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财色 >

第43章

财色-第43章

小说: 财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香港富华国际投行?如果真有这么一家国际投行的话,他倒是有实力来谈这笔君子兰生意的,不过范无病还是打算先试探一下再看该如何对待。

“王先生你在香港,我在磐石,你是商人,我是学生,我们之间能有什么生意可谈呢?”范无病哈哈一笑,伸手请对方落座,然后很轻松地应付道。

“范先生这么说,是故作推脱呢,还是在考校鄙人的能力?”那香港人也不是善茬儿,精明的很,一听到范无病的话,便知道问题出在哪里,立刻从公文包里面取出一份资料来,推到了范无病的跟前。

范无病就是那么一扫,便知道此人确实具有一定的实力,材料虽然只有几页,却将自己的大事基本上调查清楚了,尤其是确认了种植着大量君子兰的植物园为自己所有,并附上了植物园的具体位置。

这让范无病感到有些恼怒,心道王氏三兄弟果然办事靠不住,另外一方面,却也让他对于面前这个香港人的实力有所了解,看来这个什么香港富华国际投行,还是可以考虑一下的。

“看来王先生是有备而来——”范无病呵呵笑了笑,直接问道,“那么我们说简单一些,你们准备出多少钱拿下?”

王石元看到范无病有合作的意思,顿时精神为之一振,坐正了身体,对范无病说道,“我们香港富华,是一家很有实力的国际投行,见到范先生的植物园后,觉得很有投资价值,如果范先生有意割爱,我们愿意按照市场价格的五折,一次性购买范先生所有的君子兰,不知道范先生意下如何?”

说完之后,王石元一脸殷切地看着范无病,在他看来,五折的市场价格,一次性的付清,是非常优厚的条件了,至于范无病园子里面的君子兰,他也通过各种渠道大致做了了解,估计其数量在五六千棵左右,这么大的一批货,相信没有多少人能够一口吃下来,而且,按照市场价格的五折来计算,也足足超过五百万人民币了。

对于一个正在上学的小孩儿来说,他不相信对方能够拒绝自己的这个提议,虽然他也从各方面了解到范无病办了养猪场,还办了一个服装厂,但是他总以为这都是范无病替家里人出头弄的,他可不相信一个小孩子能做出这些大事来,至于君子兰嘛,他以为是范家人误打误撞上了,或许在先前这只是一种奇特的爱好而已。

一九八二年的五百万人民币,可以做许多大事了!

范无病绝对没有理由拒绝这么优厚的条件!王石元心中笃定,满怀信心地看着范无病。

可惜范无病却不是轻易就能打发掉的,他略一沉思之后,便抛出了自己的条件,“八折,以港币支付,或者七折,以日元支付,两种方式随便你选择,除此之外,不需要再谈其他的条件了。”

香港人倒也没有自信到范无病会全盘接受自己的条件,毕竟君子兰的行情还在看涨,此时的市价虽然看起来很高,却不能断定一个月以后这个价位依然能拿到,便略一沉吟后点头道,“好,那就以日元支付,七折!”

“很好,今天是一个双赢的日子。”范无病笑着回答道。

“双赢?听起来似乎不错!”王石元闻言一愣,借着笑了起来。

第三十三章 大得可以砸死人的馅饼

“什么时候可以交货?”王石元问道。

“把钱汇到这个账号上面,这个园子里面的东西就都是你的了。”范无病在纸上写了一串数字,递给了王石元。

“瑞士银行的账号哦——”王石元接过之后,顿时有些吃惊,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像范无病这样一个大陆学生模样的手中,居然都是瑞士银行的账号,不由得起了几分敬意。

香港人办事相当利索,出去给那边儿打了一通电话,说明了一下情况,吩咐人往范无病的账号里面打入五亿六千万日元,然后才返回来。

“事情办妥了,不过我很好奇你怎么样查收?”王石元对范无病说道。

国内的银行中,还没有能够直接查询到瑞士银行账户的能力,想要查询,必须得经过香港那边儿的分支机构,因此王石元对范无病如何掌控自己的资产感到好奇。

范无病撇了撇嘴,直接走到父亲那屋子,给广东那边儿的邱保华拨了一个电话,“喂喂,老邱吗?让香港那边儿查一下我的账户,然后报个数字过来,有急事,嗯嗯。”

“等一下就好。”范无病对王石元耸了耸肩膀说道。

“难道你在香港那边也有代理?”王石元感到有些难以置信。

不过既然眼前这个少年能够操控这么大的盘子,早在数年以前就种植了数以千计的君子兰,那么他绝对不会是为了好玩儿,目前为止,整个大陆上能够有这么大气魄的玩家也是绝无仅有,他究竟是什么来历呢?王石元看着范无病,实在难以下一个结论,无论如何揣测,最后都不得不自行推翻原先的设想。

“难道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天才这么一说?”王石元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得摇了摇头。

范无病却是轻轻地笑了笑,对他说道,“有些事情,想不通就不用去想,你只需要知道自己可以在这一笔生意当中赚大钱就行了,何必苦着心思去想那些不着边际的事情?正所谓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王石元苦笑着摇头,心想自己多大的人了,居然还要被一个小孩儿教导如何做事。

过了一阵子,电话就响了起来,正是邱保华从广州打过来的电话,只不过他的声音听起来有些颤抖,“范总,你的账户,你的账户上,足足有六亿多日元!六亿多日元!”

“好啦好啦,辛苦您了。我还有事儿,咱们稍后再说,就这样,拜拜!”范无病唯恐邱保华再说出什么不合时宜的话出来,赶紧匆匆挂了电话。

六亿日元?看来是武陟小机那里又给自己把收益打进账号了,这家伙的充气娃娃生意还真是非常火爆,没准儿真的能让他进军美国成功了,那样的话,哥们儿的分成可是不小啊!范无病一边儿想着,一边儿对王石元说道,“已经确认到账了,接下来,你准备如何将这些君子兰运走呢?这可是一大批货物,没有一个章程,会乱了手脚的。”

“这话哪里需要范先生嘱咐,早就准备好了。”王石元嘿嘿一笑,伸出一只拳头说道,“十辆大卡车,一晚上就全拉走了。”

范无病直接将王石元领到了养猪场的办公室里,交代三兄弟安排了饭食,又搞了几瓶好酒,轮流上阵劝酒,一顿猛灌下来,王石元抵挡不住,借口晚上要拉货,这才算是罢休。

到了快傍晚的时候,十辆大卡车就开进了养猪场,一辆大卡车上还拉了六七个干零工的,一进了园子里面,动手就抄家伙,吓得猪场里面的职工们一激灵,还以为是有人上门来踢场子,好半天才发现原来人家是来搬花儿的。

六七十号人扛着锄头铁锹什么的,一窝蜂地涌进了植物园,十几个大灯泡一开,将里面照的如同白昼一般,然后大家就抡圆了膀子一通乱挖,凡是能够看到的地方,全刨了一遍,最后搞得地里面都是一尺来深的大坑,乍一看过去,好像进了地雷阵一般。

范无病跟王石元一直就呆在园子外面的办公室里面守着,半中间的时候,范无病还交代三兄弟给干活儿的人弄了些热汤水干粮什么的,填了填肚子。

这伙儿人都是经常下地干活儿的,到了后半夜的时候,基本上就将园子里面的君子兰给挖了个七七八八了,只留下了周围的一圈儿玫瑰花什么的,看起来地上黑乎乎的一大片。

王石元在范无病的陪同下,进园子里走了一圈儿,意思就是看一下挖得如何了,结果才走了没几步,就掉坑里面了,虽然不深,只到小腿肚那里,可是禁不住这么一闪,就把腰给扭了一下,哎呦哎呦地哼哼个不停。

“呦,这可怎么办?赶紧去请个大夫来吧!”范无病一见,连忙对王老大喊道。

“哎——”王老大应了一声,立刻就回村子里去了。

跌打损伤什么的,土郎中要比洋大夫管用很多,王老大很快就请来了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中医,虽然说是年纪大了些,可是手脚相当利索,到了王石元的跟前上手一摸,就说道,“没事儿,抻着筋儿了,进屋里面推两下就好!”

于是众人将王石元抬进了屋里,老大夫掀开王石元的衣服,取了药酒,喷在他的腰背之上,然后有要了一只海碗,将白酒引燃,用手抄着那火苗,在王石元的腰背上面用力地擦起来,不一会儿的功夫,就见那有些淤青的部分颜色变得正常了。

“好好休息一晚上,到明天就没问题了。”老大夫交代了一声,径自离开了。

“那就安心住一晚上算了,反正也不急于一时。”范无病这么说道。

“不行!”王石元却不放心,挣扎着做起来说道,“夜长梦多!现在对君子兰的交易可是征收重税,我还是连夜就走为好!这么一点儿伤,不碍事儿的!”

范无病见王石元去意已定,便也没有多说什么,任由他们开着车队绝尘而去。

第三十四章 军转民

“这下子,几千只花盆算是白买了。”王老大看着摆在一旁,还没有来得及用上的花盆儿,有些心疼地说道。

“多大的生意都做了,你还在乎那几只花盆啊?”范无病撇了撇嘴道,“大不了今年过年的时候,咱们出去摆上个摊子,把这些花盆人都贱卖了。反正这段儿时间里种花儿的人多,几千只花盆儿也不是什么问题。”

王老大嘿嘿笑着回答道,“摆摊儿这事儿,咱们兄弟还真有些日子没干过了。”

倒腾了一整夜,大家都有些疲乏了。

等王石元的车队离开之后,天色也快亮了,王氏三兄弟安排好猪场的工作,倒头睡觉去了,而范无病的精神尚好,就留在园子里面转悠,看着那空出来的一大片地方,心说这里该怎么利用一下才好?

都种成玫瑰吗?种玫瑰当然也有经济效益,只是玫瑰油的提取设备价值太高,而且这东西的花蕾的保存期也不长,没有干燥设备的话,很容易发霉,那可就不值钱了。

等他回到家的时候,早已经天光大亮,父母哥姐都上学去了,范无病因为情况特殊,这个学校是去也可,不去也可,不过今天他刚刚做成了一笔大买卖,精神正亢奋着,在家里面好歹都睡不着,于是便溜溜达达地去了学校。

如今的范无病,满打满算是七周岁,可是身材却跟初中生一般无二,再加上他的情况实在有些特别,母亲张梅只好通过自己的关系将他安插在一个同事的班上,直接上五年级,也是希望等明年他上了初中,跟大孩子们玩到一处,这样估计会好一些,否则放任他这么不学无术也不是个办法,现在的范无病,整个就是一社会闲散人员啊!

老师见到范无病,也只是看了一眼,任由他去到自己的座位上,趴在那里看书。

小学五年级的孩子们,就要忙着准备小考了,正常的功课都已经进行完毕,此时正在搞复习,就是把小学学过的所有知识重新温习一遍,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老师也不在乎多传授他们一些应该在初一才接触到的知识,算是提前进入状态了,据说,这样对于学生的升学考试,有不小的帮助。

范无病坐在那里翻了翻书,发觉这个时期的小考练习题,比起自己上学的时候要简单得多(毕竟他上五年级的时间提前了五年),看了一会儿就没有了兴趣,倒是班上有几位女生的模样不错,才十一二岁,就出落得有些状态了,这样一来,他倒不发愁时间难捱了。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范无病一边盯着人家的微鼓的胸脯看,一边口不对心地念着课文,心中却想着,“怪不得以前把诗人都叫作骚客,写首诗都动歪心思,偏偏这诗还能被选进小学课文里面!想来这教材选委员会的编委员们,也不是什么正人君子嘛!”

范无病坐在教室里打发了一段儿时间后,忽然听到有人在教室外面的走廊里小声议论,其中好像有一个人提到了自己父亲范亨的名字,他的耳朵立刻支楞了起来。

“听说军方的订单越来越少了,咱们厂可能要向民品方向转变。”

“转民品?那不是说又得重头再来?唉,这日子怕是又要难过了——”

“据说是很多军工厂子都要转民品呢,也不差我们一家——”

军转民?范无病听了之后,不由得勾起了他心中的往事。

军转民,是军工企业向地方企业转化的一个过程,这些企业本来是从军方接受订单,现在国际形势渐渐安定,邓公做出了二十年内无大战的推论,决心全力以赴搞国内的经济建设,这样一来,众多的军工企业得到的订单就可怜了,但是企业的职工和家属都要过活,于是便出现了这么一个名词,军转民。

事实上,当时军工企业遍及各地,进行军转民的企业也不是一家两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