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北侯 >

第92章

北侯-第92章

小说: 北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从李从年巡视九边之后,特地交代封锁九边,并且让督察院和监察司的人进驻,凡是敢于践踏此项发令的人,都没李从年的杀伐手段吓呆了,出手之间就杀了两个总兵,十几个副将,还有三十多个参与走私的商人,这赫赫有名的功绩,让剩下的人都吓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以往对于那些商人递过来的银子,现在却是谁也不敢拿了。

自古文贵武贱,在大明武将的地位还赶不上一个巡抚,就算他们这些总兵,李从年说杀了,满朝大臣却也没有谁敢说什么,更何况这些人都是死有余辜。

这也是为李从年为什么放心回京的原因,加上自己布置的手段,身下的那些边关大将们谁敢参与走私,他就要想想自己脖子上的脑袋够不够李从年砍的。

“只要过了前面那几个关口,怎么就能到达后金地界了,到时候这些货物出手之后,回到家乡就享受一阵子清福了。“作为这支小商队的领头人,这个叫王伯的老者脸上满是叹息着。

只要走过这次货,他决定收手不干了,以后让那些小辈们自己做吧!现在大明的禁令越来越严格,以往许多山间密道都有人把守了,通往后金的商路越发难走了。

王伯却没有发现在这支商队后面的四五个商人,却是自顾聚集在一切,低声交谈:“大人,这条山路为什么没有封锁?”作为锦衣小旗徐茂有些不解的望着他身边的百户大人。“上面不是说要禁绝通往关外的所有商道吗?”

“嘿嘿!这你就不懂了,上面禁绝大的商道,留下小的商道就是为了拖垮后金,你说鞑子巴掌大点地方能有多少银子!从这些地方运过去茶叶盐巴都是关内的几十倍,就拼鞑子手里的银子能支持多久!”那个锦衣百户脸上满是得意说道。

“你们都不知道吧!其实走这条道上的商队,大多数都是咱们锦衣卫底下的兄弟在掌控,至于收获的这些银子上面看不上,就归咱们补贴家用了。”

☆、第一百三十六章 皇太极的烦劳(2)

提到这里,在场的每一个锦衣卫都对李从年充满了感激。自从锦衣卫一分为二成为情报司和锦衣卫之后,他们这些锦衣卫在关外奔波,虽然十分的辛苦。可是赚取的财物却是以往不敢想象的,而且还能为国效力,不用像以前那样担着骂名,被人背后指着脊梁骨骂。

而这些生活都是李从年为他们争取来的,眼见这两年来大明的局势越发稳定下来,作为探子的锦衣卫对于这种情况比其他人都要敏感得多,大家都知道要不是李从年这两年极力奔走,为国谋划,恐怕大明的局势更加糜烂起来。

“既然侯爷让咱们家人衣食无忧,那我们也要用自己的行动报答侯爷和皇上!”那个百户为自己手下打着气,然后又分散开来,守在自己的位子。

而在同一时间,远在盛京城皇宫里的皇太极望着手里传来的情报,脸上满是愁蓉,自从今年五月份开始,大明通往关外的商道都被封锁了,除了一些隐秘的崎岖的山道外,根本没有什么一粒粮食和铁器运进来。

现在大明边关的将领们已经被李从年辛辣的手段吓怕了,那些原本靠走私发家边关大族迁移出九边,在也不敢参与到关外的走私,因为谁也不敢保证自家的商队能在大明军方越发严密的封锁中安全自如走到关外。、

要知道这个狡猾的镇北侯体恤下属,凡是缴获的走私物质九边守军获得贼赃的一半所得,那些眼红了大明军人,就是就像闻着血腥味的狼群一样,在损失了十几队商队之后,这些商人在也不敢妄动,有些胆小之人还把全族都迁徙出九边了。

当初皇太极对于这个镇北侯的封锁令不以为然,大明哪一次封锁令最后还不是不了了之,可是当两个月之后,不见一直大型的商队来后金,特别当他听说和自己关系最好的宣府八商贾被大明朝廷抄家灭族之后,皇太极在明白这个禁运令的可怕。

要知道后金上下都是靠掠夺生活的,他们不事生产,再说谁也不会种地,家里的那些土地都是他们抓来的汉人奴才耕种的,这些抓来的奴隶地位十分低下,每天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他们哪里会为自己的主子认真耕种呢!再加上后金是游猎民族,经常食肉。如果没有茶叶补充的话,对身体损害却是巨大。

“可恶!李从年你难道真的是我皇太极的克星吗?”提到这个不知道从什么冒出来的镇北侯,皇太极心里就一肚子火。自从大凌城之战后,皇太极总觉这个镇北侯什么事情都做在他的前面,范文程别凌迟处死,大明内乱的流民被困在山西,还有现在的禁运政策对让后金陷入了一种拿着大把银子却买不到东西的感觉。

“几位哥哥有什么好的主意吗?”坐在汗位上,皇太极望着堂下的几位大贝勒,还有满洲勋贵们!却见他们一个个低头不语,不知道在想些什么,看到这里皇太极心里一阵黯然,他知道自从多尔衮正式统领正白旗之后,几大贝勒和满洲勋贵们对自己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特别大凌城的惨败,让受损的满洲勋贵私底下都认为皇太极妄想打败大明的痴心妄想,才引起了诸旗的损失。

“大汗!再这样下去可不行啊!现在外面的茶叶已经炒杀上二十两银子一两了,丝绸和上好的南方大米更贵!”多尔衮面上一副为国担忧的摸样,上前让朝皇太极想办法。

这也怪当初的努尔哈赤杀伐手段太过猛烈了,听见多尔衮的话,皇太极却突然想到了努尔哈赤晚年的屠杀令,先杀穷鬼,在杀富户,最后全杀!辽东百万辽民却被努尔哈赤杀得是干干净净,让辽阔的辽东地区顿时聊无人烟,千里荒野。

当初皇太极就对努尔哈赤的屠杀手段激烈反对过,这些辽民就算用来种田也好,那也能生产多少的粮食啊!等以后慢慢驯化之后,当着辅兵,更能增加后金的实力。

可是努尔哈赤不听,这也引起了汉人对辽东后金嫉妒的仇恨,要不是皇太极苦苦维持,恐怕后金早就被大明屠杀了好几回了,这也是为什么大金二贝勒在明朝京师四城屠杀明朝降军后,他下阿敏大权的缘故。虽然皇太极也早就打算收阿敏的大权,这件事情给明军造成了一不好的印象,那就是投降也是死,不投降也是死,所以每战之后,大明士兵就算是面临绝境也没有谁愿意投降了。

“那不知道十二弟有什么好的想法没有!”皇太极脸上闪过几丝叹息,嘴里朝望着多尔衮道。

“这个!臣弟没什么好的办法,一起以谨遵大汗旨意。”多尔衮心里满是狡诈又把皮球踢给皇太极。

“臣等谨遵大汗御旨!”望着朝堂上一副齐声大喝的摸样,皇太极心里满是黯然,如果他不知道原因的话,还以为这些人都对自己心悦诚服了,其实这些人不过是想要看他的笑话而已。

站在首位的代善嘴里想说着什么,可是嘴巴蠕动了半天却是什么也说出来。在他看来皇太极已经不是他的兄弟了,而是大金的大汗,如果让大金大汗没了面子,他的下场不一定比那个阿敏强。

很快皇太极寄予厚望的朝会大臣们的沉默而结束,万般无奈的皇太极只得提出在秋天的时候出兵去攻打蒙古,这次他将要亲自带队,重新竖立自己大金国大汗威望。

原本多尔衮提出自己领军而去,却没想到被皇太极婉拒了。这时候多尔衮趁机提出朝鲜教训一下有些蠢蠢欲动的朝鲜国王。这时候皇太极却不能在拒接了,他只得同意多尔衮的计划。

作为强盗集团的大金国已经慢慢有了分裂的趋势,虽然这种裂痕现在还很微小,可是皇太极和多尔衮知道,他们之间的一战早晚都会来,只不过那时候的权利争斗到底谁胜谁负就只有天知道了。

☆、第一百三十七章 计划出兵(1)

第一百三十七章 计划出兵

京师西郊,李从年筹备训练的京营终于因为武器装备全部到位,开始了实战训练。“举枪!”在军令官的号令下,一排排士兵举着手里的火枪对着不远处矗立起来的牌,仔细望着圆圈里的红点位置。

“放!”只见在离目标处丝三百米的距离,这些士兵手里的火枪纷纷爆发出通天的巨响,在淡淡的烟雾过后,那些站立的靶子都打成了稀巴烂。

“换枪”拿着红旗的号令兵,挥舞着手里的红旗,在第一队士兵的背后,早已准备好的士兵拿起手里的火枪纷纷举在胸前,瞄准目标,号令兵的红旗舞动下,这些士兵纷纷扳动着手里的扳机,在宽阔的训练场上只见听见一排排的火枪巨响。

“皇上!你看这火枪的威力如何!”站在看台上的李从年意气风发望着自己一手训练的军队朝崇祯问道。

“不错!不错!有如此利器,何愁大明不兴,鞑子不灭。”崇祯望着不远处进行着紧张训练的京营,脸上顿时激动万分起来,在他看来要是大明的军队都像这些京营般,他崇祯也能睡好觉了。

“李爱卿,你觉得要是武装一百万多这样的火枪军队,要耗费多少军饷!”想到不久就能中兴的大明,崇祯脸上满是激动问道。

听见崇祯的话,李从年脸上思索了下道:“皇上太过心急了,须知兵法之道不在器利,而在人心,我大明疆土广阔的确需要百万军队镇守,只是现在国库困难,维持这十几万的火器部队,臣都觉得竭尽全力了,要是太多了,以目前国家的财政,恐怕负担不起啊!”

一想到财政的困难,崇祯脸上顿时冷然起来,李从年说得的确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只是财政的困难却不是短时间就能解决的。“李爱卿不说开放海禁能带来足够的利润吗?那爱卿觉得什么时候开放海禁?”

“等平了流民之乱,臣觉得开放海禁的时机就快成熟了,只是在这李臣有个问题想要问皇上,希望皇上能为城解惑!”李从年想了想,还是说了出来:“其实流民之路,乱在土地,也乱在藩王!”

“藩王?”提到藩王,崇祯脸上的神情顿时一变,他有些疑惑的望着李从年问道,这关藩王什么事情?“皇上可还记得,当初皇上和臣讨论流民之乱时候,臣说所的话吗?”

“朕记得,你当时说,要是百姓们都有土地耕种,有饭吃,就不会起来造反,也不会掀起这大的叛乱。”崇祯想了想,脸上有些出神回忆道。因为在崇祯的记忆里,从来没有谁这么直白的和他讨论过这些问题,那些人往往都用道德教化来解释流民的叛乱,却没有谁提出过具体的解决措施,如果不是崇祯独立支撑,拆东墙补西墙的话,大明的根基恐怕早就被这些流民挖空了。

“不错!皇上一个稳定的国家,农民是基础,读书人是支架,工匠是铆钉,商人是流通的血液。这四个阶层缺一不可。”对于崇祯能记得他们刚相识说的话,李从年心里有些感悟。

☆、第一百三十七章 计划出兵(2)

然后嘴里继续分析道:“可是各地藩王占得的封地不下数十万亩,这些藩王们都不用交税,百姓们却背负着严重的赋税,还有那些考取功名的读书,他们耕种的土地也不用交税。可是大明百分之八十的土地都集中在这些人的手中,还有少得可怜的商业税!”

“所以,臣想问皇上有没有魄力,进行士绅一体纳粮!”李从年把自己思索多日的问题,抛到了崇祯的面前。在大明存在这许多的特权阶级,这些人不事生产,每年拿着国家的赋税,自己出产的东西却不用上缴一分一毫,就算大明在怎么富裕,也不可能养活这么多的人啊!

特权阶级在每个事情都存在的,只是李从年认为,如果不处理好这个问题,就算这次流民叛乱被剿灭,那以后更大规模的流民之乱就会爆发出来,到那时,不知道大明能否还支持得住。

李从年的话,让崇祯在看抬上走来走去,今天李从年的话,让崇祯心里那原本就朦朦胧胧的感觉顿时清晰起来。那时候,朝堂之上除了一片吹嘘之外,他根本找不到一个人为自己出主意,解决遇到所有的人。

在那个时候,崇祯就知道祖先传下来的大明的确是出了问题,就想一个年老老人,年轻的时候还看不出来,可是当遇到特殊情况的时候,身体的里疾病都一下子爆发出来。

只是大明身上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崇祯一直没有找到具体的原因,可是自从李从年出现之后,崇祯原本有些昏暗的心里燃起一座敞亮的明灯,他知道大明的救星终于出现了。

可是李从年找出的原因是在是太过强大了,也太过复杂了,整个大明到此存在多少特权阶级,崇祯不知道,可是光看各地藩王占有的封地,还有数不尽的柱国将军,郡主县公。

崇祯就知道其实这才是大明改革最困难的地方,因为这些都是皇亲国戚,以李从年的身份也权利来说,他也不敢妄加大刀阔斧的改革,因为这些人的能量不是他李从年一个人面对的。

“如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