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红旗 >

第202章

红旗-第202章

小说: 红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泰铢这个环节,只是小幅沽空了六亿美金泰铢的长期合同。

因为自身的资本率比较充足,中旗国际投行的长期沽空汇率只采取了20倍的常用汇率,也就是支付了3000万美金的定金,设定期限为一年。

这个长期合同,谁买谁吃定大亏,不管是瑞银买,还是汇丰买,亦或者是泰国央行、泰国商人、个人投资、基金、私募基金、对冲基金、国际投行,谁买吃死亏。

当然在1996年10月份的情况下,大家显然也没有预计到泰铢会有大幅度的暴跌,特别是在摩根士丹利、高盛等国际投行寡头的一片鼓吹声浪中,大部分的投资者仍然相信泰铢汇率不会有所变化,泰国经济升值速度这么快,泰铢说不定还会继续上涨。

相对整个国际资本市场高达几万亿美金的游动资本而言,六亿美金泰铢的长期合同简直是小儿科,而且是分期一个月逐步沽空,基本没有遇到太大的销售压力。

这就意味着,整体投资市场仍然看好泰国经济和亚洲经济的长期发展,在某种程度,各大投行也会乐意鼓励个人投资者和小基金通过他们购买这些外汇长期合同,以从中牟取一笔不菲的经纪费用。

香港中旗国际投行的主要沽空方向是印尼盾、韩元,而且从10月份开始沽出一年期合同,缓慢而有节奏的通过三到六个月长期沽出,能卖出去多少就卖多少,新加坡元、日元、新台币、菲律宾比索、马元同样也在沽空范围,慢慢沽,除了在印尼市场,表面上在每一个领域都不会影响到对冲基金的盈利空间。

他们在韩元的沽出量很大,可是,这种长期合同沽出的速度非常快,因为韩国经济规模的基础在那里,它的经济质量也是非常高质的,几乎没有人会相信韩元会跌。

这不可能。

事实是绝大多数的投资机构和个人根本不可能拿到最为详细的数据,而如果你有比较全面的数据,你就会意识到实际的情况非常糟糕。

有一些数据,泰国央行绝对不可能透露出去,各国央行都不会,但你可以通过和国际投行的合作来获取这个大概的数字规模。

中旗国际投行(香港)凭借母行的特殊力量,一直以来都能做为香港最好的投资银行,和瑞银、美国银行、美林证券、ing、汇丰进行非常好的数据合作。

再加上在泰国的分行不断抽取各种数据,杨少宗现在估计泰国政府目前的外债总额大概是950亿美元左右,其中,短期外债在680亿左右,而泰国的实际外汇储备只有410亿的规模。

首先来分析泰国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外债,原因很简单,泰国早期经济的起飞主要是靠金融资本的溢出,整个东南亚经济都是凭借这一点起飞的,后期才开始逐渐在外资比例上出现多元化。

总的来说,在1992年以前,资本一直占泰国外国投资的50%份额,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资本开始大幅度撤离东南亚。

为了应付这个问题,几乎所有的东南亚国家,特别是韩国、泰国、印尼,大家都纷纷采取了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国内货币的供应量,放松贷款的发放要求,加大对地产等行业的投入。

所以,在经济泡沫破灭后,东南亚经济表面上并没有受到影响,平均经济增长率仍然能维持在5%左右,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整体速度。

结果就来了,实际上,国际资本介入东南亚的层度并不深,各国的外汇储备不仅没有增加,甚至出现倒退的局面,由于大家都采用了联系汇率制,每印发多少本国货币就要持有一个汇率比例的美元。

比如说,泰铢的汇率一直维持在右,每印刷铢,泰国央行就要增加一美元的外汇储备,临时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又要保持经济增长,泰国央行就只能采取和其他国际银行、投行拆借短期外汇贷款的方法,临时增加自己的外汇储备。

好了,这就是问题的根结,这个问题和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是完全一样的性质。

简单的说,泰国央行是用和国际银行借的钱来增发货币,维持其麦凯恩主义的宽松货币政策,通过投资的方式来增加经济增长率。

克鲁格曼一针见血的指出了这一点,但人们还是宁愿相信事实,那就是泰国经济仍然在保持每年4%…5%的增长率,通货膨胀也控制的非常好。

于是,人们就这么的相信了。

谎言说了一千遍就会成为人所共知的事实,国际银行和国际投行在不断拆借资金,在泰国投资地产、股票的同时,也在不停的鼓吹泰国经济的腾飞,亚洲经济的奇迹,鼓吹亚洲四小龙、四小虎,就像后来鼓吹中国经济奇迹一样——这样看吧,在rmb可攻击面不大的情况下,国际金融界就开始鼓吹rmb低估,逼迫rmb升值,还说是对中国好处很大,如果央行上当,真的抬高了汇率,那毫无疑问,rmb就会出现泡沫,一旦国际金融界大幅沽空rmb,下一个中国金融危机就来了。

杨少宗当然不会相信这些谎言,他知道,通过从泰国分行抽调的大量数据,他们可以确信现在泰国曼谷至少有价值5000亿泰铢的地产是滞销的,最令人担忧的是……梁百韬以购入泰国几家银行股份的名义查看了一部分资料,据他的反馈,泰国目前至少有一半的贷款是来自于房地产业,如果加上水泥、钢铁等关联贷款,这个数字可能达到70%。

这个时候,连原本一直觉得泰国经济很不错的香港中旗国际投资银行的总裁梁百韬也突然惊醒了,泰国的危机不是一般的大,而是非常大。

虽然香港的数据基本相同,可香港的基本盘其实是红筹系占了一半,香港的外汇储备也足够支撑港元,香港本身也几乎没有外债贷款。

这里面的差别是巨大的,不可同日而语的。

天啊。

当梁百韬按照杨少宗的吩咐,利用自己在泰国和东南亚银行业的资深人脉关系,同泰国几家银行签署了风险贷款合同返回香港之前,他只能是这样的一声感叹。

他意识到,借了几百亿泰铢给中旗国际投行的盘谷银行、泰国农民银行基本是在劫难逃,虽然他和这几位泰籍华商都有一些来往,可他只是一个职业经理人,他不可能去违背总行的决定。

所谓风险贷款一点也没有风险。

我和你借两百亿泰铢,两年后还给你两百亿泰铢,另外按每年15%的高额贷款利率给你结算利息,在这两年时间,你不能因为任何理由和我收回贷款,如果强行要求解除合同,你就要支付一大笔违约金,足以将你的贷款利息和大部分的本金没收掉。

当然,我肯定要给你提供足够的资产抵押,如果我届时不能还款,你可以拿走我超额40%抵押给你的资产。

这就是风险贷款。

这个贷款的真正风险是很难出现的——泰铢暴跌,银行本身陷入大规模的债务危机。

杨少宗将这些借来的泰铢、印尼盾、韩元都在外汇市场换成美元债券,然后做等渔翁之利,等你的汇率暴跌,我只需要用一小半的美元债券就能偿还债务。

总之,一个很可怕的事情正在酝酿着。

杨少宗实际上希望这个危机比预期的规模要更大一些,更惨烈一些,只有这样,他才有利可图,他并不是只靠沽空汇率来赚钱,他也会去沽空一些股指,但从总体上来说,他们对东南亚各国造成的伤害不大,只是和其他国际投行一样,既然有钱赚,那就赚一笔,弥补我在这些国家的投资损失。

中旗国际投行真正的获利点是在对手最惨烈的时候收购他们,用在汇率市场套取的利润收购他们,拆解他们的不良资产,帮助他们回复运营,同时从中牟取更为长期的利润。

不管怎么说沽空、对冲永远都是零和游戏,别人亏多少,你才能赚多少,中间还要缴纳一大笔的经纪费、佣金费,别人的损失可能非常大,但在汇率市场和对冲市场,你能得到的收益额只有这么多,你的头寸越多,一旦赢了,你赢的就最多,别人赢的就相对会少。

假如你的头寸太多,多到其他对冲基金感觉不划算,大家不会操作对冲,让你冲去吧,反正你不冲也得冲。

所以说,大的对冲基金在操作中不仅要算计对手,也要计算同行。

最后总结两点,第一,想要在危机直接赚钱是很容易的,但这个数额不会多到非常惊人;第二,你不可能连别人的赚钱机会都拿走,还指望别人亏本冲出去帮你忙,你不傻,别人更不傻,所以,要么让利,要么就躲在别人背后算计对手。

第一卷 旗山奇迹 第一百七十七章 香港电讯

就在杨少宗预谋从东南亚市场赚取到一个很好的投资机会时,国内证券市场同样在连续上涨,这个问题已经是比较复杂,阚治东在10月底试图套现,但是,他套手多少,市场上就会吃掉多少,而股市依然在逐步上涨。

这种感觉很不正常,因为淞指当时已经涨到了3700点,早已达到了阚治东所认可的极限。

阚治东稍微犹豫了几天,然后又开始出售,结果还是一如既往,直到这个时候,他才终于明白是管靳生通过银河证券在操作股市。

他说不清楚管靳生大概有多少资本,就继续试探,时而建仓吸入,时而套现沽空,双方在股市上一直不停的纠缠着,可股市还是在不停的增长,只是大盘在交易量上持续放大。

到了年底,阚治东终于有点无法接受现状,采取逐步套现手法,按照既有的目标持续长期套现,由于国内股市的股民数量早已突破了2700万人,不读涌入新股市的股民还在快速增多,长期的牛市已经让人们失去了理智。

再加上管靳生的持续操作,这个原本在阚治东看来可以结束调整的牛市就被一直延续了下来,虽然中旗系基本完成了套现的目标,大盘还在继续向4100点的大关冲击,并没有明显受到中旗系主力资金撤离的太大影响,只是大盘上涨的趋势已经减缓,交易量有所下滑。

看着这个趋势,阚治东估计甚至有可能冲击4200点,而管靳生那边的资金就可能是压垮骆驼的第一根稻草,因为现在股市已经是非常虚,大主力都已经逃了出去,不管是中旗系,还是中旗系附带的联标。

这种情况下,稍有风吹草动,大盘就会下跌,一旦跌起来,整个形势就会非常不容乐观。

阚治东不是很满意这种情况,他亲自到香港和杨少宗汇报,而杨少宗何尝不也在关注这个情况……总之是很奇怪,用阚治东的说法,他原先的计划是慢起慢落,赚得不会太多,但也不至于损伤整个大盘的底气,后面抬在两千点不动,现在这种情况,万一暴跌,中国股市元气就会大伤,以后很难恢复。

杨少宗能有什么办法,他总不能去首都和管靳生讨价还价吧?

杨少宗的回答很简单,随他怎么折腾吧。

这个“他”自然是指管靳生。

不管怎么说,管靳生还是帮了中旗系一个忙,中旗系套取了大量资金,并不断转移到香港市场寻求新的机会。

杨少宗在这段时间显得非常繁忙,他接受两家美国媒体和多家亚洲媒体的预约访问,因为《福布斯》在近期即将推出的97年新富豪排行榜上,他很可能以198亿美元的身价荣登亚洲第一,世界第四的宝座。

在6月份的正式推出之前,《福布斯》很特殊的专门为杨少宗推出了一个专题,分析了杨少宗的财富来历,就福布斯亚洲数据中心收集到的信息,杨少宗个人在中旗投行(从1996年9月份开始,中旗集团就在华康盛和阚治东的带领下完成了向中国中旗信托投资银行(公司)的转变,将大部分的子公司合并起来,成为一家拥有0。84万名雇员的中国投行,加上控股子公司香港中旗国际投资银行的员工,总计有1。17万名雇员)的持股率是12%左右,除了通过投资者公司吸收了一部分原始股外,杨少宗个人吸收了管靳生持有的原始股是主要的增长,加上宋方舟等人转让的原始股,以及中旗控股公司集体增持的部分,杨少宗在中旗投行总行持有12%的股权是比较可靠的数字。

按照这个数值计算,通过核算中旗系控股的各只股票的市值,在1997年1月,港股恒生指数超过16000万点,淞深指数都超过4000点的情况下,中旗投行已知的市值约为14580亿元,其中,仅旗珍集团、中旗国际、联合金融在港市值加起来就有4200亿港元,超过长江系成为港股最大的上市系资产,而中旗投行在三家公司的直接持股率都在45%左右。

如果计算上海螺水泥、亚洲富力、中华酒业、丝宝控股、神州电子,以及中旗国际在新世界电讯和多家红筹系公司中的交叉持股,中旗系在港市的市值约占总市值25%左右,超过长江系两倍,堪称红筹系之王。

某种程度上来说,香港股市恒生指数能够在这个时期达到创纪录的16000点,基本是拜中旗系在港的集体上市所致。

中旗系资产的一个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