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献帝新传-第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昭和荀彧、胡昭相比年长十岁有余,接班人的选拔最为紧迫,而荀彧、胡昭还未到不惑之年,接班人的选拔和培养还有很长的时间进行准备。
只是蒋琬也只是一个过渡人选,蒋琬比张昭小了很多,但比荀彧、胡昭却小不了几岁,即使接任张昭之后也不能支持良久,在刘协心中,诸葛亮无疑才是接任张昭的最佳人选,可惜他是很难吸纳到南方政权中来,但刘协在发现诸葛亮的才华确实非常出众,心中千万个不愿意放弃,若要大汉治理的更上一个台阶,实在非他不可。
只是将赌注完全放在诸葛亮身上未免过于危险,刘协经过仔细考虑,决定将马良这个刚入读襄阳学府的少年推荐到水镜学府,嘱咐司马徵和庞德公着力培养。
襄阳盛会仍然在继续,在百家讲坛中间陆续举办了十余场雄辩坛,让前来听课的才子针对富农安天下、楚律、治国平天下、儒商四个题材进行辩论,刘协、荀彧和胡昭三人则坐镇辩坛,听年轻学子辩论,仔细挑选有潜力的年轻人。
楚律辩坛中有数千学子涌出进行争论,而整个场面都偏向儒家,法家式微三百余年,并没有多少才俊可以和他们进行对阵辩驳,就在刘巴忍不住要亲自上坛的时候,一名葛巾麻衣的贫家青年忽然登上台。
由于此时的天下才俊多出氏族门阀,家族兴旺,人人衣着光鲜,似这青年般素衣朴实的确实很少见,刘协看他面色黝黑,似乎经常在外劳作,衣衫虽然干净却百洗褪色,知道必是寒门子弟。
为了减轻新政推行的难度,刘协这些年所有的政策都略偏向世族,只是依托南方富足对百姓的温饱有了保证,但能够读书的毕竟还是少数,此时的书籍学杂费用还很高,便是大族中的子弟也未必人人有书读,这是刘协心中的一个痛,但大局当前,刘协并没有出面调整,只是将希望寄托在完全平定天下之后再慢慢调整。
青年人自报名为国渊,字子尼,胡昭门徒,刘协大惊,国渊这个人确实有才华,但他清楚记得国渊本是郑玄的高徒,怎么变成胡昭门徒,细细一想才明白,在山东战乱之后,由于南方已经安定下来,所以国渊并没有和历史中一样选择避难北方,而是来了南方,但怎么拜在胡昭门下就是一个奇怪事情了。
刘协小声问胡昭,胡昭轻声道:“他本是山东游民,避难南阳,后随父在南阳开荒,其人虽穷,略有余钱则置书而读。臣听说之后,觉得他挺好学,特意招到门下调教,因出生不好,恐为众人小视,故今日特遣他参与这场辩论。”
荀彧听到两人小声议论,道:“空明此时派此人上场,其必有大才!”
胡昭满意的笑了笑,轻声道:“臣弟子三百,此人亦算得臣精髓之人,深通法家之道,许多见解还远胜与臣,必不令殿下失望!”
此时儒生这里有十余人,其中最有名的是向朗之侄向宠和蒋干,向宠年未到二十,还在襄阳学府经学院,是邴原最满意的弟子,蒋干也是襄阳学府中成名较早的年轻人,但刘协厌其名,并没有让其出仕,一直留在襄阳经学府助教。
这十余人都急求在楚王和右左两大治略公面前表露才华,格外卖力,轮番阐述法家思想中“十恶”、“八议”、“减赎”、“官当”、“免官”、“株连”、“亲亲相隐”、“家长主婚”等与儒家不符的观点的恶处。
(PS:家长主婚确实是法家首先提出来的,也是由法家推广的,在宋之前,家长主婚制度还不是很明显的被扶正,到了明清则成为铁律了。在汉唐还是比较讲“恋爱自由”的,至少各大门阀也没有过多干预,只是女子地位太低和尊孝道的原因,所以男子自由度大点,可以自己决定,却也不能出破父母权威,那个时候的男女婚配事情比现在要严点,比明清则宽松许多。)
国渊一一答辩,只是由于刘协已经断定株连不仁在先,故承认株连的不合理。在辩驳完向宠等人之后,他将话题一转,对故、失、谩、诈、不敬、斗、戏、贼、过失、不道、戕、恶逆、造意、谋、率、强、略、群、盗、赃共二十个名词进行诠释论证,用以证明法家之存在是有罪在先,强调民之向利心,从荀子的“人之初,性恶而向利”开始论证,一直论证到楚律新定的徒、孝、共犯、随从者(从犯)、自首、私罪、悼(七十岁)、老(八十岁)、耄(九十岁)、疾、同居、化外人、监临主守、众、谋、故纵、恐喝、公取、窃取、殴等新概念的诠释,阐述《楚律》和以往任何法家制定的刑律不同,既包容了儒家的仁之精髓,又展现了驱民守人道的目的,是《三家制衡论》的体现和集大成者,是楚地新一轮大治的基础。
儒生通法家的毕竟较少,而国渊在胡昭的调教下,和胡昭一样精通儒、法、道三家,将数十人辩驳的无话可说。
刘协心中大喜,忽见邴原不顾管宁阻拦,要上台辩论,不想再给他机会,当众站起身来为国渊击掌示好,邴原虽然本就不太同意《三家制衡论》,但毕竟是刘协的言论,又看刘协亲自为国渊击掌鼓励,知道大势已去,今日自己这一派已经败局已定,只能默然地退回座位。
刘协从腰间取下所带角犀腾云玉雕,赐于国渊,又令人取来墨宝,亲自书下“寒门奇才,治国栋梁”四字厚赐给国渊,令数千学子羡慕不已。
国渊拜伏于地,领下赏赐,道:“草民仰慕司马德操先生久已,望殿下赐草民入读水镜学府,草民必当勤学广问,绝不令殿下失望!”
刘协轻轻撇了胡昭一眼,见其一脸笑意,知道这是他事先叮嘱国渊的,现在水镜学府早就从单纯的学府转变成了刘协亲信的出身标记,能够入读水镜学府则表明楚王将会重用其人,而对于水镜学府的入读人选,荀彧、胡昭、徐庶等人也只有推荐权,最终决定权还是在刘协手中,胡昭顾及国渊出身寒门,恐楚王不喜,故特意如此安排。
刘协最初确实有意识的想只重用水镜学府出身的学士,但后来听了杨修关于四大学府日后必成派别之争后,也不太希望朝政完全是水镜学府出身的学士,故微微颔首道:“国渊啊,你有如此才华,现在就可出仕,为孤王效力,且你年纪也不小了,就没有必要再去水镜学府了。这样吧,你先到楚王府律署任律署随员,日后孤王必有重用!”
国渊略有些失望,但想到自己不过一介布衣,能在重士子豪门的楚地出仕也算不易,当即谢恩退下。
刘协坐下之后,看了看胡昭道:“空明担任襄阳学府总祭,定有才能将襄阳学府推至一个高峰,没有必要完全依靠水镜学府培养朝政要员。”
胡昭知道刘协不太满意自己这种安排,微微脸红,道:“臣定当尽力!”
刘协道:“不禁如此,还要平衡好四大学府的授课实力,水镜学府虽然要维持精英授学的优势,另外三大学府也要处理好精英学子的培养事宜。”
荀彧笑道:“殿下,臣以为可在三大学府设置博学院,由各院博士亲自授学,而学子优先考虑本学府士子,令四大学府都可以培养出学者层级的大才。”
刘协连连称好,复又道:“水镜学府也要在此之前进行扩建,开始和其他三大学府一起培养普通学士,今天从国渊身上,孤王看到寒门之中也广有聪慧之士,而现行的三年一次会考,参与的多是各郡的世族子弟,两位可觉得有什么办法可以照顾寒门子弟吗?”
胡昭道:“从殿下目前实施的策略上来看,楚地四大学府多招募得是些饱读诗书的世族子弟,襄阳军院和工院则多收寒门子弟,臣以为至少目前并无不妥。”
荀彧沉思片刻,道:“其实不如再模仿四大学府设置,可在金陵、重庆、凉州等地增设几个军院和工院,增加寒门子弟入读的机会,同时免收军院和工院的入读学杂,只要他们身手矫健,头脑敏慧就可以招进来,臣认为以楚地如此财政,承担这点钱也不是什么难事!”
刘协想了片刻,道:“如此也好,但寒门子弟也有愿意出仕朝政,治国理事之人啊,多少还是要照顾下,楚地之兴在于人才,这是一件大事啊!”
荀彧则坦言贫寒子弟想要读书何其难啊,若要出人头地除了参军从工确实没有更好的办法。
胡昭虽长年调教寒门子弟,但才华真正出众者也就是国渊一人而已,又深悉儒、法、道三家,便道:“殿下提倡儒、法、道三家制衡治世,老子亦曾说‘古 之 善 为 道 者 , 非 以 明 民 , 将 以 愚 之 。 民 之 难 治 , 以 其 智 多 , 故 以 智 治 国 , 谓 之 贼 ; 不 以 智 治 国 , 国 之 福。’此乃三家共同之处,殿下欲从万千寒门中选良材,必要广兴文教,此乃明民乱国之举,殿下需谨慎为之。”
复又道:“臣教习寒门子弟,也只教其懂礼识法,不讲经典史籍等大义之道!如今殿下推道教,让道教秉承调教百姓守法重道,就无须再劳民伤财地推广文教于百姓。”
刘协心中微微叹气,胡昭也好,荀彧也好,都是世族门阀中人,对寒门还是多少有些介怀,他们是自己的重臣,可以说事事皆以自己大业为先,但仍然这样表态,可见真要大量在寒门中选择良才必定艰难,要想实行科考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过,刘协本来也不太愿意过早让百姓都能读书识字,这样做的后果是自己很难预料的,只是受国渊的影响,思想上略为动摇。
荀彧伴刘协日久,深悉他内心想法,遂道:“臣倒还有一个折中办法,先是在荆州富地重设县学,文设礼、法、字三课,工设农、匠、算三课,武设骑、射、武三课,只教三年,凡各县十二岁以上贫家子弟都要入读,十五岁则根据各科成绩挑选人才,擅文者免杂费入读郡学,擅工者入读工院,擅武者直接送到军院,比例可以定在一比三比六,皆不善者可送到各州驻防营服役三年,各州参考新野预备军设各州预备军,各州预备军在考虑骑、步、水、山、弓、弩六兵平衡之时,可根据各州地形百姓不同,稍有偏向,各州预备军驻扎在官田,与驻防营一样耕练结合,使治略府财税负担也不会出现大规模增加,对驻防营和预备军中又展露的优异之士还可再推荐到各军院就学。”
刘协满意的笑了笑,道:“文若又献良策啊,此事归空明管,空明当用心安排,若时日渐久,此策便可展现威力,不出十年,楚地更可人才鼎盛。”
胡昭亦深深赞同,道:“当世之策或有精奇巧妙远胜此策,然此策威在日久,非五年不见成效,然五年之后,殿下可仅依此而定天下!”
刘协淡淡一笑,让胡昭结束此次雄辩坛,并定明日的雄辩坛主题为一直备受关注的“治国平天下”。
刘协以为此次雄辩坛发现了国渊是襄阳盛会一个不错的收获,却没有料到次日的雄辩坛上,襄阳学府中小有名气的襄阳八子为了给八子之三的向宠报仇,全体出阵对决国渊,而与国渊同样出身寒门的南阳六义毅然挺身而出,轮番上阵与襄阳八子辩驳,江南学府的江南四才子和西南学府的巴蜀四骏各有己见,引发了一场襄阳盛会开幕以来最灿烂的高潮,也为襄阳治略府吸纳了一批新生力量。
第八卷 南北风云 第七章 襄阳雄辩
这一天是刘巴开坛讲法家精髓和糜竺第二次开坛讲商道,在两人讲完后,胡昭继续设雄辩坛,主题为事先公布的“治国定天下”。
刘协、荀彧和胡昭三人刚入了首席,在襄阳学府中小有名气的杨仪就登上辩台首选国渊答辩自己。
杨仪与同学于襄阳学府的李严、向宠、王藩、韩嵩、徐弈、桓阶、徐宣共称襄阳八子,黄承彦任襄阳学府总祭之时,曾称八人皆有治世之才。
杨仪首先从《三家制衡论》开始阐述论证,表面上宣扬《三家制衡论》,实则又通过儒商的问题反对“驱民以利”的观点,以此向法家学术挑战。
李严等人依次而上,对国渊的观点一一批驳,观点虽然让刘协不是很喜欢,但他们的才华确实也展现了出来,尤其杨仪和李严对制衡论提出“儒制法,法制道,道定儒”的说法很感兴趣,而王藩是襄阳学府中少数精通天文的人才,他自天象运转成规有律,捍卫老子的天道恒定说法,但又借机打击道教的鬼神之说;韩嵩也是一个奇才,精通地理,他讲地之道,用地之道再灭鬼神之说;徐弈、桓阶、徐宣三人则总结前五人论证对法家必须受制儒家的观点进行重新的整理。
这襄阳八子的一番精彩论述引发阵阵掌声,连荀彧都忍不住称赞了几句,又与刘协道:“此八人观点虽然需要推敲,但阐述精细,令人佩服,且各有所长,值得殿下重用!”
刘协微微颔首,表示这八人确实有才华。
国渊还未登场反驳,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