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超级能源强国 >

第224章

超级能源强国-第224章

小说: 超级能源强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人旬月未见,有的话要说。刚从学校毕业的实习生,比舒兰的还要大些,见他们甜甜蜜蜜起来,羡慕的瞅了两眼,就悄悄的退离了房间。
    这个下午,苏城再没有抱怨过的空调。
    快到下班的时候,他才从办公室里走出来,命令道:“叫在家的高层过来,我们开个短会。”
    霍昌、张超、钟志根和五郎全都以最快的速度跑了过来。他们受到的压力同样不小,责任更重。
    苏城比日前看起来精神多了,他背靠着桌子,手反过来扶在桌子上,道:“我听说,你们担心苏家还有周老不能帮忙,是这样吗?”
    他们互相看看,还是霍昌率先开口,道:“苏董,大家族的旁支家老,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他们也许不能给咱弄到足够的票数,但说不定会给中石化提供弹药,就这么拒绝了,会不会有麻烦?我们在争取票数方面已经落后了,再另外树敌,大家都担心丢掉苏老的一票……”
    苏城听了“唔”的一声,却道:“不知你们是否注意到了吗?中石化虽然获得了四张或者五张票,但直到今天,他们都没有再获得一张票,丁点的消息都没有。这个时候,候海青来找我,想要得到三成干股……你们觉得,苏家的家老的本事,能超过中石化的宣总?”
    “那……不可能。”霍昌做为副总裁,也接触了很多的高官大佬。对他们的能力有了全新的认识。所谓县官不如县管,裙带关系再密切,也没有手握实权的官员够分量,双方的能量也是又差距的。
    苏城于是点点头,道:“候海青代表的三个苏家家老,其中有两个,其实只能算是苏家的远亲。海外华人趁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回国淘金罢了。这些人是国人里最机敏的种类,是不会做无用功的。有什么风吹草动,他们首先做的就是躲起来,像是偷食的老鼠。即使如其所愿,他们也不敢找中石化的麻烦,同样的,在没有好处的前提下,纯为了报复而找大华的麻烦,他们哪有这等魄力,因此,他们无外乎顺手推舟的想要好处罢了。”
    杨明对海外华人的印象,还停留在资助孙中山和有钱的投资人身上,哪料到苏城竟然这般的思想。、只听苏城继续道;“正因为他们做的都是顺水推舟的事儿,所以我才拒绝了候海青。现在,周老很有可能已经说定了其他的票数,只等着开会确认。但就像我之前说的,除非深交所有起色,我们是不方便直接找他的。因为我们的承诺还没完成。周老是否会履行承诺,将由他来决定,而不是我们。”
    “这样太被动了。苏董,不是我说,您以前遇到事情,都是很主动的。”张超觉得不够过瘾,眉头皱的像是水库似的。
    “我在支持中远船务的时候,就对苏家有过较为深入的查探。对这些旁支家老扯虎皮做大旗的行径有相当的了解。他们也许确实有钱有势,但是,要让他们顺势而为做件事儿说不定还行,要想他们逆势而行,或者付出努力和决心去做事,根本是想也别想。”苏城淡淡的道:“海沧计划的归属,无论是台前幕后,都将会有无数的斗争,又岂是这种松散的家族结构能撑得住的。所以,担心归担心,不能为了安抚担心,就付出3成的干股,他们敢要,我也不敢给。”
    最后一句,才是苏城的真实心态。中国倒首富的风浪还没有开始呢,但终究是会开始的。作为能源企业,它本身的复杂性就造成了很多的不确定性,得罪人也是无可避免的。这种情况下,他可不想给自己增加一条原罪。
    海沧计划的3成干股,意味着超过10亿美元。对方也许在等着苏城讨价还价,却不知道,苏城根本就没有要花钱买平安的意思。
    海沧计划这种工程,根本不是这群没毅力的家伙所能撼动的,即使能产生一点点影响力,也会很快消失,起不了丝毫的波澜。
    张超理解了苏城的意思,无奈问道:“那现在怎么办?”
    “等。”
    这是最现实也是最令人难以接受的答案。在一个项目大多数时间里,参与者都在疯狂的忙碌着。但在一个项目最重要的时刻,参与者往往都在等待。
    又一轮的等待,让所有人虚火上升。
    一周以后,也就是深交所救市计划启动30天后,深发展的股票才开始以缓慢无比的速度,开始上升。
    这将是一轮缓慢而长期的上升过程。深发展的股票,也是在这个时候,才得到全国人的关注。
    苏城作为2000万股的持有者,也瞬间登上了深发展的大股东名单。
    就在熟悉此事的人,以为苏城将会前去拜访周老的时候。10月1日的新华社内参,却刊登出了苏城署名的评论文章:《苏联自掘坟墓,将在年内解体》。
    文中,苏城通过公开资料,详细阐述了苏联解体的论断。期间免不了借用其他专家的论点和论据。尽管如此,他大胆的论断和确定无疑的口吻,还是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
    据万泉引述,当日周老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露出会心一笑。
    (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七章 激烈的会议
    在避嫌问题上,周老和其他委员没有多大的区别。他们都不愿在投票前,与中石化和大华的负责人见面。
    苏城的文章,算是一次投石问路。只是问路的方式有些奇葩。君不见中石化的宣总,也就是拿份工作报告就去投石了。
    在许多人看来,苏城简直有点哗众取宠了。此时此刻,也没有人把他的《苏联自掘坟墓,将在年内解体》放在眼里。自1991年以来,评述苏联的文章汗牛充栋,说它解体的没有一百也有八十。那些搞马列的,搞哲学的,搞政治经济学的,何曾遇到过这种风光时刻,哪能不趁机跳出来猜测一番。
    现在写苏联的命运分析,总比《从唯物主义认识论看包法利夫人的辩证内涵》显的有意思多了,而且容易发表。平常时节,综合类的学报和社科刊物,每期发表一篇马列文章就不错了。现在只要牵扯到苏联,往往就不受篇数的限制。
    除此以外,文学院、经济学院、政治学院乃至理工学院都能从不同的角度生发出不同的文章来。一个学校的哲学院或者马列学院拉出来,就能做百十篇文章,还不算党校那种诡异的地方。再加上各地的官员和热爱政治生活的群众,大家对苏联的命运有着无数种猜测。基本上,它可能的路线全都被猜了一遍——总有对的吧。
    尤其是8月的以来,苏联日薄西山的命运已经渐渐显露在大家的面前,人们唯一不知道的,无非就是它什么时候死去罢了。
    苏城的文章虽然切中要害,但在各种匪夷所思的猜测中,他既不符合人们的愿望,又没有吸引眼球的要素。可以说,苏城的名字在能不能上内参的问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最终,只有等到苏联真正解体的时候,人们才能知道,各种猜测中正确的是哪一个。就这一点上来说,苏城和那些胡乱写一篇文章等着中奖的学术投机份子们的唯一差别,也就是苏城知道一些内幕消息罢了。
    苏联会比人们预想的早一些,在12月末解体。它比戈尔巴乔夫所预想的解体的更彻底,所谓的独联体其实是一纸空文……但除此以外,也就乏善可陈了。
    大多数人都把苏城写的内参文章和海沧计划联系起来,着重去看它背后的东西。却只有很少人,真正的去读了这篇文章。
    苏城静静的等待着时间的考验。对他来说,这篇文章有一石二鸟的作用,首先是激起周老的注意,以默契的方式确定海沧计划的投票。其次是建立一个政治制高点。无论是得到海沧计划的大华实业,还是失去了海沧计划的大华实业,都需要一个新的高度。
    拥有70亿美元石化基地的大华实业,将不可避免的成为一家大型石油石化公司,也许还称不上世界级的,但在亚洲,绝对是排列前茅了。这样的大型公司,它的一举一动都有可能影响到国计民生,乙烯价格的上涨和下跌都将严重影响到市场上的塑料制品,纺织品等产品的价格。炼化工厂的开工情况也将改变中国燃油市场的价格和分配……对苏城来说,要么后退一步,韬光养晦,要么就得继续上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借苏联解体事件,来获得高层瞩目,是苏城的一次尝试。无论成功与否,他都会继续尝试下去的。
    文章发表以后的第三天,深发展的股票也上涨到了14。5元,开始进入上升通道。
    调节基金甚至偷偷的抛掉了20万股的股票,也没有引起市场的波澜。童经理等人于是宣布救市成功,并正式向中央报告。
    这其实比正常的流程快了一些,也是童经理对苏城的回报。没人知道局面真正的会向哪个方向走,除了底牌之外,大家都在尽其所能的推动筹码。
    10月6日,关于海沧计划的院办公会议终于召开。
    苏城和宣总,以及将近10名随同人员,被安排在了隔壁的会议室里,随时等待闻讯。
    再次见面。宣总的黑眼圈和眼袋像是两个残疾的孪生兄弟似的,挂在日渐衰老的脸上。他的脸颊不正常的潮红,自坐下以后,就开始拼命的喝茶,而且是绿的发黑的茶水。
    苏城坐在他的对面,笑道:“熬夜了?”
    宣总勉强笑了一声,道:“不比你们年轻人喽,一两个晚上就扛不住了。”
    “越是临近终点,越觉得时间不够用,是吧?”
    “是啊……总想再努力一下……”宣总心生感慨,然后才发现吐露心思的对象是苏城,马上改口道:“苏董是不是觉得,准备的不够充分?”
    “永远都不会有充分的准备的。看准时机,该上则上,没什么好犹豫的。”苏城好像没有对手的觉悟似的,说的都是心里话。
    他这样做可以,宣总却不敢示敌以弱。国企的身份、大龄中年的稳重以及不安的环境局面,都让宣总放不开来,反而落了下乘。
    温总一看苏城要谈心,立刻强势插入,拐向另一个方面:“苏董前两天写的文章有些意思,关于苏联的命运,苏董看来有不少的研究……”
    他们不想继续海沧计划的准备谈下去,苏城也就顺势以苏联为背景聊天。虽然大家的心思都不在苏联身上,但仍然聊的热闹非凡。
    直到大门被推开。
    一名院办的工作人员表情严肃,匆匆站在会议室的门口,高声说道:“问题1:海沧计划的建设时间长达数年之久,如果建设成本上升,双方如何保证资金到位。”
    双方虽然都准备了标书,但领导们没有一个会花时间去看标书,他们往往由幕僚看过标书后,只了解自己需要关心的部分。当不同人关心的部分有所交叉的时候,就会出现不同的要求和疑问。
    每当这个时候,正常的竞标模式是根据个人的想法,给出不同的分值,进行是否中标的评判。
    而在国内,具有中国特色的竞标模式是直接询问。
    所以,大华和中石化的高层才会聚集在办公室里。他们就等着里面的国务委员问问题呢。
    不止一次参加过类似会议的宣总轻轻抬起手腕看了一下表,2点20分,说明开会20分钟就有了问题,这算是一个好现象,但也说明里面的分歧很严重。资金问题,差不多是头几项问题了,现在就问了起来,看来会议将很漫长。
    想归想,宣总的动作并不慢,他小声和几名属下交流,综合他们的意见,再将要点记录在纸片上,道:“中石化已经敲定了中长期的贷款,如果需要的话,我们会专门建立一个贷款清偿的基金,保证里面的资金足够归还银行贷款,如此一来,就能增加银行的贷款数额。除此以外,石化总公司能够多筹集20%左右的资金,并请国家拨款20%左右……假如还不能如期完成的话,我们会考虑向国外公司或银行,申请低息或无息的款项。”
    他说的非常具体,正是资金出现问题的处理方法。而资金出现问题,在重化工领域是再常见不过了。
    这就是等在会议室外面,和列席参加会议的最大不同了。双方能够通过控制各自的团队,寻找答案,而不用强行从脑海中搜罗不一定正确的答案。
    这种做法,在专业性较强,内容较多的竞标中常常使用。即使是知识广博的专家,也不太可能了解乙烯工程的方方面面,寻找帮助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不仅是在场的随员,中石化和大华实业的总部,都有数十名专家随时待命,准备回答问题。
    数年的准备,尽在一搏了。
    院办的工作人员将之记录了下来,然后扭头看向苏城道:“大华的方法呢?”
    这是不会出现在竞标书中的消极内容,苏城毫无隐藏的道:“假如真的出现这种状况,大华会采取稀释股份的方式,引入战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