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秦时明月汉时关 >

第30章

秦时明月汉时关-第30章

小说: 秦时明月汉时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么对他说:‘我的家乡有位郦先生,年纪已有六十多岁,身高八尺,人们都称他是狂生,但是他自己说并非狂生。’”

邻居甲不同意,说:“你不知道,沛公这个人最不喜欢儒生。之前有过许多人来投靠,只要是头戴儒生帽的,沛公就立刻把他们的帽子摘下来,还往里边撒尿。和他们谈话的时候,还动不动就破口大骂。郦大哥,我劝你最好不要用儒生的身份去见他。”

郦食其笑了笑说:“你只管像我教你的这样说。我自有道理。”

骑士邻居甲回去之后,就按郦食其嘱咐的话,把他推荐给了刘季。这是之前的事,现在郦狂生正在外面求见。

门卫来报告的人拿着郦先生的名片,问:“见不见?”

刘季也想起来,有人向他推荐过此人,问:“长什么样?”

门卫回答:“看样子好像是书生,穿着儒衫,戴着高冠。”

真是讨厌什么来什么,刘季当即回绝:“就说我在商议战事,没空见他。”

刘季为什么讨厌读书人,刘季真的讨厌读书人?

这两个原因必须追溯到刘同志性格养成问题。

大家知道刘同学小时家候里穷,刘老爹整天忙着种田维持一家生计。父母总希望孩子出人头地,这话对,但摆在当时的情况下,刘老爹的期盼也不过是儿子刘同学能做个吃苦耐劳的好农民,种的地年年有个好收成。

或许有的人要说了,可以读书啊!不错,在任何一个年代知识就是力量。我们介绍过赵高同学的发家史,他就是狠读律法当刀笔吏起步的。但请大家注意,秦朝法律规定吏是世袭的,就是说只有吏的儿子才可以学吏。

这就为赵高同学努力读书提供了一个好的出路,很直白地很少人是为了读书而读书的,大家读书只是想用这些书本换些东西。赵高就用起步的法律知识换到了现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

虽说秦朝法律没有规定农民的儿子必须当农民,但是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能当到官,却是相当困难的。

这里我们简单介绍下秦朝老百姓如何当官。

商鞅变法以后,仕进之途,唯辟田与胜战而已。秦朝的取官制度就是征辟制,这是一种从上而下选拔官吏的方式。请大家注意从上而下,秦帝国最大的就是皇帝,也就是说之前的嬴政,现在的胡亥,都是可以直接决定谁当官的人。

征辟制,是个合称,我们可以分成征和辟来理解。

征,顾名思义,在秦朝当官的一条途径是打胜仗,用军功换官职。

辟,我们可以理解成辟署,打个比方来解释,皇帝先挑人,他挑一部分人成为国家头号领导班子,名额有丞相、将军、三公九卿等。这些领导班子挑选出各个省的最高行政官,这是国家的地方集权班子,称为二套领导班子。

二套领导班子又挑选本省内的州、郡、县行政长官,这个称为三套领导班子,隶属于二套领导班子。就是这样以此类推,从上到下一级选出一级。

说白了,在秦朝当官,必须被你上面的“选上”——秦朝中央和地方官员具有自命下级官吏的权力,这么一来的话可能有人有疑问了,这个也太玩笑了吧?这样一来不是可以随便推荐自己的熟人亲戚朋友了吗?原则上是这样的。

这个问题最高统治者们也想到了,为了避免这种离谱的现象,秦朝法律中有这么一句话“秦之法,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这句话重了啊,我给你随便选人当官的权力,但万一你选的人出了问题,哼哼,他渎职我就以渎职罪办你,他贪污我就用贪污罪办你,他犯了死罪,那么不好意思了,你的脑袋也得跟着掉。

有了这句话,官员们就不敢随便乱选部下。因为一个选得不好那就连累自己倒大霉。

说到这里,相信大家都能理解,李斯同志当年为什么有小官不当,屁颠颠地跑去吕不韦家当门客?不错,因为他要当大官,当最大的官要让皇帝选上,那时候的李斯还不认识嬴政,只能先去让吕不韦选。

说到这里大家已经明白在秦朝当官,既是件容易的事也是件极难的事。容易是因为没有固定标准,完全看挑选者的喜好眼光;难也是因为没有固定标准,撞大运的成分太多。谁都不是天生的赌神,逢赌必赢。

正是这种种原因,刘老爹觉得刘季还是当个能干活的农民比较有前途。但问题又来了,刘季非常不喜欢干农活,而他又不想读书,读了也未必卖得出去,且有把自己读得满身酸腐气的危险。刘季最喜欢的就是喝酒吹牛骂人聊天,如此发展下,刘季很自然地成长成流氓刘季。

成年后的刘季的职业就是流氓。不同职业会培养出人不同的职业素养,刘邦这份职业也是如此。

有句俗话,“仗义多是屠狗辈”。正是生活在社会最低层的人才能豁出一切去讲义气,因为他们别的都没有,比如《鹿鼎记》里的韦小宝就是很讲义气的人。

流氓刘季也是个很讲义气的人,只要是哥儿们有难他就急人之难,有人来借钱只要他有都会倾囊(流氓的钱来得容易去得更容易)相助,这是刘季性格中最大的优点:仗义豁达。

这样的刘季在他朋友哥儿们的眼中那自然是没话说:好、仗义、没治了!

可在另一部分人的眼中刘季却是下三烂的。这些人就是儒生群体。前面说过了,很少人读书是为了因为喜欢读书才读的。儒生群体整天读书想卖个好价钱,无奈当官在当时太难了,这些人整天怀才不遇自然就会性情暴躁多番挑剔。无聊的时候找人来鄙视下,通过鄙视别人抬高自己也是很有必要的。

就这样,流氓刘季成了儒生们的鄙视的对象。对此刘季的应对是:你们鄙视我,我更鄙视你们。

大家素养的不同,认知的不同就造成了这种矛盾越来越深。等到后来,刘老爹看刘季年纪不小了,既不务正业当然更娶不上媳妇,没办法只好为儿子花钱“捐”了个亭长。虽说秦法严苛,但重贿之下必有勇夫。加之,刘季仗义豁达的口碑还是不错的。当了亭长后的刘季和儒生们的矛盾就更多了,没办法,在办公室里大多数都是通过读书被人看上的同事,像他这样当流氓混上来的鲜有。

正是这种种原因,我们可以得出答案,起初刘季同学的确讨厌儒生。

再后来,刘季随大流造反了。既走上了这条成王败寇的不归路就必须力争上游,而且在这条湍急的河流中,好几次他险遭没顶都是因为得到别人的相助,这些人中有儒生(萧何、曹参)。儒生还是有用的,这是刘季不得不承认的。

有用是一回事,个人天生的好恶又是另一回事。刘季是个聪明人,为了成王他必须有所舍弃。完全舍弃个人好恶绝对不可能,于是刘季就想了个折中的办法:有用的儒生不讨厌,无用的儒生痛斥之。

取陈留

刘季对郦先生的第一印象很糟糕,心里认定郦某人属于后者。

门卫奉命拿着郦先生的名片去回绝他。

郦先生听完以后,眼睛瞪得像铜铃,手按在剑上,大声喝道:“奴才!再入对沛公言,吾乃高阳酒徒也,并非儒士。”

门卫被这位的气势吓住了,大惊失色,连名片都吓得掉在地上,转身就往刘季军帐跑。

刘季见到问。门卫惊魂未定地说:“来的人不是儒生,是壮士,他大喊了一声,吓得臣名片都掉了。他让我转告您,说他不是儒生,是高阳酒徒。”

刘季听了这话,沉默了下,命令让他进来。

郦先生的转述让刘季忽然想到了一句话,之前那个骑士曾向刘季推荐过郦食其。但刘季听后根本不以为意,觉得那个老家伙是在吹牛。说什么别人说你是狂生,你却说自己不是。

“狂”在古语里是疯狗的意思。别人叫郦先生“狂生”其实不是称赞反是侮辱。这位既是儒生又是疯狗,刘季当然看不上,就算对方说“我不是”刘季也只当往自己脸上贴金。我们知道恃才才傲物,狂必有狂的资本。郦食其是在给刘邦用激将法。

这些刘季本来听过就忘,可现在却忽然想起来了,于是才决定见见这个所谓的“狂生”。

郦食其进到军帐内,就看见传说中的刘季。

而传说中刘季,其态度也和传说中一样恶劣。其时两个侍女正在给刘邦洗脚,看到郦食其进来,刘邦的反应是继续洗。这和把别人的帽子当尿壶的态度完全一样。

郦食其见到这个情形并没有生气,他只是走近两步,长揖。长揖是个什么意思?按秦朝的礼节,正常的宾主相见应该要拜和回拜。你郦某人作个揖算什么态度?

现在的刘季已经不是当年,虽说手下人马只有千把号人,但他有正牌身份,楚怀王亲封的诸侯,大小也是号人物。又是此处的主人,是郦先生要投靠的人。再说刘季,摆出招贤纳士的样子,那自然要礼贤下士。我们再看这二位仁兄,一个继续洗脚,一个只是长揖。

这根本就是互相不服气剑拔弩张的局面。可接下来郦先生的两句话,让场面有了戏剧性的转变。

郦先生问:“沛公是想帮助秦国灭诸侯呢,还是帮助诸侯灭无道秦呢?”

这话一出口,刘季脚也不洗了,跳起来破口大骂道:“竖儒!天下苦秦久矣,诸侯都在攻秦,什么叫帮助秦灭诸侯?!”

在古文中常常可以看到这两个字“竖儒”,现在的人已经感觉不到这两个字骂人的分量。需要强调的是,“竖”这个字是用来形容物的状态,不是用来形容人的状态。刘季的话换现在的话说就是,“你像个没脑子的木头一样戳在那儿,现在各路诸侯都在攻打无道的秦王朝的军队,我刘季怎么会帮助秦王朝攻打诸侯呢?”

刘季这话一点不错,问这话的人是没脑子,该骂,也骂得好。

郦先生是不是没脑子?不是。郦先生说了第二句话:“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踞”在古文中的意思是:蹲。郦先生的这句话说到了刘邦的心里了。也就是郦先生对刘邦的评价的第二个方面:有大略。有大略的人怎么可以这样对待长者呢?我60多岁了,你这样谁会来投奔你?怎么能够成大事?

刘邦听了这话立刻就不洗了,把脚从脚盆里拔出来,整理衣服,请郦食其上座,拜谢。这次按足了规矩礼节做。

两个人开始交谈,谈话的结果,刘季大喜,坚决要请郦先生吃饭。

在饭桌上刘季问出了一句很重要的话:“计将安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该怎么办呢?”请大家牢记这句话,它连同“汝之奈何”成为刘季日后升华成汉高祖刘邦的最重要因素。这真是个不耻下问的人啊。

郦先生知道重点来了,这时候他不再打心理战,而是直言不讳地向刘季指出了日后的发展方向,他说:“您把乌合之众,散乱之兵收集起来,总共也不满一万人,如果以此来直接和强秦对抗的话,那就是人们所常说的探虎口。陈留是天下的交通要道,四通八达,城里又有很多存粮。我和陈留的县令很是要好,请您派我到他那里去一趟,让他向您来投降。他若是不听从的话,您再发兵攻城,我在城内又可以作为内应。”

刘季听从了郦食其的话,派他去陈留,自己带兵紧随其后一举攻下陈留,赐郦食其广野君的称号。

攻取陈留对刘季攻秦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有了陈留就意味着长距离征战有了一个休养生息的据点,可攻可守,之后他又招募兵士,军队扩充到几万人,一时军势大振。

破宛城

在走到开封时,刘季的军队遭遇秦将杨熊,他与杨熊前后在白马、曲懂,打败了杨熊。败将杨熊逃去荥阳。胡亥知道这个消息,就命人将杨熊斩首示众。这下秦军接连败退的消息再也瞒不住,正是因为这个导火索让赵高这颗定时炸弹彻底引爆。

刘季继续向西进军,在走到魏国故地,一个叫颍川的地方时,他和一位故人重逢了。这次意外的重逢让他接下来的西进攻秦之路走得再无坎坷。

这个故人就是张良。

前面说过,在刘季刚起兵那会儿,打算去投靠秦嘉,和张良的偶遇打消了他这个错误的念头,之后二人就暂别了。

分开的这段时间里,张良带着自己的千八号人随韩王成去攻打韩地。打了十几座城池后,项梁战死全国的战势陡转,秦军趁机反扑,张良打下的城池又被夺去,只好带着部队在颍川一带游荡。

两个人意外重逢都很高兴,张良就把自己得韩地又失韩地的事情跟刘季说了。

刘季很仗义,立刻表示:兄弟的事情就是我的事情。二人联手又将失去的韩地尽数夺回。刘季命韩王成留守阳翟,带着张良继续去攻打南阳。

南阳郡守率兵迎战,结果大败,残兵逃入宛城坚守不出。

刘季抱着抢占时间第一个入关中的大方针,采取“打不赢就换条路走”的老办法打算放弃宛城,绕道西进。

军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