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南北朝:三国归隋的统一路-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蕉ǖ胤脚崖业恼揭壑卸加谐錾硐帧L旒瘟辏ü565年),韩子高升任右卫将军,一时位高权重,成为朝中不可轻视的人物。
然而,韩子高的地位过分地依附于陈文帝,一旦陈文帝驾崩,他也就大祸临头了。
陈文帝临终前担心十三岁的太子陈伯宗难堪大任,提出把皇位传给弟弟安成王陈顼,陈顼泪流满面、执意推辞。陈文帝显然是在试探陈顼的底(正与宇文泰的手段不谋而合),因为在此之前,陈文帝曾与五兵尚书孔奂、中书舍人刘师知、尚书仆射到仲举等人商议改立陈顼为储君,遭到众人的一致反对,便打消了这一念头,还对孔奂等人大为赞赏。
陈文帝大力提拔陈项,是要借助宗室的力量来对抗与经济一同恢复的世族势力,稳固陈氏江山,但他还没大方到愿意把江山转让给弟弟。陈顼也很聪明,当面向哥哥表了忠心,取得了信任。陈文帝在遗诏中,任命陈顼与刘师知、到仲举共同辅佐十三岁的太子。陈伯宗继位,改元光大,以陈顼为大将军、司徒、录尚书、都督中外诸军事。
刘师知是陈武帝的重臣,他最大的一件“功劳”就是参与执行了杀害梁敬帝的任务,到仲举则是陈文帝的重臣,两位都是文官,在宫中参与决策大事。陈顼带领左右亲随入驻尚书省,主持行政工作,刘师知等人心存忌惮。几个人商量着要把陈顼外调,由太后东宫的通事舍人殷不佞给陈顼假传太后的旨意,说:“如今天下太平,四方无事,安成王可以返回东府(位于台城外)处理扬州的事务。”
陈顼领旨退到内室,手下的参谋毛喜对他说:“如今社稷未宁,局势不稳,这肯定不是太后的意思。希望大王以社稷为重,三思而行,千万不可让奸人得逞,步曹爽的后尘!”
陈顼本来就是半信半疑,听了毛喜的分析,深感有理,便假装生病,把刘师知召到府中谈话,同时派毛喜进东宫向太后和皇帝求证,马上戳穿了谎言。(刘师知等人也是没有政治斗争经验,如此重要的决策,至少也得拉太后或皇帝这样的靠山啊,什么前期工作都不做就想空手套白狼,实在是异想天开)
陈顼得到确凿证据,当即囚禁了刘师知,并入宫向太后和皇帝通报刘师知等人的罪状。刘师知下狱赐死,到仲举贬官软禁,跑腿的殷不佞倒是运气不坏,因为品行不错,被陈顼免了罪,只是做不成通事舍人了。到仲举事败,韩子高吓坏了,他俩同为文帝时代的要臣,不免兔死狐悲。韩子高心知自己手握兵权,必被猜忌,主动向陈顼请求出镇外地。可是陈项与陈文帝不同,对男色没有兴趣,不予理睬。没过多久,陈顼接到告发,说韩子高与到仲举谋反,便将两人赐死。韩子高时年三十岁,看起来,“天妒红颜”的说法,对于男人也是适用的。
韩子高被杀的消息在陈国掀起轩然大波,据守长沙的湘州刺史华皎与韩子高一样属于文帝嫡系,心不自安。为求自保,他一面秘密招兵买马,与北周和荆州后梁政权接触,取得两方的支持,一面向朝廷上折,请求调任广州刺史。
陈顼看出华皎的用意,假装答应了他的要求,却扣住诏书不发,以大将吴明彻为新任湘州刺史,率领三万水军赶往郢州,征南大将军淳于量率领五万水军跟进;陆路方面,以冠武将军杨文通从安成(今江西安福西)出茶陵,巴山太守黄法慧从宜阳(今江西宜春)出醴陵;又以司空徐度为车骑将军,总督十几万大军,进兵湘州。
面对陈顼咄咄逼人的攻势,华皎这边只有巴州刺史戴僧朔、长沙太守曹庆等少数将领响应,强弱悬殊,他忙向北周与后梁求救。
北周把陈顼送回陈国后,两国便恢复了正常的邦交,五年没打仗了。北周宇文护却不满于现状,总觉得陈顼这个放回去的“人质”没能带来更多的好处。他压制住国内反对出兵的声音,以周武帝的胞弟、卫国公宇文直为总督,大将军权景宣和元定分别率领水军和陆军南下,援助华皎。
在荆州江陵,后梁宣帝萧詧已经去世,在位的是他的儿子梁明帝萧岿。此人很热衷于对南朝作战,欣然接受了华皎的归降书,派出柱国王操率两万水军与华皎会合。
周、梁援军与华皎本部军队兵分水陆两路:水军由华皎统领,包括权景宣的北周水军与王操的后梁水军,顺流而下,屯兵长江上的白螺矶(今湖北监利东南);陆军驻扎在鲁山,由宇文直指挥,其中元定的几千北周步骑兵进围郢州。南陈也不示弱,吴明彻溯江而上,与华皎相持,淳于量则驻军夏口,阻住元定的退路。一时间,周、梁、华、陈四方军队纵横驰骋,甚是热闹。
华皎得到援军,信心倍增,水军船队从巴陵浩浩荡荡地出发,顺流乘风,很快就在郢州附近的沌口与吴明彻等人的陈军相遇,一场惊心动魄的大规模水战开始了。
华皎的周梁联军占据上游,优势明显,尤其是主力船只体型庞大,船上置有拍竿,令陈军难以靠近。所谓拍竿,实际上是一种大船上配备的重型武器,一般的形式是:在船上竖起桅杆,每根桅杆上固定一道粗壮的横杆(类似巨型投石机的杆臂),一头悬上大石,伸出船外,另一头用绳索连接辘轳,由多名士兵控制,一旦敌船行驶到攻击距离内,就驱动拍竿砸下大石,将其击碎。拍竿作为水战利器,最初出现在晋代,到了南北朝后期使用逐渐频繁起来。陈军船上也有拍竿,但数量和威力远不及周梁联军。
吴明彻和淳于量并未被联军的气势吓跑,他们分析战势后,终于想出了应敌良策:花重金在于军中募集一批敢死队员,驾驶多艘小船冲向华皎的船队,不断进行骚扰。联军使用拍竿反击,小船顿成碎片,可是联军的石块也消耗完了。这时,淳于量才指挥陈军的大船用拍竿发起攻击,失去拍竿威力的联军大船无法拒敌,全部被击破沉没于长江之中。
华皎不甘失败,又用船装上干柴,点上火,向陈军驶去,打算焚烧陈军船只,不料风向突变,反而把自家的船给烧着了。于是联军大败,华皎、戴僧朔、宇文直等人乘小船逃往后梁。元定的军队攻不下郢州,仓皇退到巴陵,被先期占领巴陵、长沙等地的陈将徐度、杨文通生擒。
吴明彻乘胜追击,一举攻克后梁的河东(今湖北松滋一带),又在第二年(光大二年,公元568年)兵临江陵,引水灌城,梁明帝吓得逃往纪南(今湖北江陵北)。眼看江陵城危在旦夕,北周也不想丢掉这个附庸,大将军田弘率领周军协助后梁军队日夜苦战,终于打败了陈军。吴明彻见后梁后援强大,就势退到公安,梁明帝才得以返回江陵,继续维持他的傀儡政权。
陈顼平定了华皎的叛乱,扫除了忠于文帝的势力。光大二年年底,他借太皇太后(即陈伞统络锏哪盖祝┑拿睿系舫虏冢粤⑽郏脑ǎ俏赂咦谛⑿邸S止肆侥辏虏诒┍校杲鍪咚辏渲械哪谀唬幌担琳叽蟾乓材懿赂霭司挪焕胧恕
十、三十年后河东
宇文护征讨陈国,以为能够乘人之危,结果得不偿失,周、陈关系陷入僵局。宇文护派当年护送陈宣帝回国的杜杲出使陈国,向陈宣帝阐明利害,两国才重新修好,避免了进一步的军事冲突。
宇文护急于与陈国讲和,是利益使然。一方面,在长江流域作战,北周的确不是经验丰富的陈军的对手;另一方面,北周也需要排除干扰,专心对付东方的强敌——北齐。
北齐帝国家大业大,却被高洋起了个坏头,从立国之初,到最后灭亡,基本就是个“疯子帝国”。不仅如此,北齐的皇帝普遍还有两个特点:第一、长得帅,第二、短命。
“长得帅”不难解释,高欢是“长头高颧,齿白如玉”,娄昭君也算鲜卑美女,他们后代的长相自然不会吃亏。唯一的例外是高洋,怎么看也不像是高欢和娄昭君生出来的(有人推测,高洋出生前,高欢夫妇正好是在尔朱荣的军旅之中,外界压力过大,导致他先天发育上的缺陷),倒像捡来的一般,也怪不得娄昭君对他很不待见。
“短命”是从高澄时代以来就一直保持的“传统”:高澄被厨子刺杀,活了二十九岁;高洋酗酒,三十一岁上了西天;高殷更惨,十七岁就被叔叔高演杀害;高演在侄子死后不久就遭了报应,和高殷一样,他在位的时间也不到一年。
高演的死因,大致有三种说法。《资治通鉴》上说,有一次高演外出打猎,坐骑被一只忽然窜出的大兔子吓倒(没错,就是兔子!),狠狠地坠落在地,把肋骨给摔断了,不治而亡。这是“摔死说”。
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则说,高演生性至孝,母亲娄昭君患病针灸,他握拳代痛,娄昭君的指甲抓入掌心,血流满手。娄昭君病好了,高演则因为感染病菌去世。这是“病死说”。
第三种说法源于《北齐书》和《北史》,野史又进行了演绎,说高演夺了帝位,杀了侄子,心神不宁,常在宫中看见高洋和杨愔等人的鬼魂飘来飘去,对他扬言报仇。高演害怕,渐渐精神恍惚,身心憔悴,便想用校场演武的方式驱鬼,不料坐骑被兔子吓倒,坠地而亡。这种说法的后半部分与“摔死说”相似,但更具传奇色彩,不妨称为“吓死说”。
不管是哪种死法,临终的高演一定是后悔不迭。娄昭君探病,向他反复询问高殷的去处,高演理亏,无言以对。老太后掩饰不住内心的悲愤,当场扔下一句话:“你不听我的话,杀了他,活该抵命!”高演就这样在痛苦和悔恨中死去了,终年二十七岁。
高演是高氏兄弟中唯一不嗜杀的皇帝,除了杀害高殷,他没有什么劣迹。他革除高洋时代的弊政,重视官员的考核与任用,北齐朝政有了很大的改善。同时,高演志在富国强兵,一统天下,曾请太子中庶子卢叔武等人撰写了《平西策》,作为与北周作战的指导性文件。
如果高演不杀高殷,是否就不会碰上大兔子,是否就不会早死,是否就可以带领北齐走上康庄大道?我们不得而知。我们所知道的是,高演吸取哥哥高洋的教训,没有把皇位传给太子高百年,下诏由弟弟长广王高湛入继大统,并且告诫他说:“高百年无罪,你可将他好好安置,不要学我。”
北齐的皇帝宝座,继续按照兄终弟及的模式向下传,轮到了高欢第九个儿子高湛的手中。高湛就是北齐世祖武成帝。
高湛外表俊美高大,是符合北齐皇帝特征的典型帅哥。漂亮孩子谁不喜欢?高欢也不免俗,对他格外钟爱,与柔然和亲时,为他迎娶了阿那瑰可汗的孙女。父母过度的溺爱没有造就经天纬地的男子汉,倒是把高湛惯成了一个无德无才的绣花枕头。
高演做上皇帝,高湛出了不少力。高演怀疑高殷时,他也在邺城,心不自安,就找来宗室高元海,求教应对策略。高元海不冷不热地回答说:“皇太后身体健康,皇上孝悌友爱,殿下不必胡思乱想!”高湛急了,发火说:“我找你来是听这些的吗?”他把高元海关在自家后堂,逼他想对策。高元海没办法,绕着床折腾了一宿,提出上中下三策,并声明:“依我看,这三个策略殿下一个也不会用。”
高湛也不生气,马上让高元海说上策。高元海说:“殿下效仿汉朝的梁孝王,带上少数几个贴身侍从去晋阳,先见太后,请求哀怜,然后再去见皇上,交出兵权。直到老死,不问朝政。此为上策。”高湛觉得不妥,接着问中策。
“殿下向皇上上表,就说自己权力太大,恐怕遭受嫉恨,请求外放到青州和齐州去做刺史,必能解除疑心,此为中策。”
高湛摇摇头,说:“去青州这样的鬼地方不算个事儿,你再说说下策吧。”
高元海愁容满面:“我怕诛连九族……”高湛强令他说。
“下策就是,干脆起兵,拥立济南王(高殷)复位,杀掉帮凶高归彦,号令天下,讨伐不臣。”
讽刺的是,高湛对高元海这个造反的主意却很感兴趣,可是他胆小不敢干,又不好意思告诉高元海,三个策略他确实一个也不会用,就找“专家”占卜。没想到答案是:“什么也不做,就是大吉。”高湛笑了,鬼神知我心啊,就什么也不做了。(由此可以看出,高湛压根儿没有什么魄力,即使明明知道怎样做有利,也不去做,最后只能凭运气了)
结果高湛还真撞上了狗屎运,不但没有任何生命危险,还白捡了一个皇位。高湛一上台,北齐的噩梦正式开始了。
高湛即位很顺利,得感谢一个人,他就是号称拥有六军的平秦王高归彦。高演去世时,高归彦主动跑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