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如此多骄-第2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廉颇误我,赵括误我,赵豹误我……”赵丹不认为自己在用将的问题上有错误,他认为是为将的人没有做好。
赵丹已经三天没有见任何人了,他白天呆呆的望着窗户,晚上痴痴的盯着灯光,完全沉浸在了巨大的失败当中,根本不可能去考虑长平战败后的外交和军事策略。
不过当秦人送来了劝降的通知后,赵丹却一口回绝了,他决不能投降,否则真的没有脸面上对列祖列宗,下对百官百姓了。
第四百一十九章 啥招都得用了
秦军在结束了长平之战后,武安君白起立即开始了分兵,一部分兵力直下长平西侧的皮牢,司马蕲率军占领了太原,而司马梗率领秦军主力直逼邯郸,白起则亲自压后阵,防备赵括的残部突出太行山。
白起的军事部署无懈可击,在大战后没有给赵国喘息的机会,而强大的秦军此时也处在了胜利的巅峰。
在赵国面临严重危难的形势下,赵国在河间地区的一个县的县令率领全县军民归顺了燕国,面对主力尽失的赵国,燕国军方蠢蠢欲动,赵国又面临着来自南北两侧的夹攻。
赵王赵丹一方面放权给文武百官,凡是能够化解赵国危机的人,赵王不吝封君封侯,也可以答应割让领土给秦国,他又把赵国濒临黄河岸边的灵丘地区封赏给了在楚国握有实权的春申君黄歇,希望能够得到楚国的帮助。
虞卿面对赵国此时此刻的形势,整夜都无法入眠,怀着最后的希望,虞卿向赵丹推荐了好友苏代,苏代是著名纵横家苏秦的弟弟,在苏秦死后继承了纵横事业,往来于列国之间,以权谋变术影响各国的政治外交活动。
赵丹现在是有根稻草都认为是可以救命的,对苏代这个著名的辩士也给予厚望,将国库打开任苏代挑选礼物,开展外交活动。
秦国的丞相范雎此时内心忧虑重重,他清醒的知道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在战争过后,也会使政治权力的结构发生变化和调整,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是如此。
范雎知道,秦国取得了空前的战争胜利,这必将给秦国高层带来某些变化,而这种变化极有可能威胁到他现在的政治地位。
就在秦军包围了邯郸后,苏代前来拜访了范雎,两个人以前也见过一面,对对方的才能都很欣赏,范雎亲自把苏代迎到客厅。
范雎的客厅紫檀木的桌案非常明亮,细竹编制的席子平展的很,尽管一尘不染,可范雎还是在坐下之前轻轻擦了擦,这让苏代看着好笑,这说明范雎之前的生活非常的困难,此时虽然身居高位,但是贫苦时擦拭竹席的动作却忘不了,从而成为了一种习惯。
范雎坐下后,面带微笑道:“苏先生风尘仆仆的来到咸阳,不知道这次到秦国来,是为了哪一国进行外交努力呢?”
苏代微微一笑道:“我苏代不管走到哪,说起来都不是为了某一国出力,向来都是为了朋友出谋划策的。”
范雎哈哈一笑道:“苏先生说的对,以苏先生的才能,谋国不在话下,倒是为朋友,才显得出先生的高明来。”
“我还是言归正传吧!现在天下人都知道秦军在长平取得了胜利,武安君白起已经围困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苏代道:“如果武安君能够一举灭赵,秦王几乎就成了天下共主,等到那个时候,武安君只怕非要位列三公不可呀!”
苏代见范雎的脸色阴沉下来,知道一言窝在了范雎的痛痒处,道:“武安君为了秦国征战不下百次,夺城七十余座,按照秦国的军功办法,长平之后,白起的地位,应该是除了秦王之外最高的人了,我临来咸阳的时候,听说有人把白起比作周公,还有人把其比作姜太公呢!”
范雎的脸色非常难看,这正是他担心之处,一旦白起出将入相,虽然不会真的被封为丞相,可白起的地位肯定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那他这个外来户将会处于何地呢!
苏代临来之前,早就针对范雎的脾气秉性制作了一连串的计划,见范雎如他所料脸色黯然,接着道:“如果武安君攻陷了邯郸,秦王拥有了号令天下的威望,白起一定会得到秦王的重用,等到那个时候,相爷只怕不愿意屈居白起这个武夫之下,也不得不如此了。”
范雎勉强一笑道:“个人的前程毕竟是小事,只要秦国得到了实际的利益,我范雎的个人得失也是不重要的。”
“相爷先国后己,实在令苏代佩服,但是秦国真的能够在征服赵国之后得到利益吗?”苏代反问道。
范雎哦了一声道:“先生这话怎么讲?难道谋取一国也不算是巨大的利益吗?”
苏代苦笑道:“相爷一定还记得秦军进攻韩国,谋取上党,而上党却归顺了赵国,这说明什么?说明大多数的百姓并不希望得到秦国的统治,而这种思潮在山东六国都普遍存在。”
苏代见范雎赞同这一观点,继续道:“武安君白起在长平一役,杀戮赵卒四五十万,这让山东五国充满戒心,而赵国民风豪放,更不可能接受秦国的高压统治,就算秦军最后攻克了邯郸,也难保赵人不效仿上党郡,赵国北方的疆土可能会被燕国谋取,东方的几个城池会归顺齐国,南方的领土会被魏国和韩国瓜分,秦国在付出了千万人的代价后,得到的却不过是邯郸一地,另外也加强了山东五国的团结,壮大了山东五国的气势,试问,这是秦国得到的利益吗?”
范雎不是没想过会出现这种结局,反问道:“那么依先生的高见又该如何呢?”
苏代肯定道:“我看不如这样,顺应形势,割取韩国和赵国的部分城池领土,保留赵国的存在,反正长平之战已经让赵国实力尽失了,怎么能让武安君的功劳再进一步呢?”
范雎是个聪明人,当然知道苏代此次来咸阳是为了什么,可他不得不承认苏代说的都在理,送走了苏代后,范雎沉默不语,心中非常的矛盾。
第二天,范雎前往宫中觐见秦王,他最后还是采纳了“朋友”苏代的建议,对秦王道:“大王,邯郸战事前景未卜,我军千里远征,一连两年多来民众辛劳,长期的担负着转运军需物资的沉重负担,还请大王接受韩国和赵国割地议和的请求,这样才能使我军将士得到休整,使百姓得到喘息的机会……”
赢稷当然知道连年用兵,老百姓辛劳困苦是事实,他同时也担心山东六国的活动,一旦山东六国沆瀣一气,秦国就非常被动了,可是赢稷也熟悉军事,打仗讲究一鼓作气,如果匆忙收兵,会给军队造成不利的影响,再说秦国牺牲了数十万将士,这才换取到如此有利的形势,怎么能说放手就放手呢?赢稷的内心犹豫不决。
范雎道:“大王,赵国是个军事强国,民风尚武,想要灭掉这样一个国家,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办到的,而我军现在还没有准备好如何解决山东五国的救援行动,继续围困邯郸是很不明智的,我想大王也知道当年魏国的名将庞涓曾经占领了邯郸,威震一时,可最后却彻底的惨败了,不仅庞涓自己身败名裂,魏国也一蹶不振……”
赢稷一听范雎这话,身子就是一震,他当然知道庞涓攻取邯郸的历史,魏国取得邯郸后确实没有得到实惠,反而损兵折将,将大好的形势葬送了。
范雎拿捏赢稷的心思还是很老道的,继续说道:“秦国在山东六国的围堵下,必须要步步小心,我们不能为了某个人创立不世战功而让秦国平白的消耗实力,让军民困苦啊!”
赢稷越听越觉得闹心,最后大手一挥,道:“这件事先放放,寡人休息一会再仔细的想想。”
就在范雎离开王宫不久,白起也派军士送来了军报,回到咸阳传递军情的是白起麾下的一名军官,是一个名叫稚研的老将。
赢稷马上就召见了稚研,问道:“现在前线的形势怎么样?我军是不是完成了对邯郸的包围?白起对进攻邯郸有没有必胜的把握?”
稚研道:“回陛下,上将军已经完成了对邯郸的包围,只要我军得到足够的军粮和兵员的补充,三十天之内必能攻下邯郸。”
赢稷哦了一声,道:“这样的判断可靠吗?有什么根据没有?”
稚研道:“非常可靠,我军的间谍密布在邯郸城内,长平之战后,赵人已经胆战心惊,而且略有家资的赵人已经开始计划逃离邯郸了……”
赢稷有些兴奋,道:“你方才说需要足够的军需物资和足够的兵员补充,那么具体的数额是多少呢?”
稚研道:“上将军希望得到四十万石粮米和十万新名……”
稚研的话还没有说完,赢稷的脸色一下子沉了下来,四十万石粮米,十万新兵,这是很大的投入,长平之战已经让秦国子弟流血,百姓饥饿,难道还要打一次长平战役吗?
赢稷略显激动道:“不知道武安君想过没有,如果山东五国支援赵国呢?我军又该怎么办?丞相刚刚跟寡人提过庞涓攻克邯郸的历史,寡人认为这也是一个教训……”
稚研没想到丞相会拿秦军去和庞涓所率领的魏军相比,心中很是不忿,道:“末将以为丞相之言,乃是误国之语,末将久在前线,虽然没有多少才学,但也对大势有清楚的认识……”
第四百二十章 小聪明误大事
稚研让自己的情绪平复下来,道:“大王,长平之战并不是我军比赵军强多少,完全是赵王赵丹数次易将所致,再者,山东五国并不前来救援长平,是因为他们知道秦国必胜而赵国必败的缘故,邯郸之战也是如此,我军如果一鼓作气可以趁势吞灭赵国,可如果现在就议和,使赵人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那么即使赵国在长平失去了数十万兵力,不过十几二十年就会恢复元气,等那个时候再进攻邯郸,山东五国则必会前去救助……”
赢稷听了稚研的话,沉默半晌道:“你先将请求军需物资和增补兵力的数额报告给丞相,你在咸阳先休息几日,等候寡人的消息吧!”
不到半天的时间,范雎就知道了稚研在秦王面前说他的论调是误国之言的对话,这让范雎勃然大怒。
白起帐下一个小小的将官竟然敢如此诋毁大秦丞相,换作白起本人,那岂不是要骑在他的脖子上拉屎了?
当天下午,相府的家丁通报说有客人求见,范雎在密室内跟来的客人聊了一会后才出来,马上叫人把负责咸阳治安状况的中尉叫到了府中。
范雎一脸肃然吩咐中尉,道:“据可靠情报,有人私通赵人欲破坏邯郸战役,现在已经约定在赵国的馆邸外见面,尔等立刻安排精干的士卒严密监视,如果发现可疑人物,立即收监下狱。”
苏代看着咸阳城内的客舍,脸上闪过不忍之色,随即一挥手道:“去吧!为了完成虞卿的嘱托,牺牲个把秦人也是迫不得已。”
一个浑身黑袍的人轻轻点头,向客舍走去,他推门而进发现稚研正在呵气双手,整理一些文书类的东西,他也没有说话,而是把一个木片样的东西递给了对方。
稚研接过木片一看,上面只有两个字,穰侯,稚研一生追随白起,焉能不知白起和穰侯魏冉的关系,抬头问道:“究竟是什么事情?还请明说。”
“这里不方便,一会你出门向左走,大约五百步的地方,我在那里接你。”那人说完往外走,最后补充了一句道:“日落之前必须要到。”
稚研久居咸阳,当然知道刚才那人所说的地方在哪里,地点在列国使节和外交人员居住的邸外,一般来说各国的客馆统称为邸,大多集中在距离王宫不远的地方,那里没有居民区和闹市区那么嘈杂,街区显得非常的冷清。
稚研步行来到约定的地点,在左右徘徊了一会也不见有人前来搭言,正心烦的时候,就觉得脑袋被人狠狠的打了一下,随后被麻袋扣住了头,双手也被捆绑住了,而后被人飞快的扔到了一辆车上。
稚研就这样被莫名其妙的关在牢里,他向狱卒表明自己的身份,要求见狱卒的上司,可狱卒根本就不搭理他。
稚研等待着审讯,那时候他的身份就会被证实,而且他相信秦王会召见他,因为他毕竟还是秦军的使者,失踪之后必定是要惊动秦王的。
审讯是在深夜进行的,当稚研表露身份后,主审官员面带冷笑,道:“你既然是武安君的军使,为什么跑到赵人的邸馆附近?你怕不是赵人的间谍吧!”
稚研据实相告道:“有人约我在那里见面,我是秦人,是秦国的军人,怎么可能做赵人的间谍呢……”稚研把事情的前前后后讲述一遍,他自认心中没鬼,也毫无惧怕。
“到底是什么人约你?”主审官吏大声问道。
稚研并不是不知道轻重的人,他知道秦王对穰侯非常忌讳,如果不当着秦王的面说起,只怕有口难辩,道:“等我见到大王的时候,自然会说的。”
主审闻听大怒,命人去搜稚研的身,稚研之前将穰侯的“名片”带在了身上,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