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女亲王 >

第303章

女亲王-第303章

小说: 女亲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陈宝箴也是新政的坚决执行者,而他自己也是极有才华之人,。陈宝箴升湖南巡抚时,锐意整顿,刚到长沙任职就察劾县以下昏吏二十多个人,因而有亢直美名。

在经济上认为“凡有可以稍裨国计民生者,分应殚竭愚忱,尽其力所能及”,“尤可次第推广”,主张大力开发湖南矿业,“以救国民”。推行新政时,首先打破了湖南自洋务运动时期以来被守旧势力控制的沉闷局面,开创了湖南近代工矿业的先河,对当时湖南特别是长沙的社会经济起了开风气的作用。

在发展工矿业中的第一项措施就是奏准开设湖南矿务总局,他认为“开矿之举,行之歉岁,尤为急务”,此举既有利于国计民生,亦是自强之路。从湖南地理、经济等特殊情况出发,认为应优先发展矿业,奏称“湖南山多田少,物产不丰,而山势层迭奥衍,多矿石之质类,不宜于树艺;唯五金之矿,多出其中,煤铁所在多有,小民之无田可耕者,每赖以此谋生。”

奏请很快得到了当时的慈禧和光绪批准。一八九五年二月湖南矿务总局在省城长沙正式成立。又拟奏了《湖南矿务简明章程》,对办矿的方法、经费、股份、矿质等问题作了若干具体规定。随后开始了大张旗鼓的招股建矿工作。

一八九六年先后建起了常宁水口山铅锌矿、新化锡矿山锑矿、益阳板溪锑矿、平江黄金洞金矿等大型官办企业,其中以水口山铅锌矿为第一,铅锌产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委任宁乡秀才廖树蘅督办水口山矿,独创“明坑法”,顺利排去积水,使采矿效率大大提高。

新化、益阳锑矿的大量开采,使长沙省城的炼锑业开始产生。1896年起陆续有民族资本家在灵官渡开设大成公司、湘裕炼锑厂。灵官渡则成为湖南省最大的矿产品转运码头。

不可否认,陈宝箴这个人,就是放到后世,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实干人才,这也是我们一直都在暗中保护他的原因,本来,以他推行新政的手段,载沛不想在湖南安插人手的,可是我始终在意,后世变法失败后,他被慈禧秘密赐死的事情,所以仍是坚持在他和陈三立的身边都安置了人手。

他在短短的几年之间,让湖南新政闻名于中外,美国和英国的许多报纸都对他不吝赞扬,极是推崇,称他是中国变法的真正执行者。而他在湖南,也做到了这一点。

所以光绪极想见他,光绪希望陈宝箴的到来,可以改变自己的尴尬境地,同时,也是想向别人证明,他所推行的新政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可是他却忘了一件事情,陈宝箴已经七十了。

上年纪的人都比较固执,这一点陈三立此时是极有体会的,他知道,自己的父亲对光绪的忠心是极为忠心的,所以,一直以来,父亲对于自己的那位公主学生,不将皇上放在眼里,非常的不满。

但是他也很清楚,这种事情,越是解释,越是说不清楚,于是只得劝道:“父亲,如今这山东的事情和内阁的事情,咱们便先不要插手,且看看再说,而且复生应该知道您已经到京了,想来这两天,他就会来拜见您了。”

陈宝箴沉思了一会儿,道:“也罢,我们便等复生来了再说吧。”

说着陈宝箴轻轻捶了捶自己的后腰,道:“唉,我老了,就是这么坐着,都觉得累了。”

陈三立忙唤刘三进来,问道:“老爷的房间可已经安置好了?”

“大人,您放心,已经安置好了,刚才就想来回的,可是见二位大人还在商议事情,小的们也不敢靠近。”刘保忙道。

“父亲,儿子扶您先进去歇会儿可好?”陈三立回头问陈宝箴。

陈宝箴点了点头,刘保忙挥手叫了两个小厮抬了个小轿进来,扶着陈宝箴上了小轿,陈三立则跟在一旁,一行人往后院走去,一进后院,陈宝箴吃了一惊,满院的梅花正含包待放。问道:“这才几月,梅花就要开了?”

陈三立笑了笑,道:“父亲不知道,这些梅花是轮着开的。”

陈宝箴听着这话,忙细细看去,果然,梅树是一行已经快开了,而另一行必然却还在出苞,点了点头,道:“难得你这么费心。”

“父亲,儿子一向对这种事不太上心,偏偏格格是个喜欢捣腾这些的,这都是她给弄出来的。”陈三立微微笑道。

陈宝箴皱了皱眉,道:“玩物丧志。”

陈三立心里苦笑,这只要一沾上子君,父亲便没什么好话,在心里叹了一口气,道:“儿子也说过她的,她弄这些的时候,还小,才几岁呢。”

“哼,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陈三立听着,只得乖乖闭上嘴,不敢再多说了,一路上直往后面的小院行去,陈宝箴其实在看着满院的梅花时,心里便极是舒坦的了,只是一想到那位主儿连皇上都不放在眼里,便总想着,要找些事情来说道说道她才行。

一进小院的门口,陈宝箴的眉毛跳了跳,这个小院极是精致,中间一洼 浅塘,里面可以看到,种着莲花,只是冬天已至,所以已经调零了,塘中一座半人高的假山,上面却种的是四季常青的植物,边上一个小花坛,角落里还有一个葡萄架子,下面是用树根雕就的一套桌椅,极是雅趣。

而在迎面的门廊处,陈宝箴意看的有些痴了,那上面竟然有一副对联,却是:“万户春风为子寿;半瓶浊酒待君温。”陈三立也同样看到了,愣了一下,他自然记得这副对子,是曾国藩送给父亲的。

那会儿的父亲才二十多岁,如今,他看了眼一旁已经满头银丝的陈宝箴,心里一酸,这时刘保忙道:“这副对子是格格让挂上的,她说若是老大人不喜欢,马上换下便是。”

陈宝箴好半晌才道:“不用了,就挂着吧。”然后不易察觉的轻叹了一口气,暗道:“看来这位公主不只是对儿子这个师父上心,就是对自己,竟然也如此费心思。”不知不觉间,他的眉头舒展了开来。

第499章 改变(一)

陈氏父子最终没有等到谭嗣同。而是得了他已经前往南京练兵的消息,父子二人都是吃了一惊,事前竟然是一点消息也没有,想要详细打听,却只得了谭大人已经失宠于圣上了。

二人都有些疑惑不解,照理说,谭嗣同应该是很受皇上重用才对啊?陈三立想了半晌都没想明白,不过陈宝箴却多了个心眼儿,本来他还打算,明日上殿之后,如果没什么问题,皇上若是要他接手内阁或其他的事情,他便会接了下来,可是现在谭嗣同的离开让他心里紧了一下。

他在官场多年,以谭嗣同的脾气,若是不得宠,必然不是他的原因,谭嗣同的为人他也是信的过的,与他父亲同朝为臣多年,他自然不相信谭嗣同会做错了什么,若是一定要说他错了。那应该是太过直白,于是就想,是皇上有了什么误会?还是他遭人构陷,在皇上面前失了宠?

父子二人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于是便决定等明日见了圣,见机行事,总之,不会给任何一方拿自己父子二人当枪使的机会,议定之后,便也不再多耽搁,都早早地歇了,第二日一早,便进宫递了牌子。

光绪待陈家父子二人行完礼后,忙亲自上前,扶起了陈宝箴,道:“听说爱卿一路辛苦,染了风寒,今天可好些了?”

陈宝箴有些惶恐,忙道:“老臣的身子已经好了许多,多谢皇上关爱。”

光绪笑了笑,道:“爱卿是我大清的肱骨之臣,朕自然是很在意爱卿的身体啊。”

说着光绪又看向陈三立,笑道:“陈大人,几年未见,在湖南一切可都安好?”

“劳皇上挂怀,微臣一切都好。”陈三立也忙躬身回话。

光绪笑道:“给二位大人赐座。”

很快便有小太监端着两个凳子安在下首,光绪也坐回了书案后面。三人坐定之后,光绪对陈宝箴道:“爱卿在湖南做的甚好,朕心甚慰,自朕立志变法以来,唯有爱卿,推行的变法之策,深合朕心啊。”

“这都是为臣的本份,老臣不敢居功。”陈宝箴忙道。

“爱卿不用客气了,你的政绩都在那里摆着,就是洋人,对你也是极为赞赏的。”光绪道。

“谢皇上夸奖,老臣深沐皇恩,自当鞠躬尽瘁。”

“好,好,好。”光绪连说了三个好,看着陈宝箴,却是越看心里越是高兴,难得有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大臣能对自己的变法维新,推行的如此彻底,他怎么能不高兴?

脸上止不住的笑意,道:“陈爱卿。你可知朕让你来京城是为了何事?”

陈宝箴忙道:“还请皇上示下。”

“营一隅为天下昌,可是爱卿所说?”光绪问道。

“老臣惶恐。”陈宝箴站了起来,向光绪请罪,陈三立也忙跟在父亲身后站了起来。

光绪笑道:“爱卿何罪之有?快坐下。”

陈三立扶着陈宝箴坐了下来,光绪笑道:“爱卿过于谨慎了,这是好事,朕召你进京,就是为了这个,如今爱卿在湖南做的很好,所以朕便决定,把这天下,都交到爱卿的手里。”

陈宝箴大吃了一惊,再次起身,跪了下来,陈三立紧随其后,陈宝箴道:“皇上,万万不可。”

“爱卿,这是何故?这不正是你的愿望吗?”光绪道。

“皇上,老臣年岁已经不小了,今年已经七十了,若是皇上仍立志要维新变法,老臣自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可是皇上若要将这天下交到老臣手中,老臣心中,实在是慌恐。”

“哈哈……陈爱卿,不用多虑,朕知道你对朕是忠心耿耿,如今只是京里的各新老旧臣们。为了变法维新一事,吵的不可开交,康广仁是个好的,可是却少了爱卿的才华与魄力,所以他在京中,很多时候,反而是唯唯喏喏,这样如何能推行变法?所以朕才决定请爱卿出马啊。”

光绪顿了一顿,又道:“朕知道爱卿的年岁已经不小了,本来也不愿意再让爱卿如此操劳,只是,你们在湖南,想来也应该听说了一些,这几年,京里的朝局不稳,打鬼主意的人太多了啊。”

陈宝箴和陈三立皆是一愣,陈宝箴看着光绪有些憔悴的脸,心里颇为感触,眼眶有湿了,道:“皇上,老臣未能为皇上分忧,还请皇上治老臣之罪。”

“爱卿何罪之有,若你有罪。这天下,便没有一人是清白的了。”光绪感叹道。

陈宝箴有些感动 ,可是正想要说什么,却见跪在身后的陈三立,一直在朝他眨眼,他愣了一下,随即开口道:“皇上,老臣惶恐。”

光绪在上面听到陈宝箴只是这样一语带过,心中着急,他所知的,是陈宝箴一生都想要维新变法。在京城的维新党中,有好几个都是他举荐的,他本以为自己说了这么多话,陈宝箴应该会接口,并向自己表示忠诚了,可是……

看着陈宝箴,又看了眼跪在他身后的陈三立,忽然道:“二位陈大人,可见过和寿公主了?”

陈宝箴一愣,心下叹息,皇上这是起疑心了,忙道:“臣等还未见到公主,只是昨天到京城的时候,孚王府送了些东西过来,也未说要臣等去孚王府。”

光绪听着,眼睛却在看着陈三立,陈三立却是面色如常,没有一丝惊慌,只得按下心中疑惑,对陈三立道:“陈大人,你和公主是师徒,不用为了避嫌,师徒都不敢见面了。”

陈三立却在心里突了一下,忙道:“多谢皇上体恤,臣感激不尽。”

“呵呵……你也不用太小心了,朕知道,朕这个妹妹啊,一向都很孝顺你的,生怕你吃亏了,你们师徒的感情好,这是好事,不用太过小心了,还是像以前那样常来常往便是。”

光绪嘴里这样说着,眼睛却死死地盯着陈三立,想要看出什么来,可是却什么也没看出来,他的心里极是不愉。知道今天若是提出内阁的事情来,这陈家父子会是什么态度,有些不好说。

看向陈宝箴,他仍然跪着,可是面色已经越来越差,忽然想起,这位老臣还在病中,只得道:“陈爱卿,快扶你父亲起来吧,朕看着你父亲的病只怕是还未见好,今天且说到这儿吧,待你父亲的病养好之后,朕再召你们进来。”

“是,谢皇上体恤之情。”

回家的路上,在马车里,陈宝箴的眉头一直紧锁着,陈三立见父亲不说话,更是不敢多说,过了一会,陈宝箴一摇一晃地道:“皇上跟格格看来是已经撕破脸了吧?”

陈三立犹豫再三,只得将刚才陈九在宫外等候时打听到的事儿讲给了陈宝箴听,陈宝箴有些吃惊,看着陈三立,道:“你这个学生,听你以前所述,就算是再张扬,也应该不会做出这种闯宫的事来,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父亲,儿子也不知道,格格这几个月都在台湾,并未与儿子联系,所以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儿子也不清楚,而且,而且如今复生走的也极为蹊跷,儿子想着,这里面定然是有什么不足为外人道的东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