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是穷人-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当然,面包也有了,一切都有了。
社会总是在进步的,这进步的成果每个人都在享受,二十年前大家都看不上电视,现在大家都看上了。但是区别也出来了,有的人看大彩电,有的人看小黑白,有的人住花园别墅,有的人却不得不下岗。并不是谁想害谁,在商品自由交换的市场经济里,个人收入的水平虽然会随整个社会经济增长而提高,但两者的速度不同,有的人提得快,有的人提得慢,提得慢的就成了穷人。
穷人之所以是穷人,原因很多。也许一场大病,就导致了一个家庭在经济上的一蹶不振,但这毕竟是少数;也许是自然环境的恶劣,使得一个人生下来就注定了和物质文明的距离,但这也是一种群体现象,在同样的环境中,为什么有的人穷,有的人却相对富一些呢?人与人之间最根本的差别不是高矮胖瘦,也不是单眼皮和双眼皮的问题,而是知识、性格和思想。性格和思想的成因比较复杂,也不是说变就变得了的,知识却可以通过学习得到。
知识的作用不仅仅是充实人生,知识直接是实用的,可以提高生产力。有知识的人和没知识的人,能做的事情不一样,做出来的结果也不同,生产能力不同,创造的价值不同,得到的收益当然不同。
一个人生产能力越强,工资就应该越高,这合情合理。而个人生产能力的高低,首先取决于他人力资本的存量,诸如受教育程度、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劳动技能等等。
尽管—个人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可能全部返还给他,返多少?怎样返?这中间一折腾,难免会有漏洞,难免会有不公。但是不这样又哪样呢?相比之下,以效率为标准的分配制度,让多创造的人多收益,不劳而获就困难了,巧取豪夺也不容易了,瓜分别人创造的财富也不正当了,公民都能从对教育和物力资本的投资上获取不断扩大的收入,社会也能因为他们的劳动而更好地发展,九全九美也不错了。
按劳分配并不是按你的劳动量来分配,“多劳”不是要让你累死,而是要生产出更多的价值,你劳动的能力越强,创造的价值越多,就越有可能获得高的收入。
多劳多得的根本是质而不是量,穷人最根本的投资是对自身能力的投资。
人与人之间最根本的差别不是高矮胖瘦,也不是单眼皮和双眼皮的问题,而是知识、性格和思想。
素质创造财富
一般人眼中,拾破烂的一定是穷人,想靠拾破烂成为百万富翁是近乎天方夜谈的事。可是,真就有人做到了。
沈阳有个以拾破烂为生的人,名叫王洪怀。有一天他突发奇想:收一个易拉罐,才赚几分钱。如果将它熔化了,作为金属材料卖,是否可以多卖些钱?他于是把一个空罐剪碎,装进自行车的铃盖里,熔化成一块指甲大小的银灰色金属,然后花了六百元在市有色金属研究所做了化验。化验结果出来了,这是一种很贵重的铝镁合金!当时市场上的铝锭价格,每吨在一万四千元至一万八千元之间,每个空易拉罐重十八点五克,五万四千个就是一吨,这样算下来,卖熔化后的材料比直接卖易拉罐要多赚六七倍钱。他决定回收易拉罐熔炼。
从拾易拉罐到炼易拉罐,一念之间,不仅改变了他所做的工作的性质,也让他的人生走上另外一条轨迹。
为了多收到易拉罐,他把回收价格从每个几分钱提高到每个一角四分,又将回收价格以及指定收购地点印在卡片上,向所有收破烂的同行散发。一周以后,王洪怀骑着自行车到指定地点一看,只见一大片货车在等待他,车上装的全是空易拉罐。这一天,他回收了13万多个,足足二吨半。
向他提供易拉罐的同行们,卸完货仍然又去拾他们的破烂,而王怀洪却彻底变了。
他立即办了一个金属再生加工厂。一年内,加工厂用空易拉罐炼出了二百四十多吨铝锭,3年内,赚了270万元。他从一个“拾荒者”一跃而为百万富翁。
一个收破烂的人,能够想到不仅是拾,还要改造拾来的东西,这已经不简单了。改造之后能够送到科研机构去化验,就更是具有了专业眼光。至于600元的化验费,得拾多少个易拉罐才赚得回来哟,一般的收荒匠是绝对舍不得的,这就是投资者和打工者的区别。虽然是个拾荒匠,却少有穷人的心态,敢想敢做,而且有一套巧妙的办法,这种人,不管他眼下的处境怎样,兴旺发达那只是迟早的事。
教育是最大的投资
2001年国际劳工组织发布报告指出,因为缺乏资金、技术和基础设施,许多发展中国家在信息时代已经处于更加落后的状态。“数字化”、“信息化”对穷人带来的好处并不像富人们宣传的那么多,信息技术使富人们如虎增添翼,使他们本来就快的聚财速度更上台阶。而穷人,由于没有基本的条件,则被富人更远地甩在后面。
据国际劳工组织的统计:在欧洲和北美地区,互联网用户占总人口的1/6,而在非洲这个比例是1/5000。
当全球都在津津乐道于网络时代的财富神话时,却没有多少人意识到,整个社会的资源是有限的,当财富像洪水般向少数人滚滚涌去时,大多数人的机会也就迅速流失了。
所以网络时代也是一个巧取豪夺的时代,而且再也用不着明火执仗。信息时代的殖民者,在光纤上圈地,所到之处,轻轻松松地征服了人们的脑袋和钱袋。
穷人还是有一线曙光的,毕竟脑袋还是在你自己身上。在这样一个时代,学习就是最大的投资。
二十年前,在一个小山村,有两姊妹,因为家里太穷,只能供一个孩子念书,妈妈实在不能决定这个机会该给谁,只好捡了一根稻草,让姐妹俩猜,谁猜中谁上学。结果妹妹猜中了,姐姐留在家里,承担起沉重的家务。多年以后,成绩优异的妹妹大学毕业,在城里安了家,有了一份很好的职业。姐姐也嫁了人,成了一个山村农妇。由于那一根稻草,姐妹俩走上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
教育是最大的投资,对很多穷人来说,他们的命运是和受教育程度密切相关的。
有一篇报道,湖北省2000年高学历(本科及以上)者人均收入为11181元,小学文化程度者只有1708元,二者相差近7倍。经济收入的悬殊,已经造成实际上的高低贵贱,在当今社会,要想过上稍稍像样一点的生活,就必须有一个高学历。
学历要多高才算得上是高学历呢?十年前能上大学就很了不起了,现在本科已经是基本要求,连硕士也排着队的让人挑肥捡瘦,都育的压力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严峻的。而一个中等城市里的一般家庭,培养出一个本科毕业生,要花多少钱呢?
江苏省城市调查队曾经作过一项调查,按2001年教育支出水平计算,有孩子上学的家庭一年需为每个孩子支出5727元,占家庭总收入的27。4%。按各学级的费用计算,一点弯路不走,将一个孩子培养到大学毕业共需花费13万元,这还不包括孩子在家的一切生活费用。
设身处地想一想,13万元,对一般收入家庭也不是个小数目,对低收入家庭来说,要解决这项经费,唯一的办法就只有省吃俭用。
贫困不是一种罪过,但贫困中的人都不得不承受它的恶果。谁也不想低学历,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就像前面那位姐姐一样。
妹妹成了城里人,有了一份令乡下人羡慕的职业,但她想成为富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于更多的城里人来说,知识的贫乏就不是家境的问题了,而是自身的努力。学历只是一般教育的证明,学校里学到的只是一些综合性的基础知识,并不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每一个问题,知识很快就会老化,人一辈子都需要重新学习。
有一个富人,他的成功是从买房地产开始的。当他决定要去买一个房地产作为投资的时候,他首先是买了一个课程,三百八十五美金的一个课程,去学房地产。他花了六个月的时间去看所有能购买的房地产,而此时他的朋友正在海边玩冲浪,或者是打高尔夫球,或者是喝酒。六个月后,他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目标,他的第一个房地产花了一万八千元,只付了十分之一的预付款,那也是跟人家借来的,所以事实上一分钱都没投进去。他尝到了甜头,又去借了两个一万八千元的美金,这样,就有了三座同样的投资了。过了一年,他投资的房产增值了,每个都卖了四万八千元,加起来赚了九万美金。他又以这些利润,又买了许多其他的房地产。
这听起来有点像个神话,咱们姑且不去挤他的泡沫,至少这种方式是可以借鉴的。只不过你得付出代价,放弃你的休息和娱乐,当你的朋友在牌桌前激战时,你得坐到书桌前;当你的亲友去旅游时,你得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转悠,调查市场,寻找机会。
任何事情都是要付出代价的,成为富人以后,你可以不工作,只干自己喜欢的事,但在此之前,你必须比别人辛苦更多。
信息时代的殖民者,在光纤上圈地,所到之处,轻轻松松地征服了人们的脑袋和钱袋。
穷人需要有用的学习
当然你完全可以说,读书学习只是为了丰富自己,这是一个高尚的目的。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尤其是对穷人家的孩子来说,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生存,为了一个好工作,好前途,然后才是兴趣和心灵的需要。
既然如此,一切与生存有关的知识,都应该是学习的对象。但很多人却错误地以为,只有印成铅字的才叫知识,自己身边的日常生活,一些有用的常识反而不屑一顾。
一个伟人说得好,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一生。饮食起居的习惯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健康,言谈举止的习惯可以表现一个人的修养,那么投资理财的习惯呢?对于一个生活在商业社会的现代人来说,控制财富的能力,可能是一生中最有用的技巧之一。
不久前,国内一家著名晚报对上海市14所学校的428名初中与高中学生进行了一项随机抽样调查。调查数据显示:有零用钱的学生占了被调查总数的98。6%,没有零用钱的学生仅占1。4%。调查数据还显示,孩子的零用钱绝大多数来自父母,占了94。4%;自己打工而来的(以高中生为主)仅占4。2%。那么学生们又是如何处理自己的钱呢?结果颇有趣,数据显示:有45。5%的学生是由自己保管自己的储蓄,34。6%的学生则把储蓄“上缴”父母,由他们来保管,只有7。8%的学生会把储蓄存在银行里。
据说在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家里,每个孩子都必须通过洗碗扫地这样的劳动,挣取自己的零花钱。你可以把这看成是一个吝啬成性的吸血鬼,把剥削工人那一套移植到自己孩子身上;也可以看成是一个老谋深算的资本家,在培养继承人的财富意识和理财能力。
你的孩子最终会成为怎样的人呢?未来的前途实际上现在就已经开始了。
对于一个生活在商业社会的现代人来说,控制财富的能力,可能是一生中最有用的技巧之一。
知本向资本靠拢
富人靠资本生钱,穷人靠知本致富。以知识作为资本,赤手空拳打天下,可能是现代穷人们最后也是最辉煌的梦想。
确实有很多人成功了,在知识经济时代,向来嫌贫爱富的金钱似乎也显示出公正的一面。
但是只要眼睛再睁大一点就可以发现,知本的发达,其实还是得靠资本的提携,最终还是资本说了算。没有富人的青睐,穷人的知识也不值钱。
所以知本就得向资本靠拢。
既然世界上最大的资本在西方,中国还是第三世界,那么决定中国这些土知本们的命运的,就是高鼻子的洋资本。你没法和钱较劲,你就没法去强调什么民族自尊,要不为什么遍地都是双语学校,很多中国人英语比汉语还学得好?在这个洋资本的时代,你不重视英语,就是自绝于财富,自绝于国际主流社会。好在现在经济全球化了,大家都可以心安。
有知本的穷人,都在努力揣摸资本的心理。世界上聪明人很多,有知识的人遍地都是,但真正能发大财却少,要把知识变为知本,只有和资本联姻才行。
不管你瞄准的是洋资本还是土资本。
世界上聪明人很多,有知识的人遍地都是,但真正能发大财却少,要把知识变为知本,只有和资本联姻才行。
劳心者治人
十多年前,社会上流行着“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说法,谓之“脑体倒挂”。何谓“倒挂”?就是头和脚颠倒了!脑袋在上,天经地义。劳心者治人,自古以来就是如此。
其实,即使是在倒挂的年代,真正的书香门第,或者稍微有点见识的人家,也不会让自己的孩子荒废学业,他们还是宁肯让孩子在作文里写上“我的理想是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