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马喜剧之王-第2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螂拳》,社会写实片一部《艺坛照妖镜》、以及古装三极片一部《红楼春上春》。
七七年,香港娱乐圈爆出银鸡丑闻,多名肉弹艳星如郑淑英、邵茵茵、狄博拉等涉嫌卖银而被警方传唤,消息传出轰动全城。这些艳星本来就是荧幕之上,颠倒众生的绝美尤物,撩拨得台下一众观众心痒不已。如今更爆出这种涉嫌卖春的丑闻,顿时立刻吸引了众多的目光。
邵氏与嘉禾也趁机炒热话题,一方拍了《应召名册》,召集程刚、华山等四位导演加班加点儿的拍摄;另一方吴思源也快马直追,同样拍摄了《艺坛照妖镜》。上映之后均取得了非常不错的票房,也反映了香港电影人的脑子的确灵活,任何赚钱的机会都不肯放过。
不过虽然两家电影公司都发了大财,但是却对娱乐圈造成了二次伤害,娱乐圈这三个字一度令人闻之色变,这也导致七八年参选港姐的美女质素直线下降,而且即便当选港姐之后,也少有走进娱乐圈的。
而至于那部《红楼春上春》,则因为张国容这位天皇巨星的参演,所以更为内地观众所熟知。而一向以识人闻名的吴思源,一向致力于港片发展的吴思源,一向被圈中人所敬重的吴思源,也因为这么一部电影,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每次提及都要被骂上几次。好像变成了用棒棒糖诱惑无知正太的怪蜀黍一般。
其实说起来吴思源也是比较冤枉的,在七零年代出演三极片在香港影坛,都算不上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当时候出产的电影许多都有露点的镜头,李翰祥大导演的拍摄的风月片就不提了,就连动作片、恐怖片、甚至爱情片,同样都有这种暴露镜头。
因为当时香港没有电影分级制度,而掺杂一点铯情镜头,更容易吸引广大观众,所以当时电影中都有多多少少的那种镜头。相反想要可以去找一部没有露点镜头的电影,反而需要多花一点时间。
而当时著名的影星也都出演过这种影片,比如邵氏当红小生岳华、未来的功夫巨星程龙、洪京宝等等。而张国容第一部电影就出演主角儿,相比洪京宝和程龙这些人来说,不知道要幸福多少。
所以不要以现在的道德眼光,去评判七零年代的事。吴思源当时请张国容拍戏,也未必就是心存了恶意。就像李翰祥请程龙演《金瓶双艳》、朱牧请他出演《花飞满城春》一样,肯定不是存了祸害人的心思。
只是可惜动机是好的,结果是坏的。吴思源坦荡一生。为香港电影挖掘了无数人才。开创了许多类型的电影,但结果还是毁在这部三极片上了。现在依然被张国容的粉丝揪住猛打。惨啊!
不过上一世张国容被吴思源哄骗,去拍了这部《红楼春上春》。虽然日后说起来,张国容口吻十分轻松,但其实内心还是比较酸楚的。毕竟是第一次拍戏,结果就拍了三极片,而且也没有火起来,反而衰了好几年。而且片酬只有六千五百块。着实少了一点。也让张国容对电影心存恐惧,很长一段时间不接任何电影。
但这一世因为他早已经成了歌坛巨星,加上又有公司帮他审核把关,自然不会让他去拍这种鬼玩意儿。所以吴思源就换了一位主角儿,同样还是拍了这部《红楼春上春》,但是因为太过铯情了,上映几天虽然票房不错,但还是被电检处给封禁了。算是吴思源去年投资的一项损失。
而他其他几部电影却都是赚了钱的,也让吴思源的小日子混的非常不错。这让袁家班兄弟看在眼里,自然也是十分羡慕嫉妒。琢磨着怎么也能像吴导演这样就好了。
……
总的来说,嘉禾和邵氏去年混的都不算如意。无论嘉禾的卫星公司制,还是邵氏的以小搏大策略,都进行不算成功。两家公司的营收都只有千万港币上下,还不到许氏一部电影的利润。
《龙少爷》这部电影在北美上映,票房达到四百万美元,核算成港币是两千万,如果再算上香港本埠,与日本、韩国、南洋、台湾等外埠票房,更是远远胜过邵氏和嘉禾的获利。
因此这也不免让嘉禾与邵氏开始反思,未来到底应该如何经营才好。
……
邵氏与许氏的竞争其实还不只是在电影领域,在电视领域,许氏同样把邵氏打的全无还手之力。
去年一年tvb的收视率都是稳压丽的与佳艺,成为香港当之无愧的电视霸主。旗下的小生、花旦也是人气颇高,无论是出演电影,还是接拍广告,都有非常不错的收益。
就如现在tvb首席小生郑邵秋而言,除了在tvb拍电视剧之外,另外也接拍广告,还在艺声唱片出唱片,演唱由他主演的武侠电视剧主题曲,年收益也在百万港币左右,是首屈一指的当红明星。
而另外一位小生周闰发,先是出演了王精编剧、曾智伟执导的《千王斗千霸》,在影坛打响了知名度之后,去年又接拍了黄佰鸣编剧,麦佳执导的《公子多情》,演活了从南丫岛穷小子到富家公子哥儿的转变,演技得到了观众的认可,成为现在风头正劲的影视新星。
这就显示出了tvb的造星能力,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掘明星的潜能,让他们取得更大的成就,当然也因此获得更高的人气,赚取更多的钱财。向现在郑邵秋就出租到台湾拍戏,而且还可以在南洋一带开演唱会,大把大把的赚钱。
郑邵秋、周闰发等人的走红并且发财,其实就是一种无声的激励,自然而然刺激到了其他二线、三线的演员,让他们对公司更加的有信心,也更愿意为公司效力,从而也更有冲劲儿向上攀爬。而员工越发努力,对公司越有信心,自然也就更有向心力,也可以保证tvb运作的更加顺畅。这其实就是一个非常良性的循环。
相比起来,佳艺电视台就要混乱的多了。自从被邵氏入股之后,佳艺基本上就成了邵氏的养老院。很多邵氏二线、三线的艺员,因为呆在邵氏没有戏拍,还要白白的领薪水,所以都被发配到了佳艺出演电视剧。
如此之多的邵氏演员到来,虽然缓解了佳艺电视台缺少艺员的难题,但是也对佳艺电视台自我造星能力造成损害。如果电视台大力培养邵氏的艺员,一旦捧红了之后,就会直接被邵氏再拿回去,利用他现在的人气拍电影赚钱。那么佳艺就相当于做无用功,赔了夫人又折兵。
如果不着重培养邵氏的艺员,而着重培养自家的艺人,佳艺自家的艺员却实在难堪大用。小生小生不行,花旦花旦不行,满打满算自家艺员合在一起不到一百人,而拍一部电视剧,最起码也要用到二三十人。
这就导致佳艺电视台的电视剧,部部都是那几个人出演,如果不是佳艺电视台的忠实观众,就容易就搞混掉。怎么刚才他叫那个名字,怎么转过来他又是这个名字了?!
如此重复出现的老面孔,自然容易让观众反胃。其实这也是tvb最近几年吸引力下降的原因之一。总是那几张老面孔挑大梁,给不了人新鲜的感觉,看也都看腻了。(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七章 佳艺的困境
佳艺电视台除面临演员短缺的问题之外,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资金短缺。邵氏入股虽然为佳艺电视台提供了一部分资金,但是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消耗,也已经快要消耗一空。
关键是佳艺电视台现在只有被输血的能力,而没有自己造血的能力。低迷不振的收视率,让它的广告费同样低迷。相同时段的一则广告,在tvb可能数千块一秒钟,但是在佳艺电视台顶多几百块。
收视率低迷,影响力小,自然广告的效果不彰,广告商自然也不愿意多花钱。面临到相同窘境的还有丽的电视台。
广告商不捧场,就意味着收入上不来,收入上不来就扭转不了持续亏损的局面。现在佳艺电视台的两大股东《华侨日报》、《工商日报》已经有心要退股,只是没有人肯来接盘。
这两家报纸本来盈利状况就不太好,哪架得住佳艺这么连年亏损。最早入股开电视台的时候,说得好好的会大赚特赚,哪想到现在一年亏几百万。卖报纸的钱全都搭进去了,绝对属于得不偿失那一种。
只是《华侨日报》和《工商日报》想抽身也没有那么容易,佳艺电视台连年亏损已经出了名,连影视大亨邵艺夫爵士都不能扭转乾坤,香港也就再没人能够又办法了。除非是投资界奇才的许贯武出马,或许还有一些可能。只是人家已经有了tvb,何必再要一家佳艺呢?!
没有人愿意来接盘,《华侨日报》、《工商日报》两家报纸这两年又亏得狠了。还是狮子大开口报了个高价。想把历年来的损失拿回来。结果就更加没人肯要了。
外部卖盘没人愿意接手,佳艺电视台其他股东自顾不暇,都没有人有要的念头。倒是邵爵士对那两份股有意思,只是他觉得要价太高了,所以还想要再等等看。
邵爵士之所以对佳艺电视台还有信心,就是因为他看到了电视未来的潜力,而他也打听到了香港政府今后不可能再颁发公共电视牌照,这也意味着现在仅有的三家电视台。每一家的电视牌照都是独一无二的。
现在这电视牌照就已经价值千万,未来随着经济的增长,电视的大规模普及,电视的重要性将大大提高,佳艺电视台这块牌照,自然也将会更加的值钱。
而且其实邵爵士心中已经有了些挽救收视的办法,只是他却暂时不想提出来。因为他现在并不是佳艺电视台的主席,只是一个拥有百分之十五股份的股东而已。
而邵爵士冷眼旁观的目的,就是等到众人都支持不下去,廉价卖出手上股份的时候。在献身出来一一接手。虽然这样做未免有些冷血,但在邵爵士看来这其实是经商必须要用的手段。
以邵爵士做出的估计。以目前佳艺电视台的资金,以现在每个月亏损的数额,如果不继续融资的话,估计佳艺电视台也就半年的时间好活。所以他最近正在慢慢布局,争取在佳艺倒闭之前,把股份全都买下来。
虽然佳艺电视台在申请牌照时,曾经提出过公司股东持股,均不会超过百分之十五的规定,但是邵爵士自然有方法避过这一条无论是找人头也好,还是真拉拢其他人投资也好,他总能够凑齐六位股东的。
……
丽的电视台与佳艺电视台现在面临的窘况有些相同,虽然英资洋行发现了管理层高层的局限,将大部分白人管理层换成了香港当地的华人,而且也推出了一系列素质高、卡司强、效果佳的节目来对无线发起冲击。
但奈何丽的电视台有个最大的毛病,就是背后金主不十分稳定。母公司丽的呼声出现经营困难,大量抽取丽的电视台的资金,令电视台也出现资金紧张。于是就出现了刚刚收视有点起色,正需要加大投资巩固市场的时候,母公司一纸调令就将资金调走,令丽的后继无力,自然原本高升的收视率,也很快就滑落了下来。
再者相比tvb现在就有报纸、杂志、又有唱片公司,还有电影公司,堪称海陆空三位一体的作战,丽的电视台仅有一家电视台,一家广播电台的配置,就实在未免太单薄了一些。而且他们电台和电视台的资源也不能做到有效的整合,不像许氏旗下的几家公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齐头并进。
许氏旗下的艺员基本上是自由游走的,出唱片、拍电视、上节目、演电影……全面开花,将商业价值彻底释放出来。而且推出的广告联盟战略,也让广告商享受到海陆空三位一体的宣传,而且相比起来价格要低廉,而效果却更加好。这也让许氏的广告业务蒸蒸日上,是丽的、佳艺的几十倍。
按说丽的、佳艺同样也有电台,应该也能够做资源整合才对。但电台毕竟与报纸、杂志不同。报纸杂志为了增加广告量,可以加印个几版,而且《天天日报》本身就是亲民报纸,向民众传播最新的广告消息。
电台却不能延长播出的时间,因为一天就只有24小时,而如果删减正规节目内容,那就将电台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卖广告的电台了,收听率自然会受到严重影响。而且电台毕竟还是有局限,随着电视机的普及,电台广播收听人数大为下降。只有司机或者不方便看电视的、或者在野外的人才会收听。
而他们收听节目是为了愉悦身心,不是为了收听广告的。首先受众心理上就有差异。人们在《天天日报》上看广告、看招聘信息、看租房信息等等,也是为了自己生计的考虑,所以巴不得这广告越详细越好。听广播则巴不得广告越短越好,因为他们要听的是节目。不是广告。
受众的心理不通。自然也就导致电台无法像报纸一样大卖广告。所以佳艺、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