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执-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可饶恕
八月二十一日
法国大哲学家德里达(JacquesDerrida)在他人生的最后两年,不断沉思着〃宽恕是否可能〃这个问题。他敏锐地观察到在亚伯拉罕传统(也就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共同思想源流)里面,有两组相互矛盾的观念:其一是有条件的宽恕,其二是无条件的宽恕。
宽恕是有条件的,那就是犯错的人首先得愿意坦承过失,并且忏悔,进而请求宽恕。受害者不可能事先原谅未曾承认的错误。
看起来宽恕是一种遗忘,当我说〃我原谅〃(I forgive)你时,我也应该同时忘却(forget)了你的过去。然而〃过去〃真的过得去吗?有时候我们会说某种罪恶,例如反人类的罪,大规模屠杀的罪,种族灭绝的罪,是不可忘却、不可挽回、不可救赎的。换句话说,这些罪行虽已过去,但又是过不去的;虽已成往事,但不能忘却;它们是种永远被封存在现在的过去。它们无法过去,其中一个原因是受害者都已逝去,没办法接受罪人的忏悔。而且就算有在世的幸存者,又怎能代表死者接受忏悔?又怎能代表死者原谅凶手?这样的重罪或许有被遗忘(forgot)的一天,却永远不会得到宽恕。
宽恕在此,是一种和时间的特殊关系,是一种决定让不让某件错误或罪行成为过去的行动。假如宽恕是有条件的,假如宽恕要求犯罪的人首先请求宽恕,那么该如何解决因逝者不在而注定不能得到原谅与和解的重罪呢?因此,在亚伯拉罕的思想传统里需要有上帝的存在。人只能宽恕别人对自己做错的事,神则不然。神是受害者与罪人之外独一无二独有权柄的第三者,他可以宽恕所有的罪,接受所有的悔过。
虫工木桥◇WWW。HQDOOR◇欢◇迎访◇问◇
第22节:八月(16)
不可能的宽恕
八月二十二日
耶稣垂死之际,底下的群众犹兀自喧哗,等他咽气。然而神子却仰首说:〃父啊!原谅他们吧,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每次读到《圣经》这一段,都莫名感动,不能言语。钉死人子,钉死为免除人类苦难而来者,钉死许诺天国的弥赛亚,这是何等的重罪?受害的耶稣即使到了这时候,依然不舍他所爱的人,那些欲置他于死地的凶手。这就是宽恕,真正的宽恕,不可能的宽恕。一般来说,犯错的人不先行忏悔,是没有宽恕可言的;但如果受害者在罪人认错以前就宽恕了他呢?
()免费TXT小说下载
在西方的思想传统里面,宽恕往往被认为是不正义的,错误要有等价的惩罚才能弥补;在正义的天秤之上,宽恕的地位不知如何安放。像康德这样的大哲学家想了半天,只能勉为其难地为宽恕想出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犯下错误的人必得悔悟,主动要求宽恕。
但是德里达敏锐地观察到宽恕又是无条件的,是一种只有掌握最高权柄者才可施行的特权。从古代的国王到现在的民选元首,都有特赦犯人的权力。赦免之所以是特别的,就在于它违背了法律背后那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古老法则,在法律之外开启了不可能的空间。
如果有人只是撞了我一下,我当然可以原谅他,他也会预期得到我的谅解。但这种能够预料能够计算的宽恕就不是纯粹的宽恕了。最纯粹的宽恕是宽恕不该宽恕的人,原谅无法挽回的过失,违反一切正义常识的例外。我们可以质疑耶稣,为什么要原谅杀你的凶手?为什么要原谅不觉得自己犯了错的人?这岂不是破坏了人间的道德与律法?耶稣没有回答,他只是宽恕。
无名之伤
八月二十三日
由于人总是会伤害人的,所以没有人可以不受伤害。
所谓〃受伤〃,我们总是听到〃我很受伤〃、〃我的心很痛〃这类自述,指的当然不是肉身的伤痛。那么〃受伤〃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假如不是身体的伤痛,我们可能为这些自述所指涉的伤分类吗?可以判别其分布、症状与程度吗?又如何来命名这些边际模糊的伤口呢?
▲虹桥▲书吧▲BOOK。HQDOOR▲
第23节:八月(17)
比如说有这么一种状态:你会在日常的对话之中突然哑口,不知下一句应该怎样承接;你会在回家的途中突然迷失,无法辨认本该熟悉的景物坐标;你还会在现实的生活里面毫无预兆地临时陷进空白的世界。
在这种中断了正常意识的空白里面,你既没有想起那曾经美好的遭遇,也没有想起它们失落的过程;你既不思忆那使你受伤的人,也不怨恨他的残酷作为。在这一小段抽离出来的绝对空白里面,你什么都不想,它也没有任何意蕴。所以比起一幅山水里的留白、音乐之中的休止、诗句之中的间断,它要纯粹得多虚无得多。
就像现象学所说的〃意识之悬搁〃,人生在世的一切正常活动、正常思维、正常感知,在这一刻全都被悬搁起来了,所以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你坠入了一个不知名的向度之中,不知方位不知长短。醒觉过来,回复正常之后只好说那是一刹那的空白,但那真的只是一刹那吗?
凡伤口皆有名号,因为它能指认出造成它的原因,例如刀伤、枪伤和烧伤。莎士比亚在《凯撒大帝》里说被数十名亲信轮番砍刺、满身是血的凯撒〃每一个伤口都在嘶吼,都在控诉〃。但是我们所说的这种空白不只没有名字,也不发出任何声音,它是沉默的伤口。
可怖之美
八月二十四日
我想说一点关于〃美〃的事情。
那天在北京,一场令人疲惫的选美比赛之后,仍有记者不舍地追问〃美女〃的定义。因为我在一家以盛产美女主持人和美女主播闻名的电视台工作,难免就令人羡慕,或者同情(〃你对美女很麻木了〃)。这个记者,果然,也不例外,他说:〃你一定觉得那些参加选美的女孩不如自己的同事吧?〃他还追问:〃你心目中美丽的定义是什么?〃
我已不记得自己怎样胡编了一些答案敷衍他,但是回到酒店以后,我忽然想起里尔克《杜伊诺哀歌》的第一小段:〃有谁,若是我呼唤,会从天使的班列中/听到我?而且即便是,有一位/突然把我抓到胸口;我也会自他更强大的存在中/消逝。因为美无非是/那可怖者的初始,那个我们依然刚能承受的/而我们如此惊羡它,因为它不动声色地不屑于/毁灭我们。每一位天使都是可怖的。〃
虹←桥书←吧←WWW。HQDOOR←
第24节:八月(18)
可怖的美,可能就像康德所说的〃崇高〃(〃壮美〃),人创造不来,也难以承受。因为它发生在人的感知能力的极限,差一点就不属于这个世界,也差一点就要进入这个世界。
可曾见过冰川入海?那些以万吨计的冰墙即将崩裂之前会发出不安的嘶叫,冰块摩擦的声音尖锐刺耳。又或者沙漠和荒原里的暴风,不只会使一种绕成球状的蔓藤植物滚动不停,还将改变起伏的地形,令商旅在迷目的飞沙落地之后彻底绝望。
如果有机会再去回答那位记者的相同问题,我将告诉他:〃极端的美是摧毁性的,人工不可制作,也不能负担。万一它偶尔在某一刻出现在人的身上,那是不祥的。〃
白鲸
八月二十五日
有些时候,我会想起船上的日子。大海很奇怪,远远看去蓝得清洁,可是船舱里厕所冲出来的水却总有点黄;当然,离岸愈近,这水就愈是黄浊。
左右无事,就自己看书。看什么好呢?说出来土气可笑,但它又必然是康拉德,古老无垠如大海本身的康拉德,以及梅尔维尔的《白鲸》,好想象自己是灾难的幸存者,在发生了那么多的事情之后独自归来:〃既然其他人都死了,还有谁负责回来说故事呢?〃
在我上两代的香港男人之中,似乎有种奇怪的小传统,只要失意,就不妨去〃行船〃。比如说失恋,于是一个人背起简便的包袱,跟着货轮到陌生的水域和以前只曾听说过的港口。一种多么浪漫又多么有气概的举动啊!平常的情歌与爱情小说总是夸夸其谈,说什么〃我愿意为了你而放弃全世界〃;行船的失恋男子则是放弃了全世界,好彻底放弃一个人。
这么一个男人满腔愁苦又毅然决然地上了船,开头总是得不到理想的效果;对着空洞的大海,顶住工作的疲乏,他发现自己变得更加不舍,更加孤独。再过一段时间,他才明白自己根本什么都没放弃。他要做的是那个把故事带回来的人,同时使自己也变成故事。比起爱人,他更爱自己。这也就是为什么绝大多数下了决心不再回来的人,最后还是上了岸。
虹←桥书←吧←WWW。HQDOOR←
()免费TXT小说下载
第25节:八月(19)
可悲的是,白鲸已死,海之四隅也不再有风神呼气,天上的星辰与海水的味道都失去了暗示命运的作用,这早就不是一个还有故事可说的时代。于是他回来了,而且无话可说,更没有人发现他曾消失。
瓶中信
八月二十六日
船上的人看海,会生起一种莫名其妙的冲动,想丢一些东西下去,而且最好是能够漂浮不会下沉的瓶瓶罐罐。然后看着它载浮载沉,被全速前进的船抛离在后,终于消失在视野中。这是海洋的诱惑之一,它的无边广大对比起个人的渺小,更令人觉得孤独无依,丢个东西下去不是为了填满它(面对大海,人不可能有这种野心,而是想印证自己的存在,那么细微那么不重要。这是个不自觉的象征动作。
许多水手也试过把写上字的笺条塞进瓶子,投进海心,所谓的〃瓶中信〃。报纸的国际花絮版偶尔会报道一些瓶中信在数十年后竟然真的顺着洋流漂浮上岸,甚至还被预想中的收信人拾获的奇遇,读者看了就会觉得这真是幸运。虽然迟了,但那封信到底还是达到目标,十分感人十分难得。
他们不知道,这样的结局其实背叛了瓶中信的本质。什么是瓶中信的本质呢?那就像开一个没有链接也不打算让人发现的博客,写一些从不寄出的情书,以及传发电邮到一个荒废已久的邮址。你根本不曾寄望瓶子有被开启的一天,那是一段不想被人接受的信息。掷瓶入海,而终于被人打开阅读,这根本不是奇迹,而是意外。写瓶中信的人不是敢于下注的赌徒,而是认命的作者,最纯粹的作者。
就像布朗肖(Maurice Blanchot)所说的,作品的孤独是最根本的孤独,因为写作〃无非是种中断,中断了把我和言语结合在一起的联系〃。我们平常以言语表达自己,并且相信言语能够把自己交给他人。但是真正的作品是不表达什么也不沟通什么的。正如瓶中信,在完成的那一瞬间就中断了和作者的关系,也中断了和读者的关系;存在,同时又消失在无始无终的海洋之中。
虹←桥书←吧←BOOK。HQDOOR←
第26节:八月(20)
反刍
八月二十七日
偌大的一艘邮轮,船员其实不多。在大部分的时间里面,水手都是沉默的。如果你为了放弃自己而上船,很快就会知道这是多么愚蠢的决定。
草食动物的反刍是不由自主的,恋人的言语亦然。既然没有人跟你说话,既然大部分的时候你都是一个人工作,一个人守候,你难免开始反刍自己的回忆。
你想起的未必都是很有意义的事,反而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客气应酬,例如他曾在某个早上和你打过招呼,于是你自己对着待洗的甲板说:〃你早。〃又或者你会想象各种各样的问题,假如你换了另一方式回答,后来的事情会不会有不一样的发展。比方说:〃你今天晚上去和朋友唱歌的时候,有没有想起我?〃你当时应该回答:〃没有,为什么你会这么问?〃结果,你并没有这么说,所以你现在一个人在船上。
久而久之,你分裂为二,开始习惯自己和自己说话。更准确地说,你变成了数不清的角色在数不清的处境之中,演出所有未曾发生的故事。而它们全部来自悔不当初的抉择,你只好不断地重新虚构那无数的潜在可能。水面宽阔,一望无尽,你却无穷内缩、进入自己的世界,反复咀嚼曾经发生过的对话与通信。
自己笑,自己悲,自己沉吟。偶尔有人呼喊你,偶尔有其他水手路过,见你喃喃自语,他却不会轻易把你当作傻子,因为他也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