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小农民-第1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人们吃完饭,从家里拎出农具,不慌不忙的坐在屋檐下拾掇。
这时候,天很高,很蓝,云也很白。
冬天,一般只有两件事,挖土,或者上山砍柴。
吃过早饭,妇女们趁了天气晴好,将家里的鞋袜衣裤搜出来,该晒的晒,该洗的洗,准备落雪下雨的时候,一家人有衣穿。而路人却笑,说洗这么多的东西,是不是要准备过大年了。洗衣的答:现在时代好了,天天都像过大年了。
孩子吃了饭,跑得无影无踪了。
而庄稼地了,男人三五锄头挖下去,就感觉浑身热腾腾了,脱下外衣,点一根纸烟,继续松土。风从原野里吹过来,清凉清凉,却没有寒意了。
冬天阳光里的村子,静静的,没有任何杂音。那些房子像一个安祥的老头,翻开着衣领,悠扬自得的享受这阳光的温暖,忘记了流年轮转。
*
189。 萧索的冬天
189。 萧索的冬天
要说今年的天气比往年冷的多,这进入冬月还没几天呢,人人都穿上大棉袄,大棉鞋,远远望去像个大胖子。
光天气冷也就算了,连着几天都是大雾漫天,早晨起来面对面几米外就看不清是谁了。
这几天才有所好转,有点太阳能晒晒。
又到了周末,太阳尽管朗照,但是气温仍冷嗖嗖的。好久没去县城找赵涵了,于是,一个人就驱车走出家门。
村庄没了绿树掩映,就像枯瘪的脸庞。褶皱的田野,沟沟壑壑。
村子里要说风景的话,就是那树顶一片不停抖动的枯叶,和果树梢期望来年茂盛而预留的那干瘪的果实,除此,很难有风景了。
县城路边的花坛里有着农村没有的那些冬青、松柏之类的常青树。
县城从高处往下看,街道都成了胡同。人在胡同里走,人是穿了棉袄的,就一律显得胖,有不讲究的又把双手伸进袖管里,倒让人看得满眼的古典,直生出许多的韵致和惬意来。
楼房与瓦房站在一起,楼房一律鲜亮,瓦房却一概的破旧,这破旧与鲜活一半一半,让人觉得是行走在新与旧的时光交缝中了。
瓦房耸起高高的屋脊,屋脊上用线形的琉璃拉出一道线来,房顶却全是用红瓦覆顶,晴天的时候或者雪天罢,屋脊上总蹲着几只缩头的麻雀,麻雀爱寻找高处的阳光,房顶自然成了它们的空场。
屋顶与屋顶交织起来,随山坡上缓慢倾斜,错落搭配,平平仄仄起来,好像诗歌里的歧韵,这错落和平仄来得正好,比小学生出操时高矮排齐更加美观。
小县城冬天不像东北那么冷。居民也不烧炕,却都在屋里垒了碳炉子,烧碳取暖。
夜晚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火炉子旁,吃肉,喝酒,说笑话,拉张家长李家短。
也有用蜂窝煤球炉子的,却是极少。
早晨起来的时候,很多家庭开始用碎屑的木柴生火,点着了又拿了扇子去扇,弄得满胡同的白烟。
他们是不敢把炉子在夜子搬到屋子里去的,否则,翌日的早晨,便会头晕脑胀,中了毒一般。
天空很快就被各家的烟雾笼罩了,整个县城成了仙地,人也一个个成了蓬莱阁的仙人了。
老城区的房前楼后的杨树,一枝或者数枝,光秃秃地挺立着,它们的木叶尽落,只留下主干和枝柯,乳白色的树皮上布满了茸茸的白碎皮,像是着了霜一般。
当然,也会有霜或者小雪落下来,树枝就马上臃肿,由萧萧而白胖,苍凉之气也少了,成了冬天里县城的简单风景了。
孙刚正行驶在这逼仄的胡同和白杨之间,簌然蹿出一个老者,依然担了挑子,口里喊着:豆--腐哦,豆--腐哦。
豆和腐之间拉得很长,喊豆的时候仿佛用尽了力气,长的让人替他担心,最后突然吐出一声“腐哦”来,戛然而止,让人有柳暗花明的感觉。
当然也有其他的声音,比如鸟叫。谁家还有雅兴,养了几只鸽子,大清早咕咕地叫唤着,虽然不分场合地会拉出白色的鸟屎来,却也让人喜欢。
这县城里不管什么鸟儿,只要是鸟,就让人高兴。偶尔的时候,还会有几声犬吠,虽然稀疏,却物以稀为贵,让人听来巨大如豹。
很快就到了赵涵家里,一家人正围着炭盆烤火,吃饭呢。
等赵涵吃完饭,外天天气晴朗,阳光高照,两人踱步出去。一路走下去,看下去,听下去,从城东到城西,不到半天的工夫就走完了。
因为这个县城太小,与其说是个县城,不如说是个城关镇,何况又是山区。
这里没有快节奏,没有车水马龙的喧嚣,只有缓慢,只有安闲。旧。新与旧。
这种格调很符合孙刚的心意,孙刚看着旧建筑,怀念着旧时光,慢慢走,慢慢想,仿佛落后了一千年。
赵涵挽着孙刚走在街道上,街道上背阴处有些许的积雪,赵涵故意踩上去,脚下咯吱咯吱地响,让人想到遥远的童年的物事。
小县城毕竟是小,冬日的小县城更显得小。
街上人不多,天气又冷,有时候晴天的时候还会刮风,呼呼呼地吹过去,吹过来。
在县城里转了转,也感觉没那么冷了。
“小涵,咱们去河边看看吧。”河边承载了高中时期的很多回忆,那个时候一帮人经常在河边玩。
“好啊,咱们高中时候还去过很多次呢。”
沿着滨河路到河边去,经常会碰上同样散步的熟人,男熟人或者女熟人,总是打过招呼就匆匆而过。
这小县城的郊区实际就是农村了,有农民从地里割了白菜往家里带,有在田野里放羊的老头或者少年,矮腿长须的白山羊黑山羊云朵一样把牧羊人包围起来,牧羊人穿黑布棉袄,抱着一条长鞭,仿佛电影里的经典镜头。
河边的草枯黄了,树叶落尽了,流动的河水在靠近岸边的水草丛里,也结了一层薄薄的冰,坡间、树间、水旁的小径上只有寥寥数人。此时,可以让思想自由的飞翔。
“刚,我们回去吧,外面有点冷。”起风了,河边又没什么遮拦,吹着风肯定很冷。
“走吧,对了,一会儿跟我一起去我家吧。”
“行,我也好长时间没去了。”
两人回到赵涵家里,和赵爸赵妈交代一声,就起程了。
车子停在大门口,孙爸正在门口劈柴火。
“妮儿,你来啦,好长时间都没见你了……”
“爸……”赵涵红着脸叫了一声,自从订婚以后,她一直随着孙刚叫“爸妈”。
“哎,好,好,赶紧进屋,晌午让你妈给你们做好吃的。”孙爸脸上都笑出褶子来了。
果不其然,赵涵也向孙妈喊了声“妈”,孙妈也合拢不住嘴了。
赵涵陪着孙刚的嫂子在屋檐下晒太阳、聊天,孙刚接过爸爸手里的斧头,开始劈柴火,这些都是买的碗口粗的干柴,要劈成几瓣才行。
*
190。 捉鸟
190。 捉鸟
“你们几个娃子去干啥?”吃过午饭,孙刚和赵涵在大门口坐着,看见村子里几个熊孩子拿着网子,往北边去。
“小刚叔,我们去沾鸟。”汪远回答道。
捉鸟大概是所有农村孩子的主要乐趣之一。在农村长大的男孩子没有捉过鸟的几乎是微乎其微。
捉鸟的形式很多,打鸟、抓鸟、扣鸟、滚鸟、沾鸟。
过去鸟的种类也多,数量也多。有胡皮喇、黄三倔子、瞎老叶子、麻鹳、油拉鹳子、沙半鸡、串鸡、江溜子、麻乍、五彩颏、蓝大胆、鹌鹑、灰大胆、雪鸟、酥鸟、麻雀,加上很多叫不上名的,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鸟,总共要有几十种甚至上百种。
有单独飞的,有结伴的,还有成群的。成群时少则几十只,多时几百只甚至上千只。
这些鸟中有的是候鸟,有的则不是。
冬天来了,江河解冻,万物寂静,很多候鸟便飞到了水肥草美的南方过冬了。
每到这时,天空中就少了它们色彩斑斓的身影,而灌木丛、树林里、小河边那些它们曾经的乐园,就会被一些非候鸟所占领。
一旦进入它们的领地,就如同进入了人声鼎沸的大剧院,各种鸟声此起彼伏,演奏着悦耳动听而又不为人知的合弦乐。
一旦进入深秋,候鸟们都飞走了。旦仍不见鸟的数量减少,特别是下雪以后,酥鸟、雪鸟蜂拥而来,一大群一大群的从头顶上飞过,有时竟遮蔽了半个天空。
小时候,就捉鸟而言,孙刚算不得行家,但却知道不同时期需捉不同的鸟。
春天的时候,主要的捕捉对象有斑鸠、麻雀、灰大胆等,尤其是灰大胆,它们反映迟钝,胆大妄为,虽体积很小,但成群结队地贴着地面飞快地跑动,在地里找食吃。
要捕捉它们,最好的方法是下夹子。
用粗铁丝撇成两个弓状的半园,用另一粗铁丝在弓弦处将半园固定,弓弦中间向后撇一把儿,平放时像一把扇子。
弓弦的两侧用钢丝缠绕,钢丝头撇成小钩反搭在弓背上,使两个半园在张开时有弹性。
在钢丝的中间拴一细绳套,绳套穿过一很短的空心木棍,头上打一结儿。空心木棍上用刀做一揢儿,后面的把儿上拴一绳,绳的另一头拴一木棍,木棍的另一头削成平铲状(叫支棍)。
用的时候把两个半园张开,将支棍越过上面的半园,支住空心木棍的揢儿。
夹子是需下食儿的,通常是在去年的玉米茬子里剥找冬眠的玉米螟。
睡了一冬的玉米螟刚刚苏醒过来,胖乎乎的,是鸟儿们的美味佳肴。
将玉米螟的尾巴塞进空心木棍中的绳套里,用空心木棍向上顶紧便将虫儿挤住,再用支棍支住揢儿,夹子就算支成了。
夹子下在哪里,是有学问的,下的方法也是有讲究的,要掌握鸟儿的生活习性和活动规律,一般来说,位置要选在鸟儿的栖身地和觅食地,但灌木丛和树林是下不了夹子的,多数是选在玉米地、谷地和高粮地里面。
选一突出醒目的地面,扒出一浅浅的坑,把支好的夹子放在里面,上面用浮土轻轻地把夹子埋上,只把尚能爬动的玉米螟露在上面。
还要根据鸟儿的种类来设定鸟食儿的深浅,也就是鸟食儿在夹子中间的位置。比较大的鸟要设的靠中间一点,小的鸟要设的靠前一点,否则的话,大鸟会打在嘴上,象油拉颧子;小鸟会打在尾巴上,会跑掉的。
如果时间充裕的话,还需要溜鸟,就是把别处的鸟往下夹子的地方撵。
溜鸟也是有学问的,要嘴里打着口哨,轻轻地,不能动作太大,太大了会使鸟儿受惊跑掉的。
等鸟儿落在夹子附近,便远远地蹲下,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夹子,一旦打着了,便飞跑过去把鸟从夹子上取下来揣进口袋里。
要是没有较长的时间,就只有守株待兔了。那时候书包里经常放着几盘夹子,上课前在学校附近的地里下好,一下课便以百米冲剌的速度跑去看,打着了,便把鸟取下再把夹子下上,打不着再回来等。
弄的上课时都心神不定,为此没少挨老师的批评。
用夹子打鸟是要选择地点的,而用弹弓打则是灵活机动随处可行的。
弹弓的制作很简单,或砍一手指粗的树丫,或用粗铁丝撇成下面带把儿的u型,用两条有弹性的橡胶皮分别在u型的上端固定,再找一块稍宽一点的长方型毛皮,用橡胶皮的另两端拴住,就作成了弹弓。
弹弓的子弹很多,可以用小石头,硬土块儿,当然,最好使的应是用泥团成的圆球。
农村的泥到处都有,但做泥球需用黄泥。雨后,在水坑边挖出黄泥用手团成直径约两三公分的圆球,放在太阳底下晒干。由于黄泥的粘度大,晒干以后便如石头般坚硬。
于是,常常是一边口袋装满了泥球,一边口袋装着弹弓,发现了鸟,便将弹弓掏出,把泥球用弹弓后面的毛皮包上并用手捏住,另一手紧握弹弓的把儿,两手用力将橡皮条拉伸,瞄准目标,待拉到近极限时,捏泥球的手猛然松开,泥球便在橡皮条的弹力下如箭一般射出,一旦击中,鸟儿便应声落地。
用弹弓打鸟的技术性很强,往往是事倍功半。同时,由于操作不当,打破门窗、打到行人或打伤自己的手的事也经常发生,如被人找到家里或学校,受打骂和训斥是免不了的,至于弹弓被没收更是家常便饭了。
进入冬天以后,捕捉对象便是酥鸟、雪鸟和麻雀了。这时候的鸟虽然种类不多,但数量却是很可观的,特别是酥鸟和雪鸟,成群结队,落在哪里便是黑乎乎的一大片。于是,伙伴们便又有了捕捉的灵感和妙招。
特别是下雪后,大雪把整个原野都覆盖了,鸟儿们为了活命,便纷纷飞进村庄觅食。
这时在场院里清扫出一块地面,上面撒下一些粮食,粮食上面用木棍支起一个大大的筛子,木棍底端拴一根长长的绳子,捉鸟的人手里牵着绳子的另一端,偷偷地躲在远处,见鸟儿进到筛子底下吃食,便将手中的绳子猛地一拉,鸟便被筛子扣住了。
还有一种方法叫扒拉杆,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