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财色 >

第724章

财色-第724章

小说: 财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范无病也考虑过,国内对于钢铁产品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自己利用澳洲的优质铁矿来生产一些特种钢铁制品,市场还是非常大的,而且境外生产,少了很多麻烦。

现在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在西澳找到一个合适的矿区,然后收购下来。

澳大利亚各州均有铁矿,最多铁矿的州是西澳。但是现在最大的障碍,就是西澳的矿区基本上都已经被占据了。

西澳拥有澳大利亚全部已发现铁矿资源的九成以上,主要集中在皮尔巴拉地区。该地区共有十三个矿场,其中六个由力拓在西澳的子公司哈默斯利公司经营,两个属于罗伯河公司,五个由断山公司,也就是所谓的必和必拓公司经营。此外,在西澳的苦力杨哪宾和白鹦鹉岛附近也有铁矿场。

西澳洲现在最大的吸引力就是地大人少,拿地的价格合适,又正值澳大利亚政府积极引进外资搞建设的时期,所以拿下一块儿矿区的价格并不高,政府方面赚钱的着眼点,主要还是在矿区开发之后的税收上面,进入的门槛儿并不高。

对于澳大利亚而言,东南部的沿海一带才是人口密集区,至于说西部一带,基本上是属于蛮荒地带,如果不是因为这里发现了大型铁矿的话,估计也没有什么人会来这里定居。

这样的话,想要在西澳开办矿场的第一个困难就是工人的问题,澳洲本地人似乎是很难招募到的,这就有必要从国内招收一大批人手过来了,范无病想起了自己当初跟朱老板的承诺,心想又可以解决一部分退伍复转军人的安置问题了。

同样,在东帝汶那边儿也需要安置一部分复转军人,一方面确实有这种需要,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当地的局势还有点儿混乱,多弄点儿经过武装训练的复转军人,到时候应变能力要强很多,放下枪就是工人,拿起枪来可就是军队了。

范无病倒是有信心,就算是国内的正规军三年不拿枪,再上战场的时候也要比印尼那些孙子兵们厉害百倍,看到那些黑黄皮猴子们,范无病就忍不住想要痛扁他们一顿。

范无病看了一会儿资料,就给东帝汶那边儿的工作人员们发了邮件,提示他们可以花钱贿赂一下东帝汶反抗组织的领导人,要他们提供便利,而对于苏哈托那边儿,就直接给出了一个比较合适的价码,明确地表示自己要在东帝汶占地建设核电站。

苏哈托家族的财富很多,自一九六七年依靠政变上台,他执掌印尼政权历时三十二年之久,利用权势织成了一个庞大的第一家族网,疯狂敛财,将印尼的国家财富收入自己囊中,将他治下的印尼变成了世界上最腐败的国家。

苏哈托其子女及亲属在政府的资助下建成了庞大的商业王国,几乎全国所有的重大建设项目均有其家族的股份,至少在百分之二十以上,号称“百分之二十家族”。

其中,苏哈托的妻子控制了全国所有的公共工程公司;其长女长期掌管印尼的公路收费公司;长子是印尼最大的汽车制造公司的最大股东;次子担任印尼比幕塔拉联合大企业主席,控制全国的电视业、房地产业、建筑业、酒店服务业、电信业;次女拥有多家银行和建筑公司的股份,特别是拥有印尼工业银行百分之八的股份,她的丈夫长期担任印尼陆军战略后备部队司令;三子是国会议员,垄断了印尼的石化业,拥有一家航空公司和一家专门制造跑车的汽车公司,并掌管着全国制造香烟的丁香供应公司;三女则垄断了印尼海滨浴场开发公司的大部分股份等等。

除了直系亲属,苏哈托家族的其他成员也纷纷涉足各项经济活动,牟取暴利,其堂弟控制了外国电影的进口,还兼任一家庞大的水泥集团公司的总经理,其他亲属则垄断了从石油开采、液化气运输到木材、胶合板的出口等生意,无所不包。

而苏哈托本人,则直接控制着全国七十多个基金会,打着赈济穷人、孤儿、残疾人的名义,向各大企业索要捐款,还强制性规定,凡是年收入超过一亿印尼盾的企业每年必须向基金会缴纳二成的利润,每个公务员也必须定期向这些基金会捐款。

当年苏哈托上台执政的时候,印尼经济非常困难,巨额的财政赤字,高达二十多亿美元的外债,持续上升的通货膨胀,使这位行伍出身的总统面临严峻的挑战。

苏哈托网罗了一大批经济学家和专业人才,重用他们,放手让他们发挥作用。他们为苏哈托出谋划策,制定了国家的经济发展计划。苏哈托非常重视国家的建设发展,定期与自己的经济顾问讨论国家的经济形势和经济问题。据说,他每次发表讲话,都要讲经济问题,印尼的主要经济数据他都能背出一大堆。

印尼举国上下经过艰苦奋斗,取得了很大成就,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为百分之六,通货膨胀控制在百分之十以内,人均国民收入由七十美元增加到了六百五十美元。在此期间,印尼的粮食基本上实现了自给,农副产品及一些初加工产品出口明显增长;一些大型工业项目也陆续开工,经济基本上实现了走出低谷、稳步发展的奋斗目标,也为后来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苏哈托的声望一度达到巅峰,被誉为“印尼建设之父”。

然而自今年七月,东南亚国家爆发金融危机之后,作为重灾区的印尼金融市场持续震荡,货币大幅度贬值,失业人数增至一千三百五十万,加之旱灾造成粮食减产,食品供应困难,物价飞涨,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贫富悬殊问题日益突出。印尼人的不满情绪日甚一日,导致一系列骚乱事件的发生,局势正在逐渐失控之中。

在这种情况下,苏哈托已经控制不住东帝汶的局势了,东帝汶对于他而言是一个鸡肋,使之无味弃之可惜,虽然这里有很多资源,可是抵抗组织一直不消停地造反,他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开采,此时早已经萌生退意,只不过是有些不甘心罢了。

范无病可以肯定,只要自己稍微出点儿代价,苏哈托就会顺水推舟地退出来,而这样对于东帝汶人而言,他就相当于是帮了他们一个大忙了。

反正自己在印尼赚到的钱也不少,就当是积分返利活动好了,东帝汶的资源不少,不愁没有回本儿的时候,正所谓风物长宜放眼量,好日子还在后头。

至于说西澳那里,情况就比较复杂一些,他派过去的人已经实地考察了一些矿场,对方不是开价过高,就是不愿出售,基本上无利可图,看来自己是需要亲自过去看一下,才能够决定是否可以在西澳打开局面。

毕竟自己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份,就是力拓和必和必拓的第三大股东,这个身份还是可以好好地利用一下的,手里有股权,在董事会才有发言权,有了发言权,一些问题就能够提出来并加以解决了,光指望手下的那些工作人员去做事儿,有时候是不行的。

在面对力拓和必和必拓两大财团的高层人物的时候,只有自己这样的大股东们亲临现场,才会有一言九鼎的震慑力。

当然了,如果大股东和二股东们对自己表示不满的话,自己完全可以拿股票来砸死他们,如果无限制地抛售两大公司的股票的话,至少会在市场上引起恐慌的,看看到时候谁会感到更难受?

虽然说铁矿石在未来会是一个非常紧俏的物资,但是在现在,由于中国的市场需求还没有蓬勃发展起来的原因,澳洲铁矿石的出口还没有达到后来的那种火热程度,两大公司倒是也不敢拿自己的收益开玩笑的。

第四百六十八章 大家都很忙

范无病手下的范氏航空公司,虽然有直飞悉尼的业务,但是跟澳大利亚的联系也就仅此一点而已,这里的人口毕竟稀少,又是地处南半球,生活习惯上面跟北半球刚好颠倒了,除了当初定居过去的移民之外,没有多少人愿意到那里去住。

而据去过澳大利亚的人回来之后也说过,那里的生活节奏要慢一些,公共设施的发展也相对较慢一些,虽然说环境相对来说堪称优美,却也仅仅局限于澳洲东南部沿海一带,其他的地方大部分都是荒漠而已。

如果要移民的话,也很少有人会选择移民澳大利亚,毕竟移民不是做苦力,没有必要把自己发配到这种偏僻的荒芜的异国他乡,而且就算是想旅游散心的话,在澳大利亚也没有什么好地方,半天看不到一个鬼影子,心里面铁定会郁闷到死。

当初不就有一个国内的诗人移居新西兰的激流岛,不知出于何故杀妻之后自杀,震惊了全国吗?至此时范无病依然能够记得他所作的两句很有名的诗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翻白眼儿。

总体而言,范无病还是觉得,世外隐居的一定是高人,如果达不到高人的高度,那么你最好还是不要去轻易尝试,以免自己会狂性大发而做出什么不人道的事情来。

对于这些荒僻的地方,偶尔去旅游,亲近一下大自然还是很不错的,但是想要长期定居的话,就有点儿障碍了。毕竟在定义人类的时候,就曾经说过,人有社会性,人是社会的人,放在社会里面人才是人,也就是说大家你我他凑到一块儿才算是人,一旦散伙儿大难临头各自飞的时候,那可就不是人啦。

不过想一想现在正好儿是冬季,澳大利亚那边儿却是夏季,此时过去却也不错。

于是范无病就打电话问了问沈盈,看她是否有时间跟自己一块儿去澳大利亚玩儿?

“年底了,我很忙的,等我今年把公司的事情都安排妥当了,明年就有大把的时间去玩了,现在还是走不开人的。”沈盈听范无病想要去澳大利亚,自己也是有些心动的。

奈何她虽然已经接受了范无病的指点,对公司的日常管理进行改革,也准备学范无病那样雇佣一群职业经理人来为自己服务,然后做个甩手大掌柜,可惜的是现在管理团队还没有完全融入角色,自己还得留在公司坐镇,尤其是现在又到了年关口上了,马虎不得。

白酒行业在经历了连续三年的快速发展之后,速度终于慢下来了。

在各大品牌将市场给瓜分得差不多的情况下,现在消费者们也理性多了,不但要看广告,还要看酒的质量,因此一些老名酒凭着多年的文化积淀,已经渐渐地开始重拾升势,对沈盈的孔府宴酒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沈盈自然是不能够放松对其他品牌的打压的,不但要提升自己的白酒文化,提高质量,同时也要继续做好全国范围之内的广告宣传活动安排,不能够有任何的闪失。

事业做到了这个份儿上,也如同逆水行舟一般,不进则退。

“你那个原浆酒的项目搞得如何了?”范无病问沈盈道。

“原浆酒倒是搞得七七八八了,现在就是要找一个合适的时机而已,不过看现在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样子,恐怕不是推出的时候。”沈盈回答道。

中国白酒行业一直以来都是波澜不惊,但却云涛暗涌,它不象其它行业那样大起大落,但也有自身的大势所趋。早在一九八七年的时候,国家三部一委就对中国白酒行业提出了优质、低度、多品种和四个转变的发展方向,即高度酒向低度酒转变、蒸馏酒向发酵酒转变、粮食酒向水果酒转变、普通酒向优质酒转变。

这个主导方针,在范无病看来还是有一定的前瞻性的,尤其是在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之后,四个转变就显得非常科学了,如果说过去人们喝酒主要是为了御寒以及婚庆等活动助兴的话,现在已经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品尝和享受了,酒的质量当然需要提升。

原浆白酒在中国白酒历史中一直是独领风骚,直到六十年代以后由于粮食供应紧张的原因,为节约酿酒用粮,很多酒厂用三精一水发明了勾兑酒,现今几乎所有的消费者喝的白酒都是这种勾兑酒。

但勾兑酒在品质上参差不齐,很少有能达到五粮液这样高品质的勾兑酒。

虽然说原浆酒也小规模地存在于民间,但是高质、健康的原浆酒就难得一见,甚至于很多古老酿酒的秘方也早已经失传了。

这也是一个必然的现象,一旦一项工艺几十年没有得到充分地使用的话,基本上原有的技术资料就作废了,一切都必须重头来做起。

在范无病的建议下,沈盈不但找了不少的会做原浆酒的酿酒老师傅,而且还请了生物科学院的相关专家一块儿参与研发,开始重新开发原浆酒,现在经过两年多的时间,终于开发出了品级很高的原浆酒,现在正在最后的测试以及包装设计流程中。

沈盈公司开发出来的原浆酒,是原汁、原味、原色的绿色原浆酒,不勾不兑,没有添加任何人工的东西,口感醇美,香气浓郁。而它的酿造工艺也是以微生物发酵技术代替了传统白酒的烧制过程,绿色纯天然,因此不会产生任何有害物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