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刘备:"常败"的英雄 >

第17章

刘备:"常败"的英雄-第17章

小说: 刘备:"常败"的英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二人在年龄、地位和资历三者上大体相当,三顾草庐也不会使诸葛亮产生太大的“感激”。因为登门三次并不难,只有拜访者年龄、地位和资历都明显高于受访者时,诚心诚意登门三次,才显得难能可贵,因而其效果就非同寻常了。从上面所引“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的行文来看,诸葛亮最先提到的就是“卑鄙”,即自己在地位身份上的卑下鄙贱,而刘备却多次“枉屈”,即枉驾屈尊;在这之后,才提到三次来访草庐。可见他自己心中最为“感激”的,首先在刘备没有年龄、地位和身份上的计较和矜持,其次才是来访次数的多。大概因为诗圣杜甫“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一诗歌绝唱的影响,后世的眼光才会聚焦于“频烦”,反倒对“卑鄙”与“枉屈”有所忽略了。由此可见,要说重视人才,口头上唱高调不难,难的就是像刘备这样,能够在行动上认认真真“落到实处”,对不对?

于是,诸葛亮把刘备请入内堂,宾主坐定之后,刘备屏退侍从人员,恭恭敬敬地问道:“汉室倾颓,曹贼擅政,天子蒙尘。我不度德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但因智术短浅,故而屡遭挫折,至今一无成就。不过,我的素志毫未衰灭,犹想再作一番努力,今日特来拜望,望君不吝赐教。”

诸葛亮明白:显示自己真才实学的时刻到了!他也不谦让,从容启齿,托出一通振聋发聩的宏论来。他首先针对北面的曹操和东面的孙权立论,说道:“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唯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为援而不可图也。”

紧接着词锋一转,又指向荆州的刘表和西面益州的刘璋:“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北、东、西三面和荆州的情况既明,刘备今后的战略方针便不难作出了,所以诸葛亮最后指出:“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若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这一番对答远瞩高瞻,简明扼要,直把刘备听得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此前他还从未见过把时局分析得这般透辟的人士。刘备望着这位身材修长、面容清俊、神态安详而言谈从容的年轻人,不禁从心底发出一声饱含尊敬和佩服的赞叹:“好!”

隆中问对,确定了刘备今后的行动方针,也确定了刘备与诸葛亮的君臣关系。从此,诸葛亮结束躬耕陇亩的隐居生活,应聘出山,为“兴复汉室”而“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了。这就给后世平添了一段“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悲凉史话。

刘备自得诸葛亮辅佐,二人“情好日密”。关羽和张飞见大哥终日与诸葛先生叙谈筹划,反倒把生死与共的义弟晾在一边,不免有些生气。刘备心想:你们与我虽然感情深厚,但却不能供给我智慧,有什么办法呢?不过,做大哥的终归心胸要宽广得多,所以刘备主动开解二人,说道:“我之有孔明,犹如鱼之有水一般,希望二位贤弟不要多心。”

关羽、张飞见大哥这样说,也就止口不言了。

从此,君臣鱼水,共创大业。这一年,刘备已经四十七岁,而诸葛亮才二十七岁。这正是:

隆中对策传千古,从此驱驰有卧龙。

要知道刘备接下来如何逃脱曹操突然伸来的魔掌,再一次经受生死的大考验,请看下文分解。

一四 当阳涉险

东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是刘备创业生涯中一个关键性年头。在这一年中,他经受住了一场生死考验,从而在事业的发展上进入了新天地。

自从在上一年的冬天聘得诸葛亮之后,刘备即按照诸葛制定的战略方针,暗中蓄积力量,准备一旦时机来到,便动手夺取荆州。形势的发展似乎对他很有利,因为这一年的秋八月,荆州牧刘表突然病死了。

刘表膝下有二子:长子刘琦,少子刘琮。按照“立嗣以长不以贤”的古代规则,刘琦自然该是刘表位置的继承人。最初刘表因刘琦在外貌、性情和举止等各方面都很像自己,也有立长子为继承人之意。但是,刘表的后妻蔡氏却另有所属。原来,那蔡氏把侄女嫁给少子刘琮为妻,出于私心,她十分希望继承人是刘二公子。于是,蔡氏便不断在丈夫面前说刘琦的坏话。刘表经不住“枕旁风”的一吹再吹,渐渐疏远了长子。与此同时,手握重权的蔡氏之弟蔡瑁,又联合刘表的外甥张允,暗中支持刘琮。刘琦为了避祸,便听诸葛亮的劝告,离开襄阳到江夏郡(治所在今湖北武汉市新洲区)去当太守。从此,刘琦、刘琮兄弟交恶,形同路人。八月,刘表突患重病,不治身死,荆州牧的宝座即由年纪轻轻的刘琮坐了下来。

刘表的两个儿子都是平庸之辈,用曹操的话来说,是“若豚犬耳”。平庸也还罢了,又要闹内讧。眼见得荆州前景不妙,刘备将会得到浑水摸鱼的大好机会,却不料他的生冤家死对头曹操领兵杀向荆州,搅散了他的好事。

在刘备客居荆州自伤蹉跎的数年间,曹操的事业真是一帆风顺,蒸蒸日上!他先是把袁绍的势力彻底铲除,从而把冀州、青州和并州抓到手中。接着,他又出兵塞外,平定了幽州右北平、辽西、辽东属国这三郡乌桓族的反抗,将一大批乌桓族的骁勇骑士编入自己的军队,组成一支“天下名骑”。与此同时,他又大力营建冀州魏郡的首府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南),作为自己势力的活动中心。建安十三年六月,他废除东汉一直设置的太尉、司徒、司空这“三公”共同执掌朝政的行政体制,改置丞相一人总揽朝政,出任丞相的当然是曹操自己。他把这一切办得妥妥帖帖之后,立即腾出手来经营南方。九月,他出动大军二十万,杀气腾腾,直扑荆州!曹操的如意算盘是:趁刘表新死之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兵荆襄,必可得手。届时扩地占民不说,还可以把大耳儿刘备抓回来凌迟处死,以解心头之恨。

曹军前锋刚一越过边境,进至叶县,早有急使驰回襄阳,把消息报告给刘琮。刘琮年轻气盛,一听有人敢来打荆州,当下把几案一拍,就要点将兴兵去抵挡。他手下的文武官员傅巽、韩嵩、王粲、蒯越等人,慌忙上前阻拦。傅巽劈头问了刘琮一句:“将军自料比不比得上刘备?”

刘琮却还有自知之明,答道:“我比不上他。”

傅巽马上抓住不放,说道:“将军既然比不上刘备,那么刘备与曹操相比又如何呢?假设刘备敌不过曹操,将军自然更不是曹操的对手;假设刘备能够把曹操击败,届时刘备又岂肯居将军之下?为今之计,应当归顺曹操,才是上策。”

其余众人亦连声劝刘琮投降,刘琮无法,只好依从。于是,刘琮派出密使,驰往曹操军前请降。曹操闻讯,高兴得仰天大笑,他立即下令:全军加速前进!这样一来,我们的主人公刘备可就大祸临头了。

由于幕僚们的劝阻,刘琮一直没有把决计降曹之事通报刘备。曹军前锋抵达距襄阳不足三百里的宛城时,在樊城训练士卒的刘备才察觉苗头似乎不对,连忙派人过江来询问。刘琮见事情已经隐瞒不住,便派遣幕僚宋忠到樊城去告诉刘备实情。这宋忠乃是一个蔼然儒者,领导着当时荆州新儒学的潮流。等他慢慢吞吞、咬文嚼字地说完一切,刘备早已气得七窍生烟,大声数落道:“你们这批人做事,令人切齿!要投降也该早点通知,如今大祸临头,才告知真情,不觉得太过分了么!”

刘备越说越气,情不自禁刷地抽出腰间宝刀,逼近宋忠。宋忠吓得面如死灰,连连摆手,早把孔夫子“君子不忧不惧”的遗训忘到脑后。刘备注视了宋忠一阵,复又还刀入鞘,狠狠骂道:“现今砍下你的头颅,也解不了我心头之恨!何况大丈夫临别,也耻杀你们这一帮庸人!”

刘备说完,令侍从把宋忠逐出门外,然后与诸葛亮等紧急商议对策。商议的结果,决定立即撤出樊城,暂避曹军兵锋。撤出的人马分为两路,陆路由刘备率领,直奔襄阳以南的军事重镇江陵(今湖北荆州市荆州区)。诸葛亮、徐庶、张飞、赵云等文武官员及其家眷,都在这一队中。水路则由关羽率领,带各型船只数百艘及水军三千人,顺沔水东下,经夏口(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区)入长江,再溯江西上,会师江陵。江陵城池高峻,军资丰足,且南凭长江,据之足可支撑一时。计议既定,全军立即行动起来,樊城城中,一片紧张气氛,这也不必细说。

次日凌晨,陆路人马率先开拔。刘备偕诸葛亮出樊城南门,登舟渡沔。此时已值深秋,正是《诗经·蒹葭》一篇所描绘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时节。二人望着那沿江蒹葭,心想此去江陵,不知何时能够重返汉沔,都默然无语。正沉默间,忽听得身后的张飞叫道:“大哥,前面就是襄阳,我们何不杀进城去,抓住刘琮小儿,夺了荆州,再与曹贼决一死战?”

刘备心中怦然一动:这莽三弟说的也是一着可下之棋。他连忙转头看诸葛亮反应如何,诸葛亮微微一笑,说道:“主公,请看。”

刘备随着诸葛亮的手势望去,只见襄阳城门紧闭,城头刀枪闪亮,旗帜如林,密密麻麻布满兵卒,他顿时明白:刘琮对自己早有防范,夺取襄阳将会陷入两面受敌的困境,这着棋是不能采用的“大恶手”。当下他传令:全军绕过襄阳城南下,不得停留!

到得襄阳城南的岘山北麓,刘备又在刘表的墓前简单祭奠一番,向死者告别,然后挥泪上马,径直向江陵城奔去。

刘备撤离樊城之后才三天,曹操就率大军抵达新野县城。在这里,他受到刘琮派出的正式请降使团的迎接,接纳了降书。在使团的导引之下,曹丞相八面威风,一脸得色,前往襄阳接管荆州。至此,荆州七郡一百一十七县地盘,上百万人口,十余万军队,以及大批军事器具物资,在形式上已经全部落入曹操之手。

曹操兵不血刃得了荆州,着实高兴了一阵。但是,他的得意很快就被冲淡了,因为有消息传来:他的宿敌刘备,正在奔往江陵的途中。曹操十分明白,一旦让大耳儿占据了这个临江的军事重镇,荆州的江南四郡,也就是长沙、零陵、桂阳和武陵,恐怕就暂时拿不到手了。于是,他连忙抽调铁骑五千,尽弃辎重,飞速南下追击刘备。曹军一日一夜急驰三百余里,尘蒙甲胄,汗透衫袍,终于在当阳城北的长坂(今湖北当阳市东北)把刘备一行追到了。

《南齐书·州郡志》上说:“江陵去襄阳,步道五百,势同唇齿。”五百里路程,若以“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的急行军速度,只需两天可到。即使慢一半,也只要四天。可是,刘备从襄阳出发五天之后,才走到当阳,距江陵还有一百五十里之遥,平均每天南行才七十里。这哪里是在抢占要塞,倒像是重阳登高野游了。刘备和诸葛亮都是“晓畅军事”的人物,其行动何以会如此迟缓呢?

原来,刘备经过襄阳南下,一路之上,都有拥护刘备憎恶曹操的士大夫和百姓前来投奔。抵达当阳长坂的前一天,他的队伍人数已经多达十余万,大小载重车数千辆,五六尺宽的官道上,人车拥挤,行进困难,以致当天一共只前进了十余里。诸葛亮和徐庶见状,心中暗自焦虑,便向刘备进言道:“应当赶快南下保据江陵!而今民多兵少,如果曹军追至,何以拒之?”

但是,刘备的想法却不同,他说:“凡成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自愿来归,我又何忍弃之而去?”

现今经常提说的“以人为本,”这句话,早在1800年前,已经从刘备的口中冒出来了。事情既然归结到义利之辨上来,诸葛亮与徐庶便不好再说。就这样,大队人马如蜗牛前行,一直拖到第二天被曹军追上为止。

后世的一些史家,对刘备此举曾大加褒赞。比如东晋的习凿齿即说是“先主虽颠沛险难而信义愈明,势逼事危而言不失道”。但是,如果坦率评价,我们总觉得刘备此举有些迂腐味。“济大事必以人为本”,这确实不错。然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