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逼上梁山 >

第416章

逼上梁山-第416章

小说: 逼上梁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退,绝~|)
    不过,李民倒是没给金国派出使臣,如今金国劫掠了大宋地皇上,更在中原烧杀掠夺,那已经是血仇了,李民可没那种被人打了,反倒给别人赔笑脸的奴性。这打不打地过,那是实力的问题,可敢不敢打,那可就是态度地问题了。
    李民都盘算好了,同时与各国开战,那粮草不够,可要是别的路罢战了。李民只带着少数精兵突入草原,那粮草的供给,却还是没问题的。尤其是草原上还有着岳飞率领的蒙古军团在,两厢呼应,应该足够灭掉金国的了。反正如今的金国,也没有占领辽国的坚城,只不过多是一些土城和营寨的部落罢了,有骑兵突击足够了,用不着步兵攻城。
    对此,李纲等人,倒是没多说什么。他们最迫切的,那就是正式立国。昭告天下一统,凝聚万民之心。
    而李民定下的立国之日,一个是出于习惯,另一个也是时日将近,李民偷懒就直接定在了十月一日。依旧使十月一日成为了和国的国庆节。
    只不过,这个十日,却是农历的,也就是太阴历,而不是什么阳历。不过,举国欢庆的祭奠,却是照旧。
    很快,在李民练习祭天的仪,以及偷空参悟曹国舅法相留存的曹国舅神识意念的过程中,十月一日到临了。
    此时,李民的班,大部分都赶到京师来了。连李民的老丈人鲁雄,慕容格,以及李民一大帮的老婆们,也全都兴奋已的赶来了。
    要知道,李民祭天之后,那可就是经八百的一国之主了,可不像原先在江南立国时那样,虽然立国了,可不过就自家人知道承认。如今可是全天下的百姓都知道,都认可的了。
    而他们这些人,祭天之后,就是正经八百的国丈,娘娘了。
    鲁雄年前,那可是做梦都想不到自己也能当国丈的,如今可是乐疯了。
    而至于那慕容格,更是意自己的眼光,瞧这宝压得。多准。他这俩闺女,都是娘娘的命。只可惜大闺女短命,嫁了一个无情的皇上赵,却是不如小女儿命好。念及此处,慕容格也是不禁有些伤感。
    可这丝丝的儿女之情,随即就被李民立国之后的可能的封赏,掩盖了。要知道他儿子慕容博,那可是统领着大理军团,和吐番作战了多年,以后,很有可能在吐番与共和国的疆界之间,受封一属国,成为共和国的屏障。到那时,他们慕容家重立燕国的数百年心愿,可就是有可能要实现了。
    只要想到这个,慕容格哪怕这般年纪了,依旧心头火热,那热血,丝毫不逊于任何的青壮。
    而至于李民的老婆们,其各自的名分,也全都早就内定好了。除了鲁玉这位是名正言顺的昭阳正宫国母娘娘之外,张月茹占了东宫,李师师占了西宫。黄蓉占了贵妃,慕容占了淑妃。方百花占了德妃。如此一算,李民这几个老婆们,竟然还没能填满这三宫六院。
    本来鲁玉好玩,还准备把赵那俩闺女也给李民凑了数。反正这俩闺女也是赵送出来的,被李民无视了送到了二龙山,跟鲁玉他们也挺合的来。只可惜,李民如今见惯了美女,更多操心国政以及修炼,如今李民又用不着什么政治联姻的需求,李民可是没心思化身禽兽,把原本两个叫他叔父的小丫头变成身边人。
    结果,鲁玉等封赏女官,填充内宫的盘算,还没实施,就直接被李民否决了。李民虽然自身做不到一夫一妻的楷模,可却也不想成为拥有数千个女人,让每个女人五六年轮不到一次的寡人。
    而除了李民这边的人,李民派出去的各地使节,也全都捷报频传。各地州城府县,全都认可了李民接收了大宋。
    这与李民这些年的神宵教普及化,那是分不开的,尤其是这几年,李民在江南立国后,与大宋分庭抗礼说,更是打的大宋节节败退,有心人,其实也早就有了心里准备。
    而至于外国,西夏原本国力就没彻底恢复,不过是发觉老对手种家军与折家军的主力全都离开了西北,这才响应耶律大石的邀约,意图报复并捡些便宜柴火罢了。
    如今,种家军,折家军的主力一回去,已是让西夏有些头疼的骑虎难下了。李民的使臣一到,西夏立马就借坡下驴,来了一个误会,并派遣了使臣跟随回来观礼朝贺李民。
    这惯于献媚的汪伯颜,倒是办了一把漂亮事。   
 ⒈⒈第十四回 出事了
    伯颜事情办漂亮了,那秦桧干的也很不错。
    那辽国此次派耶律大石出征,本就打的是借刀杀人的主意。如今虽说是接的那把刀,意外的由大宋变成了李民,老对手大宋更意外的被灭了国,同样被这李民军取代。可李民用来回访他们的高家军,带的可却是他们同样熟悉无比的老对手,东北边军。既然东北边军主力回来了,而他们的主要目的也达到了,其自身国内的国力也不太好,却也是借坡下驴了。
    只不过,辽人对汉人的高傲,却是没变,却是强调了要李民这个新成立的共和国,依旧承认大宋与辽订立和平跳跃,说白就是要李维持原先大宋对辽国的进贡不变。
    虽说这笔小钱,大宋从来没当回事,李民的共和国也绝对能承担的起。可这却是一个态度问题。哪怕的钱再少,也是对辽人的一种武力臣服。
    要不怎么说武力是政治延伸的需要,政治外交的最大筹码呢。若是秦桧知晓李民的实力,还是保持着原先在宋朝那中阅历。秦桧一听辽国这么好的条件,绝对早就答应了。用点小钱,买份平安,多划算啊。
    可如今,秦桧有李民神通无敌打底,有着李民只是率领两万大军就正面击破了辽国耶律大石部五万大军的战绩,更有着高家军领着十万东北边军陈兵列阵,那底气十足,自然不会做那些惹李民不高兴的事。在秦桧的眼里,李民可是比辽军厉害多了,也更强势和可怕的多。而且,秦桧更知晓,若不是国内此时军粮不足,不足以全线开战,李民被不住早已兴军讨伐辽国了。有着这些认识的秦桧,又怎么可能答应辽人的条
    结果在秦桧高超的外交下,以及秦桧对大局分析。愣是说的辽国使臣哑口无言,觉得自己这个战败国,没赔款给李民的共和国,那已经就是李民地大度了,如今反倒要求人家继承大宋的贡向,实在有些是不知廉耻。
    当然,这除了秦桧的口才与外交手段真的不错之外,也跟当代的辽国国主耶律延禧也是几乎与赵是一个差不多地妙人有关。这耶律延禧可是一个极度的汉文化倾慕者,曾经多次在公众场合发表过没出生在中原,做一个汉人的遗憾。虽然其才华比不了赵那多才多艺,能写会画,可其痴迷程度,比之赵,也差不了许多。当然,好色好玩,更是他们的共同点。只不过这同样被他们各自视为君子风流本色而无忌。
    故此,上有所好,自然下有所仿。尤是如今的辽国连年受到金国地骚扰,兵力也是紧地。而他们多年来占据燕地,随着燕地的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其对大宋地供款维持国政的需求,却也不是向当初立国时的那么强烈了。
    结果,却让这秦桧办了漂亮的。辽国同样收回了兵力,并派出使臣随秦桧同回京师,来朝贺李民共和国立国。并希望能够订立永世和平地约。
    而相对于汪伯颜。秦桧地利漂亮。李邦彦地差事却办地相当窝火。
    倒不是李邦彦地才能不如汪伯~秦桧。论嘴皮子。李邦彦绝对不逊色这两人。
    只是。那吐番与西夏和大辽不同。西夏是被原先大宋打地快残了。辽国是被金国骚扰。这两国进攻中原。原本地意愿就不是那么坚决。主战场一失利。被李民共和国地实力一震慑。只要外交使臣不是那么菜。自然是一说一准。
    可这吐番。却是积蓄了多年。原本就想扩张一下领土。如今更是打着被大宋邀请入中原。而且其战场上拦阻吐番地。更是原大理国地军队以及慕容博地燕军。
    虽说大理国兵力不弱。慕容博地燕军更是个人战力出众。
    可那大理国不过是屈于形式。战败投靠了李民罢了。虽说有着段誉等为质。不敢不尊李民地号令。可大理军兵。为他国卖命。却也是绝对不会进死力地。尤其是大理地最为厉害地毒虫军等。又多被李民给毁了。敌上原本就比大理国力强。原先只能仰仗大宋救援才能抵御地老对手吐番。自然就更是不敌。
    而慕容博得燕军虽然厉害,可吐番的驼龙军清一色的大骆驼,浑身铁盔铁甲,比坚固,却是那驼龙军更胜藤甲军一筹。唯一轻便迅捷的优势,却也是两条腿的比不过四条腿的。尤其是那万千骆驼冲击的威势,更是藤甲军那种轻步军难以抗衡的。
    而更为重要的是,吐番有一国师鸠摩智,修得小承金刚经,不仅武功高超,更有神通,军略也是不差,却是把慕容博克制的死死的。
    结果,整个战场上的式
    吐番压制着李民军的大理军团,以及慕容博的燕军联
    若不是大理军的邪门手段太多,黑苗白苗的蛊术手段层出不尽。只要不是向李民哪般一次斩杀干净,随时都能从山野间召唤御使。再加上慕容博的燕军,虽然正面攻坚防御能力不敌驼龙军,可其都是江湖三流以上高手的个人素质,在慕容博的带领下,游击战,并穿越防线的攻击吐番补给。也许那吐番早就顺利的攻入中原了。而不会被慕容博和大理军缠住了。
    如此这般,吐番哪会轻易退兵。其态度却是强硬的很。退兵可以。李民的共和国却必须每年向他吐番进贡白银三十万两,粮五十万,丝绸十万匹,茶叶十万斤。而且他们吐番现在占据的土地,原先都是大宋的,也与~的李民政权无关,这些土地也要从此归他们吐番所有。
    此等条款,早就明白了李民的强势与本意的李邦彦,又如何肯答应。可此时战场上,李民军根本不占优。光凭嘴皮子,却是让吐番弃那么多的利益,并把到手的土地吐出来,那怎么可能。
    同样是武力的筹码,李邦彦这边显示的却是不怎么充足。任凭李邦彦的嘴皮子再给劲,才华再好,碰上吐番这等实在的,那也是不管。
    好在这个李邦虽然没有太强的骨气,却也识时务,知道他办不成没关系,若是胡乱应承,就算能在吐番这边回去了,那李民也绝对放不过他,却是没胡乱代替李民答应这种丧权辱国的条款。而是借以自家只是一个通告共和国立国的使臣,没有与吐番订立盟约条款的权力为由,把此事给拖了。
    这不得不说,张邦昌这以着立国为名暗示和议的外交手段,却是高杆。只要那派出去的使臣脑子快,能见机行事,车辘话,却是可以来回说的。
    结果,李邦彦抚了吐番暂时停战,却是带了一个吐番的使臣回来了,虽然也是同样的朝贺,观礼。可却带着吐番的使命,若是李民答应这些条款,吐番与其睦邻友好,若是不答应,吐番就要继续大军压制。
    对此,李民自然不会答应。不过,此立国重要,却也没必要立时与这吐番翻脸。那吐番的使臣,连李民的面都没见着就被李纲等以立国之前,国君诸事繁忙,无暇谈论和议之说给软禁在了驿馆闲置。
    而除了这三国主要的,他的诸多小国,在李民的使臣到访后,虽也有的不甘和狂妄的,可其他国家退兵了,单凭本国的孤军,却是不足以深入中原了,也只能识时务的退兵。尤其是面对方腊军团的蛮军,那就更是如此。原本他们就不敌方腊军团的神通与军力,只是仗着山地熟悉的地利,硬顶着方腊大军不得前进罢了。如今有了台阶,自是极早跑路了。只剩下那些当地的壮族等独自面对方腊军团。结果,自然在方腊秉承李民意志的战略下,安抚住了。
    结果,全线开战的共和国,李民采纳了张邦昌和李纲等人的交策略下,除了一个要追击立威的金国之外,就剩下吐番一国嚣张的不肯罢休了。
    此,虽然结局不算太好,可却也足够让李民紧张的军需舒缓下来。要知道,十万大军的军需攻击,那可就是需要二十万的辅军往返运输供给的。光是那二十万人的路途粮食消耗,那就不是一个小数。何况现在李民军全线开战,所用的辅军又何止万。
    而现在,只有吐番哪一路需要供给了。自然压力大减。紧巴巴的凑凑,供给保证却也是没什么大问题的。就当让慕容博练军了。反正战死的多是大理与吐番人。李民军暂时只是提供大量军粮,还是划算的很。
    而相对于这些小问题,却有一事让李民,李纲等很不放心。
    李民的徒弟徐神翁,竟然至今还没有来到京师准备参加李民的立国大典。
    要知道,李民这几个徒弟,徐知常,林灵素,黄裳,那都是死了,王文卿和岳飞在草原呢,也回来不得,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