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孽缘千里 >

第36章

孽缘千里-第36章

小说: 孽缘千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冬天里你们组织全班同学会野营拉练,把被子鞋子打成背包,拎上水壶,排着队唱着  “美帝和苏修体性不会变/日夜在磨刀/妄想来侵犯/我们时刻准备打/为国杀敌上前线”顶着风雪走向郊外。学来的口号是“练出一双铁脚板,敢走红军万里路”。

一些女同学刚走出城就哭叫着要回去。你就和班干部一起帮她们背背包,跑前跑后高呼口号“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现在遥想当年那小小的身影,只觉得时光忽而遥远像很久以前的一场电影,忽而又像昨天,就像拉练回来,  衣服上全是雪,可里面全湿透 妈妈为你烤棉袄,你用热水擦了身子洗了脚躺在暖和的被子里。

挖洞,野营拉练,成了一个国家最忙的事。可能是“苏修”

让这种全民备战的姿态吓坏了,没有打进来,什么事也没发生。

院子里的地道就改民用,用来储藏过冬的大白菜,土豆,胡萝卜什么的。直到有一大邻院的张叔叔掀开洞盖子下去拿东西再也没上来,说是里面毒气太浓,活活窒息而死。人们才一点点填了那地道。再后来的一个夏天连下五天大雨,没填实的地道泡塌了,齐着刘家的房地基陷下去了,好不吓人。那年路过莫斯科,坐地铁时才发现那里的地铁也是真正的“深挖洞”,从地铁口顺着电梯向下俯瞰,几条电梯宛如钻入地心的长龙,十分脆晕。你有理由相信那里的人民也有过同样恐怖的备战经历,不过他们防的不是中国而是美国。

六七十年代的人几乎全都陷入了疯狂之中。倒霉的自然是老百姓。当我们这边凭票供应每月半斤肉三两油时, “苏修”的老百姓生活也惨到家  六十年代末风传一个笑话:那个柯西金总理去别的国家访问路过中国在机场同中国总理会谈据说就是向中国要猪肉。很快中国就运去了几车猪皮猪尾巴。听得人们好不开心。哈,苏修穷到没猪肉吃了它就要灭亡了,而我们正是朋友遍天下,正在成为世界革命的中心,整天迎来送往的黑人兄弟,越南老挝朝鲜同志,还有最亲密的阿尔巴尼亚,一到“五一”、国庆的庆祝活动,天安门上就坐满了那些五洲四海的宾朋,那时没有电视,只能看这些新闻纪录片,一遍又一遍地看,看得如醉如痴。最爱看的还是阿尔巴尼亚人,似乎那是世界上最好看的人《宁死不屈》、《广阔的地平线》、《岸边风雷》、《维拉》。同学老师中有谁鼻子高,就会被称为阿尔巴尼亚人。有一部纪录片是关于阿人民军艺术团访华演出的,几乎是演一遍看一遍,似乎那就是欧洲最杰出的艺术(天知道这些七姑八大姨的朋友说个反目为仇就为仇,‘们志加兄弟“转眼间就打得血流成河)。

班上有个同学的父亲是铁路工人,他家的摆设最阔气,家有几辆“飞鸽”自行车,有最漂亮的春雷牌半导体收音机,有凭票也难买到的上海手表,全因为他爸在赞比亚支援修铁路。据说那些在国内卖一百多元的东西出口到赞比亚只花十来块就可以买到,那些援外工人就在非洲买了中国紧俏货不远万里再带回中国来。而在这边家家在讨换工业券,一张一张地攒,攒足几十张才能买一辆一百多元的自行车。

便开始想长大去非洲当铁路工人,而很快就“狠斗‘私’字一闪念”,觉得想这些东西是资产阶级思想在作怪。在一次“斗私批修‘会上,你说出了自己这个一闪念的”活思想“,受到了老师的表扬。

你永远在不倦地追着潮流,作着同学中的先锋。上中学后马上想到的就是五年后到最艰苦的地方去,用毛泽东思想改造农村。连猜带蒙地不知读了多少知识青年的故事。记得最清楚的是上海知识青年金训华的故事,他带着妹妹离开上海去黑龙江插队,父母伤离别时,也有一段名言:“离父母远了,可离毛主席更近了!”他下乡后有段“没有功劳总有点苦劳,没有苦劳还有点疲劳。”斗私批修会上,人们也爱引用这段话作自我批评。那会儿你看的书是《征途》、《草原新牧民》、《边疆晓歌》、《南疆木棉红》,每一本都要看上几遍,抄下些豪言壮语来,抄了一大本。

你是在学三表哥柳刚的样子。那年你上初一他上高二,正是他最火爆的时候。

每到课间你都能看到他风风火火朝校广播室飞跑的身影,去放歌曲、广播各种团委会红卫兵团的活动通知。放学后会看到他和一帮高年级学生热热闹闹地办墙报。每到全校开大会,亚梅姐便上去指挥大家唱歌,中间总有柳刚代表学生发那时的柳刚已经读了很多很多的书,有《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哥达纲领批判》,读了毛选四卷,读了国际共运史。

他经常在全校团员干部会上作报告,讲共运史,那些外国人名地名从他嘴里讲出来一串又一串,听着跟外语差不多,别的没记住多少,倒是记住了不少欧洲的大城市名字,因为共产国际的一次次会议都是在这些地方召开的。圣彼得堡,莫斯科,科隆,巴黎,伦敦,苏黎士,巴塞尔,柏林,慕尼黑……那都是些世界名城。他的报告你听不大懂,但他的激情却感染了你们,你们仍然端坐着一丝不苟地听,只觉得他比那几个土了巴叽的政治老师强多  那时你很不爱听政治课,  就因为平原中学的政治老师一口士腔,人也显得很琐,那些好听的外国人名地名从他们嘴里出来全变了味儿。最游洒的是那些个英语俄语教员,一个个风度翩翩,其中那个在中央哪个部当过俄语翻译的老师仍然一身笔挺的毛料西装,一头卷发,一身的气派。教音乐的、教美术的,全都举止文雅,都是些有点小历史问题或当过右派从北京发配来的人。教数学语文化学物理的也很让人起敬。惟有政治老师看上去迷迷糊糊又一副乡下人模样。同样的政治内容,让柳刚讲起来就引人注目。听不懂,就去借他的读书笔记,拿回家来抄。就是在这个屋里,就是在这张老八仙桌上,你断断续续抄了半本,回想起来,这辈子最虔诚地学点什么的时候,只能是那段时间“过去一切阶级在争得统治之后,总是使整个社会服从于它们发财致富的条件,企图以此来巩固它们已经获得的生活地位。无产者只有消灭自己的现存占有方式,从而消灭全部现存占有方式,才能获得社会生产力。无产者没有什么自己的东西必须加以保护,他们必须摧毁至今保护和保障私有财产的一切。

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是资本的形成与增殖,资本的条件是雇佣劳动。

雇佣劳动完全是建立在工人的自相竞争之上的。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

于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 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火。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每抄一段语录,表哥都在下面写长长的一大篇感想。你其实并没怎么读懂那些马恩列斯的语录,更爱读的是柳刚的读书笔记,就一字不落地往下抄。

马克思透彻地分析了无产阶级产生和发展的条件,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崇高使命,这是多么伟大的历史重任,彻底消灭私有制,实现人入平等的理想,我们革命事业的接班人还等什么?那么多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之奋斗的不就是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我们有什么可犹豫的?  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像金训华那样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开发建设,支援世界革命。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二的劳苦大众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不甘屈服,在丛林中、沙漠里进行战斗。赤道战鼓,沙漠风暴,四海翻腾,五洲震荡,这是帝国主义灭亡的前夜。生在这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我们是多么幸福,能亲身参加这最后的斗争,多么光荣。马克思没有看到社会主义的成功就长眠  列宁开创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已堕落为社会帝国主义。  只有毛泽东的中国是世界革命的大本营。我们太幸福了,有老一辈为我们打下了红色江山,我们不用像亚非拉的阶级兄弟那样冲锋陷阵,而是去扎根农村,改造农村,用自己劳动的汗水支援艰苦卓绝奋战的亚非拉兄弟。金训华他们能够离开大上海奔赴边疆,我们难道连小城市的生活也舍不得放弃?是时候了,决裂,决裂,与传统的所有制关系进行最彻底的决裂,与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在上山下乡运动中,我们失去的只是一个城市户口,可我们获得的是一个广阔的入生舞台,从此走向更伟大的人生。我的选择:北大荒、内蒙古、黄土高原。我的最近志愿:做社会主义新农民。我的最高志愿:做一个无产阶级先锋战士。

我是多么渴望加入伟大的党

可有时我真苦恼,为什么有那么多落后的同学,对上山下乡这个反修防修的革命运动总是持消极态度,总是想方设法逃避。连有的团支部书记也经受不住关键时刻的考验。真是耻辱。大家都赖在城里,谁去开发落后地区?共产主义哪一天才能实现?我要带头,做榜样。按政策,我的哥哥姐姐都已下乡,我是可以照顾留城的,可我不能贪图享受,  我一定要下去。离父母远了,可我离党离世界革命更近 这才是对父母最大的孝心。等我们把边疆建设好了,我还要把父母接去,让他们看看社会主义新农村。

只有这样,等我老了,我才会像保尔。柯察金那样说,我无愧于自己的生命。

柳刚的那一大本豪言壮语几乎你都能背下来。只是感到自愧不如,只怪自己身上小资情调太重,如偷看《红楼梦》和《戴望舒诗选》,还和许呜呜好——你如实地对柳刚谈了这些,你担心自己不能当好一个优秀的团干部。可出乎意料的是,柳刚并没有批评你,而是告诉你,这样的情调并非不健康。他说共产主义并不是让人人当苦行僧,而是让人人生活得更好。恋爱本身并没有错,关键是要找自己情投意合的人,要讲理想,互相鼓励上进,这样的爱情才是美好的。他告诉你他和亚梅就在恋爱,他们还要一起上山下乡。他说他和亚梅也读了《红楼梦》,这样的书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为什么不能看?人类的文化是一代代积累下来的,无产阶级的文化只有通过批判继承前人的文化才能得到发展。柳刚的话显然同当时报纸上的文章不是一个腔调,让你听来大感迷惑。你无法相信这样一个大红人竟然也有这样的情调。

这种小资情调又怎么能够同他的革命理想融为一体?或许他以后的一次次失落失败都与他这种浪漫情调有关。现实是容不得半点浪漫的,一场又一场的运动,尔虞我诈的官场是容不得半点浪漫的。柳刚这样的人似乎更应该去考中文系,去当文人。

他对你大讲列宁那篇《青年团的任务》,列宁说过,无产阶级文化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是自称为无产阶级的文化专家杜撰出来的,是对人类全部优秀文化的接受和发展。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不拒绝传统的优秀文化。列宁的名言是:

“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

你几乎对柳刚佩服得五体投地,说:“你来当我们老师吧,听你讲课班上保准不会乱。”

=奇=柳刚叹口气说他对那些政治老师们也十分失望,也不爱听他们上课,只不过因为自己是学生干部, 不得不带头认真听课,否则早就不听  他最反感的是那个校团委书记,这个人太让他失望。身为校团委书记应该是那种激情似火、口若悬河的人,是同学们的良师益友,可这位营老师简直就是个人见人烦的人物。他自己的老婆孩子都在农村,一个人在城里工作,整天动员学生们上山下乡,大家说:“让我们去建设新农村,他为什么从农村跑城里来?赖在城里干什么?”表哥提到这个人后,你也开始注意地  真不明白,  这样一个口齿不清,形象委琐的人怎么能当团员们的带头人。一点也不像电影上那些站在街头振臂一挥,高声演讲的风流倜傥革命鼓动家。这个书记倒是应该让表哥来当才好。表哥戏称他是“混入革命队伍中的机会主义分子”,看不出他“文革”中还是“反戈一击”的干部,为向革命派表忠心,编造了老校长的风流案,害得老校长跳楼自杀。

=书=那一年,你常常去舅舅家,跑得那样勤,很令父母吃惊。舅舅舅妈也惊奇地说,你这么小点,就能读柳刚的书,还同柳刚说些小大人似的话,看上去“事儿事儿的”。

=网=刚刚步入青年时期的人哪个不是“事儿事儿”的?而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