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高权重-第2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时,我们将来还得考虑产品的技术水平与技术储备。一个优秀的企业,一个能长期赚取丰厚利润的企业,并不是有多少技术就将多少技术用到产品上,而是针对当前产品使用者的需求和技术水准来选取技术,将暂时没有必要用上的高技术储备起来,采取技术升级、更新换代的方式逐步用上去。
这样的好处除了能长久赚取利润外,还能长久地对竞争对手保持压力,让他们永远跟在我们后面跑。如果我们傻乎乎地将所有技术全部用上,竞争对手只要弄明白了我们的技术,我们很可能就被对手一举打败……”
在说话,郭拙诚紧紧扣着为国家赚取利润这个主题不放,很好地消除了众人的逆反心理。说着说着,郭拙诚自己都感觉到跑题了,变成了一个教小学生的老师,一个正在对一群啥也不懂的人进行科普,连准备讨论的计算机标准都忘记了。
可是,看到他们渴求而津津有味的目光,郭拙诚没有中断他的讲课,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将前世一些司空见惯的、企业用烂的竞争手段都说了出来:
比如采取铺天盖地的广告来推销产品,比如申请专利保护自己的技术,比如为了尽快占领市场而授权其他厂家生产,比如招收各地代理商,比如为了筹集资金而进入股市,让其他人购买公司股票而取得生产、发展资金……
他讲的内容已经完全与技术无关,完全是企业的商业运作。
这些在前世几乎人人都知道的事情,在这些专家眼里却是一个奇妙的、丰富多彩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他们就如一个懵懂的孩子。他们感到一切都是新奇的,一切都不可思议的。这个世界的东西与他们以前的思维和理念完全不同。
在以前,他们研制产品从来不考虑这些,他们只追求如何提高性能,只追求高质量高性能,只考虑能不能找到高标准的配件、元器件,而不去考虑成本,或者不会花太多的心思来平衡性能与成本的关系……
很幸运的是他们都是知识分子,对于新技术、新思维、新想法有天然的接纳能力,只要能说服他们,他们就能自动调整自己,很快认同新的知识并对此进行深化,能够举一反三。当然,郭拙诚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更加变好。
科普完有关企业的商业行为,在张雨浓的建议下,郭拙诚的话题这才回到技术上来。他领着他们围绕着计算机的体系构架、操作系统、主要功能这三方面探讨。
对于第一个方面也就是体系构架方面,首先遇到的就是微处理器的体系构架问题。郭拙诚说他通过跟踪世界计算机技术,认为目前微处理器的构架主要为两类:复杂型架构、精简型架构。
在最初的计算机中,计算机基本都是复杂型构架。一个数学函数,一个存取动作,都可以归为一条指令;而每一个程序都包含很多的指令叠加,为了满足不同领域的用户需求,各个微处理器公司都将一些动作进行简化,然后将其固化为一条条指令,写入处理器内部电路。用户编写程序时,可以直接调用处理器内的专用指令,进行组合运用,这样以实现程序的执行。
随着科技的发展,用户的需求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处理器内叠加的指令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庞大。各个公司、各种领域、各个用户都试图将自己设计的指令加入处理器,方便他们使用。
而计算机运用范围的扩大,又加速了这种行为的快速增殖。每一条新指令都要设计一个专用的电路,处理器在快速新增的新指令堆积下,渐渐开始变得不堪承受。
一方面微处理器承受不了太多的指令堆积,运行速度就此大幅度劣化,另一方面里面不少的指令用户根本用不上,每个用户只能用到其中很少的一部分。很多时候微处理器80%的运算实际是由20%的电路所完成的。这也意味着,一块处理器中有80%的电路大多数时候是处于闲置状态,只在很少的情况下被调用。
大量闲置的电路,时刻处于充电状态,能量的消耗、电路散发出的热量、对相邻电路的干扰,反而降低了处理器的运算效率。
于是,有人开始将已经臃肿不堪的指令大幅削减,只保留其中最核心的十几条指令就足以完成基本运算,其余的指令通过软件来实现,让计算机发挥最高使用效率。因为头痛无效命令的浪费资源,很多人开始认同这种微处理器构架,但也有人迷恋那种复杂构架的微处理器。
尝到争论甜头的郭拙诚继续引领大家争论:“下面请各位发表一下看法,在我们研制的计算机中该采取微处理器的哪一种体系构架呢?”
果然如他所料,在涉及到确定将研制计算机的微处理器时,两种构架的微处理器都有自己的拥趸,他们一改刚才认真听郭拙诚分析的样子,开始争吵起来。
王牧浪旗帜鲜明地说道:“我主张用之前的微处理器。所谓的精简型与复杂型,是你们人为定义的,给原来的微处理器强加上一个带贬义的词——复杂。我倒认为应该用全面、稳定、成熟等等褒义词来定义原来的微处理器。
现在国际上通用的就是你们嘴里说的复杂架构型,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很多指令拿来就可以调用,为什么非得用软件来实现呢?如果说指令太多,我们能用上的很少,势必造成硬件浪费,这是一个不容掩盖的缺点,但相对软件解决这些问题而言,它调用更容易,运算更可靠,性能更稳定。加上我们开发的是家用计算机,微处理器的部分硬件浪费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各位想想,一个家庭能用多少性能?怎么可能会将微处理器全部利用起来?
相反,如果我们标新立异,一定要用刚刚开始出现的精简型构架,能否为市场所认可还未可知。复杂架构已经成熟,而精减指令,到底要精简到什么程度还没有成熟的标准,需要长期的研究才能得出结论。一旦初战失败,不但我们自己的信心会造成重大打击,还会在世人的心目中留下不好的印象。”
张雨浓说道:“我同意王教授的意见。我们是研制一个全新的计算机,一切应该以稳妥为好,先把产品做出来,运行一段时间,发现里面的优点、缺点后进行调整,积累了经验之后再一步步深入。我想现在国际上大都采用复杂架构,这必然有其存在的理由,肯定不是凭空出现,更不是天外来客。”
这次邬盈却提出了反对意见,说道:“我建议采取精简型构架,这符合技术发展的潮流。我们不能因为增加一个函数就在里面固化一条指令,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的大规模普及,相关的固化指令肯定是成几何倍级地增加,微处理器的硬件根本无法跟上这个增势。
另外,各行各业千差万别,一个行业的指令在另一个行业未必有用,这样一来就势必造成更多的指令浪费,硬件会永远落后于固化指令的需求。一方面微处理器里面的电路浪费越来越大,一方面对微处理器里面的电路需求越来越多,势必造成微处理器的性价比越来越低。
而采取精简型构架却没有这个矛盾,微处理器几乎不必要强行改变就能满足需求。至于说家庭计算机在家庭中使用,微处理器的性能不可能充分利用,这固然是微处理器采取复杂型构架的理由,同样也是采取精简型构架的理由,正因为家庭计算机需要的指令不多,调用的函数很少,也就意味着软件解决这些问题很容易。”
第330章 走出国门
双方争辩激烈,谁也无法说服谁。
当郭拙诚提出暂时使用Z80芯片作为新研制电脑的微处理器后,对立的双方不约而同地认同了郭拙诚的选择。如郭拙诚所预想的一样,他节省了很多解释的口水。
其实Z80是一款折衷产品,它既尽可能利用硬件设计满足了应用对象的各种特殊要求,又能通过软件代码手段来适应各种应用场面。
当然,郭拙诚还是述说了采用Z80的原因,很仔细地讲解了这款芯片的特点。他的这个讲解几乎是给专家们上了一堂微处理器的技术讲座,让这些专家教授们听得如醉如痴,大家被他渊博的知识所折服,都惊讶他懂这么多。就是知道郭拙诚底细的粟广笙也茫然不解:这段时间他不是在军营就是上战场吗?怎么知道的又多了不少?
这话只是埋在心里,没有直接说出来。如果郭拙诚知道,肯定会笑出声来:我早就知道好不好?都在脑袋里装了几十年了,呵呵。
这次会议尽欢而散。让郭拙诚想不到的事,后来国人都把这次专家本准备责难郭拙诚的会议称之为“现代计算机的奠基礼”,中国的计算机就是从这次会议之后腾飞的。
郭拙诚也没有想到多年后,这里的人产生了巨大的分化,有的人潜心从事计算机深层研究,有的人却转身投身于企业管理,还有人则完全脱离技术倾心于资本运作……
他们一个个在世界IT、制造、商业、金融等等领域叱咤风云,一个个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成为世人仰慕的对象,但他们都无一例外地称郭拙诚是他们的导师,称他是他们的领路人,对他尊敬无比。
不过,那是以后的事情,现在的郭拙诚感到异常得心应手。无论是硬件设计还是软件编程,只要他提出思路,他手下的专家们就能帮他完善,帮他完成。
到后来,他几乎是需要提创意,只需要画功能框图就行。
因为这个时候的计算机功能异常简单单一,郭拙诚原以为最麻烦的操作系统却是最容易。文字处理系统和表格处理系统也没有花费太多的精力,只需向各位专家仔细说明这两个系统的作用:排版、显示、字体变换、排列、排序、统计等等。
郭拙诚前世对WORD、EXCEL这两个办公软件很娴熟,而这时候提出的文字处理系统和表格处理系统只具有这两个办公软件的皮毛,与这两个办公软件不可同日而语。现在的他自然很容易地说出这两个软件系统的流程、功能、要点,让专家惊讶而佩服的同时,也让这两个软件的编程变得清晰、流畅。
郭拙诚的主要精力用在设计计算机外形上,用于编制计算机游戏上。计算机外形设计主要包括机箱、主电路板、电源。而计算机游戏则是前世眼里最简单的几款游戏:俄罗斯方块、贪吃蛇、挖地雷、扑克牌、推箱子。
在决定游戏的时候,郭拙诚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剽窃俄罗斯数学家帕基特诺夫的创意,将他于1985年设计的用于测试计算机性能的Tetris移植到自己的计算机里,成为新研制计算机的标准配置。
这些游戏都很简单,但魅力十足,特别是俄罗斯方块从诞生之日起就受游戏迷的喜爱,不但计算机里常见它的身影或者它的变种,专一安装这款游戏的手持游戏机更是上千万台,让很多商家赚得盆满钵满。
郭拙诚作为一个重生者,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大赚其钱的机会。他一边领导专家们研制计算机,一边写信与国外的珍妮联系,请求她帮忙在美国申请相关专利,并询问在美国成立公司的可能性。
在硬件设计和软件编制上,研发小组的进展是顺利的,但在硬件制造上却困难重重。无论是主板还是电源,还是显示驱动硬卡、声音驱动硬卡、硬盘、磁盘机、磁带机、键盘等等,这些小配件没有一个厂家敢接单,就是咬牙想接下几个备件生产的厂家,也无法做出让郭拙诚满意的产品。
至于外设的打印机、显示器更是一时找不到厂家,只能在世界市场上购买。
内心郁闷的郭拙诚只好采取双管齐下的办法:一是向上级救援,请求高级军工厂帮忙,一是将计算机系的人全部派出去,在全国各地寻找合适的厂家。
但是,无论是上级组织帮忙,还是他们自己寻找,都让郭拙诚失望,极大多数厂家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做,很多元器件都不知道从哪里买,更别说知道那些元器件的性能参数并由此决定如何设计电路、如何布线了。如果将订单交给他们,不但质量难以保证,时间也会很长,这让郭拙诚有点有力无处使的感觉。
幸亏郭拙诚的时间很充裕,家庭计算机在美国也是一个新颖的玩意,产品还没有流行起来,现在IBM公司和DEC公司这两大巨头销售的家庭计算机数量都不大。即使到今年年底,IBM公司家庭计算机的年销售量才二十四万台而已。与前世的天量计算机数量比,这点点数目只是沙漠中的一滴水,实在微不足道。
郭拙诚没有办法,最后又祭出了美国詹妮这一招,请她帮忙寻找相关电子厂家,为他们生产计算机的配件、外设。为了更好地欺骗世界计算机同行,郭拙诚决定暂时不采取国内生产的配件。
只不过,郭拙诚没有料到自己求助于珍妮的时候,在珍妮家里发生了一个小插曲。
“什么!中国人也想生产计算机?不可能!”一个中年人吃惊地看着珍妮,很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