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财色 >

第582章

财色-第582章

小说: 财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如今范无病真的已经收购了这家开发出解码板的天利公司的话,那形势对于万燕公司而言就更加严峻了,也就是说,他们只要找到任何一家已经开发出VCD整机组装技术的企业合作,立刻就可以稳稳地利于不败境地。

姜总心想,看来范无病这次肯亲自过来万燕公司,是抱着必得决心来的,他收购了解码板制造企业,本身就已经站到了可以垄断VCD碟机市场的制高点上。

或者,同范氏投资集团合作,才是最佳的选择,但是想一想省政府帮助自己公司获得国际技改项目资金扶持的许诺,姜总又有些犹豫不决了。

要么得到一笔现金,成为新公司的二股东,要么继续等候不知道何时能够落实下来的国家扶持资金,没有第三条出路可以选择了。

范无病看了看万燕公司在场的一些人,竟然没有发现有一个能够站出来有正面应答的人,心想大概这些都是技术流吧,根本就不知道市场是怎么来操作的,于是就又加了一句,“今年开始,国家紧缩银根,对于很多大型投资的审核都非常严格了,银行方面对于放贷问题也非常慎重,融资非常困难。至于说国家对于技改项目的扶持问题,或者会有一些,但是绝对不会投入到VCD碟机项目上来。”

“为什么?”姜总忍不住问道。

他总觉得范无病是在危言耸听,有点儿言过其实了,他凭什么就可以断言国家不会核准这个项目?毕竟这是一个前景非常广阔的大市场,潜力无穷。

范无病笑了笑,倒是不肯再说什么了,只是说自己会在安徽待几天,游一游黄山什么的,然后才会返回上海。

等到范无病一行人走了之后,万燕公司的一群人就开始议论开了。

“其实范氏投资集团给出的条件也算相当不错了,三个亿的投资,给我们留百分之二十五的股权,多的不用说,只要月产量能够超过两万台,一年的功夫就可以完全收回前期投入的所有成本,并有不少盈余了。”公司里面的一个副总说道。

姜总看了他一眼,心道你们不需要担心股权问题,自然是看到钱就眼开了,可是我一旦成了小股东,这百分之二十五的股权还是需要跟孙总瓜分的,这怎么可能呢?

在利益的面前,谁也不愿意做出牺牲的,不管赚多赚少,万燕公司现在是我的,可是如果接受了范氏投资集团的要求的话,那万燕可就不姓姜,而是姓范了。

不过对于这件事情,他也不好一下子就说死了,毕竟万燕的一半儿是姓孙,他还需要跟美国的孙总商量一下,看看他对范氏投资集团的注资意向有什么看法?然后再决定何去何从。

只是,省里那边儿,也得多跑动跑动了。别真的如同范无病所言,等不到扶持的资金,那么一旦过了明年,自己的优势也就不复存在了,这才是最急人的。

姜总深知自己现在就如同是唐僧肉一半,谁都想咬一口,而且他们已经在咬了,那些第一批生产出来的样机,就是自己身上的肉啊!自己能不能渡过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到西天求得真经,就看这个专项扶持资金是否能够尽快到位了。

假如在今年秋天还等不到这笔钱的话,那么姜总也只能想办法跟其他大公司合作了,否则自己的公司可就真的完了,毕竟现在研发VCD整机组装技术的可不是一家两家企业,而是上百家企业,大部分都比自己的公司实力雄厚啊!

因此姜总就决定两条腿走路,一边儿去打听国家扶持资金今年内是否可以申请到,另一方面就是跟身在美国的孙总联系一下,看看他对范氏投资集团入主的意向有什么看法了。

万燕公司的一个副总长期蹲守在北京那边儿,每天就是往科委、经贸委和计委跑,不时地还要拉上省里驻京办的领导一块儿去找关系,每逢省里领导过来,还得花点儿钱消费,为的就是能早点儿把这个技改项目的扶持资金给申请下来。

可惜的是,钱是花了不少,但是到现在为止,技改项目能不能落户万燕公司,还没有一个明确的信息,虽然公司的几个老总都急得团团转,眼看着各家公司都在急追猛赶,自己这边儿却没有钱继续扩大生产,真是愁死个人。

姜总跟在美国的孙总联系了一下,说起了范氏投资集团有意投资的事情,孙总倒是持赞同意见的,“老姜,不是我说,你们内地人的想法真的有些奇怪。假如接受了范氏投资集团的注资,那么公司立刻就可以开始扩产,我们立刻就能够走在行业的前面,可你非要等什么国家拨款,那不是自己找麻烦吗?内地的政府办事效率,一向都比较低,你要等到什么时候才甘心呢?”

姜总听了之后有些默然不语,他虽然创立了万燕公司,也开发出了VCD碟机,但是从思维上看还是技术人员的底子,实在是希望能够获得国家的承认,对于资本运作,更是一窍不通,否则也不会犯下这种简单的错误了。

假如他的商业头脑能有技术能力的一半的话,万燕公司也不可能陷入这种被动的境地,更不可能白白地被一个根本不可能拿到手的扶持资金给套了两年,最后终于使万燕公司丧失了市场先机,成为一家被历史淘汰的公司。

范无病倒是清闲得很,他看一下时间允许,就打算上黄山逛逛。

何冰燕心想大老板好不容易来一趟儿安徽,自己还能怠慢了?于是就在公司里面找了两名年轻的女孩子,让她们陪着范无病好好玩几天。

起初的时候,两个女孩子还不愿意,心说人家还没有结婚,这种时候陪老板出去游玩,实在很难保证不会发生些什么事情的,就算是没有发生事情,可是传到了人家的嘴里,可就不像样子了。

何冰燕就有些好气地说道,“人家范总也不过才十八岁而已,见过大场面的人,你们以为自己能入得了人家的法眼啊?”

“才十八岁?我们还以为是色色的中年大叔呢——”两个女孩子大眼瞪小眼地说道。

按照她们从电视电影和生活中得到的经验,一般能够做到大集团老板的人,基本上不是七老八十了,就是大腹便便的秃顶中年人,什么时候见过这么年轻的大老板?

一个女孩子就说道,“呀,才十八岁哦,那肯定还没有结婚哟。”

“没结婚也轮不到你们,人家都有了未婚妻了,姚溪沈家的女孩子。”何冰燕对两个女孩子说道。

“姚溪沈家哦,那是很有钱了——”一个女孩子有些向外地说道。

“前一段儿时间,央视的标王孔府宴酒,就是沈家那个女孩子收购的企业,你说人家有没有钱?”何冰燕对两人说道,“本来老板准备出手竞拍标王的,可是他未婚妻突然杀了出来,弄得他有点儿手忙脚乱的,只好把这个标王给让出来了,公司的广告策略因此还做了一定的调整。”

“哦,好厉害——”两个女孩子听了都是猛吐舌头,显然是佩服得不得了。

不过范无病却没有领这个人情,他带着几个保镖直接上黄山了。

第二百六十四章 开山迎凤,关门拔毛

徐霞客曾言,登黄山天下无山。这话虽然有点儿过了,但是也足以说明黄山之奇秀,高山仰止,对于名山险峰,人们更多的还是敬畏之情。

黄山景色很美,到了黄山之后,范无病更欣赏的却是黄山的文化氛围。

黄山所在之地古称徽州,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徽派文化,其底蕴丰富,内涵深广。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天下名山僧占多,但是黄山却是自然风景区,是国内名山中不多见的寺院极少的地方。境内群峰参天,山丘屏列,岭谷交错,波流清沏,溪水迥环,到处清荣峻茂,水秀山灵。

范无病带了十个保镖,都是孔武有力之徒,这次也算是带着他们一块儿来放松的,因此倒也没有带多少东西,除了必备的食物饮水之外,就带了些装着充气帐篷等用具的行囊,也没有找导游,只是在山下找了一个非常精明的当地中年人,带着自己一行人上山。

一个保镖就有些奇怪地问道,“老板,为什么不找专业的导游呢?”

“专业的导游比较麻烦,招惹不得。”范无病笑着摇头说道。

充作导游的中年人就立刻附和道,“是啊,是啊。他们除了带你们去买一些纪念品,就是在门票上坑你们,还不如我们这些当地人用起来方便,范先生给我两千块呢,保证让你们过得很愉快。”

到黄山观景,有三处必须去看,玉屏楼前的迎客松、散花坞里的梦笔生花,以及平天杠西的飞来石。剩下的时间最好时是在光明顶纵览黄山云海,任凭你去想象,去幻想和梦想,会有一种忘我的境界。

黄山这里曾经居住着山越的先民,山越是百越中的一支。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先属吴,吴亡属越,越亡属楚。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实行郡县制,黄山为会稽郡属地。南朝时开始设置新安郡,黄山所在的徽州古称新安,宋代徽宗宣和三年诏改为徽州。

清康熙六年安徽建省的时候,就是摘取安庆、徽州二府首字作为省名的。

黄山位于皖浙赣三省结合部,群山环抱。古代徽州历来有山深不偏远,地少士商多之说。每当中原战乱之秋,这里就成了藏龙卧虎之地,它既是乱世的世外桃源,又是治世的人才宝库。

古徽州文风昌盛,教育发达,十家之村,不废诵读,因此历史上以才入仕、以文垂世者,灿若繁星。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父子宰相,四世一品者并不少见。

到了索道口,临时充作导游的中年人招呼着买了门票和索道票,然后就在等待区开始排队,由于云谷索道是旧式的单独一辆大车可坐五十人,等一班车就要十分钟,害人不浅。

索幸现在不是旅游高峰期,过了二十分钟终于上了索道,随着高度的上升,黄山峻峭的山体出现在众人的眼前,岩石上点缀着或黄或红的植物,一派美丽的秋色。

“以前总以为黄山只有绿色的松树,倒是从来没想到黄山可以如此地秀丽。”范无病看了之后不由得说了一句。

中年人就回答道,“那要看老板你是什么时候来了,一年四季,总是有些不同的。”

范无病他们走的是北海—飞来石—光明顶小环线,但是正好遇上山里有很大的雾,山谷里白茫茫的一片,人说黄山一年当中有两百天有雾,看来的确是这样,还好山道两旁色彩斑斓的秋色弥补了一些我们的遗憾。

登上光明顶,看到有一片天空是淡蓝色的,便想等一下是否可以看到日落,然后一眨眼又是阴云一片了。

“怪不得人说黄山的天气是很难预料的,看到云海和日出日落全要凭运气。”一名保镖也有些感慨地说道。

范无病回答道,“黄山号称是上帝的盆景,你以为那么容易就让你欣赏到全貌啊?”

走到了前面的时候,却有一伙儿人在那里拉拉扯扯地吵闹着。

众人刚好也该休息一下了,于是就驻足围观,看了一会儿,才知道原来是导游跟游客在争吵。

游客是两小夫妻,从深圳过来的,交完黄山二日游的团费后,就被拉到了山上一个偏僻的饭馆。导游挨个儿收钱,然后扔下十几个游客在山里瞎转。

过一线天时,小夫妻俩走的是不同的道。妻子和导游走的一个道,丈夫先上到鳌鱼嘴,等了一会,结果导游和其他团友都上来了,却没有看见妻子,他很焦急。

过了好久,妻子才有了回应。她说她实在太累了,一点力气都没有,脚也不听使唤了。到了光明顶,导游也没有介绍景点,只催我们赶紧拍照。

从光明顶到了预定的饭店,一问总台小姐,说没有这个团。在知情人指点下,找到了他们的团,正在一个招待所里面,就跟集中营一样,地下室算一楼,地面算二楼,两层楼每间房里密密麻麻放满了高低床,大概有好几百个床位,共用地下室一个公共卫生间。

导游解释说,没有办法,黄山就是这么牛,你不来,有人来。

他跟妻子和两个朋友报名吃团餐,结果导游说非得带上他,否则不给他们团餐待遇。他妻子一赌气不吃了,她说宁可吃泡面也不能便宜了导游。而他的两个朋友不信邪,撇下导游自己点菜,要了一份白菜,一份萝卜,一份豆腐共花了一百八。

据说这就是游客不让导游蹭饭吃的下场。

一群人在那里吵吵嚷嚷的,范无病他们听得也很撇嘴,旁边儿就有很多游客都说黄山这里就是这样了,所谓山好水美人太坏。在黄山这样的旅行社和这样的导游也很普遍,他们住的宾馆也存在非常严重的消防隐患,卫生条件很差,厕所里放饮用水,导游根本不管游客。

范无病的保镖们听了顿时都是一头冷汗,对范无病说道,“老板,还是你英明,知道这些导游靠不住啊!幸亏我们带了吃的喝的,还有帐篷,再加上这位老哥做向导,比跟团强多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