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出版物标点符号规范用法 >

第21章

出版物标点符号规范用法-第21章

小说: 出版物标点符号规范用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锲檬裁吹愫牛拥笔钡挠锞扯āSΩ檬褂檬裁吹愫牛镜呐卸习旆ㄊ牵喊选澳衬乘怠备次唬∠锏那爸米刺馐币锖竺娓糜檬裁吹愫啪陀檬裁吹愫拧@纾�

“哪里有一毛钱的?”车夫懒懒地说,“你看这几天路上有几辆车?兵荒马乱的,不是拼死寻饭吃的,早就躲起来了。随你去不去,三毛钱。”

“就是三毛钱,”潘先生迎上去,跨上脚坐稳了,“你也得依着我,跑得快一点。”答说,你真的是在大人家中生活惯了!”男人冷笑了一声,回“米,盛在那只香烟盒子里。”“今天累了,早些歇吧。”她伸伸懒腰,站起来说。在行文中非独立地引述结尾,引号的使用在行文中非独立地引用他人的话,不管引述得是否完整,一般都略去原文结尾的标点,然后在引号外加上适当的标点。例如:领队的说了一句“今天人太多,上不了车,我给你们找领导反映去”,就没了踪影。从理论上说,这样做是为了避免重复累赘,因为引号外的点号已表示停顿,再保留原文末尾的标点就没有必要了。但如果原文的结尾用的是问号或叹号,有时就有必要把它们保留在引号内。这是因为问号和叹号除了表示停顿以外,还表示语气。例如:激动的人群一边振臂高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万岁!”,一边像潮水般地涌向毛主席的身边。

老李瞥了一眼报纸上那醒目的标题“他和她?”,禁不住饶有兴趣地看了起来。以上两例中的叹号或问号如果删去,或放置在引号外,原文的语气色彩就难以准确地表达出来。

为了避免累赘,引文中保留了叹号或句号后,引号外的点号也可以省去不用。

四、称呼语后面点号的使用

称呼语后面点号的使用要视语气而定。一般来说语带有提示的意义(如报告、演说、书信中的称呼语)如果称呼停顿的时间稍长,就应该用冒号。这样做,是为了引起读者对下文内容的注意。例如:诸位:今日把大家邀约至寒舍,是为了共商本号之发展大计。弘农先生道席:

大示拜迄,迟复为歉!惠赠之大著亦已由止戈兄送至。甚谢甚谢!如果称呼是一般性的,语气不很重,可以用逗号。例如:李立,请你下午把那本小说带来给我。主席,这是四发来的电报,请您过目。如果称呼的语气较重,感情色彩比较强烈,就应该用叹号。例如:妈妈,妈妈!我要妈妈!张老四!此事铁证如山,你休想再抵赖!又、汉字序数词后面的停顿点号的使用表示汉字序数词后面的停顿,有四种情形:

1。使用顿号。这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情形。由于序数词只表示语言的序列关系,它本身并不是正文的内在内容,所以在读的时候,在序数与正文之间应有所停顿。而这种停顿往往比较短暂,无需突出或强调,因此多用顿号。例如:甲、宗教之力量;乙、艺术之感染;丙、科学之发展;丁、政治之角力。所谓“中南五省”是指:一、河南;二、湖北;三、湖南;四、广东;五、广西。

2。使用括号。序数词用括号表示停顿,其停顿时间与顿号等长,在用法上与顿号无根本的区别。

(1)的方式来编级,序数可以越级使用,但不能颠倒,更不能混用。因此,“(一)”这种形式,是作为“一、”这种形式的下一级形式而存在的。换言之,在“一、”这样的序数形式之下,如果还有需要用序数词进一步罗列内容,可以用“(一)”这样的形式;如果已经用了“(一)”的序数形式,下一级的序列却不能再用。

五、”的形式,而只能用〃

1。”或更下一级的形式。例如:

八项注意如下:

(一)说话和气;(四)损坏东西要赔;稼;(七)不调戏妇女;(二)买卖公平;(三)借东西要还;(五)不打人骂人;(六)不损坏庄(八)不虐待俘虏。一、前辅文(一)封面(二)书名页(三)内容提要(四)前言(五)目录需要注意的是,序数词用了括号后,不应再用顿号或逗号。下例的写法是不正确的:(一),前言(二),自序(三),凡例(四),正文(五)

3。使用逗号。这种点号,在“其一”、“其二”或“第一”、“第二”这样的序数形式中用得较多。用逗号来表示停顿,对正文的次序关系起强调的作用。例如:为什么在汉语中同义词特别地丰富呢?这是因为:第一,形古客观事物中有许多相同或相近的地方,这反映在词汇中成同义词;第二,词义的演变扩大,形成同义词;第三语词和现代汉语词并存、旧新词并存,形成同义词;第四,方言词和普通话词并存、外来词和本族语词并存,形成同义词;第五,口语词和书面语词并存、贬义词和褒义词并存,形成同义词。

4。用空格来表示停顿。这种形式在出版物的篇(编)、章、节标题中使用较普遍,在一些相当正规的文本(如法律、合同条文)中,正文的序列形式也多采用这种形式。例如:《浮生六动目录卷一闺房记乐卷二闲情记趣卷三坎坷记愁卷四浪游记快卷五中山记历卷六养生记道甲、乙双方经过平等协商,达成以下协议:第一条第二条第三条第四条九、在“某某说”占与引语之间表示停顿的号的使用这个问题比较复杂,要视语境而定。

1。如果“某某说”带出的是独立引用的直接引语,在“说”与引文之间应用冒号。例如:

广州芭蕾舞团团长张丹丹说:对事业的感觉全部融合进了舞蹈之中,我把自己对人生对爱情这个作品就是我。”

大伟生气地对小伟说:“你都到哪儿去了?我没找到你,差点儿急疯了!”

在采用新式标点的初期(“五四”前后),由于受外文标点的影响,在带出直接引语的“某某说”的后面,不用冒号而用逗号。这种用法在早期白话文中经常可以见到,例如鲁迅《阿正传》中的对话:老头子和气地问道,“你还有什么话说吗?”阿一想,没有话,便回答说,“没有。”

随着标点符号使用的逐步规范化,在现代汉语中已很少出现这种情况。这一点是需要明确的。某些关于标点符号用法的出版物依然把这种用法作为正格来介绍,认为“当某某说后出于某种修辞手段的需要,且不具提示作用,有时也可不用冒号而用逗号”,这是不正确的。

2。如果“某某说”插人在直接引语之间,在“说”字的后面不能用冒号,更不能用句号,只能用逗号。这是因为冒号的作用在提示下文,用了冒号,前面的话就失去了照应,变成不知是谁说的了;句号的作用在表示陈述句子的结束,用了句号,后面的话就不知道是谁说的了。因而只有用逗号才是最恰当的。例如:

“莱昂斯的确有错,”黛博拉在法庭上为丈夫辩护说,“但你们不要光看他在这三四年的过错,还应看他过去所做的一切。”

“谁叫你是毛泽东的儿子!”毛泽东拍响桌子,“我们的纪律你不遵守,谁还会遵守?”因此下例中的冒号,就应该改为逗号:“他细皮嫩肉,腰长肚懒,一头程亮的长发从正中开边,”王七介绍说:“一看就是那种在洋行里当买办的角色。”

3。如果在同一个自然段中连续引述同一个人的话,在第一个“某某说”的后面用冒号,其他均用逗号。例如:

布什跟在基辛格的后面,听到基辛格询问毛泽东的身体怎样。毛泽东指着自己的头说:“这部分工作很正常,我能吃能睡。”他又拍拍大腿说,“这部分不太好使,走路有些站不住,肺也有点毛病。”他停顿了一下又说,“一句话,我的身体状况不好。”然后,他笑着补充说,“我是为来访者准备的一件陈列品。”

4。当“某某说”与直接引语倒置时,“说”的后面用句号。这一点比较容易理解:说话人的话既然已经讲完,就不存在要用冒号来提示下文的问题了。例如:“大约一百八十年前,一场山洪把我的曾祖父从四川的山地冲到了湖广一带。全不同于原来的生活在长江的冲积平原上,他过上了一种完,并在那里娶了我的曾祖母。”王四喜用一种平和的声调,慢慢地说。“我受够了,绝不再回那个家去!”凌子大声说。但如果“某某说”的后面还有其他文字,则“说”字的后面要用逗号,这样才不至于隔断文意。例如:“我已经警告过你不要胡来,可你就是不听!”方大伯气愤地说,脸色胀得通红。

5。如果“某某说”带出的是对他人的话或自己的话的转述,“说”的后面一般不用冒号,如果要表示停顿,可用逗号(也可以什么符号都不用)。因为转述的意思可能是原话,也可能只是大意,不管是原话还是大意,以转述的形式出现后,便无需作较长的停顿和特别的提示了。例如:林则徐说,若鸦片一日不除,他就一日不回。陈冲说,拍储僧》这部片,她最难舍的还是一头秀发。她的新婚丈夫很喜欢她长发披肩的样子。

我说您起得真早,他说:“唉,人老了,睡不着,每天都起这么早。”

五、用在提示的词语后面,冒号和逗号的区别

一般来说,当提示性词语所提示的内容比较简单时,提示性词语后面可用冒号,也可用逗号。用冒号用逗号对句子都没有太大的影响,只不过冒号的提示性比逗号更强而已。例如:

由可以看出,进入90年代后,广州冬季的平均气温呈升高的趋势。

近10年的统计资料表明:广州冬季的年平均气温一年高于一年。但是当提示的宾语是比较复杂的复句,特别是该复句中使用了分号时,提示性词语的后面,只能用冒号,不能用逗号。例如:他们的经历说明:两人同担一个痛苦,只有半个痛苦;两人同享一个快乐,变成两个快乐。如果把上例中的冒号改为逗号,易把宾语误解为只是第一个分句。而用冒号就不会有此误解,因为冒号的提示范围是从冒号之后到句号前。

六、各种标点符号书写的位置

句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横排时居左下,竖排时居右上,占一格的1/4的位置。问号、叹号横排时居左,竖排时居右,占半格的位置。引号横排时前半边居右上,后半边居左上,各占一格的1/4的位置;竖排时上半边居右下,下半边居左上,各占半格的位置。括号横排时前半边居右,后半边居左,各占半格;竖排上半边居下,下半边居上,各占半格。破折号、省略号居两格的正中。连接号放在格的中间。间隔号放在格的中心。书名号每半边居中占一格。专名号横排紧贴在字的下边,竖排紧贴在字的左边。着重号横排紧贴在字的下边,竖排紧贴在字的右边。

七、不能放在行首和行末的标点符号

在现代汉语中,所有的点号,包括句号、问号、叹号、逗号、冒号、分号、顿号等,都不能放在行首;间隔号也不能放在行首。如果遇到正好有点号在行首的情形,就要设法进行技术处理,使上一行的文字多挤一个字,或松开一个字,以避开这种现象的出现。目前在中国大陆流行使用的大多数文字处理软件有自动避免行首点号出现的功能。台、港、澳地区的汉语出版物常有行首点号出现,这在大陆地区是不允许的。

由前后(或上下)两半组成的标号有引号、括号和书名号。这三种标号的前半边(在竖排中是上半边)不能放在行末,但可放在行首;后半边(在竖排中是下半边)不能放在行首,但可放在行末。如遇到与本规定不合的情形,也要想法避免。

省略号、破折号占两个字位,写在两格的正中,可以放在行末,也可以放在行首;但不能一半放在行末,一半放在行首。

八、在停顿时间的长短方面,七种点号的关系

说话中的停顿,表现在文字上,便是点号。七种点号在停顿时间的长短方面,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说,句号、问号、叹号因为是句末点号,表示一句话说完了,隔断作用最强,因此停顿时间最长。分号表示复句间的停顿,其停顿时间介于句末点号和逗号之间,不能过长(否则会被误解为句末点号),也不能过短(过短会被当成逗号),一般来说比冒号略短些。逗号表示的是一句话中间的停顿,意思还没有表达完整,故停顿的时间比分号短而比顿号长。顿号表示的是并列的词语之间的停顿,停顿的时间必须很短,否则会分割并列成分之间的联系。在七种点号中,冒号比较特殊,其停顿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提示的程度,最长时相当于句号,最短时相当于逗号。七种点号的关系如下。

需要说明的是,点号停顿时间的长短是相对的。同一个点号,用在不同的句子结构中,会有长短不同的停顿;同一个点号,用在不同内容或不同风格的文章中,停顿时间也会有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