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马喜剧之王-第2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香港公司要上市起码要有五年的经营资质,而且业绩也要十分优良才可以。在早期香港证券经营不规范,出现了很多贪污**,胡乱上市等丑闻。
曾经有一只香港天线股票,宣称自己研究的天线是高科技产品,只要使用了本公司的天线,那么就可以收到清晰的电视信号。当时正赶上电视热chao,因此公司虽然尚未开始经营,就在香港上市,并且受到了股民疯狂的追捧。
香港天线的股票价格由始发价一元,一度飙涨到了三十元,堪称是股票界的神话。但随后这只股票神话被发现是一个天大的笑话,其实天线根本不是什么高科技,随便用根铁丝也能够收到电视信号。因此引起了股民恐慌xing的抛售,并间接导致了七三年的香港股灾。
在此之后,香港公司想要上市就难了许多,要有五年经营历史,并且业绩非常优良才可以。像一些公司为了上市筹集资金,就不惜采用非法手段,比如做假账伪造业绩,甚至向证交所管理层行贿等等。
除了接受一些公司的上市申请之外,其实证交所更希望真正业绩优良的优质公司上市,因为这样可以提振股市,让证交所也跟着一起发财。而许氏成立五年来,发展速度当真十分的惊人,几乎每年它的市值都翻着翻的增长,堪称是香港商界的奇迹。
一旦许氏上市,势必就会引起股民的强热追捧,借以拉抬股市,创造惊人的业绩。
不过许氏对于上市却没有丝毫兴趣,他现在根本没有资金上的困扰,除了每年庞大的现金流之外,他和香港汇丰银行,恒生银行等都关系密切,即便贷款也不费丝毫力气。何必还要再上市呢?而且上市之后,就面临着被收购的危险,对许氏来说,纯粹弊大于利。
三观不正的国产电影!
之前在文中说过一些内地那些获奖电影的问题,比如《秋菊打官司》,《黄土地》,《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等,是一些很不好的作品,为内地抹了黑。
有书友反驳说好莱坞电影也有很多抹黑zheng fu的作品,也有很多揭露社会现实的作品,所以我的想法有失偏颇。
但我觉得好莱坞的主流电影,他的价值观还是与美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吻合的。美国社会虽然有种种奇葩的人,种种奇葩的事,各种各样的思chao泛滥,但社会最主流价值观,还是以清教徒思想为核心的。比如虔敬,谦卑,严肃,诚实,勤勉和节俭等等。当然也有以zi you、宽容、min zhu、公平、个人主义等。
美国主流的电影所表达的价值观,基本上都离不开这些词汇。即便有人举了《与狼共舞》的例子,其实他也是符合美国主流价值观的,也就是附和美国民众的三观的。是三观很正的电影。
而香港的主流价值观,有一部分是中国传统的价值观,比如义气,勇敢,隐忍等等,也有西方的一些价值观,比如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等等。所以即便是《古惑仔》这种电影,其实也是三观较正的电影。当然你学习义气,勇敢是好的,你学砍人杀人欺负人,那就不对了。
但是国产的诸如《红高粱》,《秋菊打官司》,《大红灯笼高高挂》,《小武》这些电影,他们所表达的是怎样一种价值观呢?
这种价值观又是否与中国传统的价值观相吻合呢?!
先前我就说过,红高粱也好,秋菊打官司也好,大红灯笼高高挂也好,小武也好,里面的人物形象是单薄的,思想是变态的,灵魂是扭曲的。
简而言之一句话,三观不正!
从八零年代到现在了,这个毛病一直都没改。
《让子弹飞》三观正么?!
第三百九十四章 左派电影的复兴?!
许氏集团现在囊括了电影公司,经纪人公司,唱片公司,报纸,杂志,院线,电视台,艺校,录影带生产公司,冲印公司等等,是一条拥有完整产业链条,贯通上下游的传媒帝国。
规模如此庞大的传媒帝国,影响力比《星岛ri报》、《明报》、佳艺,丽的,商业电台,香港电台等传媒都要强悍,拥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尤其现在还有着许贯武坐镇zhong yang,传奇xing的发家经历,以及慷慨大方的xing格,让他聚拢了诸多人才为他所用。
梁淑仪,郑栋汉,麦佳,洪京宝,程龙,黄佰鸣,黄邴耀,钟景辉,刘天赐,邓伟雄……如此之多的人才也为他源源不断的制造着惊人的利益。让许贯武可以高枕无忧的享受生活。
习领导正是看中了许贯武此刻在香港惊人的影响力,所以想将他拉拢过来,然后利用他在香港,以及世界的影响力,来为祖国的改革开放建设添砖加瓦。
当然除了让他可以在内地修建影院之外,其实还提供了其他一些条件,不过那就涉及到国家的机密,不能够随意的说出来了。
……
又过了两天之后,陈思远,高濂两位电影公司副经理来看望许贯武。说是来看望,其实目的大家都已经清楚了。
许贯武在同老领导会面的时候,允诺提供左派电影公司五百万港币的资金,让他们可以尽快恢复正轨。
左派电影公司经过十年浩劫的冲击,原本的家底早就已经败光了。公司不能够拍摄新电影。原先只准放映内地拍的战争片。以及革命样板戏和纪录片。这些在香港基本上没有市场,所获得的票房勉强只够成本,可以说是困窘到了一定程度。
不过左派电影公司的骨干还在,无论编剧,导演,道具,灯光,摄影等等。都还留在公司里没有走掉。所缺乏的目前只是启动资金。
在香港这个资本主义社会,没钱基本上可以说是寸步难行。没钱就没有办法开机,没有办法开机电影公司就没收入,电影公司没有收入就擎等着倒闭。
长城,凤凰,新联等属于内地zheng fu支持的电影公司,本来可以向内地申请一笔资金的。但关键是内地现在同样外汇紧张,总共就那么一丁点儿的钱,这个部门也瞅着那个部门也想要,好钢总要先用在刀刃儿上。
优先采购的自然是先进技术。先进生产线等等,至于文化建设方面所需要的资金。那就只能暂时说抱歉了。
长城,凤凰,新联也都知道内地的难处,所以为了减少zheng fu的财政负担,也只好发扬风格不再打扰zheng fu。但是发扬风格归发扬风格,该解决的事情没有解决,大家回去还是要饿肚子的。
幸好这时候王社长想到了许贯武,而正好他的老领导就是习同志,而正好他又能老领导面前说得上话,而正好老领导要去粤东省做官,而正好他也重视舆论建设,所以他答应出面帮电影公司敲敲许贯武的竹杠。
习同志本来也没敢多敲,只是在谈话时稍微提了一句,在他看来能有个一两百万港币就不错了。但许贯武却一张口就说了个一千万港币,让领导也给吓了一跳。
一千万港币在当时的购买力,可以买一百万头百斤以上的活猪,可以满足神都市民一年的供给量;一千万港币是首都卫戍部队一年的军费;可以顶的上万人大厂一年的收益。
这么多的钱拿出来,许贯武眉头都不皱一下,这让习领导也不禁感叹,难怪邓公说要在香港边上搞经济示范区,只要有几个好像许贯武这样的富豪出马,就顶的上神都一年的工业产值了。
不过虽然许贯武愿意提供这么多的资金援助,但是习领导还是酌量砍掉了一半。身为大领导他自然之道钱并不是越多越好,心无厌足生祸患,香港那边本来煎熬惯了的,冷不丁一千万港币从天而降,究竟是福是祸就很难料。
再者许贯武的一千万港币也不是白拿的,势必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的,而内地能否给出满意的回报,那就很难保证了。而如果无法给出令他满意的回报,势必也会心生不忿,到时候与内地离心离德,也就起不到拉拢团结的作用了。
所以为了长远的考虑,习领导帮他们砍到了五百万。其实五百万港币在当时也算蛮多的了。现在邵氏拍一部电影,平均成本只有五六十万而已。嘉禾的投资成本稍微高一点,也不过才七八十万。只有许氏的电影投资都在百万,个别电影甚至有两三百万,算是现在香港电影中的大片。
而香港其他小电影公司投资的更少,多数都是二三十万,三四十万就开机拍摄了。拍的电影质素又不高,画面也不好,演技也浮夸,在香港本地不能上映,只能外销到南洋一带去。那边的土著生冷不忌,什么电影都能吞得下。
五百万港币如果省着点用,起码够拍十部电影的。如果从内地取景,找演员的话,那成本会更低。有了这笔钱,这些左派电影公司就可以重新招兵买马,拍电影,放电影,再拍电影,再放电影,以战养战,这五百万可以挺很长一段时间了。
……
陈思远,高濂还同许贯武谈了一些现在香港电影的形势,也说了说他们将来的打算。许贯武听了之后却有些无言,他惊讶地发现这两人的想法还停留在十年浩劫开始之前,对于香港电影目前的环境了解不深,还以为他们拿到钱之后,再拍电影的话一定会得到大家的认同。
对他们拥有如此乐观的心态,许贯武是表示欣赏的。不过对于他们的想法却并不苟同。香港电影现在的形势,已经与十年前有了根本的转变。
十年之前。香港电影还是黄梅调。七ri鲜的时代。那时候香港电影工作者普遍缺乏经验。缺少资金,缺乏人才,所拍摄的电影大都粗制滥造,号称是七ri鲜的电影,一部电影拍七天已经是罕见的大制作。
这种粗制滥造的七ri鲜电影,自然比不上左派电影公司所出产的电影。因为左派电影公司人才济济,而且拍电影既舍得投资,有同样舍得花时间。所拍摄的国语片画面优美,剧情动人,而且无论男影星,还是女影星都是英俊潇洒,漂亮迷人,星味十足。
最知名的女演员如夏夣,更是把金镛老爷子都给俘虏了,当真可以算得上是魅力惊人。而且据说金镛武侠名著之中的女主角,就有很多是以夏夣女士为原型的,比如《书剑恩仇录》中的香香公主。《天龙八部》之中的王语嫣等等。
左派电影公司出产的电影也因此广受欢迎,不仅在香港取得票房佳绩。连南洋一带的院线也购买左派电音公司的电影,可以说在那个年代左派电影公司当真是风光无限。将七 ren形,如果不是楚原导演那部《七十二家房客》横空出世,香港估计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有粤语电影的出现了。
但随后发生的十年浩劫,彻底将左派电影公司打入到深渊之中。公司内部所有员工通通撤回内地接受审查,所拍摄的电影需要严格的政审,院线只能放映革命样板戏,战争片与纪录片,结果搞得本来繁华一时的双南院线,成了猫不挠狗不叫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地方。上座率不满一成,开门就是亏钱,左派电影公司好不容易积攒的家底,一场浩劫全都消耗光了。
资金消耗光了倒也不是什么难题,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嘛,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算是问题。
但关键是左派电影公司停业的太久,都已经与香港电影市场脱节了。在他们停业的这十年中,电懋,邵氏,嘉禾,许氏先后崛起,武侠片,功夫片,鬼马喜剧片,功夫喜剧片,都市动作片等等,大热的类型片都已经换了起码三代之多,可是这些左派电影人还以为自己出品的历史片,社会伦理片,家庭喜剧片会大受欢迎,不得不说这想法实在是太天真了。
五六十年代的时候,香港人有很多都是从内地逃难过去的,所以他们自然对国内有很深的感情,而且大部分人也都会讲国语,所以看国语电影都没有问题。
但现在的电影观众多数都是香港本地出生或者长大的香港人,他们在身份认同上也认为自己是香港人,而不再像父辈那样认为自己是内地人,只不过是逃难到这个地方。
身份认同产生的变化,从小接受的文化教育,令如今的年青一代对于国语电影不再热衷,再加上现在粤语片制作jing良,明星频出,对他们来说更加有吸引力。再加上熟悉的背景环境,市井俚语的运用,电影主旨的转变等等,也让他们产生了文化上面的认同,对国语电影自然就更疏离了。
五零六零年代的左派电影公司出产的电影,主旨都是导人向善,讲究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工人阶级都是乐观向上的,资本家都是面向丑恶的,工人阶级是战无不胜的,资本家是迟早要关门倒闭的。
但是现在香港电影的主旨却是享乐为上,zi you主义,主角不再是那么高大上,伟光正,好像品德高尚的圣人一般。而是也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