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皇帝全传-第2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为立国的根本。并非只为了贪图财利。使生活充裕的途径,全在于抓紧农业生产。”汉官曾批评努尔哈赤在位时期大兴土木,百姓深受困扰,皇太极吸取了此中教训,特别注意珍惜民力,保证农民有足够的生产时间。皇太极虽然身为一国之君,但对于农业生产的具体环节关心入微。他多次强调在安排农作物种植时应该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在地势低下、土性潮湿的地方应种植水稻、高粱;在地势较高、土性干燥的地方可广种杂粮。并且应该抓紧农时,及时播种、耕耘,以保证较好的收获。否则,一旦遇到虫、涝等自然灾害,就会措手不及。
从保护农业生产的角度出发,皇太极制订了一系列法令。他宣布对大牲畜实行保护政策。禁止滥杀牛、马、骡、驴,禁止牲畜践踏农田,牲畜闯入农田损坏了庄稼,必须追罚牲畜主人的银两,并由牲畜主人赔偿损坏的庄稼。为了加强护农法令的贯彻,皇太极以身作则,亲为表率。每当他行军出猎的时候,即便是在严寒时节,他也总是吩咐把自己的住处安排在野外,从不肯轻易闯入屯堡,惟恐惊扰了百姓。
皇太极的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首先是民族矛盾得到极大缓和,再有是后金的农业生产较快地摆脱了不景气局面,粮食生产逐渐达到了可以自给的程度。到1639年时,后金一年在酿酒方面的用粮就达数10万石之多。
在皇太极继承汗位之前,后金的手工业尚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规模有限,水平不高。所生产的布匹、铁器、船只等都远远无法满足需要,大量的物资必须从明朝、朝鲜等地运进来。即汗位后的皇太极力图尽早扭转这种窘境,为此他采取了种种措施。他大力提倡种植棉花,在后金境内四处推广纺纱织布,并经常奖赏技艺出众的纺织工匠。到了1633年,后金的纺织业技术已有很大提高,各种精细布匹都能够织造出来,已能满足后金境内的需求。在矿冶业方面,皇太极积极支持开矿冶炼,创办了不少冶炼场。冶炼业的发展直接带动了兵器生产。从天聪五年(公元1631年)开始,后金已能够成批生产极有威力的“红衣大炮”。“红衣大炮”在皇太极对明朝、朝鲜的战争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此外,在皇太极的积极倡导下,后金造船、陶瓷等业也有长足的进步。
随着农业、手工业的恢复、发展,商业贸易也出现了比较兴旺的局面。在对外贸易方面,后金用大宗的人参、东珠、貂皮等地方特产,同明朝、朝鲜、蒙古通商,换取粮食、布匹等生活用品。在后金内部,皇太极鼓励各族商人设店售货,开设当铺,发行借贷,并允许粮食投放市场,但不许商人囤积居奇,进行商业投机。为了疏通后金的商业网络,皇太极非常注意整顿商业税收,严禁有关官员和利用职权之便,损公肥私,受贿漏税。镶蓝旗官员法都在掌管辽东城西关红、蓝桥的税收时,偷税12两银子,随即被皇太极革去了职务。
经过皇太极10多年的励精图治,后金逐渐摆脱了经济凋敝的阴影,安定了人民的生活,增强了国力,从而为进一步向外扩张打下了比较坚实的物质基础。
对外扩张作战不仅需要坚实的经济后盾,而且离不开强悍善战的军事队伍。皇太极积极扩编八旗,严饬军备,就是要保持雄厚的军事实力,确保对外战争的胜利。
努尔哈赤在军事上取得的辉煌战绩,与他拥有一支八旗劲旅有密切关系。由精于骑射、作风顽强的满族人所组成的满族八旗具有很强的战斗力。当时明朝方面有着这样一句话:“女真满万不可敌。”但满族人口不多,兵源有限,在战争中满族八旗不断减员,而对外战争仍是相当频繁,并且战争的规模也日趋扩大,如何才能保持和发展一支强大的军事队伍,以立足于不败之地呢?
皇太极充分利用了蒙、汉归附和被掠人口这个充裕的兵源。在满族八旗之外,他正式建立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早在努尔哈赤时期,努尔哈赤就开始把归服的蒙古人编为蒙古牛录,隶属于满族八旗。随着蒙古族归附者日益增多,牛录数目也不断增加。到了皇太极时期,开始了大规模的编旗活动。天聪七年,编成蒙古两旗,称为“右营”和“左营”。两年后察哈尔部被征服,皇太极又将原来的蒙古牛录加上内外喀喇沁蒙古的众多壮丁,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扩编,正式成立蒙古八旗,旗制与满族八旗相同。
汉军八旗正式组建于天聪五年。皇太极下令在隶属于满族八旗的汉人壮丁中,每10人抽调1人入征,组成了1500人的汉人军队,队伍中的士兵多为炮手和枪手,娴于火器,这支队伍在满语中叫做“乌真超哈”(重兵)。汉军很受皇太极的重视。皇太极曾多次检阅过这支队伍,崇德二年(公元1637年),汉军扩编为左、右翼两旗,后来又扩为四旗,到了崇德七年,汉军再次扩到八旗。八旗汉军由此成定制,旗制也与满族八旗相同。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与满族八旗有一点很大的不同是,满族八旗的旗主都是实行世袭制,而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的旗主则由皇太极任命,不称职者可随时撤换。所有的满、蒙、汉八旗军队,都由皇太极直接指挥和调遣。
为了改变汉人心目中八旗军烧杀抢掠的形象,在每次出征前,皇太极总要详细申明军纪。比如不得杀害降民,不得离散降民父子、夫妇,不得奸淫妇女,不许践踏禾苗,不许酗酒等等。若士兵违犯了军纪,不仅本人受罚,领兵的将官也要受到牵连。每当战事结束后,皇太极都要进行认真的总结,让部下举报各种违纪行为,严肃处理。
在皇太极极力推行改革的过程中,他遇到了一个重大阻碍,即他手中缺乏足够的权力。努尔哈赤死后,后金出现了“八王共治”的局面。拥有极大权力的八旗旗主贝勒们操纵着国家决策机构——议政会议。军政大事都由集体定夺,汗不能违背旗主们的意愿独断专行。若汗平庸无能,旗主们还有权更换汗主。
雄心勃勃的皇太极不能长期容忍这种局面,所以从即汗位之日起,他就开始积极筹划,着力加强君主集权,削弱权贵们的势力。天命十一年(公元1626年)九月,皇太极在八旗各设总管旗务大臣一名,他们直接掌管旗中一切民政事务,可以和贝勒们一起参议国事。后来,皇太极又设立佐管大臣、调遣大臣各两名,协理旗中事务,分别重点负责刑法和出兵驻防。这样一来就打破了旗主们独擅一切的局面,分散了他们手中的权力。
在汗位初步稳固之后,天聪三年(公元1629年),皇太极在贝勒大臣会议上宣布了一条重要决定:免去三大贝勒轮流执政的权力,改由诸贝勒们代理。以此为起点,三大贝勒的显赫地位不断受到摧抑。
三大贝勒的特权被削夺了,“八王共治”的局面也已经瓦解,皇太极可谓是大权在握。天聪九年,后金从蒙古苏泰太后手中得到了历代传国玉玺。君臣上下顿时欣喜若狂,认为这是吉祥之兆。在群臣的一致推举下,皇太极于第二年的四月十一日正式即皇帝位,定国号为大清。他由后金的天聪汗一举登上了“真龙天子”的宝座。
早在天聪五年,皇太极就仿照明朝制度,设立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每部由一名贝勒总掌部务,下面分设承政、参政、启心郎等官。此时,贝勒们与皇太极已由原来的平列关系转化为封建的君臣隶属关系,到了崇德五年(公元1640年),皇太极又下令废除了贝勒主持部务的制度,将中央统治机构的权力进一步集中到自己手中,崇德元年,皇太极设立了监察机关——都察院。都察院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质,其职责就是劝谏君王,弹劾臣下的不法行为。同年,皇太极还设立了蒙古衙门,专门负责处理对蒙古方面的事务。两年后蒙古衙门改称理藩院。后金的行政机构经过这一番比较大的改革,更有利于皇太极加强君主集权。
后金的行政机构经过完善之后,还需要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官吏队伍。皇太极十分注意人才的选拔。他向臣子们说:“治理国家,人才是根本。你们做臣子的都应把荐贤当做一件大事。”
实行科举考试是皇太极选拔人才的一项重要措施。在执政期间,皇太极举行了多次考试,从满、汉、蒙等各族生员中拔取优秀人才,有时他还单独对汉族生员进行考核,对汉族生员中原来沦为奴仆的,他都将他们从奴籍中拔出。通过科举考试,一大批有才干的知识分子——主要是汉族知识分子被皇太极网罗到了各级行政机构中,维护着后金的统治秩序。
三、纵横驰骋决战决胜
作为开国立业的一代君王,皇太极在充满了血与火的沙场上留下了光辉的业绩。皇太极继承汗位的时候,后金仍没有摆脱四面受敌的局面。皇太极曾对当时面临的形势进行了分析:后金东邻朝鲜,北接蒙古,西面则是明朝。后金的扩张活动对明朝、蒙古和朝鲜都构成了直接危胁,使得它们对后金抱有很深的敌视情绪。在与后金相抗这一点上,它们有着共同的利益。
为摆脱险恶的处境,首先要确立对敌策略。经过反复权衡与思考,皇太极决定对主要敌人明朝采取议和的策略,先争取时间,再图大举;蒙古和朝鲜则是内顾之忧,必须先加以解决。
长期以来,朝鲜一直是明朝的忠实盟友。明朝方面打算利用朝鲜对后金实行牵制,明军毛文龙部就驻扎在朝鲜境内,得到朝鲜的物质资助,经常对后金出击骚扰。为了征服朝鲜,天聪元年(公元1627年)一月,皇太极乘朝鲜发生内乱之机,派遣阿敏统率3万军队出征朝鲜。后金军队突袭义州,全歼了城中朝鲜守军。同时又分兵夜袭铁山,击败了驻扎在那里的明军,迫使其退往皮岛。接着又攻占了江华岛,俘获了朝鲜王妃、王子和宗室大臣。朝鲜国王李倧走投无路,只得出城投降,与皇太极签订了城下之盟。盟约中规定,朝鲜向清称臣,成为清的属国,每年必须送纳大批贡品,并将国王的两个儿子送到沈阳作为人质。接着,皇太极又发兵攻取了皮岛,全歼驻岛明军。皇太极对朝鲜的战争取得了彻底胜利,将朝鲜完全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在后金西北的是蒙古。当时,蒙古部落众多,基本上可分为三大部分,其中,漠南蒙古地处明朝与后金之间,位置尤为重要,成为明与后金争夺的重点。明朝每年拿出大量钱财,羁縻漠南蒙古各部,要他们抵御后金。皇太极则采取软硬兼施的两手策略,以强大的武力为后盾,积极争取蒙古各部归属自己。对于归顺后金的各部首领,皇太极一律予以优厚的待遇。
漠南蒙古各部中最强大的是察哈尔部。察哈尔部首领林丹汗恃强自傲,依仗明朝在政治、经济上的支持,坚决与后金为敌。林丹汗对属下各部的统治也十分残暴,他到处出兵攻掠,滥施淫威,经常向各部索取各种财物,挑起争端。林丹汗的暴虐统治激起土默特等部联合起兵反抗,但结果损失惨重,不得不向后金求援。皇太极借此机会,召集漠南蒙古部落的一些代表在沈阳会盟宣誓,决定联合出兵攻打察哈尔部。然后皇太极以盟主的身份征调科尔沁、喀喇沁、敖汉等部兵马,会同后金军队一起西征。联军在席尔哈、席伯图等地接连击败了察哈尔部军队,向西一直追击到阿尔泰山方才收兵。为了加强对归附于自己的蒙古各部的控制,皇太极在这次西征后向各部颁布了从征军令,严申军纪,强调对不服从约束的漠南蒙古各部要绳之以法。
天聪六年,皇太极再次调集归附的蒙古各部兵马同八旗军一道大举西征。他在昭乌达(今昭乌达盟)会集蒙古各部首领,对他们出兵的表现做了总结。然后挥师向西疾进。林丹汗因部属纷纷叛离,力量削弱,自觉抵挡不住皇太极的兵锋,便率领部众再次向西奔逃,一直渡过了黄河,向西藏方向逃去。天聪八年,林丹汗在青海大草滩出天花而死,部众纷纷逃散。皇太极闻讯后立即派多尔衮率兵前去招抚林丹汗的残部。第二年,林丹汗之子额哲率领部众归顺了后金。从此,漠南蒙古完全被皇太极所控制,明朝在蒙古一线受到了严重威胁。
黑龙江地区是女真人的故乡。努尔哈赤在世之日,后金已经统一了黑龙江下游地区,但黑龙江中、上游地区仍在其控制范围之外。皇太极继承了父亲的遗愿,不断向黑龙江中上游地区发展势力。他继续推行努尔哈赤招抚与军事征服相结合的策略,但不偏重于武力。他指示北征的将领要对当地的民众讲明:我们的祖先都是一家人,这在典籍上记载得明明白白。要用同宗同语的观念感化当地民众,与他们同甘共苦,笼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