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溥仪藏宝录 >

第15章

溥仪藏宝录-第15章

小说: 溥仪藏宝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路子……”瘸三没理会萧伟胡说八道,只是笑了笑,告诉萧伟,朝鲜那边挺严的,一切小心,万一有什么事情,再给自己打电话。萧伟连声道谢,挂了电话。

一切收拾停当,周五晚上,萧伟包好那只盒子,踏上了开往丹东的列车。

〖注①:实际上东北抗联(即东北抗日联军)是1935年才成立。是由共产党领导的东北人民革命军联合其他抗日武装组成的,杨靖宇任第一军军长兼政委。书中的描述为情节需要在时间上做了修改,希望对历史有研究的读者不要深究。〗

第六章 再启古匣

…6…

一夜无话,第二天上午十点列车终于抵达丹东南站。接站口处,瘸三为萧伟安排好的朝语翻译朴昌吉已拎着行李等在那里。这是一个典型的鲜族小伙子,高高瘦瘦,二十岁左右年纪,穿着整齐,戴一副眼镜,样子十分腼腆。

萧伟满脸坏笑地上前与朴昌吉打着招呼。一边打量来人,心中暗想:“倒啊,瘸三记错名儿了吧,这小子怎么看也不像嫖……那个什么的啊,估计还是个处男呢吧?”

朴昌吉自不知道萧伟的龌龊想法,很殷勤地上前帮着拿行李。萧伟问小伙子认识瘸三么,朴昌吉憨憨地说不认识,是一个朋友找的他,只知道自己是去当导游。萧伟笑了笑,看来瘸三嘴还挺严的。

萧伟是第一次到东北,丹东更是头一回来,一路兴致盎然。小伙子显得有些局促,不过十分尽职,只要关于旅游的事情,无论丹东的民俗风情,还是朝鲜的传闻轶事,都不厌其烦地给萧伟介绍着。

他告诉萧伟,两人现在走过的地方就已是中朝边界。前方不远处的鸭绿江对岸就是朝鲜领土。其实早在日据时期两岸本是同一城市,后隔江而治,南面是中国丹东市,北面是朝鲜的新义州。这段鸭绿江原本设两座铁桥,都是日本时期修建。后不知何因,较小一座铁桥被朝方锯去一半,仅留中国这边一半。所以现在能看到的,只是一座半铁桥,完整的那座,一半属于中国,一半属于朝鲜。

两人边走边聊,二十分钟以后,出租车停在了旅行社门口。旅行社的行程是当天中午十二点乘火车从丹东北站出发,在新义州转车后直达平壤。看看还有时间,两人匆匆吃了顿饭,即随旅行团大车直奔火车站。十二点整,列车徐徐驶出车站,越过铁桥后进入朝鲜领土。

车行不久便到达了朝鲜新义州火车站,萧伟扒着车窗看了看,两边距离其实就算走路也用不了多久,不禁心中诧异。朴昌吉告诉他,所有去朝鲜的客人都要在这里换火车,因为朝鲜那边使用窄轨。

导游带领众人在新义州车站等候开往平壤的列车。由于长期封锁,许多中国人对朝鲜的好奇不亚于六十年代老外对中国的好奇。萧伟探头探脑四下打量,车站周围有不少朝鲜人民军战士正在巡逻。萧伟拿出相机准备拍几张照片留念。朴昌吉一把按住他,警告萧伟:在朝鲜是绝不能随便拍照的,小心被当做特务抓起来。萧伟吓了一跳,看看朴昌吉神色郑重,心道:不至于吧?但还是收起了相机。

百无聊赖等了一个多小时,火车还是踪影皆无,萧伟有些坐不住了,撺掇着几个旅客找导游理论。导游显然对此见怪不怪,微笑着向大伙儿解释。原来朝鲜火车是以晚点出名的,按我们的逻辑,列车晚点一两小时已是不可容忍。在朝鲜,晚点半天是运气好,一两天很正常,即便是晚上十天八天也绝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所以朝鲜人出远门坐火车不是问始发时间是几点,而是问哪一天。因而他们是名副其实的“等”火车,而不是“赶”火车。坐火车长途旅行的人,通常要带足几天的干粮及铺盖,到火车站安营扎寨去等。导游一番说明,大伙儿都笑了。没有办法,入乡随俗吧。

又等了一阵儿,萧伟实在无聊,叫上朴昌吉,又叫了几个人一块儿打牌。总算运气还不太坏,由于新义州是始发站,总共等了两个多小时,大伙儿终于踏上开往平壤的列车。

火车缓慢行进在朝鲜的窄轨铁路上,如随着舒缓的鼓点在摇头摆尾,人坐在列车上更像骑着山地车下台阶。不过让萧伟开心的是,车上的服务小姐都很标致,只是似乎有些营养不良,像动物园的长颈鹿一般没精打采。萧伟不懂朝鲜话,英语也不灵,否则早就上前搭讪了。

放眼向车窗外望去,两边都是大片赭黄色的丘陵。地里长着庄稼,看来长势并不好,平均只有中国这边一半高。除此以外,公路上还偶尔可以发现一两辆汽车,不过好像是烧木炭的那种。这种车萧伟几年前在一家博物馆里见过,应该算古董了,没想到在朝鲜居然还能使用。这回萧伟长记性了,虽然看着新鲜,但没敢再掏出相机。

颠簸了几小时之后,列车终于安全抵达朝鲜的首都平壤市。平壤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宏大而美观的,出了车站,迎面是一幅巨大画像,萧伟捅了捅身边朴昌吉,问他上面写的什么。朴昌吉小声告诉他,画像上写的是:二十一世纪的太阳是金正日将军!萧伟咧了咧嘴,道:“我靠,这……”

朴昌吉赶紧拉住萧伟,警觉地看了看四周,央告他:千万不可乱讲,朝鲜特工人员非常多,而且很多都懂中文。萧伟住了嘴,扭头看了看身旁一脸紧张的朴昌吉,心中暗想:胆儿这么小怎么陪我办事儿啊?

众人坐上旅行社大客车,行驶在平壤空旷寂寥的林荫道上。导游按惯例介绍着平壤的人文历史、文化风俗、名胜古迹等。车窗外飞快地闪过整齐划一的绿色树木、稍显单调的居民楼,一个个穿着淡灰色呢子制服裙的交通女警察。萧伟便如刚进城的农民一般,看什么都新鲜,不时扒着窗户往外面瞅着。

朝鲜最好的饭店是大同江饭店,邓小平曾于此下榻。这次旅行团住的是平壤大饭店,排名第二。朴昌吉告诉萧伟,现在中国人到了朝鲜基本都是大款,虽然朝鲜官价人民币对朝币比例是四比一,但实际黑市的比例正好反过来。

拿到钥匙后,服务员把大伙儿带到房间,萧伟和朴昌吉住在一起。房间还算大,陈旧的实木地板上铺着薄薄的地毯。不起眼的旮旯撒了点药,不知是要对付老鼠还是蟑螂。房间配备了松下窗式空调、东芝彩色电视机,条件看来还可以。萧伟注意了一下,屋内其他设施的商标好像被仔细弄掉了,不过暖水瓶上如下一段英语让萧伟猜到了它的产地:BaoWenPing。

安顿好后,萧伟关好房门,把朴昌吉拉到一旁,神色郑重地将此行的目的告诉了他。出乎意料,朴昌吉并未太过惊讶,只是点了点头,问萧伟:“你准备怎么办?”

萧伟的意思,既然李氏家族在朝鲜名气这么大,打听起来应该不会太难。一会儿下去吃饭,就可以先跟服务员聊聊。如果实在打听不到,大不了上街找一个平壤锁匠问问,肯定会有线索。朴昌吉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萧伟又从行李箱取出那两套旧工作服以及金日成像章,告诉朴昌吉:一切都准备好了,现在就看他的了!朴昌吉看了看萧伟手中物品,腼腆地笑了笑。

刚刚商量完毕,导游敲门进来,通知他们可以下楼吃饭了。另外,要暂时拿走两人的护照。萧伟一愣,问导游为什么。导游向两人解释道,在朝鲜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国人,居住在首都是需要获得批准的,所以大家的护照必须再盖个章。萧伟松了口气,将护照递给导游,看了看朴昌吉,心中暗想:看来朝鲜还真够紧的,这次暗访,难度恐怕要比预想的大。

收拾好东西,两人下楼到餐厅吃饭。朴昌吉按照萧伟的意思,在饭桌上就与一旁的服务小姐聊了起来。萧伟自是一句也听不懂,只得闷头吃饭,再加上他也确实饿了。朝鲜一直以饮食精制闻名,不过朝鲜明显物资紧缺,十二人的饭桌上,翻过来掉过去就是那几样菜,不过米饭管够。

半小时后,两人回到房间。萧伟问朴昌吉刚才和那小妞儿唧唧歪歪说什么呢?朴昌吉告诉他,自己向服务员打听了李氏家族的情况,不过那女孩显然不了解这方面的事情,甚至连李氏家族的名字都没听说过。但她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平壤市中心有一座人民大学习堂,里面设许多阅览室,一个阅览室对应一个科目,对普通老百姓开放。除此以外,每间阅览室都配备一个答疑室,如果遇到疑问,任何一位读者都可以进去咨询。朴昌吉问外国人是否可以到那里查询资料或答疑,服务员说她并不清楚。

两人商量了一阵儿,看来这是一个可以利用的途径。不过不方便的是,旅行团一般都是集体行动,如果两人不跟随大队,单独出去会比较麻烦。而且最重要的,两人的护照还在导游那里。琢磨了一会儿,萧伟眼珠一转,已经有了主意。

第二天虽是周日,不过人民大学习堂并不休息。按昨晚商量好的,萧伟一大早就给导游去过电话,说朴昌吉受了风寒,今天不能随团参观了,而自己也要留下来照顾病人。导游忙拿了些药上来,安慰朴昌吉要好好休息。

萧伟问护照的事儿怎么样了,导游掏出护照,刚要递给萧伟,犹豫了一下,又塞回口袋,告诉两人:既然不随团出去,护照还是先放在自己这里吧,在平壤,外国人单独出去是不方便的。朴昌吉一愣,看了看萧伟,萧伟嘿嘿笑了两声,没说什么,送导游出屋。开门的时候,萧伟轻轻拍了拍导游肩膀,说道:“哥们儿,你说得对,安全第一,安全第一!”

导游走后,朴昌吉呆在了那里。萧伟依旧嘻嘻哈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工作服,对朴昌吉道:“愣什么呢,赶紧起床换衣服,你以为你还真病了啊!”

朴昌吉神色沮丧,摇头道:“没护照,咱们哪儿也去不了!”萧伟咧嘴一笑,从口袋摸出两本护照:“你看这是什么?”朴昌吉一呆,萧伟拍了拍他肩膀,笑道:“小哥们儿,学着点儿吧,我这两下子,少说也有七八铃功力,来,换衣服!”朴昌吉挠了挠脑袋,不明白萧伟是怎么把护照搞到手的。

人民大学习堂离旅行团住的平壤大饭店并不远,三公里左右。大队人马出发后,两人悄悄溜出了酒店。快步走了半小时,终于站到了平壤市中心这座颇有名气的建筑前。萧伟抬头望去,眼前的建筑气势雄伟,是典型的苏式结构,门前一排大理石柱子,看着很有点儿像位于北京天安门的人民大会堂。

很幸运,进门时并无人拦阻。萧伟暗自庆幸,看来朝鲜的管理是外紧内松,根本没有传的那么邪乎,赵颖之所以那么说,肯定是跟自己抖攒儿呢!

两人顺利找到了和机械制造有关的阅览室。这里的资料果然很全,朴昌吉很快查到了制锁业李氏家族的资料。据资料显示,朝鲜战争以后,李氏继承人李朴奂被分配到一家翻译成中文叫“753”的机械制造厂,享受专家级待遇。资料最下面有工厂的地址。

两人都很兴奋,出了大学习堂,一路小跑回到酒店。萧伟取了那只盒子,朴昌吉又向服务员详细问清了地址,在酒店餐厅匆匆吃了点东西,便即动身。

平壤市并没有出租汽车,两人坐了几站地铁,又倒了三次公共汽车,两小时后,终于来到李朴奂老人工作的753机械制造厂。朴昌吉朝文流利,按着萧伟的嘱咐,伪装成李朴奂老人的亲戚,很快便从门卫处打听到老人的住址。

二人绕到工厂后院的专家住宅区,这是一片不小的二层小楼,楼房盖得宽敞、明亮。萧伟强忍住心头的激动,按下了门铃。房门打开,是一位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者。朴昌吉简单向老人说明了来意,老人用狐疑的眼光看了看两人,犹豫了片刻,将两人让进房间。

萧伟不由得暗自打量面前这位可能是世界上惟一可以帮他打开“觐天宝匣”的老人。只见他大约七十岁年纪,一头花白的头发,面色红润,气色很好,眉宇间一股英气。老人留着一缕银白的胡须,梳洗得非常整齐干净,身着纯白色的便服,举手投足之间都流露出一种矫健,毫无龙钟之气。

开门见山,萧伟直接讲明了来意。由朴昌吉翻译,他详细叙述了事情的经过,包括寻找开锁高人的历程,以及自己曾见过苏州张家的后人,并特意告诉老人,张家先祖曾是李氏先祖的徒弟。听到这里,老人面上一直的怀疑神色慢慢放了下来,笑了笑,微微点了点头,表示知道此事。

介绍完毕,萧伟打开包裹,取出了那只盒子,对老人道:“老爷子,您可能是惟一能帮我的人了,这件事情,就拜托您了!”

老人似乎没有听到萧伟的话,盒子一取出,目光就完全被眼前的东西吸引了。萧伟给朴昌吉使了个眼色,朴昌吉点了点头,又将萧伟的话复述了一遍。老人似乎依旧没有听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