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之商海惊涛 >

第287章

重生之商海惊涛-第287章

小说: 重生之商海惊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这几年在充沛的资金支持下,星云电子经过一系列收购,现在在国内电子行业中已经是独占鳌头,除了那些合资电子企业外,在国内无论产业规模还是技术实力都让楚天阔眼馋。

而且自从采用实行无偿转让专利和为相关中小型企业入驻提出的优厚条件后,几大产业园短短时间内就吸引了国内不少有实力的上下游进驻产业园。优良的基础设施加上产业园方面周到的服务,特别是针对微小企业的扶持和辅导后,围绕中星集团的几大制造企业已经初步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集群。

尤其是重金引进兴建的多条晶圆生产线,更让星云电子的半导体制造基础遥遥领先于国内各大电子企业,楚天阔作为军方代表,他们的情报系统当然对杨星前段时间在美国连续推出的mmp3播放器、星盘存储、s1智能手机等广受欢迎的电子产品眼热不已,能在竞争鸡烈的美国市场立足,已经从一个侧面证明星云电子技术实力。

言谈中楚天阔还流1ù出对杨星秘密上马的cpu项目的关注,对星云电子的Ic设计和制造能力评价很高。众所周知现代电子设备的基础是建立在各种集成电路(Ic)之上的,Ic指的就是采用半导体制作工艺,在一块较小单晶硅片上制作许多晶体管、电阻器、电容器等元器件,并按照多层布线或遂道布线的方法将元器件组合成完整的电子电路。可以说晶圆制作代表了半导体的基石,而Ic工艺就代表一个国家整体微电子加工实力,就像是在基座上搭楼的能力。要在一块不到指甲盖大小的Ic芯片上融合数以万计的电子元器件,这可比我们老祖宗的微雕技术还要难上千百倍,人力早已望尘莫及,只能依靠高精度的电子设备完成。

此时的Ic制造工艺已经进入微米时代,很快纳米时代也将到来,使用的是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工具。台湾为什么会成为国际半导体工业的主代工厂商?就是因为以台积电、联电、世大电子等Ic大厂一直坚持不懈的升级自己的Ic制造工艺。而一心想成为国际电子巨头的杨星自然不想落后于人,早在建设晶圆厂和开mmp播放器和星盘等产品的主控芯片前,星云电子就考虑建立完整的Ic生产链,为此广招人才,在五大工业园里都设立了Ic制造厂房,这才是杨星一口气上马近十条晶圆生产线,也不担心产能过剩的底气所在。

既然杨星已经触及到Ic研的核心领域研制cpu了,楚天阔当然不想错过这个机会。数字化和信息化是未来军队变革的大势所趋,比如国产数据链搭系统中的各类信息网络硬件就不能用掌握在外国厂商手里。这事关国防安全,特别是核心元器件短时间内虽然国内无法生产,但长远来看类似cpu、电脑主板、内存条、硬盘等关键部件,军方态度明确一定要是国产的。

这可是血泪得出的教训,海湾战争中,美国人通过特殊渠道在开战前向对手伊拉克出口了一批打印机,打印机内置芯片里藏有病毒。战争一打响,美国人远距离遥控启动了这些病毒,结果导致使用这种打印机的伊拉克防空网络受到强烈干扰,使得整个战役中伊拉克防空网形同虚设,被多国联军空中力量打得根本无法还手,历史殷鉴告诉我们永远不要把保家卫国的希望寄托在外人身上。

杨星对于楚天阔提出的合作建议并没马上应承下来,虽然他和军方早已秘密合作过多次,中星集团也在军方支持下展顺利,但这些事情是不能搬上台面的。中星集团确定了展在外的集团战略,这次在美国,中星集团多宗投资计划受到美国外国投资委员的审查,主要原因就是竞争对手披1ù中星集团在国内成立的多家合资企业中,帮助解放军方研制造装备零件,这让美国保守派对中星的背景存有怀疑,这对中星的展很不利。

杨星仔细考虑了一阵后回答:“这件事情要从长计议,不瞒你说,我在九都和山城等地和军方还建有一些秘密公司,但没用采用合资的方式,毕竟只要仔细追查,总会现蛛丝马迹,我对国内的保密能力持保留态度。我看仍然采取原来的办法,我们集团的研工作现在基本上集中在星斗研究院里,你可以让军方类似专业的科研人员,选忠诚可靠的以个人身份应聘星斗研究院,我们故意开放一些领域让你们得到情报,这样就算曝光,也可以以我们防范不严,导致商业情报泄1ù的借口抵挡怎样?”

楚天阔眼前一亮,杨星这个办法让军方技术人员分散潜伏进中星的研部门,既偷师又能节省大笔研究经费,的确两全其美。杨星还对他们的合作保证,只要对军方有利的技术,他都会采取正常或不正常的手段弄来,军方掩耳盗铃不得询问技术来源,而相应的军方也要继续支持杨星国内的事业。另外军方得到的共享技术不能反过来申请专利,或交给下属企业,从而威胁到中星集团的产品销路。

随着双方商谈的深入,很快谈判的覆盖面就不止于数据链通信系统,一个军民共生利益体逐渐成型。杨星这是参考美**工体的结构,想为自己企业将来打开军方采购这扇利润丰厚的大门做准备。军品民办是未来军方装备采购的一个展方向,很快除了关键武器采购不对外放开外,今后国内军警需要的大量支援装备采购都会向民营企业敞开大门,而先行者中星集团一定能抢占不少先机。而楚天阔还为自己部下加盟中星公司争得了优厚的报酬,算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杨星凭空得到一批高素质纪律性强的技术人才,而军方也能借助中星集团的技术和资金优势研新,各取所取皆大欢喜。

杨星暗暗为引进军方高素质的科技人才窃喜,这一下星斗研究院等自家研机构一直叫嚣的人才荒应该能暂时缓解了吧。随着集团事业逐渐成长并转向国外,各公司对集团研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虽然总部竭尽全力四处招贤纳士,但成长期的公司对人才和资金的需求简直就是个黑dong,始终供不应求。资金方面通过杨星的一些非常规运作,比如炒外汇,炒期指短时间获得额利润或寻找海外投资者还能勉强解决,但人才荒的问题一直让他头痛。中星集团毕竟展太快,许多资源还跟不上展脚步,即使杨星下大力气把城市大学建造g人才基地,也不是短短一两年就能见效,这时军方愿意提供一批马上就能上岗工作的科技人员,真是一场及时雨。

ī家飞机的好处就是效率高,他们从深圳飞往北京只用了两个多小时,杨星还赶得及跑回北京玫瑰园里那幢他为自己留的豪华别墅里和家人吃个晚餐。现在他业务繁忙,几乎成天在外面跑,和家人见面的机会少了不少,所以格外珍惜和家人的团聚。何桂枝身为喜洋洋餐饮集团老总亲自下厨,在孔思羽这位特级厨师帮助下,弄了好一大桌子饭菜款待很久没见的儿子。开放后杨荣光和何桂枝已经看开了,毫不避忌的也招呼杨星身边这几位不知真假的秘书一起吃饭。

杨星的秘书班现在一分为二,一半去了美国在王伊人她们手下当差,另一半就协助温恬、谈丽等处理公务。这次他身边带着石美珩、温恬、廖情、孔思羽和俞歌五人,虞傲君被安排和楚天阔一起去接洽军方去了,而谈丽还在深圳的南方星城忙碌。何桂枝对跟在杨星身边几女都印象不错,她这阵子正在追韩剧,对形象酷似韩剧明星金喜善的温恬很是喜欢。而廖情当初作为家庭护士对他们嘘寒问暖,何桂枝早把她当干女儿看待,石美珩则是老熟人,现在摇身一变已经是杨星私人飞机的机长,就连新来的孔思羽也不简单,孔思羽做的家乡山城菜口味地道,让她赞不绝口。不是因为她是专门照料儿子饮食的人,她老早就想把孔思羽招到麾下做大厨了。

这么多人一起吃饭很是热闹,席间杨星谈起这次美国之行的见闻。他这次去的匆忙,又耽搁了许久,当初除了温恬谈丽跟他去外,廖情等人都留在了家中,现在自然听得津津有味。杨星特别拉着一身淡蓝色航空制服的石美珩向父母夸耀,说现在咱也是有飞机的人了,今后出门打的都落伍了,直接打个飞的,保证让何桂枝在亲友面前倍有面子。

第四百一十章健力宝之争

第四百一十章健力宝之争

杨星提出让父母坐私人飞机打飞的这一招果然有效,何桂枝听了顿时眉开眼笑,还是自家儿子威风,出门代步什么跑车游艇都是浮云,还是坐着私家飞机周游世界最有派头,毕竟此时国内没几人能如此风光。中国第一个拥有私人公务机和直升机的人是湖南远大空调集团的总裁张跃,他97年就买了一架公务飞机和直升机。不过杨星肯定是最年轻那个买私人飞机的富豪,大家看着石美珩的眼光自然不同,毕竟女飞机机长在国内恐怕也是头一遭呢。

听何桂枝介绍石美珩原来还是他们家的管家,孔思羽和俞歌低下头窃窃私语,既然杨星几年功夫就能把一个女管家培养成女机长,早就撞见过杨星和温恬她们好事的二女不由双眼放光,干脆姐妹一起上去献身,也让杨星把她们培养成女强人算了。不知道自己成了目标的杨星正在饭桌上聊起喜洋洋餐饮集团收购广东健力宝的这件事上来。

今年节时杨星怂恿何桂枝收购《健力宝》,当时分析喜洋洋餐饮集团进入饮料市场正当其时,如果收购了《健力宝》集团将会大大节省熟悉和占领市场的时间,缩短和竞争对手的差距。当时杨星的就深入分析过,国内饮料和保健品市场经过短暂的火箭增长,黄金时代行将结束,过去屡试不爽的采用大量夸大其词广告地毯式轰炸的宣传手段逐渐失去了效果,整个行业都面临着一场大洗牌。不少闻名一时的品牌转眼之间就被打倒在地万劫不复,“太阳神”、“三株”、“沈阳飞龙”、“巨人”等品牌就是例子,而拥有很大知名度的《健力宝》只怕也难逃一劫,喜洋洋集团先一步出手接收《健力宝》还有一线生机,如果晚了就过了这个村没了这个店了。

当初出资让自己从一个骑三轮车卖盒饭的个体户展到坐拥亿万身家,拥有上百家喜洋洋快餐连锁店和几十家遍布全国大中城市的星月楼、辣妹子和粤鲜馆等中高档酒楼,何桂枝深知这都是自家儿子的功劳。她可以对儿子私生活挑剔,却绝不会挑剔儿子在商业上的判断。杨星在亚洲金融风暴里掀起的风浪,在商圈里并不是秘密早已传开,何桂枝更没理由不按他的建议去做。

杨星今年大半年都在国外,但何桂枝并没畏缩,她已经是个大老板,不需要每件事都要找儿子帮忙。节后她就派人秘密前往广东三水市探听当地政府的意思,结果让她很满意。三水市政府明确告知,因为今年政府大换届,一些与《健力宝》董事长李金伟有交情的老官员走的差不多了,他在政府里的支柱彻底崩溃,在这时侯,李金伟还冒政府之大不讳提出了一份在公司内部实行员工股份合作制,由管理层自筹资金买下三水市政府所持有股份的方案,彻底鸡怒了政府,政府上下达成了一致意见,李金伟必须走人,正是收购《健力宝》的好时机。

李金伟开出的方案价格达4。5亿元,3年内分期付清。但遭到三水市政府断然拒绝,认为风险很大,有用《健力宝》资金来买《健力宝》之嫌。一计不成李金伟又生一计,找到深圳一家咨询公司设计了一套新方案,即让李金伟团队持股75%,三水市政府再给李经纬个人5%的股权奖励,结果同样遭到三水市政府的否决,理由依然是“担心经营层的钱来历不明”。这表明三水市政府对李金伟和他的管理团队彻底失望,出售健力宝已成为政府中人的共识。

三水市政府的领导告诉何桂枝她们,一方面三水自1998年开始的国有企业改制已经完成8o%,《健力宝》成为最后一个待改制的大型国有企业,而地方财政状况很差,新上任的市长承认,“公务员工资都欠,日子很难过”急需钱来救急。另一方面,作为原来市财政支柱的《健力宝》经营业绩却在饮料市场的大魂战中逐年下滑。从1997年创造54亿元的骄人销售纪录顶峰大步下滑,上交政府的利税更是从1亿元降到2ooo万元左右,因此尽快将《健力宝》股份出手是摆在三水市政府面前的迫切任务。

现在关键就是要把《健力宝》股份卖给谁,前世里三水市政府和李金伟的拉锯战直到2oo1年才有了结果,而此时三水市政府提前两年召开了《健力宝》转制工作联席会议,市委、市政府领导悉数到齐,每个与会的政府官员都依次当场表态。结果,9o的人主张卖掉《健力宝》,但绝不能卖给李金伟团队,《健力宝》和李金伟的命运在这一刻就被决定下来。

前世不少人《健力宝》和随后的《健力宝》“英雄”李金伟的悲惨下场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