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逼上梁山 >

第317章

逼上梁山-第317章

小说: 逼上梁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垛之上。
    待一切布置完全,这才有一个为首之人,把那火把丢在了火药之上。
    忽的一下,火势冲天而起。众多的粮草垛以及粮仓,几乎立时全都燃烧起来。火光映照出了几十里。
    然而,本应那些粮库巡视士兵第一发觉,救火并要敲响铜锣,引来军营军兵救火的行径,却因为粮库巡逻军卒的全部遇难,没有第一时间响起。
    不过,火光冲天,不远军营中的巡逻士兵,还是很快发觉了。虽然他们也比较奇怪粮库的巡逻哨兵怎么没传来警报。可是依旧敲响了警戒铜锣。并高呼:“走水了!粮库走水了!快去救火。”
    随着铜锣声大振,以及军兵的高声疾呼,整个军营都彻底惊醒了。只不过,就算救火,营内的军兵,那也是不能擅自行动的。
    好在,折家军的将领,反应还算快速,得报后,迅速组织了兵力前往救火。可那时节,粮库都成大火堆了,火光多老高的,比六层楼都高。哪个救啊。
    尤其是连救火的家伙都毁了,光靠人那刀枪打击,那简直就跟火堆上烤肉一般,火没灭,人到烧了不少。
    当天晚上,乐平注定了成了一个不眠夜。   
 ⒈⒈第十回 毒计对狠计
    “啪!”
    “哗啦!”
    乐平县衙的红木桌案,猛地在折可存愤怒的一掌之下,断为了两半。桌案上的零碎,顿时洒落一地。
    半夜里闻听噩耗,慌慌张张跑来乐平县衙的众位折家军核心将领,全都鸦雀无声,不敢在这个时候处折可存的霉头。
    要知道,折家军本就少粮。这些粮食还是从上饶各地不顾民生的抢来的。而今,方腊大军又迫在眉睫,随时可能杀到,没有军粮,如何应对方腊大军?
    此时,众位的折家军将领,包括折可存在内,却是还没有一个想到李民的,全都以为是方腊派出的细作,混入了乐平,烧了他们的军粮。
    折可存强压怒火。面色极素的说道:“我军探马时刻监视方腊大军动态,方腊大军细作,如何混入的我军乐平,更如何烧了我军军粮!”
    众将无声。折可求添了一下嘴唇,站出来说道:“大帅。那方腊起身摩尼教,教中不仅有会妖法者,更有众多武林高手。今我见粮库巡视军卒,均是一刀毙命,没有惊动任何人,可断定乃是武林高手所为。必是方腊遣来无疑。我军安排的哨兵虽多,可也止于路上,山林间,以我军军力,却也是无法完全警戒封锁的。而那些武林人士,却是专走山林。我军却是防不胜防。”
    “混账!什么叫防不胜防!两军交锋。无所不用其极!我军防不住,那就是死路一条!”折可存气的大骂,若不是桌案已经碎了,折可存身边找不到东西来扔这个折可求,折可存绝对一把拿了扔过去。
    折可求暗叫晦气,可见大哥愤怒,也不敢回嘴,径直站在那里不出声。
    好在,折可存虽然痛骂这个弟弟,可却也不是真的对折可求有意见。毕竟安置哨兵监视方腊大军的动向。那也是他折可存一手拍板的。若是说有防御漏洞,那也跑不了他折可存责任。折可存骂折可求,不过是习惯上的出口闷气罢了。
    一旁地折可适连忙安慰道:“大帅。军粮已烧。再谈这些无用。当务之急。还是要严防方腊大军突袭。我观方腊大军。这几日缓慢进军。原本以为谨慎。乃是为了防范我军偷袭。可如今看来。却是这方腊大军早有准备。弄不好。我军意图半渡而击地策略。也被他们知道无疑。若是被其我军军粮已是尽毁。趁我军士气低糜。军粮短缺。军士无食乏力之时。强行渡河。恐我军就算是半渡而击。也难取胜。”
    折可存闻言。当即连连点头。要知道。这折可适与折可求不同。那可是折家军中最能打。也最有谋略地本家子弟。曾领军八千。大破羌夏十万大军地联盟进攻。被誉为:陕北之虎。
    而且。这折可适此时地发言。也正在点上。
    粮食已经烧了。再追究前面地。那也是没用。而方腊大军出怀玉山脉虽慢。可要是快速行军。抢渡漕溪河。却也只需两日。而这两日就是关键。
    提前早了。折家军绝粮地时间短。还能拼死作战。晚了。折家军从景德镇、潘阳催运来地军粮也就到了。军粮被烧地困境也就过去了。而这两日。却正是折家军军兵因为没有军粮饿地乏力。而后备军粮又没有运到地绝境。
    折可存怒也就是怒在这里。这时机掐地太准了。折可存愤怒之余。都不得不佩服敌军对这时机地掌握是如此地地道。折可存万万想不到。这只不过是一个巧合。方腊大军接受地命令。那就是缓慢通行怀玉山脉。吸引折家军地注意力。即使出了怀玉山脉。那也是不会渡过漕溪跟折家军作战地。那种互相伤亡惨重地硬拼。可不是李民乐见地。都是同族兄弟。如此内耗。实在可惜。故此。从李民必须要保护商路。占领景德镇开始。李民就做好了亲自拿下折家军地决断。
    故此。方腊的十万大军,只是一个幌子。只是用以李民占领上饶之后,驻守上饶,不占据李民主力的用处。跟李民烧不烧折家军军粮,根本没有什么关系。
    只可惜,这个时代信息闭塞,折家军又是从信州突围来到上饶地,而且在上饶还很不得民心。自是万难想象他们根本就不知道的李民军,已是扩大到了如此地步,更是在高俅暗中的帮衬下,彻底掌控了长江。能够神不知鬼不觉的从祁州乘船沿昌江的商运水道,奇袭了他们折家军自以为后方的景德镇与潘阳。
    此却非是折可存与折可适等折家军将领的军略不行,实在是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战略部署先天性就充满了破绽。
    此时,一旁的折可复提议道:“大帅。我军即已绝粮,当行破釜沉舟之策,急速聚拢军兵,连夜突袭敌军。不胜则死!军兵皆知生死关头,必然用命,当可一击而破敌军。彼时杀地敌军大败,抢得敌军军粮为我用。自可解此危机。”
    折可复素来勇狠,逢此绝境,自然想此绝策。却是不知,他的妹妹已经成了李民新婚娘子。他折可复也已经成了李民的便宜大舅哥。
    只不过,即使折家军众将令,此时还没有一个知道这个折可复已经凭空添了这么一个关系。可是还有老成之辈出言反驳。
    折可规当即反驳道:“不可!不可!若是敌军近在眼前。行此破釜沉舟之策也是未尝不可。拼死一战,我军当有胜机。只是敌军如今尚在怀玉山中,就算我军全力赶赴,敌军也自迎头赶来,也是尚需两日才可交战。两日间,我军空腹行军,就算军心不怨,士气不减,空腹行军两日,众军士也绝对身乏无力。彼时碰上敌军,莫说破釜沉舟了,却是直接羊入虎口了。”
    折可复虽勇,虽脾气爆。可在自家兄弟中,却不是不讲道理的人。听折可规说的有理。当即闷在一旁无语。
    而折可存也当即问折可规道:“依你之见,又该如何?”
    折可规回道:“依我之见。而今军粮焚毁,火光映天,众军兵皆知,瞒是瞒不住了。军兵得知。必然军心恐慌,士气低糜。故此,这乐平已经是绝对守不住了。我军只能快速撤退,或往潘阳,或往景德镇。就地取食。而后再谋与方腊大军决战。”
    要说折可规这计策,虽然不怎么样,可若是真被折可存采纳了,虽然还必将败于李民骑军的突击之下,可绝对也能正面与李民大军厮杀一番。即使不胜。也能极大增加李民主力的损耗。只不过,折家军此时根本就不知道景德镇和潘阳都丢了,更是把注意力都放在了那基数庞大的方腊大军身上。折可规此言一出。当即就有不同声音出现。
    刚刚被折可存骂了的折可求。立马训斥道:“胡说!我折家军岂可一退再退。岂不见,我军于信州之战,就是因为分兵各地,最终一处退,处处退,直接退出了信州。若是不知那方腊大军因为何事耽误,恐怕在其追击之下,这饶州也站不住跟脚,继续后退。而今。我军好不容易得了先手,在这乐平布下了天罗地网。若是再退。彼时方腊大军趁势追杀过来,而我军尚未恢复,士气低落,难道我军还要再退不成?如此却要退到何方?莫不是京都不成?恐怕我军还没有退到京都,皇上就已经下旨要我等地脑袋了。”
    折可求的这番话,却是戳中了折可存的心肝。要知道,折可存虽然统帅折家军,可他却是不如李民乃是最高统帅。折可存地上面可还有皇上呢。甚至就是原本的种家军的种师道。那在西北的级别都要比折可存高,折家军在西北作战时,都要受种师道的节制。当然,种师道也还要受童贯的节制。
    故此,这折可存奉旨领一路兵马平定东南,收复失地,那是他地功劳,可是若在他平定之后,再由他手中丢失。那可也是极大地罪过。若是因此再把饶州丢失了。折可存活着也没嘛必要了。等着皇上的处罚,还不如直接战死。那还能给折家增加一个烈士。
    故此,折可求一番话,当即就把折可规地老成之策,在折可存心中否决了。
    不过,这个计策被否决,眼前的困境却依旧存在。折可存当即问折可求道:“若依你,又有何见?”
    这就是官场的惯例,提出问题者,那就要有解决之策,哪怕不行,那也没关系。不行归不行的。谁也不能说有什么计策就是完美无失的。可若是没有,那可就成了存心捣乱,恶意找茬了。
    故此,折可存当然要问折可求。
    而折可求也是胸有成竹,得意洋洋的说道:“大帅。这还有什么好考虑地。如今我军军粮断绝。当然要依照惯例行事。如此,我军可保持战力不减,更可令敌军误以为我军军兵无粮乏力。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折可求此言一出,当即满营众将,全都倒吸了一口凉气。惊愕的看向折可求。即使折可存也不例外。
    没办法,折可求虽然没有特别注明,可此时的一个惯例,却是所有众将都知道。没别地,那就是吃人。
    吃人。对于现代人可能不可思议。无法想象。
    可对与如今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却不是什么大事。且不说吃人之事,自古流传,不少凶暴的将帅就用人肉充作军粮,所到之处,就地掳掠民众为食物。
    如十六国时,前秦苻登领兵征战,把杀死的敌兵叫做“熟食”。对军士们说:“你们早上作战,晚上就可以饱餐肥肉,不必担心挨饿。”
    于是,部下都甘愿效力,打完仗就吃人肉,吃饱后再作战,因猛异常。
    唐末时,秦宗权更常派遣部将四处屠杀百姓,行军时,他的军中更是从不带米面,把杀死的人用盐腌起来,随军携带,作为军粮。
    其他的如唐末杨行密,隋末的朱粲等等。更皆是如此。尤其是朱粲更狂言:“只要国中有人,我军中无粮患。”
    甚至就是到了清代,南明将领李定国攻打新会,城中粮尽,清军守将就以城内的百姓为食。
    而且,就算不提过去将来。只是提如今,折家军与西夏军作战时,军粮尽时,那也是吃过敌军俘虏地,甚至就是善良弱小的百姓,就是在此时如今天下大旱的情况下,就是这江浙一带的老百姓,那也是吃过人地。互相之间易子而食,以及直接吃人尸体的。全都是常事。
    故此,这折家军的众将,对吃人并不惧怕。也没有什么抵触。只不过,他们原先吃的都是敌军,却是做不到后世清军那样吃自家城内的百姓。
    而且,大宋以仁孝治国,即使折家军在西北赶上军粮断绝,不得已吃西夏敌军地尸体,也只是私下吃,偷偷地吃,不敢让朝廷知道的。否者。那一帮不知饥饿的命官文人,却是不管军兵生死存亡的唯一选择的。
    而今,折家军强行撤退到饶州,强行驻军在了乐平,本已抢了部分灾民的粮食,如今更要计划把他们保护守卫的百姓当粮食吃掉,即使此事不会传出,不会被朝廷知道,这些折家军众将的良心。那也是有些不安地。
    不过,却也不得不承认,折可求此策,虽然没有人性,可确实管用,别说是那只是作为幌子地方腊大军,就是一心想收服折家军的李民,等上几日,不见折家军动换。也会上当以为折家军没粮饿晕了。大意之下。措不及防地被折家军打一个突击,乃至大败。那也未必没有可能地。
    当然,那也得是建立在李民没有亲临,或者亲临而没有动用雷霆万象域的情况下。否则,单凭李民一个人,直接杀了折家军的全部将领,令其军兵丧失斗志失败,那也是不成问题的。
    好在,折可求这计策,虽然可行,却是太过没有人性。折家军的众将,虽然在听完提议之后,皆都认为可行,却也是没有一个有脸提出赞同。那实在是太没天良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