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皇帝全传-第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废主宝融,受禅称帝了。
萧衍当上大司马,已是众望所归,登基称帝似乎已经不成问题。但萧衍仍不敢贸然行事,故也不好向臣下提起。一日骠骑司马沈约转弯抹角谈及此事,萧衍装做不明其意,故意含糊其辞,挡了过去。又一日,沈约干脆明白提出其当继承大位。萧衍听了,沉默半晌,才说:“且待我三思。”过了一段时间才应允。沈约出去后,萧衍又召见范云告知此事,范云意思与沈约大致相同,萧衍大喜,即让范云与沈约明早一同来见他。
次日,沈约先至朝殿,见范云尚未到来,竟先行进入。萧衍即令沈约负责筹划代齐事宜,沈约从怀中取出三纸,一为加九锡文,一为封梁王文,第三纸竟是内禅诏书,萧衍大为惊叹,没有更改一字即表示同意。范云来到殿门,不见沈约,乃徘徊于寿光阁外,后经问明殿门卫士,才知沈约已经先入,心中很不是滋味。又过了一会,沈约出来,举手向左,就是将来让范云为左仆射的意思,范云解此意,当然转惊为喜。这时萧衍又将范云召入,将沈约所制三文交给范云,范云亦赞叹不已。
过了几日,即有诏进大司马萧衍位相国,总百揆,领扬州牧,封十郡为梁公,备九锡之礼,置梁国百司。萧衍先是上表不从,至二月见无人出面反对,才欣然接受诏命。此时有湘东王宝晊,早在东昏侯受诛时就冀望能登上帝位,谁知后来只当了个太常,心中很是不满。至萧衍进位相国,更是口吐怨言。事为萧衍所知,当即诬称宝晊谋反,将宝晊及弟宝贤尽皆杀死。又过数日,和帝再下诏增封梁公十郡,进爵为王,所有梁国要职,皆仿天朝成制。萧衍以沈约为吏部尚书兼右仆射,范云为侍中。
范云没当上左仆射,心中怏怏不乐,伺机于萧衍受禅时再立一功。谁知迁延几十天,竟不闻萧衍再提受禅之事。细究其因,原来萧衍入宫之后,除东昏侯的潘贵妃被领军王茂诛杀之外,尚有余妃和吴淑媛两个美女,全都被萧衍据为己有。由是萧衍竟为女色所迷,所有政事一概置之度外了。范云对此非常着急,遂特邀领军王茂一同入殿来见萧衍,向其陈明抓住时机代齐自立的利害。萧衍听后乃决计篡齐,准备受禅。为清除称帝隐患,萧衍又借口邵陵王宝信、晋熙王宝嵩、桂阳王宝贞3人与湘东王宝晊谋反有关,于一日之内下令自尽。其时三王年龄都不过10岁上下。另有庐陵王宝玄,软弱无能,忧惧而死。再就是鄱阳王宝寅,年方16岁,跳墙逃出,昼伏夜行,最后到达寿阳,被北魏扬州刺史王澄收留。至此,明帝诸子仅剩下晋安王宝义和齐和帝宝融。萧衍这才奉表宝融,请其东归建康。宝融乃诏令萧衍之弟萧儋为荆州刺史,都督荆、湘等六州军事。萧儋虽年纪不大,但却少年老成。当时荆州正处军旅之后,公私空乏,他励精图治,广屯田,省力役,体问兵死之家,诚接天下贤士,于是人人得尽其意,民心尽归萧氏。及至宝融启程,朝野东西遥相呼应,声称上天之意,已欲萧衍为帝。又作“行中水,为天子”的谶语,让各地儿童传唱,造成舆论攻势。宝融手下中领军夏侯祥接沈约、范云书,教他迫帝禅位。在此态势下,夏侯祥见风使舵,至姑熟(今安徽当涂)逼齐和帝下诏禅位。和帝之诏到了建康,宣德太后亦下令表示同意,萧衍至此反故作谦恭之态,几次抗表谦让,于是豫章王元琳率齐宫819人,范云领梁臣117人,一并再三上书称臣,乞请践祚,太史令蒋道秀陈天文符谶64条,萧衍才勉强接受。于是选吉日良辰,即位南郊,祭告天地,登坛受百官朝贺。改齐中兴二年为梁天监元年,大赦天下。时间为公元502年。
萧衍即位次日,下诏废齐和帝宝融为巴陵王,居姑熟,一切礼遇皆仿齐初。又下诏封诸弟为王,沈约为尚书仆射,范云为吏部尚书,其他文武百官亦各有封赐。封官设职完毕,萧衍即遣亲信郑伯禽赴姑熟,以生金进巴陵王,杀之。萧衍托称宝融暴亡,追尊为和帝,按皇帝之礼大殓,将其葬于安陵。又下诏改晋安王宝义为巴陵王,仍奉齐朝宗祀。宝义自幼有废疾,口不能言,故于明帝诸子中独能得全。
三、无意政治有心入佛
萧衍登基之初,鉴于齐亡教训,总是勤于政务,孜孜不倦。即令寒冬腊月,也是五更即起,批改公文,以至于双手皴裂。又注重纳谏,特诏令于东府前谤木、肺石旁各置一函,凡布衣处士,欲指陈时事,有所建议,可投书于谤木函中;凡功臣才士,如有功劳未达,才不尽用,可投书于肺石函中。萧衍还倡勤俭。“一冠三载,一被二年”,其所用衣物,均已洗濯数次,平常吃饭只以菜蔬豆羹粝食为主。并且每日只吃一餐,遇有事务繁忙,便喝点稀汤充饥。每当简选长吏时,务必求选廉平,并亲自于殿前召见被选者,勉之以为政清廉之道。又特下诏全国,如小县令有才干政绩者,即迁大县;大县令有才干政绩者,即迁二千石。当时朝臣中有二人皆以廉洁著称,遂分别提拔为内史、太守。由是上行下效,吏治有了不少起色。
萧衍和历代君主一样,也对开国元勋大加疑忌。梁朝开国功臣首推张弘策、范云和沈约。张范二人开国之初即相继谢世。惟沈约是萧衍好友,又助萧衍受禅登基。本应好好重用,但事实却非如此。萧衍先是重用徐勉、周舍,又继之以重用谢朏,最后起用寒士朱异,让其执掌权要20余年,惟沈约不但不被重用,还常被诃责,不久即病重而死。
萧衍对开国元勋如此刻薄,对皇室权贵却是恩礼优加,关怀备至,甚至显得愚懦不堪。这突出表现在对其弟萧宏和其子萧综的态度上。
临川王萧宏是萧衍的六弟,其人“奢僭无度”。萧衍尽管知道萧宏曾藏匿杀人凶犯,欲财聚货,甚至派人刺杀自己,但对萧宏并不追究,仍封官加职。然而,不久,萧宏变本加厉,肆意妄为,竟与萧衍之长女永兴公主勾搭成奸,而且两人密谋篡逆,派二僮行刺萧衍,不料二僮稍事磨蹭,错过时机,被舆卫捉住斩首。永兴公主自觉无颜再见父亲,回宫即自尽身亡。临川王萧宏闻知事败亦忧惧成疾,不久亦死。
豫章王萧综是萧衍次子,其生母吴淑媛是齐东昏侯宫姬,萧衍纳之为妃后,极为宠爱,仅七月即生萧综。天监三年(公元504年)封为豫章郡王,邑二千户,至普通二年(公元521年),入朝为侍中,镇右将军。吴淑媛色去宠衰,心怀怨望,便将随萧衍七月生综之事告知萧综,综由此认为自己是东昏侯之子。普通元年(公元525年),魏元法僧降梁,陈庆之等为之接应,结果被魏所败。萧衍乃命萧综出镇彭城,都督诸军。不久魏调临淮王为东道行台,率兵进逼彭城。萧衍恐怕萧综失利,即召综还朝,综却于此时投奔魏军。魏朝见萧衍次子来降,非常高兴,当即授萧综为侍中、太尉、高平公、丹阳王,邑七千户。萧综这时改名为缵,特地为东昏侯举哀,服斩衰三年。萧衍闻次子投魏,大为惊愕,遂削其爵撤除属籍,改其子孙为悖氏,并废吴淑媛为庶人。后来陈庆之随元颢伐魏,萧衍听说萧综有南归之意,令吴淑媛以综儿时衣服让庆之捎去,综却坚决不回。未几吴淑媛病故,萧衍又生怜惜之心,诏赐复综爵,谥吴淑媛为敬,又封综子萧直为永新侯。
萧衍为梁帝,初雅重儒术,设国子监,增广生员,立五馆,设五经博士。萧衍本人虽日理万机,犹卷不释手,燃烛侧光,一看就是半夜。亲撰《春秋答问》、《尚书大义》、《中庸讲疏》、《孔子正言》等计200余卷,王侯朝臣质疑,萧衍皆亲为解释。于是四方郡国,趋学向儒,云集于京师者不可胜数。但当萧衍进入暮年,思想有所变化,尤经萧宏、萧综两次事件打击,竟逐渐看破红尘,转入佛门,成为中国古代皇帝中惟一的在位和尚皇帝。为便于祭拜佛祖,萧衍令于宫城附近修筑同泰寺,寺中供奉莲座,宝相巍峨,殿宇弘敞。为来往便当,又令于宫城中开大通门直对寺门,萧衍早晚即可由此门入寺拜佛参禅。
普通八年(公元527年)三月,萧衍亲临同泰寺,为表忠心事佛,竟舍身入寺,做了三天的住持和尚,然后才返回宫中,并下令改元为大通。萧衍信佛之后,不仅自己断绝女色,不食荤腥,而且下诏全国,今后祭祀宗庙神灵不许再用牛羊猪等,只能用蔬菜水果。此令一下,朝野为之震动。人们都认为,连祭祀尚不可杀生,那么肉也不可再吃了,无法接受。如此群情汹汹,竟引动朝廷商议,拟用大脯代牛。报与萧衍,萧衍坚决拒绝用牲。最后经再三请求,才许用面粉捏成牲像祭祀。
当时有南印度僧菩提达摩闻听梁朝重佛,不远万里,由海路乘船至广州。萧衍听有远方高僧到来,立即命令地方官吏马上将其护送入都,亲自于内殿召见,谈论佛理。然而没过多久,达摩见话不投机即告辞而去,后来渡江至嵩山少林寺传经授徒,竟成为中国禅宗第一世祖。
萧衍礼遇高僧不成,于是转尊俗僧慧约为师,亲自受戒,并令太子王公以下,皆以慧约为师。此令一下,朝官权贵受戒者竟达50000人之多。萧衍又把佛经弄来精心研读,这样一来遂使朝纲废弛,宵小弄权。此时贤相周舍、徐勉已相继逝世。只有尚书令何敬容与寒士出身的侍中朱异表里用事。何敬容久处台阁,详悉旧闻且聪明识治,虽然趋势信佛,但也未妨碍政务。朱异则善窥人主旨意,能阿谀以承上旨,任官30年,广纳货贿,蒙蔽朝廷,萧衍偏独信用,以致朝政更加昏暗。
大通三年(公元529年)九月,萧衍再幸同泰寺。他脱去御衣兖服,于寺中沐浴完毕即换上法衣袈裟,宛如一位入寺多年的老僧,当晚即在寺中僧房居住,素床瓦器私人执役,与寺中主持相似。次日天明,设四部无遮大会,萧衍着法衣亲自开讲堂法座,为四部大众(僧、尼)讲经。讲毕即再次将肉身舍入寺中,自号三宝奴。如此过了10,王公大臣聚钱1亿万,请求赎回皇帝菩萨。众僧两头不能得罪,实在不好说什么,只有木然无语,算是做了答复。又过了一天,文武百官集于同泰寺东门,奉表请皇帝还宫。萧衍答书语意恳切,竟对群臣用“顿首”之辞,声称既已舍身入寺就无返俗之意。群臣连上三表,萧衍才好不情愿地回到宫中。
大同三年(公元537年),萧衍令修长干寺阿育王塔,发现佛爪发舍利,萧衍以为佛家盛事,亲赴该寺再做法事,并诏令大赦天下。中大同元年(公元546年)春天,萧衍再至同泰寺设四部无遮大会,开讲《金字三慧经》,又舍身寺中,并许以所王境土供养三宝。过了一月,王室公卿以钱2亿万奉赎。萧衍又推辞一番才停讲经义,下诏改元并大赦天下。萧衍回宫当晚,同泰寺发生火灾,浮图被毁。萧衍闻报说:“这是妖魔所为,应广做法事祈禳。”乃下诏:“道高魔盛,行善鄣生,应大兴土木,重建浮图倍盛往日!”遂兴造十二级浮图,后因侯景之乱而止。
距上次舍身同泰寺仅一年,萧衍因西魏大将侯景来降,认为是佛祖保佑,于是又演出一场历时37天的舍身闹剧。不仅如此,年逾古稀的萧衍还变得刚愎自用,不知纳谏。当时有散骑常侍贺琛上谏书一篇,陈述当时士风奢靡而君不察的流弊。竟致萧衍大怒,责其空作漫语,徒沽直名,其实他只是恨贺琛说出了他无法改变的现实。在这种政治形势下,其败亡之势是可想而知的。果然就在萧衍做皇帝后的第47个年头,发生了著名的侯景之乱。
四、侯景作乱武帝饿毙
侯景本是已经同化于鲜卑的羯族人,曾作过怀朔镇的外兵史,和北齐开国皇帝高欢极为友好。怀朔六镇起义失败后,侯景降于契胡部落的酋长尔朱荣。后在镇压葛荣时为先锋,因功至定州刺史。及高欢灭尔朱氏后,侯景又依附于高欢,并深得赏识,历任尚书左仆射、吏部尚书、司空、司徒等职。
侯景因功自傲,常轻视高欢之子高澄。高欢死后,高澄想将侯景调回夺其兵权。侯景自思索与高澄不睦,心不自安,于是以河南十三州之地降于西魏。西魏对侯景之降态度非常谨慎,明面上给侯景以太傅、上谷公、河南行道台等高官厚爵,暗地里则分派大军陆续接收侯景所辖州县,一面接连召景入朝长安,想趁机夺其兵权。侯景看到这种形势,于是决计上表萧衍,请降梁朝。
萧衍接到侯景上表,立即召群臣廷议后,并诏授侯景为大将军,封河南王,都督河南北诸军事。并派司州刺史羊鸦仁等率兵30000,分赴悬瓠,接应侯景。时有平西将军谘议周弘正素知侯景性情,听说朝廷受侯景之降,不禁叹道:“乱事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