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人类未解之谜全记录 >

第58章

人类未解之谜全记录-第58章

小说: 人类未解之谜全记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892年由避暑行宫改建的希腊———罗马博物馆,收藏着本城零散的文物,展示亚历山大饱经沧桑的悠久的历史。奇怪的是,这里古希腊、古罗马时代的文物荡然无存,连遗址也找不到了。硕果独存的因建于罗马庞贝大帝时代而得名的庞贝大石柱,高28米,底径2。8米,顶径2米,孤零零的竖在一人高的石座上。其他文物跑到哪里去了?特别是闻名世界的最高灯塔和历代王宫,怎么踪迹杳无呢?脍灸人口的亚历山大灯塔,真面目如何?到底是怎样失踪的?
  最权威的记载应数公元前2世纪罗马哲学家安蒂培特的著作。他亲睹过灯塔的盛况,将当时埃及、希腊、巴比伦和七个建筑并称为“世界七大奇迹”。后人对亚历山大灯塔又有进一步的描述,并画出精细的图样。
  灯塔总高134米,比现代最高的日本横滨灯塔还高28米。塔分四层,全部以纯白色大理石砌成,缝隙用熔化了的铅液浇铸,坚如磐石。
  底层是四方形的基座,高约69米;第二层是八角形塔身,高38米,每面有精美的雕刻;第三层是圆形环廊,中间置一大铜盘,燃烧柴火,靠大陆一侧廊边架设一面大铜镜,将火光反射到海洋上;第四层是雕像,用圆柱在环廊上托着塔盖,顶端屹立海神波谢伊顿的全身像。
  塔身外围筑环形驰道盘旋到炉室,供马车拉运燃料。这灯塔实际上也是一座摩天大楼,内设300间厅室,供管理人员和卫兵居住。
  灯塔建造年代是公元前285年到公元前247年,监督者是托勒密国王普图莱梅。菲莱代夫,设计师是希腊人。建造空前绝后的灯塔,一是航海的需要,一是显耀亚历山大王的赫赫战功。自从亚历山大海角尖端的法罗岛有了它以后,塔顶的薪柴燃烧不息,地中海航船有了导航方向,夜航海难事件大大减少。它一直工作了15个世纪,即使亚历山大城多次地震,大片房舍被毁,灯塔仍岿然屹立。
  公元1302年的大地震,亚历山大毁灭,灯塔也不能幸免,顶截坍落。1375年又一次猛烈地震,全塔毁坏。随着地层沉陷,法罗岛连同附近海岸地区慢慢沉入海底,千古奇观从此烟消云散。
  没有见到实物,终归是一个谜。谁敢相信二千多年前能够造出那样庞大的灯塔?许多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海洋学家不断追寻灯塔的踪迹。
  1978年到1979年,美国和埃及的考古专家历尽艰辛,在当地年迈巫师的帮助下,从城东海港的水下找到灯塔的遗骸。经过大规模的清淤、发掘,渐露端倪,证明历史上记载的亚历山大灯塔绝无夸大不实之词。
  更大的收获还在后面。灯塔附近还发现了公元3世纪地震时沉入海底的一批文物。其中有托勒密王朝末代女王克里奥巴特拉的王宫,她的情夫、罗马统帅安东尼的宫殿,许多小型的人面狮身石像。在伊西丝。法里亚神庙残址上,发现更多的雕刻品。此庙的女神是古埃及三大神之一,形象是头戴牛角王冠、手执权杖的裸女,专司人间生育繁殖事宜。灯塔的遗骸是找到了,然而古人用什么方法造出如此宏伟的灯塔,这还是一个谜。
  12。越王古剑为何不生锈春秋五霸时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一举击败了吴王夫差,演出了历史上春秋争霸的最后一幕。岁月的流逝,使这场惊心动魄的战争静静沉睡在历史的长卷里,忙忙碌碌的后人几乎把它遗忘了。
  最近,一支考古队在挖掘春秋古墓时,却意外发现了一把沾满泥土的长剑。当考古队员轻轻拭去剑上泥土的时候,剑身上一行古篆———“越王勾践自用剑”跃入人们眼帘。
  这一重大的考古发现立即轰动了全国,但是,更加轰动的消息却来自对古剑的科学研究报告。最先引起研究人员注意的是:这柄古剑在地下埋藏了2000多年为什么没有生锈呢?为什么依然寒光四射、锋利无比呢?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越王勾践剑”千年不锈的原因在于剑身上被镀上了一层含铬的金属。铬是一种极耐腐蚀的稀有金属,地球岩中含铬量很低,提取十分不易。再者,铬还是一种耐高温的金属,它的熔点大约在4000℃,德国在1937年、美国在1950年才先后发明并申请了专利。然而在2000多年以前,是什么人、用什么方法将这种金属镀到剑上去的呢?事实上,铬盐氧化处理的方法在中国古代早已十分普遍。
  1994年3月1日,举世闻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二号俑坑正式开始挖掘。在二号俑坑内,人们发现一批青铜剑,长度为86厘米,剑身上共有八个棱面,考古学家用游标卡尺测量,发现这八个棱面的误差不足一根头发丝,已经出土的19把青铜剑,把把如此。这批青铜剑内部组织致密,剑身光亮平滑,剑刃锋利细腻,纹理来去无交错,它们在黄土下沉睡了2000多年,出土时依然光亮如新,锋利无比。而且所有的剑上都被镀上了一层10微米厚的铬盐化合物。
  在清理一号坑的第一过洞时,考古工作者发现一把青铜剑被一尊150公斤重的陶俑压弯了,其弯曲的程度超过45度,当人们移开陶俑之后,令人惊诧的奇迹出现了:那又窄又薄的青铜剑,竟在一瞬间反弹平直,自然恢复。当代冶金学家梦想的“形态记忆合金”,竟然出现在2000多年前的古代墓藏里,这听起来是不是有些匪夷所思呢?谁能想像,20世纪50年代的科学发明,竟然会出现在公元前2000多年以前?又有谁能想像,秦始皇的士兵手里挥舞的长剑,竟然是现代科学尚未发明的杰作?
  我们不禁要问,秦始皇的铸剑技术是谁人传授的呢?秦始皇时可以使用铬盐氧化处理法、发明形态记忆合金,为什么鲁班就不能发明机器人马车呢?关键在于,假如以上的事实是真实的话(至少铬盐氧化处理不是假的),他们的技术渊源是什么呢?
  13。神秘石坛内藏七重玄机江西鹰潭龙虎山崖墓之奇的千古之谜还未破解,日前,仙人城上出土的一件文物又给这座仙风飘渺的道教名山增添了多道谜题。
  2002年4月上旬,在仙人城兜率宫北侧,从30厘米深的地底挖出了一口石质大坛。这个外观呈微鼓状的大石坛从外到里“剥笋”般打开后竟有7层之多。最外层有垫脚、坛身和盖子,三个部分均用整块石头镂空雕凿而成,几个成年人费力地搬开盖子,只见盖子的穹窿内侧环刻着“宝月行(源)心记净空”8个阴文汉字;第二层是一口石质坛子,形状酷似个大南瓜,有8条凸出的瓜楞,顶部拱桥型把手中间有拇指大小的孔,穿上绳子。
  “剥开”第一层,石质的中函酷似一个大南瓜用力一提,坛子对半分开,正中摆放着一口精制美观的瓷质坛子,轻轻揭开这个色泽洁白的瓷坛,里面整齐有序地叠压套置着4个暗褐色陶碗,陶碗中仍残留着些许金白色粉末和胶状物质。
  在中国道教发源地龙虎山的核心景区,特别是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仙水岩崖墓群附近惊现奇异古物,引起了考古界的极大关注。4月9日,专程赶来的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放经多方考证,初步判断此物是灵函。这个灵函共有外函、中函、内函三层,外函高96厘米,由函底、函圈、函顶三部分组成,石壁厚度达5厘米,用火成岩石整体雕凿而成,有8个面,其横截面为相当规则的八角形。南瓜形的石坛是中函,也用整块火成岩雕凿而成,外径48厘米,内径44厘米,总高度为48厘米。
  “剥开”第二层,可见精巧美观、色泽润白的瓷质内函,其中上盖高25厘米,有桥形提纽,中间穿孔,便于开、合,由于采用了子母口密封技术,因此上盖和下底合一后几乎没有什么缝隙。内函如“奁”,用白铀瓷精制而成,高21。2厘米,直径23。6厘米,底径12厘米,有子母口,密封性能更好,里面放置的4个陶质碗口径分别为19。8、17。2、14。4和12厘米,做工精细,制作工艺非常考究。
  有着二十多年考古经验的李放副研究员说,这个灵函体积之大,内涵之丰富,构造之精细,在江西当属首次出土,在全国也极为罕见,闻所未闻。据初步推断,此灵函的年代上限到宋,下限到元,应与曾在龙虎山修行、在佛教历史上享有盛誉的宝月禅师有关。
  在《龙虎山志》有这样的记载,“宋熙宁年间,有宝月禅师自浦城来,缘石至岩,人往视之,见师燕坐岩中,自是往来人众,传灯授徒”这正与外函顶盖内侧环刻的“宝月行(源)心记净空”8字相吻合,“行源”是修行发源地的意思,“净空”是禅师修行的一种境界,这8个字应是弟子或后人打造灵函借以纪念禅师所刻。那么,出土古物具体用途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从内到外分为7层?穹顶环形排列的8个阴文汉字到底该如何断句排序?(源)字为何把二点水写在右边?外函、中函均有8个面意味着什么?以及陶碗中盛放着的白色粉末和胶状物是何物等等至今仍是一个谜,有待进一步考证和研究。
  14。显现高科技的古印度铁柱似乎毫无疑问的是在很早以前古印度人就知道了铁的存在。最早在公元前1000年的古老的记载中就提到了铁。根据希罗多德的记载,大约在公元前500年时,波斯国王薛西斯在印度的分遣军队就用铁来用做军用物资。从古代医书中提到的铁制手术设备、从墓地挖掘出的金属武器以及保存至今的铁制金属柱比如印度德里和达哈铁柱反映出随着岁月的增长,铁制品稳步增多。印度制造钢铁的方法以及钢铁的质量很早就引起英国统治者的好奇。
  在1795年,乔治。皮尔森博士发表了一篇文章,论述一种名为“Wootz”的钢,然后在印度的孟买开始制造这种钢,那时可行的分析和检验方法只能得到非常模糊的结论,比如金属很硬,含有大约0。03%的碳,铁是直接通过矿石的还原而制造出来的。布卡南博士在1807年出版的《在南印度旅游》一书中,描述了印度人加工制造钢铁的土著方法,这些方法相信是从祖辈上传下来的。随着检验方法的改进,大量的有关铁的研究开始增多,并且研究深度也提高了。
  ●德里铁柱德里铁柱一直都惹人注目,亚历山大。克宁奥姆爵士在1862年至1865年发表了《印度的考古学概述》中报告该铁柱是一根锻造的铁柄,上端直径为16英寸,长约22英尺,铁柱的上端呈现奇怪的金黄色,这种表述引致一段时间的猜疑,该铁柱是钢做的,其后很多研究者都对此做了一番研究,据该铁柱上的刻印文字非常清晰,这些文字使人们能将它的制造时间推定到公元310年。似乎没有疑问这根铁柱是由铁盘焊接而成的,因为焊接的标志仍然清晰可辨,罗伯特。哈德费尔德爵士在1911年从铁柱上取了一小块铁做检验,后来又对一块大的铁柱样品做了一番详尽的研究,表明该铁柱含0。08%的碳,0。046%的硫,0。114%的磷,0。032%的氮,99。72%的铁,铜和其他元素0。034%。应该说,这块铁柱是一个完全没有杂质的加工铁制品中的精品,从铁的纯度和统一性来看,甚至比现代瑞典的碳铁还要好;从结构上看,该铁柱由大的铁晶粒组成,只有一小部分水泥,有时在晶粒的边缘,偶然在铁柱体上,一个更小的粒状结构独立于大粒子,几乎看不见。此外还有大量的正常形态的小线条,似乎与小颗粒结构有关,据记载可能归因于老化。哈德费尔德的实验室将铁柱上的一小片取下来后,上面淋上水,结果发现一夜之间铁片就生锈了,但是铁柱的断端在同样的实验室条件下四天都不腐蚀,而铁柱的地下部分却有腐蚀。
  ●达哈铁柱卡辛人详细地描述了在达哈发现的这根巨大的铁柱。这根铁柱有三段,在公元14至15世纪的宗教混乱中被切断。铁柱上没有铭刻的文字,别处也没有足够肯定的参考文献,所以关于铁柱是何时制造的,没有任何根据来做哪怕是最模糊的推断。从它的形状来看,它属于古普塔时期(公元320-480年),人们普遍认为这根铁柱和德里铁柱大约是同一时期的。
  原始的达哈铁柱大约50英尺长,切面面积大约是104平方英寸,重约7吨,就像德里铁柱,这根铁柱似乎是由锻造的铁盘焊接在一起的。在柱体上有一些洞,大约1-1/4英寸的直径,深度从1-3/4英寸到3英寸,卡辛人认为这是在铁柱被锻造的时候使用撬棒转动大铁柱的洞眼,一节断的铁节被挤进了一个洞眼里,这个现象也支持这个猜测。罗伯特。哈德费尔德爵士检验了铁柱的成份,这个锻造铁含碳0。02%,磷0。28%,铁99。6%。压球硬度差异很大,不规则,上下限为240及121;铁柱断端光亮、晶莹,显现叠片结构。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