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网络其他电子书 > 二十几岁必须看透的50个人生谬误 >

第26章

二十几岁必须看透的50个人生谬误-第26章

小说: 二十几岁必须看透的50个人生谬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利属于承担责任的这个人!我们可能无法掌握风向,但是我们至少可以调整风帆。我们都应该拥有一颗不抱怨的心,因为“自己是一切的根源”!给自己一面镜子在我们的周围,时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两辆汽车相互碰撞时,肯定会从两辆车内伸出两个脑袋破口大骂对方:“你是怎么搞的,会不会开车!有没有长眼睛!”单位年终评议后,没有过关的职员就会这样愤愤不平:“领导暗箱操作,不讲公平。”夫妻双方争吵,旁观者听得最多的声音,也肯定是双方相互指责对方多于检讨自己。是啊,我们的眼睛镶嵌在自己的脸上,所以大多时候我们关注的外界的事,外界的人,可是什么时候我们拿个镜子照照自己,观观自己的面容,看看自己的心灵,问问自己凡事哪里可以做得更好!有一个寓言故事。三只老鼠一同去偷油喝。找到了一个油瓶后,三只老鼠商量,一只踩着一只的肩膀,轮流上去喝油。于是三只老鼠开始叠罗汉,当最后一只老鼠刚刚爬到另外两只的肩膀上,不只什么原因,油瓶倒了,最后,惊动了人,三只老鼠逃跑了。回到老鼠窝,大家开会讨论为什么会失败。

第145节:谬误33过多的指责别人,而不反省自我

最上面的老鼠说,我没有喝到油,而且推倒了油瓶,是因为下面第二只老鼠抖动了一下,所以我推倒了油瓶。第二只老鼠说,我抖了一下,但我感觉到第三只老鼠也抽搐了一下,我才抖动了一下。第三只老鼠说:“不对,是你们两个先抖动的,你们没站稳才让我抖了一下……很多人都像那三只老鼠一样,不是将失败的原因归罪于自己,一旦出了问题,只会从别人或外界找到这样那样的原因。我们很多人往往缺少一面镜子,时刻照照自己,清晰地认识自己往往是清晰地认识世界的开始。曾经有座宝藏,非常隐蔽,谁能得到它,就能得到永久的幸福,许多的英雄好汉都为去寻找它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终有一天,有位绝世高手击败所有的人而寻到它,当它打开华丽的锦盒,看到里面躺着的却是一面镜子,顿时大彻大悟,才真正理解幸福的涵义。为什么说镜子就是宝藏呢?因为镜子能让我们看到自己真实的一面,从而让我们发现自己也有不足,提醒我们修正完善自己。如果没有镜子,我们就只能看见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也就少了发现真实自我的机会,少了修正自己的机会。生活亦如此,当人生得意之时,沾沾自喜,孤芳自赏,沉浸在自我陶醉之中,忘却了自己的不足,此时,就需要一面镜子才能让自己的缺点展露无疑,我们抱怨这个世界的太多了,我们觉得这件事情不利于我,那件事老天对我不公平,可是,我们自己作对了多少事情呢?我们自己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好呢?是不是我们自己有需要提升的地方呢?给自己一面心灵的镜子,时时照一照自己,提醒自己,让自己有先知先觉,及时发现自己的短处。人难免会有过失,但只要及时发现,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人生的道路也会越走越踏实。问题的根源在“我”也许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当你心情极佳时,所看到的世界是多么美好,到处都是光明的,人生充满希望,你看到的每一个人都是如此可爱,身边人所做的许多原来你不能接受的事情,你也都能够一笑了之。可是当你遇到挫败时,同样的人、同样的事、同样的物却变得如此无法忍受!其实世界可能仍是相同的,只是因为你内在感觉的不同,因此所看到的也是不同的世界。

第146节:谬误33过多的指责别人,而不反省自我

当我们的内在发生改变时,我们也将会看到不同的世界,因而我们将会用不同的方式来反应,从而创造出不同的结果,同时生命也将因此而改变。有一个人因为别人不重视他,怀才不遇,所以想跳海一死了之,可是有一个渔民却把他捞了上来。他就抱怨渔民:“你为什么把我救了,为什么不让我死?”渔民知道他想死的原因以后说:“我告诉你如何让别人发现你。”说着,渔民抓起一粒沙子,仍到一边,对这个人说:“你去把这粒沙子给我捡回来,我就告诉你。”这个人听了,生气地对渔民说:“这不是故意难为我吗?我怎么能找到”?渔民又扔了一颗珍珠,让这个人把他捡回来,这个人很容易捡了回来。然后,他对渔民说:“这次你可以告诉我了吧。”渔民说:“我已经告诉你了。”这个人说你告诉我什么了,渔民说你要想让别人发现你,你就必须做一颗珍珠,做一粒沙子,别人永远不会发现你,因为你没有什么特别。这个人点了点头,恍然大悟。孩子有时候不听话,是因为我们家长自己没有做好引导和榜样;别人欺骗伤害了我,有时是因为自己没有去细心地分辨,所以导致上当;客户不购买你的产品,也许是因为你没有把产品介绍清楚;钱包被偷了,你没有管理好自己的东西,也是一部分原因……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利斯有一个著名的“abc情绪理论”。他认为:人的情绪主要根源于自己的信念以及对生活情境的评价与解释不同。也就是说,事情的前因a会透过当事者对该事件的评价与解释以及他对该事件的信念b这个桥梁,最终才决定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c。正如叔本华所言:事物的本身并不影响人,人们只受对事物的看法的影响。历史上有一件有意思的故事。有一天苏东坡和佛印辩论,他问佛印:“你看我像什么?”佛印看了看东坡,回答说:“像个佛。”苏东坡又问佛印:“你知道在我眼中,你看起来像什么?”佛印笑问他:“你看我像什么?”苏东坡说:“你看起来像堆牛粪!”佛印笑而不答。苏东坡很得意地以为他赢了,回家告诉苏小妹:“今天我终于辩赢佛印那个老和尚了。”苏东坡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妹妹。聪敏的小妹听完后对哥哥说:“你还是输了。佛印因为心中有佛,所以他看你像个佛。”而在苏东坡的心里只有牛粪,所以他只能看到“牛粪”。

第147节:谬误33过多的指责别人,而不反省自我

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一切结果的根源常常不是事物的本身,而是源于我们自己对该事物作出不同评价和解释。事实上,这个世界的一切问题的根源都在我们自己身上,回答这些问题的答案也在我们身上。其实,你才是一切的根源,只有从今往后停止抱怨,从自己身上寻找差距和不足,你才能开始新的自己,新的生活。改变自己就是改变世界古希腊人曾经在阿波罗神庙的石柱上刻下“认识自己”作为神灵的谕示,就是提醒世人认清自我,审视自我,避免自我认知的迷失。是的,只有认识了自己,才能想法去改变自己的不足,其实改变自己也就是改变世界。改变世界,让世界变成你的理想国,让每个人都按你希望的方式去做事,让每个事物都如你所希望的那般完美。这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因为世界并不会纵容你的习气。而且,其他人也有这样的企图。但他们的期待往往和你正好相反。就比如你喜欢天天是晴天,可是别人觉得一成不变的天气对他来说就是灾难。王妈妈总是觉得自己的儿子太不爱整洁了,一回家东西就乱丢。她觉得东西一定要放到原地才有整洁感,而儿子却认为家里就是放松的地方,自己放的东西自己能找到就可以了,这样的母子冲突进行了20年后,直到儿子另外成家了才结束。儿子结婚后还是这个习惯,但是儿媳妇却不觉得有必要为这个冲突。王妈妈很不解,儿媳妇告诉她:“当你看到不舒服的事情时,你不要以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别人,而是应该自己去改变心态。你之所以会认为有不完美存在,是因为你在用自己的标准衡量一切。你的心变了,那你就看到的世界也就不一样了。是的,改变自己和改变世界看起来是两条不相干的道路,但是世界是你的认知,如果你的认知改变了,世界也会随之改变。改变自己要比改变世界容易得多。改变世界曾经有过无数的人尝试过这么做,他们制定法律,出台各种规定,试图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试图让我们的问题消失。他们的努力不是没有成果,但是旧问题消失了还会再出现新问题的。改变世界是一个耗时巨大的工程,也是一个投资巨大收效甚微的工程,而改变你自己却容易得多,只是改变你对世界的认知而已,让那些消极的,误解的观点从你脑海里抹去,你就会得到一个真实的,正确的认知。当你发现自己与这个世界的冲突越来越少,当你发现这个世界越来越美好的时候,你会真正明白,改变自己就是改变了世界。解套心法人们看到外面的问题,总比看到自己内在的问题容易些,而把错归于别人,也比检讨自己来得容易。于是,愤世嫉俗的人从年轻愤怒到老,斜视久了的眼睛看什么都不顺眼。人只有反省自己才能对自己有更全面的认识,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切入点。

第148节:谬误34过去太沉重和刻骨,难以割舍

谬误34过去太沉重和刻骨,难以割舍戴尔。卡耐基说过一句话:“也许我们不能像圣人那样去爱我们的仇人,可是为了自己的健康与快乐,我们至少要原谅他们,忘记他们,这样做实在很聪明。”如果把仇恨深深地埋在心里,这只能是痛苦的煎熬。我们要记住的话是:退一步,海阔天空。古人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样不仅给予别人机会,也给自己创造了一个机会。挣脱束缚才能拥有快乐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其实都渴望快乐,希望自己天天有一份好心情。但有时生活却常常让你觉得很难快乐起来,因为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却一无所获;因为努力了却还是失败;因为总是达不到亲人的期望;甚至感情总是不能入自己所愿……很多人都在问,为什么自己会背负那么多呢,到底要怎样才会快乐起来呢?

去公园荡过秋千的人都会知道,那种感觉真的很美妙。双手抓紧两边的链条,随着双脚的用力身体也随之惯性地晃动,没有任何的束缚,有的起伏有回落,有高潮亦有低谷。挺立人群,位于高处,感受的是更多的阳光,还有更纯净的温暖。其实快乐就是像荡秋千,心灵上没有任何束缚的时候,快乐就来了。

有一个青年背着一个大包裹,千里迢迢跑来找无际大师。他痛苦地说:”大师,我是那样的孤独、痛苦、寂寞,长期的跋涉让我疲倦到极点。为什么我还是不能找到心中的太阳?找到快乐?”大师问青年:“你的包裹里装的是什么?”青年答到:“它对我可重要了。里面是我每一次跌倒时的痛苦,每一次受伤后的哭泣,每一次孤寂时的烦恼……靠着它,我才能走到您这儿来。”无际大师听后,把青年带到一条河边,并与他一同坐船过了河。上岸后,大师对青年说:“你扛了船赶路吧。”青年很惊讶:“船那么沉,我怎么扛得动?”大师微笑着对青年说:“是的,你扛不动。你要明白,过河时,船是有用的。但过了河,我们就要放下船赶路。否则,它会变成我们的包袱。”听罢此话,青年豁然。

第149节:谬误34过去太沉重和刻骨,难以割舍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一世,都有太多的东西放不下。职位、金钱、爱情、事业……这些对于我们都是很重要的,看得过重,太过放不下,反而成为了前进的包袱,会压得人喘不过气,觉得生命是如此沉重。奥地利的心理学家阿德勒是一名钓鱼爱好者。一次,他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鱼儿在咬钩之后,通常因为刺痛而疯狂地挣扎,越挣扎,鱼钩越紧,越难以挣脱。他就此提出了心理概念,叫做“吞钩现象”。我们都是凡夫俗子,都会被一些事情所困扰,工作上、家庭上、社会诸事不公、世事纷争等,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无端的烦恼。但是真正造成我们不快乐的,其实是我们无法挣脱自己咬中的“鱼钩”,放不下手中已经拥有的“东西”所酿成的。有的人放不下金钱,有的人放不下爱情,有的人放不下名利,有的人放不下过失。结果心灵被这些“鱼钩”束缚了,快乐自然难以来临了。痛苦、孤独、寂寞、灾难、眼泪,使生命得到升华。经历过这些,人生才会更丰富。须臾不忘,就成了人生的包袱。让前进的脚步沉重,感觉路是那样难行,甚至会不视路边的风景,只见阴云不见阳光。一个信徒进入天堂后,拿着两个盛满鲜花的花瓶献给上帝。上帝说:“放下”。信徒放下了一只手中的花瓶。上帝又道:“放下”。信徒又放下了另一只手中的花瓶。然而,上帝还是对他说:“放下。”信徒摊开两手道:“我现在已两手空空,还让我放下什么?”上帝说:“我不是让你放下花瓶,而是放下一切烦恼与牵挂。当这一切你都放下,你将从生死桎梏中解脱出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