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日记-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治事之四类,曰兵事也,饷事也,吏事也,交际之事也。其治之之道三端,曰剖析,曰简要,曰综核。剖析者,如治骨角者之切,如治玉石者之琢。每一事来,先须剖成两片,由两片而剖成四片,由四片而剖成八片,愈剖愈悬绝,愈剖愈细密,如纪昌之视虱如轮,如庖丁之批隙导窾,总不使有一种之颟顸,一丝之含混。简要者,事虽千端万绪,而其要处不过一、二语可了。如人身虽大,而脉络针穴不过数处,万卷虽多,而提要钩元不过数句。凡御众之道,教下之法,易则易知,简则易从,稍繁难则人不信不从矣。综核者,如为学之道,既日知所亡,又须月无忘其所能。每日所治之事,至一月两月,又当综核一次。军事、吏事,则月有课,岁有考;饷事,则平日有流水之数,数月有总汇之帐。总以后胜于前者为进境。此二者,日日究心,早作夜思,其于为督抚之道,思过半矣。
曾国藩曰:我老曾琢磨着吧,人才的寻求有四个来源,三种方式。具体的工作可分四类,工作的方法则有三种。
人才的四个来源:一是官,也就是到公务员中去找,毕竟公务员的素质摆在这里。二是绅,也就是到私营企业去找,能够于世俗的重围之中杀出者,都有几手。三是绿营兵,也就是到竞争对手那里去挖人,绿营跟湘军就是竞争对手。四是勇,也就是到人才市场上去招聘,运气好的话,有时候真能招到能干的人手。
人才的培养有三种,第一是访察,就是打听到哪里有比较能干的人,就忽悠他过来替你打工。第二是教化,就是淳淳教导,身体力行,把有潜力的人才苗子带出来。第三是督责,就是个奖罚得当,就是个胡萝卜加大棒。曾国藩的说法更绝,叫千金在前,猛虎在后。
再说工作的四个分类,头一个是业务部,兵事也。二一个是财务部,饷事也。三一个是行政及人力资源部,吏事也。最后一个是市场公关部,交际之事也。
虽然不同的部门,工作性质完全不同,但工作的方法,却没什么区别,只不过有三种:一是整项工作的分解,交给不同的人员共同完成,曰剖析。二是分项的工作必须要简单,让最没水准的员工也能给你干好,曰简要。三是分项工作集成整合,称综核。这个工作方法的分类,是对高层管理者而言,而做为个体的员工,对自己手边的工作,也是这样一个路数:
先是把工作继续分拆成细项,曰剖析。然后找出最核心、最关键的要点来,把你的工作概述出来,曰简要。最后是把你现在的工作,跟你以前的工作贯穿起来,使其系统化,曰棕核。
当然,曾老人家当年说这番话的时候,并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这个意思。但150年过去了,就慢慢演变成我们现在这个意思了,即使不是,也比较贴边靠谱。
(8)《挺经》是怎么练成的
八月初六日
早,未出城。饭后清理文件。旋写骆中丞信、李希庵信,清理文件。午正小睡。中饭后核改信稿三件,内在夏彛σ恍牛槁苑郑四芎烁摹G灾熳又У弥杩啵晕偈乐Χ铮钣懈杏谟嘈摹L煜轮挛从胁蛔约杩嗟枚删每纱笳咭病P謇砦募MOπ垂移了母丁R乖南膹|甫著书,眼蒙颇甚。
这段时间曾国藩很烦。
咸丰皇帝拼了命的传旨传谕,一会儿让他快去救杭州,一会儿让他快去救浙江。曾国藩假装没有收到圣旨,却因为潘疃粪桶事件给他的刺激太深,他也在门外放了只超大号的桶,号招祈门广大人民群众,踊跃献计献策。这老曾可真能乱来,人民群众有这本事,还要你曾国藩干什么?
搞到最后,曾国藩仰天长叹:做人难,做英雄难,做成名的英雄,难乎其难。天下事未有不自艰苦得来而可久可大者。意思是说,成名的大英雄,就是比别人更能忍,更能熬,更能承受痛苦和压力。
《挺经》的传世思想,由此而诞生。
曾国藩的《挺经》计有一十八条,传了淘气弟子李鸿章一条,余者就藏在了自己的肚子里,再了没告诉任何人。
据李鸿章亲口讲述,挺经第一条,是说一老头让儿子出门买菜,可是儿子出门后久久不归。老头纳闷,出门一看,正见儿子挑着担子,与一个货郎相对立于田梗上,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就这样挺在了这里。
于是老头上前,要求货郎后退,给自己儿子让路。货郎断然拒绝:凭什么要我让?要让也得他让。这时候老头说:要不这样好了,你把货担交给我,我替你扛着,你绕过去后我再把担子交给你,如何?
货郎说:与其让你这么费事,还不如我自己退让算了。
于是货郎退后,问题顺利解决。
这就是曾国藩的《挺经》第一条,意思是,单只是在一边看别人挺,出主意想办法是不管用的,你得身入局中,替人家把担子挺起来。天下的重担都压在你身上,你挺住了,才能打动别人,化解僵局。
李鸿章就是这么理解的。但问题是,曾国藩这边还能挺,咸丰皇帝那边,却已经是挺不下去了。
(9)咸丰皇帝被辱了
八月初七日,闻夷人占据天津,读之惊心焦愤。
早,出城,至强营一查。往返十六里。饭后见客三次。旋写毓中丞信、张凯章信,又改信稿四件。小睡。中饭时,次青到,饭后与之畅谈。旋见客三次。将古文之杂志类编成目录,写九弟信一件。夜接胡宫保信,知天津于七月初五日战败,僧邸退至退州。夷人占据天津,读之惊心动魄,焦愤难名。与次青、少荃久谈。二更,清理文件至四点毕。睡不甚成寐,不图时事决裂至此。
正当曾国藩在祈门苦练《挺经》的时候,咸丰皇帝却玩弄潜规则,拿宫廷阴谋当政治玩,结果惹来了英法两国鬼子打到北京,让曾国藩听得跌破眼镜,不知所措。
事情的起因,还是在洪秀全大闹太平天国的时候,时任广东巡抚叶名琛,发现有条船叫亚罗号,插着英国国旗,船上有十三名中国水手。叶名琛大怒,你中国人竟然上英国船上求职,这岂不是汉奸而何?遂令水师登上亚罗号,将英国旗拨下来丢掉,再将中国水手悉数逮走。
拨了英国的国旗,这不啻于对英国宣战了,英国佬愤怒的抗议,叶名琛却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硬装听不见。而广州城中趁机暴民四起,举英美法各国之商馆洋房及十三家洋行,愁焚毁之。英国佬快要气疯了,遂摧师而入,广州城暴民一哄而散,总督叶名琛被英国人掳去了加尔各答,关在一只玻璃笼子里,收取门票公开展览。
于是有辱华的《中英天津和约》签订,此条约又是如何一个辱华法呢?
比如说条约第二条规定:两国官吏交涉,按品级用平等仪式。又比如说条约条第五条规定:英民犯罪,由英领事惩办;中国民欺害英民,由中国地方官员惩办……诸如此类,英国人竟然认为他们和中国官员平等,这都属于明目张胆的辱华。
英国人要平等,这个就叫辱华。
平等了,被辱了,咸丰皇帝很痛苦,很绝望。
无端受辱的咸丰皇帝谕令前来换约的英法兵舰,不可以走白河口,必须要走天津塘沽。
为什么要让列强走塘沽呢?有关历史书上解释说:这是帝国主义列强对我国的一个大阴谋,是赤裸裸的,明目张胆的制造侵略借口。
咦,不对呀,走塘沽是咸丰的谕令,怎么会成了帝国主义的阴谋呢?
这个问题你也敢问,历史铁定是甭想及格的了。此事的内情,据说天底下只有一个人知道,这厮便是郭嵩焘,他当时在北京做翰林,也跟曾国藩一样,有个写日记的不良嗜好,在他咸丰九年三月初八日的日记中,以确凿的证据揭穿了帝国主义列强的阴谋与不良企图:
……怡亲王至营,言奉旨密商一语:如夷人入口不依规矩,可悄悄击之,只说是乡勇,不是官兵。予曰:凡事须是名正言顺,须缓缓商之。怡邸愦愦可笑。僧邸商酌再三,欲令其由北塘入口,绕道至天津。辨论再三始定局,附片奏明。
原来这个阴谋,是这个样子的。咸丰皇帝传密旨,由僧王僧格林沁带领正规军,易容化妆为爱国群众,狠狠的给英国佬一个迎头痛击。
然后呢?
在咸丰皇帝看来,这事没有然后,你被英勇的爱国群众给揍了,怪你自己,哪还来的然后?
可是英国人是真的有然后的,没有也不可能,因为爱国群众太爱国了,突然重炮狂轰,当场将英国兵炸死炸伤四百三十人,法国兵炸伤十六名,击沉炮舰四艘。这些爱国群众,硬是给力。
英国人这次真的气疯了,就派了铁匠的儿子巴夏礼,带了三十九名随从来说理。爱国群众再次大显神威,在谈判桌上将巴夏礼等人逮走,关入到牢房里。据巴夏礼讲述,爱国群众就当着他的面,把他的随从手脚反捆,按在地上,用温和的手法慢慢虐待死二十名,还有十九名慢慢等着虐杀。
胡闹到这种程度上,第二次鸦片战争再不爆发,那就太不讲道理了。
但是咸丰皇帝终究是英明神威,他睿智的提出了避免战争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只要英国佬别再辱他了,来北京城对他叩首谢恩,再就是不得追究爱国群众虐杀二十名谈判使者的事。这事就算过去了,这么优厚的条件,你答应不答应?
答应才怪!
英法联军摧师大入,攻入北京城。而后巴夏礼写信法国公使葛罗,提出焚毁圆明园以惩罚中国人,否则的话,中国人铁定会以为英国人就跟野生的猫狗一样,可以随意捕杀,还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这样绝对不行。
咸丰皇帝北狩热河,并传旨曾国藩的湘军火速北上勤王。
(10)员工总归要闹事
六月十四日
早,出城,至震字营查阅。饭后清理文件。写毓中丞信、家信,寄澄候一件、张凯章信一件。天气热甚,小睡。中饭后见客三次。清理文件颇多。写挂屏六幅,白板绫的又写二幅。因天热,不克写完。酉刻,与邵位西鬯谈。灯时大雨,而热气未息。夜阅《古文书牍》。是日次青赴徽州,余与约法五章:曰戒浮,谓不用文人之好大言者;曰戒过谦,谓次青好为逾恒之谦,启宠纳侮也;曰戒滥,谓银钱、保举宜有限制也;曰戒反复,谓次青好朝令夕改也;曰戒私,谓用人当为官择人,不为人择官也。
是不是应该北援勤王,曾国藩真的很痛苦。徜若北援,则多年苦心经营,付之一炬,此后的太平天国再成气候,就更难平灭了。可如果不北援,这岂不是不忠君?这个帽子太大了,曾国藩戴不起。
但是曾国藩最后还是义无反顾的,戴了这顶帽子。因为得意弟子李鸿章说:这次北京的事儿,最多不过是赔人家洋人一点钱,不会有麻烦的,咱们还是在这里玩吧,这里蛮好,就是祈门地形是个绝地,不安全,建议搬家。
于是曾国藩派李元度李次青,统五千五百人驻防徽州,替曾国藩把守祈门的大门。之所以把这个重要的工作交给李元度,那是因为李元度是追随曾国藩时间最长的人,历次危难,别人能跑的跑,能躲的躲,唯有李元度在身边。为此曾国藩先后给李元度写了好多感谢信,信中甚至有三不忘的铭语,表示终生不忘李元度对的厚爱与友情。正是基于这种高度信任,曾国藩委重任于李元度。
都说曾国藩会相人,这次却是真的漏了底。曾国藩不唯不懂得相人,连最基本的观察能力都欠奉。
要知道,派谁去把守祈门的门户,都没问题,唯独这个李元度,是最最不合适的人选。
为什么这么说呢?
想一想,李元度有什么最重要的生理特点?
他近视,而且还是两只眼睛高度近视,走路要扶墙,见人就要撞。他之所以在危难之际仍然追随曾国藩,不舍须臾,很有可能是他看不清楚路,不知道该往哪儿逃。这么说有点搞笑,但让一个高度近视去统兵,这绝对是曾国藩的错。
事实也正是这样,李元度到了徽州之后,就轻率出城开仗,结果惨败。但他有可能是眼睛近视的厉害,错把城门当家门了,稀哩糊涂的与太平军发生了冲突。此后李元度逃走,徘徊于浙赣交界地带,一个多月也不回来。史家说他玩失踪,但很有可能是他近视,找不到回来的路。
但最终他还是成功的摸回来了,回来后不跟曾国藩打照面,自己摸到粮台,把老板拖欠自己的工资领足,回家休假去了。
曾国藩爆跳如雷,怒火万丈,要奏参李元度——或许这个奏参只是个态度吧,咸丰皇帝因为英国人要求平等而被辱,正被追得往热河方向逃窜,哪还管得了你这闲事?
但不曾想,一听说要弹劾李元度,李鸿章等人一窝蜂的闹了起来。坚决反对。概因这帮弟子们,都是属于员工级别的,这次参了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