说了下自己的具体要求,就直接开车,把他们的专用车引到了小山坡。由于以前农场整修的需要,小山坡上有一条现成的台阶可以爬到坡顶。老田指挥手底下的个人把机械抬了上去,李大山见那柴油发电机笨重不堪,也上前帮忙。有了他这个大力士,其余几人轻松不少,大家很快就把这个最难缠的家伙运到了坡顶。

等到设备都抬上来,李大山把老田带到自己看好的打井位置,要他们一直往下打,直到打出水或是打不动为止。李大山一直对地下的状况很疑惑,但是他没有透视眼,只能要打井队使劲打,到时候再看地下到底是什么情况。

老田应该干这行很久了,听了雇主的安排,也不多话,直接安排人手动作起来。摆设机器,搭起塔架,摇响发电机,这些工人都配合习惯了,很快就把设备开动起来。“啪嗒”、“啪嗒”的吊锤打击声听来是那么的悦耳,李大山似乎已经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