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未解之谜全记录-第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度差异很大,不规则,上下限为240及121;铁柱断端光亮、晶莹,显现叠片结构。史密斯埃尔和可博教授的进一步分析和显微分析没有发现新的特征。在实验室的环境下铁柱很快就生锈了。
●古老的辛哈勒斯铁柱在1911年至1912年间,罗伯特。哈德费尔德爵士第一次对古印度的钢进行了深度的研究,他对一些从被埋葬的斯兰城里挖出来的铁器进行了研究,许多的铁器被挖掘出来,都严重地生锈了,并且在科伦伯博物馆里继续生锈,除非是得到特别防护的。但是不管怎样,确实存在一个防腐蚀的、质量相当好的铁器,一个古老的辛哈勒斯铁器,制造于5世纪,成分为铁99。3%,磷0。28%,硫0。003%,硅0。12%,没有锰,只有微量碳,0。3%的熔渣、氧化物。微切片研究发现使得哈德费尔德爵士相信这根铁柱曾经被渗碳,曾经被淬火,然后在漫长的时间里被部分回火。一个钉子和一个同年代来源的古钩镰显示出同样的分析结果。所有的样品都包含大量的凹凸不平、不规则的熔渣。低含硫量表明金属最初制造的方式是把矿石碳化还原。显微检验表明这些铁样品更像现代的混凝铁,而且从机械测验上也证实如此。
●克那拉克的铁柱一些大铁柱被用于克那拉克倒塌了的黑宝塔的建筑中,现在仍留在一些被保护的毁坏了的寺院废墟中,这个寺院据认为是在公元1240年建造的,所以铁柱也被认为是那时铸造的,在墓铭记中详细地记录了这些铁柱的外观。大约有29根大柱子,大多数在倒塌时断裂了。最大的两个铁柱分别是大约35英尺长、8英寸方,以及21-1/2英尺长、11英寸见方。已有非常确定的证据表明它们是由一些小的钢坯焊接而成,这些小钢坯的尺寸一般为截面1英寸,长6英寸。断面呈不规则性,但可在一些均匀分布的空穴点搜索到残留的熔渣。有的柱梁已经严重腐蚀,但很多还是基本没受什么影响,因其表面有一层非常薄的粘结涂层。由于许多裂缝处存在熔渣,使显微组织分析困难。研究发现,裂纹与铁素体条带相邻,晶界模糊可辨。样品中远离裂纹的部分呈现相当均匀的典型低碳钢组织结构,含碳量低于0。15%。这种金属很柔软,布氏硬度只有72。对一片不含炉渣的样品进行成分分析结果是(%):碳-0。110,硅-0。100,硫-0。024,磷-0。015,锰-痕量。科学家对该古铁与现代低碳钢的抗锈蚀能力进行了比较:两种被称重的样本被同时交替用水润湿并放置于空气中,一年后清除铁锈再称重,发现古铁柱被锈蚀量只是现代低碳钢的89%。浸泡在海水里一年的对比样同样证明了古铁柱比现代低碳钢抗蚀力更强,失重比为75∶100。但是,这种实验,只用一个样品,只包含一种现代钢铁,所以对古代金属的抗腐蚀性的表现只是很少的一点点。
●各种类似样品在贝斯那噶(BESNAGAR)的黑里欧多拉斯(Heliodorus)石柱,其底座是由铁锲支撑的,至今还有一些遗留下来。该石柱建于公元前125年,铁锲一开始就用上了。但此金属很可能非印度本地制造,而是从希腊进口的。哈德费尔德对铁锲进行了分析并把它形容成:古代能被称作钢的东西。他还证明这种古代钢可被淬火硬化。钢的结构是珠光体,因在其铁素体基础上延伸并不规则地分布着索氏珠光体结晶。当该样本在850℃被淬火时即变成马氏体(MARTENSITIC)(某些部位可发现熔渣裂缝)。经分析成分含量(%)为:碳为0。70、硅0。04、硫0。008、磷0。02、锰0。02、铬为良量、铁高达99,布氏硬度为146。罗森汉曾提及阿当山上支持朝圣者爬山的铁链,它已被磨得圆圆滑滑,外观上看不出锈蚀,只是在有熔渣裂缝的链环上才看到一些锈蚀。但是,被切割带回伦敦的铁样却和一般铁金属一样很快就锈蚀了。在堤那危里(TINNEVELLY)出土了一些未知年代的铁剑和匕首;加雅(GAYA)佛殿发现了3世纪的铁器,但未检测;可以肯定在印度还存在着许多未知年代但非常古老的铁器,毫无疑问有一些具有确切年代的古老铁样将被出土出来。
15。魔镜镜是人类重要的美容工具。在玻璃镜诞生之前,世界各文明古国都曾创制使用青铜镜。然而,人们在古时却发现了不少与青铜镜不一样的镜子,俗称异样镜,它事实上并不是用于照面的镜子,严格地说它们并不是镜,而是具有更复杂功能的器具。按古人的说法,这些器具有特别的魔力,可称为魔镜。
●方镜照骨宝公元前3世纪末的秦王朝时代,无劳县镜(在今越南中南部的古城)的镜舞溪旁的古窟中,发现了高有两米余的方镜。人在镜前照时,能透视出内脏和骨骼,当时被称为“照骨宝”。我们不清楚这方镜的质料和构造,但可以肯定它不是靠反射来照面的。
●照心镜秦始皇的咸阳宫府库,藏有许多金玉珍宝,有的连名字都不知道。汉高祖刘邦攻下咸阳后,亲自到府库查看了一番,见到不少罕见的宝器,其中有一方镜,规格宽90厘米,高130厘米,这也是一件透视镜,里面能发出明光,可用来观察人体内脏的异常病变,并帮助治疗。秦始皇当时还利用方镜的特效检测功用,拿来检验宫女是否忠贞无贰,因为凡有贰心的人,一照这方镜,就可以看出心、胆都在颤动。刘邦对包括方镜在内的所有珍宝,一件也没动。后来,与刘邦争天下的项羽引大兵40万入关,屠咸阳,烧宫宝,大火三月不灭。项羽掳掠秦宫美女宝物,尽归他的都城彭城。方镜也被项羽带走,不久便被弄得不落不明。
●透物如水的宝镜唐人叶法善有一面铁镜,有很强的透视功能,能“鉴物如水”,即看物体均如水一样透彻,因此镜照腑脏,可以发现哪儿有病症。
●生寒镜庆元二年正月,即公元1196年2月。泰宁县在今福建西部,临近江西省。耕夫偶然在地里掘得一镜,直径将近40厘米,厚约10厘米。这镜能照见水底的情形,能发出强光,“与日争辉”。患有热病的人,只要在镜前一照,便会觉得心骨生寒,所以在明代人陈继儒所撰《销夏》一书中,称其为“生寒镜”。这生寒的原理,我们一无所知。这镜得的偶然,毁的也偶然,不知为何竟招致雷震。
●探宝镜隋唐以前佚名所撰《地镜图》,提到过一种可探查地下宝物的地镜。书中说:“欲知宝所在地,以大镜夜照,见影若光在镜中者,物在下也。”地下物体的光影能反映在镜面上,这是一种极高级的物探遥感设备。
●首次用于军事的望远镜唐代末年,发生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起义军在领袖黄巢指挥下,于公元880年占领了都城长安。这时,曾有人用一架望远镜观察过起义军在京城上活动的情况,记载见于前引《云仙杂记》。书中说:“南唐王氏有镜,六鼻,常生云烟,照之则左、右、前三方事皆见。王氏向京城照之,巢兵甲如在目前。”南唐当是一个地名,估计离长安可能不会太远。王氏的镜很有些独特之处,一般是一个钮,它却有六个,时常还会冒出烟气来,视野很宽,能照见左、右、前三方景物。它还有远视的功能,能将远景拉到眼前。又据《云仙杂记》说,黄巢起义军败走,唐皇李儇又回到长安,将王氏的宝镜收入皇宫,后来如何,就不见下文了。
●网中得奇镜事情发生在唐代德宗皇帝李适贞元年间(公元785—804年)。在今江苏吴江县城西北不远的太湖流入吴淞江的江口处,有10余个渔民驾着几只小舟在那儿下网捕鱼。结果,一条鱼也没网到,却网起一件小镜来,估计直径不及30厘米。渔人得镜,正为没捕到鱼而生气,就将镜随手又弃置水中。不料想换一处下网,又网到此镜。渔民感到很奇怪,“遂取其镜视之,才七八寸,照形悉见其筋骨脏腑,溃然可恶,其人闷绝而倒,众人大惊。其取镜鉴形者,即时皆倒,呕吐狼藉。其余一人不敢取照,即以镜投之水中。良久,扶持倒吐者,既醒,遂相与归家,以为妖怪。”到了第二天,渔民们又到那地方去下网,结果一网下,网得的鱼比平日多几倍。渔民中原来身体有疾病的,经历此事后也都康复了。当地年老的人说,此镜在江湖中数百年出现一次,他们认为是什么精灵在作怪。渔人所得的也是一件透视镜,所不同的是,它只须一照即能治病,而不必再用药物。距上述事例不久,大约过了30年左右,江南又有渔人网得奇镜。渔人在南京以南的秦淮河中下网,收网时觉得网重于平时,等拉网到岸,却并无一鱼,但有古铜镜一件,直径约有30多厘米。铜镜泛出光芒,映于水面,渔人感到十分惊奇,拿起来一照,“历历尽见五脏六腑,血萦脉动”,吓得他魂飞魄散,手腕一颤,镜又坠入河中。后来有人听说此事,很想将古镜打捞出来,尽管费了整整一年功夫,想了许多办法,最终还是一无所获。以上提到的镜都有透视功能,与当代的X光机大体相似。二者的工作原理却不一定相同,构造也不可能一样。
●镜中奇幻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居住着一家普通的市民。有一天中午,他们一家将乘飞机去探望大女儿德洛希一家,女儿住在费城。想到即将见到亲爱的姐姐,小妹妹朱迪欣喜雀跃,乐不可支,忙着寻找最合身的出门衣裙。正当朱迪在穿衣镜前浮想联翩时,一件出人意料的奇事发生了。穿衣镜里,朱迪忽然看不见自己的身影,也照不出她身后的墙壁及墙上的饰物,惟见一架客机在无际的草原上空徐徐飞行。使朱迪尤感怪诞的是,镜中映出的客机里,只有自己和父母一行3人。客机突然开始急速爬高,似乎在向着费城笔直飞行。朱迪感到十分纳闷,为什么飞机里只有她们3人?突然之间,客机激烈晃动,高度急骤下降,眼看就要靠近山腰,山上的树木历历在目。惊慌失措的朱迪看着飞机一头撞在山腰上,燃起了熊熊大火。她发现自己被抛出着火的客机,父母和飞机机体则被包围在通红的火焰中。恰似电影骤停,穿衣镜中的吓人幻景在顷刻之间消失,朱迪又见自己穿着新换上的白色旅行装映在其中,镜子恢复了正常。朱迪急忙将这怪异现象告诉双亲,但老人却不相信,以为女儿在白日做梦。朱迪对自己的所见深信不疑,并认为是一种倒霉的预兆,执意要退掉该班机票,延期出发,虽然老人觉得女儿太任性固执,但还是答应了朱迪的要求,改乘晚上的班机。次日消息传来,那架客机真的撞在匹兹堡与费城之间的山腰上。你说奇不奇!
16。赤城山的黄金藏于何处据估计,日本赤城山的黄金藏量高达400万两,折合日元约100万亿。而1987年日本的财政预算仅仅54万亿日元而已。赤城山盛贮黄金大约是19世纪万延元年的事。当时日本政权由幕府控制,世界银行金银兑率为1:15,而日本仅仅为1:3,国内存有的黄金便大量外流。由于“硬通货”的剧烈流失,不利于当局贮备财产及加强军备。幕府最高执政官“大老”井伊直弼便以贮备军费的名义,亲自控制赤城山整个黄金贮藏计划。赤城山被选为黄金贮库,原因有四:1。它是德川幕府为数较少的直辖领地之一;2。它属德川幕府的“根据地”,易于保守机密;3。地理的优势。它的四周是延绵起伏的高山,乃是一个易守难攻的所在地;4。它是德川幕府垮台之时全线崩溃的最后凭借之地。
其实当时中下层武士业已立意打倒幕府统治而实行革新。1860年3月3日,正当井伊秘密藏金之际,改革派武士便将其刺死在江户(今东京)的樱田门外。他死后,属下小粟上野介和林大学头继续执行埋金计划。直到19世纪60年代末,倒幕派取得胜利,属于幕府的江户时代宣告结束。
1868年7月,明治天皇出掌大权,改江户为东京,赤山城的藏金秘密遂成一个世纪之谜。据埋金计划执行人之一玉总兵卫在其所著《上野国埋藏理由略述书》记载,这批鲜为人知的作为军费而埋藏的黄金总数有些眉目:当时从江户运出了360万两黄金;小粟上野介的仆人中岛藏人,在遗言中又说到还曾从御金藏中运出24万两黄金,加上其他的金制品,总共藏贮量达400万两之巨。
100多年来,有不少探宝者妄图一夜之间成为巨富,纷纷到赤城山考查。明治三十七年即1905年,岛追老夫妇有幸在此捡了几个装有黄金的木樽;昭和三十七年又有57枚日本古时纯金薄片在一次修路过程中被发现。证实这些椭圆形的金片为古币,其实要算水野一家祖宗三代。第一人水野智义是中岛藏人的义子,中岛藏人临终前曾告诉他,赤城山藏有德川幕府的黄金,藏宝点与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