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财色 >

第356章

财色-第356章

小说: 财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怎么刚回来,就有人在等你?”童小芸觉得有些不高兴,玩了这么一阵子,她还没有机会好好跟范无病进行一下灵与肉的交流,当然要有怨言了。

“先看看是谁在找我再说。”范无病也不好说什么了,只得如此回答道。

走到了一楼的宿舍管理员那里,就发现果然有人在等着自己,却不是一个人,而是两个老头儿,看上去年纪都在六十岁上下了。

尤其是其中的一个老头儿,正是范无病救人的那一天,出现的那个老头儿,好像是什么学校里面的专家来着,喜欢研究中医的那个。

另外的那一个老头儿,长相就比较清癯一些,个子却是高高的,比范无病还要高出一点儿来,这样的两个老头儿,会有什么事情找自己呢?范无病觉得有些好奇了。

但是那个老头儿一眼看到了范无病,就有些兴奋地样子,一下子就站了起来,对着范无病说道,“哈!范无病啊范无病,总算是等到你回来了!”

范无病顿时有些疑惑地看了一眼童小芸,然后又看了看两个老头儿,满腹狐疑地问道,“两位前辈,你们确定是在等我吗?”

“废话啊!不是等你,难道是等鬼啊?!”老头儿毫不客气地回答道。

第二百三十六章 有事相求

范无病一听这话就有些不高兴了,既然是等我的,那么肯定是有求于人了,正所谓礼下于人必有所求,想要求人办事儿,哪里有这么气粗的干活儿?

于是范无病就有些不高兴,一脸的郁闷,拉着童小芸道,“嗯,好像我还有个重要的事情需要去处理,那就先回公司一趟儿好了。”

童小芸有些奇怪地问道,“不是刚从公司那边儿回来吗,怎么又要过去?”

他们刚开车送了陈碧松和风萍到公司,然后才回的学校,原本是打算两个人好好地休息一下的,谁知又遇到这两个老头儿捣乱,于是童小芸就感到有些失望,这会儿听范无病说又要回公司去,便很不高兴了。

“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啊!”范无病叹了一口气道,“我才想起来公司里面还有一大堆事情需要我去处理的,离了我这个老总,什么事情都决定不下来。”

“你总是这么忙碌。”童小芸悻悻地说道。

范无病倒不是信口胡说,而是自己身上的事情却是太多了,就目前而言,最牵肠挂肚的自然就是收购力拓与必和必拓公司股票的事情,虽然说此事已经成为败局,收购暂时无望,但是如何多套取一些现金是很关键的。另外就是近期公司的一些重要决定,比如说跟央视合作推出新栏目的事情,老陈已经在电话中催了很多次了,如果不拿给他一点儿实质性的东西出来看看,估计他会发狂的。

毕竟央视那边儿换了新领导,一切都是在磨合之中,老陈为了巩固自己在台里面的元老地位,也只有好好地拉出几个大合作商来,办出几台好节目,让大家对他继续保持应有的尊敬了。

虽然说老陈是搞财务出身,不大可能登上台长的宝座,但是偶尔弄点儿彩头出来,大家也是乐观其成的,尤其台里面的老人们都清楚,老陈虽然只是个副台长,可实际上的人脉关系和政治资源,并不比任何一个台长差,唯一欠缺的,就是前进的动力而已。

范无病倒是可以将他往前推动一下的,不过他也知道,央视的台长向来都是御封的,不可能自下而上地推举产生,他只是希望老陈在台里面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能够获得更多的话语权与决定权,以利于自己今后同央视台里的合作事宜。

除此之外,被自己打发到日本的武陟小机,也不知道进行到哪一步了,汽车整套生产技术是自己志在必得的,现在就是希望他能够尽快地将生产构架给建立起来,一旦投入了顺利的生产之中后,他就考虑可以慢慢地将技术和设备都往国内引进了。

至于《神话》的后期合成问题,范无病倒是不用担心了,已经有了专门的技术小组去实现这个事情,成功只是时间的问题,大概,范无病是想将这部片子给放到新春贺岁片档期去了,这样可能效果会更好。

因此,范无病很忙是不假的,在遇到两个素不相识的老头儿阻挠自己的好事儿的时候,他就有些非常不舒坦了,适当地拿捏一下,来表明自己位高权重的立场,是非常必要的。

范无病这么一拿捏不要紧,两个老头儿就有点儿不好意思了,尤其是那个长相清癯的老头儿,就埋怨那个研究中医的老头儿道,“老沈,你就是喜欢乱说话,看,现在得罪人家了吧?”

研究中医的老头儿有些不好意思地摸着头说道,“我这不是习惯了嘛,学校里面的这些小家伙们,一向都是被我敲敲打打的。”然后便对范无病说道,“哎,无病,对不起了,刚才说话时的情绪急躁了一些,你大人大量,不会介意吧?”

范无病一向是吃软不吃硬,人家老头儿一大把年纪都开始承认错误了,他也不能拒人于千里之外吧?那样是不通情理的。

于是范无病只得叹了口气,不十分情愿地问道,“两位前辈有什么指教?就请明说吧!我最近是真的有很多事情要忙的!”

研究中医的老头儿姓沈,另一个老头儿姓黄,是研究国学的,两个人都是学校里面的学术权威人士了,不过他们这一次过来,却不是在范无病面前卖弄权威的,而是真的有事儿相求。

“我能帮得上你们什么忙?”范无病觉得有些好奇。

“当然是要借重于你的针灸之术了。”姓沈的老头儿回答道。

“我学针灸就是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你们大概是找错人了。”范无病更是诧异。

“学了一个月不到,就能有现在这种造诣?!”两个老头儿都是大跌眼镜,不由得问道,“你师父是谁啊?!”

针灸这门技术,正规的医学院校里面虽然也有开设,但是理论跟实践往往是脱节的,教材上面虽然在一些传统的针刺手法及效用上有所陈述,却由于之前多少年中的极左思想影响,对于阴阳五行理论避而不谈,或者闪烁其词只言片语。

理论上的缺失,自然会导致针灸这门传统技术的衰败,因此院校里面已经教不出什么合格的针灸人才了,尤其是在建国之后。

如今范无病既然露了这么一手惊世骇俗的针灸之术,两个老头儿就是用脚趾头去猜想,也知道这一定是家传的或者是拜过师父的,才能够学到这样的真正本领。

“南承北范,我师父就是范天澜。”范无病对两个老头儿说道。

两个老头儿听了范无病的回答,顿时有点儿呆住了,良久之后才反应过来,“你是说你师父是范天澜范老先生?!”

范无病点了点头,反问道,“有什么不对吗?”

“你怎么能是范天澜先生的徒弟呢?!”沈老头儿专门研究中医的,自然是知道范天澜的大名的,听了范无病这个答案,自然是感到不可思议。

范天澜与澄江学派的针灸大师承淡安,两人年纪相仿,又都是有志于针灸学术,当年一起东渡扶桑,发掘古籍。后来承淡安先生回国之后,开馆办学,精研古籍,公开家学,万余名学生遍布大江南北,洋洋溢于海外,为针灸绝学的重新发扬光大贡献了毕生心血。

而范天澜先生回国要晚一点儿,他走遍大江南北,遍地行医,兼且搜集古方,二十年间,医德遍布华夏大部,后来在一九五五年的时候,与承淡安先生一齐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范天澜老先生才开始对自己数十年之间的经验进行总结,结合古代经典与自己的印证,进行理论性的归纳,并开始收授弟子,只不过与承淡安先生的广收门徒有所不同,他的门下弟子不多,也就是聊聊数十人而已,但是这些门徒无一不成大器,有好几位此时已经开宗立派,成为医学界泰斗了。

沈老头儿是知道范天澜的收徒门槛很高的,否则行医七十多年之间,不可能才收那么十来个徒弟,而且,好像他最年轻的徒弟,也有六十了吧?什么时候听说过他又重开山门收了徒弟了?

“爱信不信,没事儿我就要走人了。”范无病懒得理会他们,转身就要走。

“唉,先别走嘛——我们就是小心求证一下而已,你也知道,范老先生的名头,实在是太大了——”两个老头儿也知道,范无病既然说出了范天澜的名字,又露过一手神乎其技的针灸之术,那就有八成是真的了。

惹得范无病不高兴也就罢了,却有可能影响到他们这次的一个重大举措,那就有些不划算了。于是两个老头儿一左一右地拉住了范无病,想要跟他仔细地说一说这个事情。

“哎,你们这样,好像是拉壮丁啊——”旁边儿的童小芸就有点儿不高兴了。

沈老头儿看了童小芸一眼,便笑着说道,“童小丫头不要生气,我们就是借用无病几天而已,事情办成了,对他也有很大的好处的。”

“你们究竟要干什么?”范无病有些狐疑地问道。

两个老头儿自然不会闲得无聊,拉着自己来胡闹,他们两个人可都算是学术权威了,因此范无病很是奇怪他们鬼鬼祟祟的想要做什么?

“这事儿,还是到我们的办公室里去研究一下如何?”黄老头儿对众人说道,然后又补充了一句,“刚才出来的时候,我刚弄了冰镇的酸梅汤,现在火候也差不多了,大家一块儿去解解暑气嘛。”

“那好吧——”范无病也想看看他们究竟在搞什么鬼,于是就答应下来,“希望你们不是那种只会做酸梅汤的砖家叫兽。”

于是四个人又出了宿舍楼,上了范无病的车子,按照老头儿的指点,穿过了两处建筑群,来到了一处中式风格的四层小楼前面,这里就是研究国学的黄老头儿的地盘儿了。

“欢迎大家来到我的蜗居,好像很久都没有对外开放了。”黄老头儿的兴致很高,将范无病等人迎进了他的小楼。

第二百三十七章 书托儿

范无病跟童小芸一进到黄老头儿的屋子里,立刻就被震住了。

老头儿的客厅不怎么大,不过邻着客厅那边儿,有一道玻璃门隔开的书房,十几个大书架摆在对面,放眼望过去,怕没有上万册书籍摆在上面。

老头儿见范无病跟童小芸的目光都停留在那边儿的书房上,就笑着说道,“怎么样,还像个知识分子的家吧?”

“感觉更像是图书馆——”范无病很是怀疑地质问道,“我怀疑你是不是从来都是借书不还?否则怎么会有这么多书?”

老头儿顿时呆住了,想要分辩两声,却不防童小芸接着范无病的话头儿说道,“嗯,是啊,是啊,否则怎么可能连书架都搬过来了?”

两个老头儿闻言就是一阵咳嗽,险些给呛着,过了许久才拍着胸口喘道,“你们两个小家伙,还真是一伙儿的,损起人来都有头有尾的。”

“不过说到这些书,还真是我一点一点地积攒下来的家底。”黄老头儿颇为自得地向两个人介绍道,“当年,也就是文革后期,那时候这些书都是烧火的材料,老头儿我每个月都用大半个月的工资去旧货摊儿上去收购,久而久之,就攒了两间房子的书,现在看起来,就有点儿像模像样了。”

范无病走了过去,从书柜里面随便抽了两本书出来,翻看了一下,居然都是繁体印刷,甚至还有一些是小楷写就的手抄本,看那些分类,经史子集医相星卜都有了,很有一些书是市面上见不到的。

“这一屋子的书,就顶一个千万富翁了。”范无病粗略地估计了一下,然后对众人说道。

“这可是我的老命,一个千万富翁是绝对不肯换的。”黄老头儿笑道。

不过老头儿很快就从冰箱里面端出来了酸梅汤,给众人盛到了碗里。

范无病喝了一口,酸酸甜甜的,果然非常消暑,不由得点了点头道,“呵呵,酸梅汤的手艺不错,不过您老让我们来,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两个老头儿凑在一块儿嘀咕了一阵子,然后沈老头就对范无病说道,“这一回我们可是要办一件大事儿的。”

原来,沈老头儿一直以来就是研究中医理论的,而黄老头儿则是致力于国学研究的,两个人无意当中凑到了一块儿,结果这么一交流,就发现了很多新天地,原来在古籍当中有很多东西发掘出来之后,跟现代的中医理论居然就有很大的差异。

因此在这十几年当中,两个人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将中医理论进行了整理与验证,从各个角度对一些存有疑虑的问题进行了发挥,在旁征博引之后,终于搞出了一本中医理论大成来,现在就要准备交付出版社了。

“这是好事儿啊。”范无病听了他们的这番话,倒是很赞赏的。

肯花十几年的功夫,静下心来潜心研究学术问题,并且整理了大量的古籍,同实践相结合,搞出一本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中医理论书籍来,这样的人物,可以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