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血腥的盛唐 >

第173章

血腥的盛唐-第173章

小说: 血腥的盛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应该入宫面圣,把上天的预警告诉皇上。”太平公主回过头来看着脸色苍白的占星师,说,“听见了吗?这是你的职责!”

占星师一刻也不敢拖延,当即进宫,把太平公主的观测结果一字不漏地禀告了睿宗李旦。

占星师说完后,一直在偷偷地注视皇帝的表情。

只见李旦忽然露出一种如释重负的神色,接着长吁一口气,说:“把皇位传给有才德之人,便可以避免帝国的灾难,朕已经决定了!”

把皇位传给有才德之人?

谁是有才德之人?

答案当然是不言自明的。

听到占星师的回话之后,太平公主几乎当场晕厥。

她居然犯了一个如此低级的错误!

她以为四哥李旦其实并不像看上去那么淡泊寡欲;她以为只要是人(特别是男人)都有追求权力的欲望,不可能主动放弃至高无上的皇权;她以为只要把太子篡位的天象向李旦示警,他一定会对李隆基采取整治手段;她以为如此一来自己就可以乘虚而入,废黜李隆基,另立一个懦弱的太子;她以为从此就可以把帝国权柄牢牢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可现在,所有的“以为”都错了!错得一塌糊涂,错得毫无道理,错得荒唐可笑,错得不可原谅!

太平公主做梦也不会想到,和李隆基处心积虑地斗了这么久,到头来她居然以自己的影响力促使李旦下定了传位太子的决心,以至于亲手把李隆基推上了皇帝的宝座。

糊涂啊,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太平公主不住地摇头苦笑,为自己的疏忽大意和弄巧成拙而懊悔不迭。

为了修正这个不可原谅的错误,太平公主立刻入宫面见睿宗,同时调动她在朝中的所有势力,拼命向睿宗劝谏,请求他收回成命。

然而,决心已定的睿宗李旦根本不为所动。

他说:“中宗在位时,奸臣当道,天象屡变,朕当时就请求中宗在皇子中遴选才德兼备之人立为太子,以化解灾异。中宗为此大为不悦,朕忧心恐惧,数日不食。难道朕当时能劝谏别人,而今自己反而做不到吗?”

太平公主和她的党羽们面面相觑,再也说不出一句话。

完了。

大错已然铸成,一切都已经无可挽回了。

听到父皇李旦决定传位的消息时,李隆基的全身滚过了一阵痉挛般的颤栗。

这是狂喜的痉挛。

这是激动的颤栗。

就像被闪电击中一样,李隆基呆立了很长时间。

他知道,这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一道闪电。

李隆基觉得自己活了二十八年,就是在等待这一刻,等待这道幸福的闪电。

而今,它终于劈开苍穹,照彻了灰暗的大地!

而今,它终于带着上天的旨意,带着命运之神的嘱托,带着神圣的历史使命——訇然降临,准确地击中了他,穿透了他,并且直抵他的心灵深处。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从明天起,做一个肩负使命的人。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那命中注定落在我肩上的使命,我将责无旁贷地去完成……

当然,无论内心如何翻江倒海,幸福万状,李隆基的脸上还是保持着往日的平静。

他知道,此刻还有一些场面上的事情是必须要做的。

李隆基即刻入宫,匆匆来到睿宗李旦的寝殿,匍匐在父皇面前,带着十二分的真诚和惶恐说道:“儿臣以微小的功劳就超越次序被立为太子,已感不能胜任,更没有想到陛下突然传大位于儿臣,不知何故?”

李旦说:“帝国之所以转危为安,我之所以得到天下,都是你的力量。如今帝星有变,预示着社稷之灾,因此传位于你,希望能转祸为福,你不必疑惑!”

李隆基再三辞让。

李旦忽然用一种疲倦的声音说:“朕知道你是孝子,可你何苦一定要等到朕死后才即位呢?”说完,李旦轻轻地挥了挥手,示意他退下。

既然父皇都把话说到这份上了,李隆基还有什么可谦让的?

他眼中噙着泪水,微微哽咽着退出了寝殿。

这是十分复杂的泪水。

其中有三分矫情、三分感慨、三分激动。

还有一丝惶恐。

是的,尽管壮志在胸,豪情满怀,可一想到登基之后必然要与太平公主展开的生死对决,李隆基的内心还是不免缠绕着一丝惶恐。

次日,睿宗正式下诏传位太子。

太平公主看见事已至此,无由挽回,只好叮嘱睿宗说:“即便是传位,也仍须总揽大政,不宜彻底放权。”

很显然,太平公主的用意是想亡羊补牢。她希望睿宗仍然保留一部分权力,目的就是为了继续保持她对朝政的影响力。

在李旦看来,太平公主的提议也不能说没有道理,因为它至少可以保证权力的平稳过渡。三郎尽管能力过人,可毕竟还年轻,既然把他扶上了马,那就不妨再送他一程。于是,李旦随后便对李隆基说:“你一再辞让,或许是因为治理天下事关重大,希望朕仍兼顾其责吧?你放心,朕虽传位,又岂能忘记家国!日后的军国大事,朕自当兼顾。”

公元712年阴历八月初三,太子李隆基正式即皇帝位,是为唐玄宗;同时尊睿宗李旦为太上皇,并宣布三品以上的官员任命、重大刑案及帝国大政仍由太上皇裁决,其余由皇帝裁决。八月初七,朝廷宣布大赦天下,改元先天。

李隆基虽然如愿以偿地登上了皇帝宝座,在形式上成了帝国最有权力的人,但事实上他的博弈力量非常弱,跟太平公主比完全处于劣势。

首先,在整个宰相班子中,只有一个刘幽求是他的人,还有一个魏知古是太上皇的人,其他则都是太平公主的党羽;其次,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免权也仍然掌握在太上皇李旦手里,而根据李旦一贯的软弱性格,他的权力差不多就等于是太平公主的权力。

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亲王到一个君临天下的皇帝,李隆基的地位提升了N倍,可拥有的实力却并没有相应提升。换言之,李隆基或许曾经是一个异常强势的亲王,也曾经是一个实力与身份大致匹配的太子,可如今,他却只能算是一个实力与身份极不相称的弱势皇帝。

从历史上看,这种弱势皇帝一般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正所谓福薄位尊,力小任重,此乃万祸之源也。

李隆基当然不能算是一个“福薄”的人,可眼下他的“力小”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这样的皇帝不好当。

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前功尽弃,满盘皆输。

在此情况下,李隆基就必须比以前多加十二分的小心。可是,李隆基万万没有料到,人世间的很多事情往往是怕什么就来什么。就在他当上皇帝还不到半个月的时候,一起突发事件就把他搞得灰头土脸,狼狈不堪,甚至差点让他成了短命天子……

【始料未及的政治灾难】

这起事件是刘幽求搞出来的。

李隆基这个皇帝的处境难堪,刘幽求这个皇帝心腹的处境也就可想而知了。作为唐隆政变的功臣,他原本以为政变成功后,自己一定可以平步青云,位极人臣,一劳永逸地成为满朝文武马首是瞻的人物,然而结果却令他大为失望。事后他仅仅被授予中书舍人之职,虽然有“参知机务”之权,但充其量只能算是三级宰相,地位远在三省、六部的正副长官和那些一、二级宰相(同中书门下三品、同平章事)之下。

尽管刘幽求后来又逐步擢任尚书左丞、户部尚书等职,玄宗登基后他又进位为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但这些职务仍然与他此前的心理预期差距甚大。

尤其让刘幽求愤愤不平的是,那些原本应该被砍头的韦后党羽不仅没有人头落地,反而在短暂的贬黜之后又纷纷回朝,甚至一个个入阁拜相,纷纷爬到了他的头上,这他奶奶的算什么事儿?(《旧唐书·刘幽求传》:“幽求初自谓功在朝臣之右,而志求左仆射,兼领中书令。俄而窦怀贞为左仆射,崔湜为中书令,幽求心甚不平,形于言色。”)

而眼下,太平一党由于不甘心让太子上台,正蠢蠢欲动,大有将李隆基重新废黜之势。万一他们的奸谋得逞,李隆基自然是没有好日子过了,而他刘幽求作为李隆基的头号心腹,又岂能活得舒坦?不要说“位极人臣”的梦想从此烟消云散,就连当下已经到手的权力和富贵恐怕也要变成黄粱一梦,甚至肩膀上的脑袋八成也得搬家。

刘幽求会甘心接受这样的结局吗?

当然不会。

刘幽求能够从一个小小的朝邑县尉变成今天的帝国宰辅,靠的就是不平则鸣的勇气和血性,靠的就是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胆识和魄力。所以,为了实现自己位极人臣的梦想,同时为了帮助李隆基巩固刚刚到手的皇权,刘幽求毅然决定——再搞一场政变,彻底铲除太平一党!

搞政变当然需要军队。刘幽求很快就联络了一个禁军将领,并与他达成了共识。

这个人名叫张暐,时任右羽林将军,是玄宗李隆基的一个旧交。

此人出身于富豪之家,为人疏阔豪爽,好结交四海宾朋,尤喜射猎宴游。李隆基在潞州担任别驾时,张暐在附近的一个地方担任县令,两个人一来二去就认识了。张暐交游广阔,阅人无数,自然看得出这个年轻的亲王并非寻常之辈,于是倾力结交,跟李隆基打得火热,三天两头在一起聚宴饮酒,游玩打猎。(《旧唐书·张暐传》:“会临淄王为潞州别驾,暐潜识英姿,倾身事之,日奉游处。”)

有一次,张暐请了一个叫赵玄礼的著名乐人到他家里演出,赵玄礼带了自己的女儿同行。这个女孩长得美丽动人,而且能歌善舞,当李隆基受邀到张暐府上作客时,顿时一见倾心,很快就和这个女孩好上了,并且生下了一个儿子(这个女孩就是后来的赵丽妃,生下的儿子就是后来的太子李瑛)。由于李隆基身份特殊,不便迎娶这个出身卑微的歌姬过门,于是张暐便替他金屋藏娇,让赵氏母子住在自己的府上。李隆基对此当然是感激不尽,从此更是将张暐视为知己。

唐隆政变爆发后,李隆基入主东宫,旋即把张暐召至身边,让他担任东宫官吏,不久又将其擢为侍御史,稍后又拜为御史中丞。李隆基登基后,为防范太平公主,特意将张暐调任右羽林将军,把一部分禁军兵权交给了他。

既为天子故旧,如今又手握禁军,可见张暐在玄宗心目中的份量非同一般。刘幽求正是看上了这点,才邀他入伙共谋大事。

作为凭借政变起家的人,刘幽求在这方面自然是轻车熟路的,于是很快就和张暐制定了一个完整的计划。一切就绪后,张暐立刻去向玄宗请示,说:“窦怀贞、崔湜、岑羲等人都是太平公主一手提拔的,如今他们利用宰相的权力日夜密谋,事态看来已经非常严重了。古人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如不及早打算,一旦他们先发制人,陛下和上皇恐怕都会有危险。臣以为,应该立即采取行动将他们诛杀!刘幽求与臣已计划停当,臣既然职典禁兵,自当为陛下赴汤蹈火,视死如归!如今,只等陛下一声号令,臣等即刻动手。”

李隆基知道,自己和太平公主的矛盾已经发展到不共戴天的地步了,所以迟早会有刀兵相见的一天。与其坐等这一天的来临,让自己陷入被动,还不如主动出击,先下手为强!尽管李隆基也知道目前的各种准备还不是很充分,但是多等一天,磨刀霍霍的太平公主势必会向自己逼近一步,危险就会加重一分,既然如此,那就只好放手一搏了!

正是居于这样的考虑,所以张暐话音刚落,李隆基深以为然,当即表示赞同,并且仔细地叮嘱了一番,告诉他事关重大,务必严守秘密,千万不能走漏消息。

然而,让李隆基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是——自己一贯信任的这个张暐,居然是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人。

他让张暐严守保密原则,可张暐竟然一转身就把消息泄露了。

史书没有明确记载张暐是在什么情况下走漏消息的,只说他把政变计划泄露给了一个叫邓光宾的侍御史。根据张暐的从政经历,这个邓光宾很可能是他过去的同事。而且从张暐疏阔豪爽,喜欢呼朋引伴,聚会饮酒的习性来看,他很可能是在某次私人聚会上,因酒酣耳热而口吐真言,把这件天大的事情给说漏嘴了。

当李隆基得知计划泄露时,震惊得目瞪口呆,半天回不过神来。

此事岂是儿戏?

多一个人知道这件事,就意味着多一分失败的可能!

太平公主的党羽遍布朝廷内外,天知道这个邓光宾的屁股坐在哪一边?就算他坐在自己这一边,可天知道他还会把这个绝密计划透露给多少人?如果太平公主知道了这个计划,岂不是给她送上了一个废黜自己的借口?

呆立半晌之后,李隆基知道,他自己现在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举报。

是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6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