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军魂 >

第236章

大唐军魂-第236章

小说: 大唐军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件颇为头疼的事。
    只是要将自己的兵法传授给许多人,李靖还不太容易接受。
    “祖父,孙儿前些日子所交给皇上的这一份奏报,只是大概地讲述了如何组建之事,待孙儿稍空下来,再写个详细的东西出籽让您过目
    二二诩看着李靖,环在亲自动鬈写泣此细节卜的东西,儿川恨北不忍。
    “一些细节上的事,当然是要你来操办,老夫只是写个大的东西。包括人员,场地,教授人员等罗列一下,也是根据你写的这份东西作参考!”李靖笑笑道,“老夫还要李世勋也来主持这事,老夫老了,许多东西都想不到了,以后学院建成后小也只能当个象征的摆设了!”
    “小祖父哪能这么说,我看祖父的身体壮实着。还可以征战沙场呢”老年人最怕人家说他老,李业诩也知道李猜基本没有可能再次征战沙场了。但安慰的话还是要说的。
    “有你们这么多年轻的将领在,皇上怎么也不会再让老夫上战场了”李靖听了李业诩所说的非但没有表示高兴,还露出伤感的神色,”老夫在出征吐谷浑时就知道,那将是老夫的最后一战,很快就要开始的出征高昌和西突厥的战役,老夫再也没可能去统兵了”李靖自嘲地笑笑,“若老夫这么一大把年纪还出征,敌人也会笑话我军无良将。李靖老头子这么一大把年纪还要出征,而且,万一老夫身体扛不住,在途中病了或者长眠了,那大军无统帅,不战自乱,如何是好”
    李靖的笑容很是苦涩,作为一辈子征战在沙场的武将,没有比看到有战事发生,自己却无法出征来得更痛苦的事。
    平南方,灭东突厥,降伏吐谷浑,李靖立下的战功,在朝丰武将列中已经没什么人可以比了,但无论对谁来说。战功都是不怕多的,有战事,肯定希望能由自己统兵出征的。
    那个行军大总管的职。对所有的武将来说,若有朝一日落在自己头上,那都是梦寐以求的事,就像上次出战吐蕃,侯君集领了那个行军大总管的职,虽说大部的战役都是李业诩谋划指挥的,但功劳总是先记在大总管的头上,更别说在战场上。数万甚至数十万的兵马都任自己调动,那一分运筹帷幄感觉,真的很爽。
    李业诩在侯君集没到任前也尝到过,确实很让人有虚荣感,当时连苏定芳和郑仁泰也很羡慕。
    “祖父,您别这么说,你身体强健着,肯定还可以照看着孙儿几十年,孙儿什么事都还要依仗着您出主意呢皇上不让你出征,就让孙儿代你出征。只是凡事还要请祖父多多指点才好。”听李靖如此说,李业诩心里也有些伤感,若真的李靖有朝一日不在了,心目中的这尊神,这介。最亲的亲人没了,那该如何是好?
    “小好了,老夫只是随口说说,你休要如此儿女之态”李靖却已经转变了神情,换了种笑容对李业诩说道,他对李业诩流露出来对他的这份依恋之情也是很感欣慰。
    这个孙儿是看着他慢慢成长,如今还在朝中身居高位,立下的战功也很是可观,更别说心中有那么多利国利民的主意,得到皇帝的赏识,这点连李靖也颇为叹服。“小是,祖心”李业诩也嘻嘻地笑道。想那么多做什么,自己都是从另外一个世界来的人,说不定,死后可以到另外一个更好的世界去,有何可以伤感的?
    “今日既然已经说起,那老夫就对你说说关于西域的事。对西域的这场战,依老夫看,是无法避免的”李靖拿开案上的文稿,取出一张李业诩送过来的关于西域之地的地图,摊开来,示意李业诩也凑近来”西域之地,地势开阔。更是能发挥骑兵快速机动,突厥人在那一带经营多年,对地形颇为熟悉。我军要做到出其不意的攻击,难度还是有些大的”
    李靖指着地图道:“这是高昌,这是欲谷设的牙帐镞葛山近。高昌如今被西突厥控制,是防守我大军的门户。高昌离我所掌握的沙州,中间隔着一个面积广阔的莫延贺硅,此沙硅长八百里。古曰沙河,目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白天热风如火,夜晚寒风如刀,自古不是进军的路线。常规的行军路线,那就是从莫延贺磅北面的古道经伊州过,只是从北面的伊州过,则是要绕一个大圈,延缓路程不说,我大军的行踪一定会被高昌和突厥人探知,那样就无法做到出其不意”
    李业诩有些明白,这个可怕的莫延贺硅有可能就是《西游记》里沙僧所居住的那个流沙河,吴承恩听说是沙河。还以为是一条大河,哪知道是一条沙子的河状地块。
    “祖父,孙儿明白,若我军要给予敌人出其不意的打击,那就是不能从伊州北边绕莫延贺砖走,而是要穿过莫延贺磺,直接抄西突厥的牙帐。把欲谷设解决听李靖如此一说。李业诩有何不明白之理?
    何况,现在第一卫军中,除了三千是骑步兵外。其他近皿万人都是骑兵编制,比第二、第三卫军中都要多。第一卫军的建设目标,就是要把它打造成一支快速反应部队。
    “小正是如此,这样才能给突厥人一个致命的打击,但这样做风险也是很大。若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小我大军能不能走出这一片地方还是个未知数所以到时做决定前一定要慎之又慎”李靖眼中闪着与年龄不相称的灵动光辉看着李业诩。
    李业诩明白,若由李靖领兵小喜欢冒险的自己这位祖父,一定是会选择从莫延贺磺过的,高昌王鞠文泰所依仗的,除了突厥人的大军外。还有这片让人谈之色变的大沙磅。在莫延贺硅北道,有高昌的几座高大的城池,抚守着险要之地,还有突厥人的大军协助防守在可浮图城,面对以逸待劳的敌军,疲惫的我大军若强攻。那损失将会很大”
    “祖父。孙儿到时会仔细的安排的”李业诩其实也不知道,到时出征后。行军路线能不能自己作主,自己在军中能任何职,都是个未知数。
    “小你军中那个契芯何力小原先即生活在那一带,那一片地形,他应该很熟悉”。李靖嘴角露出笑意。
    “小孙儿明白了”。李业诩大喜。
    他也记起来,契芯何力正是从沙州一带归降的,
    比:以下内容免费…
    今天两更八千字以上,明天和后天一更,五千字以上。
    晚上码字受凉,感冒、发烧、咳嗽,需要多休息,偷懒一下,还请各位兄弟姐妹们见谅“   
第二十一章 世袭刺史的风波
    “一感冒和发烧持续,今日一更,万要抱歉贞观十二年末,最后一个朝会上,又到了一年内论功行赏的时候。
    所有在京三品以上的散官。还有四品以上的实职,全部都到太极殿内参加朝会。
    太极殿内站满了人,放眼望去,黑压压的都是人头,身子矮的人,都要看不见御座上的皇帝了。
    李业诩实领的是正三品职的特卫大将军,已经站到武将的前段。前面除了祖父李靖,还有李道宗、李孝恭、李世勋、尉迟恭、侯君集等不多的人了,边上站着的是段志玄、张士贵两名卫军的大将军,及执失思力、契芯何力、阿史那社尔等胡将,李业嗣还有程处默这样四品级别的武官,都站在很后面。
    在封赏仪式开始前,照例皇帝李世民先说一番自吹自擂,国家大安百姓安乐的话,还有大臣奉承称赞皇帝所行之政深得民心的一大通马屁声音,接着是由户部尚书将这一年朝廷的粮食和赋税等收入情况在朝堂上宣读。
    户部尚书唐俭,象征性地拿着一份奏报。眼睛却是看着殿上站着的同僚们。大声地报告着那些让人兴奋的数据。
    这些数字唐俭都记得滚瓜烂熟了,那份报告拿着只是装个样子。
    贞观十二年,各地统计的粮食收成,还有国库的赋税收入都比上一年有了大幅的增长,长安及各地的粮食价格都保持着较低的水平。各地商业贸易是一片繁荣的景象,从商业方面收取的赋税也在大幅地增加。按统计的数据看,比贞观十一年翻了一番。
    御座上的李世民,虽然早几天就知道了这些数据,但今日听着。还是眉开眼笑,殿下的诸臣们也都是相似的表情。天下丰足,百姓安乐。各地作奸犯科者少去,对于辛苦了一年的皇帝和朝臣们来说,这是最大的安慰了。
    站在殿下的李业诩也是很高兴,自己所提的一些建议,被李世民采纳后,使得整个大唐的经济状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些造福黎民百姓之举,让天下百姓吃得饱饭,大唐的国家实力上一个台阶,李业诩很有成就感,心里在想前,史书上不知道会如何评价自己这个穿越,人。
    正自得意间,李业诩感觉到御座上的李世民飘过来一丝赞赏的目光。忙挺直身子,双眼平视前方,当作没看见,还好李世民的目光只是停留了一下即过去,没看出来李业诩得意的神情。
    站在殿首的唐俭又在报告着贞观十二年的支出,因朝廷在上一年末大举封常了出征归来的将士,还有今年征兵令实施后,十多万士兵募集完成,朝廷在军备方面的支出大大地增加。也使得国库的净收入还没上一年的多。
    但总的赋税收入比支出还是要多一些。
    还有各地的人口数。也有了不小的增长,据户部掌握的资料,全国登记在册的有四百多万户,两千两百多万口,还有不少的隐匿户口。
    让人更是可喜的是,这些年出生的小儿数量也是很多,这新一代成长起来的人,是大唐的希望,按李世民当初的诏令,这些小孩子长到十五岁后,即可分到田地。唐俭报告完,李世民从御座上站了起来,乐呵呵地说道:“各位爱卿。普天之下,百姓安乐,四夷来贡,大唐的实力日益增长,这是众个爱卿勤于朝事,兢兢业业地做事才取得的伪示勉励,联当有嘉奖,只是今岁朝廷支出颇多,赏赐之物。略为微薄,只是聊表联的心意!”
    李世民话说完,有内侍出来,宣布李业诩的嘉奖诏令。
    这些年所行之政,皆出于尚书省,作为百官之首的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功最大,加太子少师,赏绢两千匹,黄金五十斤,长孙无忌、李靖、高士廉、李道宗、侯君集、李世劫等重臣皆有赏赐,但除了房玄龄,皆是财物上的赏赐。
    李业诩也有重赏。被授怀化大将军衔,爵转渭南郡公,加真食邑二百户。赏绢二千匹,黄金五十斤。并且李世民严令不得推拒”
    正想出列谦辞的李业诩只得拜谢了圣恩。满朝文武,还就他有爵位上的变动勺李业诩看看站在队列前面的李靖。也只是略略转回头,平和地看了他一眼,没表示什么。李靖如此,李业诩也稍稍的心安。
    看来李世民给李业诩的奖励也费了一番脑筋,能表示心意,又不会让其他朝臣们不满,怀化大将军是正三品的军中散官衔,授予李业诩这样级别的武将也不为过,李业诩的爵位也并没变动,只是食邑地转到渭南县来。那些绢帛之类的赏赐也没比其他人多,这样的奖赏也就没有人出来谏言。
    李业诩想着又将会有一堆花花绿绿的布帛类东西搬进府中,这些东西又可以让府中的守财奴郑燕等人狂喜一阵了。
    受赏的众臣们还沉浸在喜悦中,李世民的另外几份诏令却有些出乎朝臣们的意外。
    先一份诏令中宣布,在贞观十三年,开始谋划筹建大唐军事学院,由特进李靖和兵部尚书李世助主管,争取在三年内建成。
    这份…。二江突然,许多人还不知道军事学院是什么东西。朝堂工侃了私语声,但李世民的解释让朝臣们有了些数,暂时没有人出来反对。
    只是接下来的另外一份诏命却把所有人都炸蒙了。
    李世民下诏以荆州都督荆王李元景等二十一王所任刺史,令其子孙小世袭,同时以功臣孙长无忌等十四人为各州刺史,亦令世袭,非有大故。无得黜免。
    诏令中宣布,以司空长孙无忌为赵州刺史,尚书左仆射房玄龄为宋州刺史,故司空杜如晦为密州刺史,特进李靖为濮州刺史,尚书右仆射高士廉为申州刺史,吏部尚书侯君集为陈州刺史,刑部尚书李道宗为鄂州刺史,礼部尚书李孝恭为观州刺史,左羽林卫大将军尉迟敬德为宣州刺史,兵部尚书李世劫为薪州刺史,左卫军大将军段志玄为金州刺史,松州都督程知节可为普州刺史,太仆卿刘宏基为朗州刺史,胜州都督张亮为芹州刺史,其原先的官职食邑叠加,并令子孙承袭。
    此诏令一出,群臣哗然。李世民在前些年曾经提出过让功臣世袁刺史的想法,但朝中大臣没有多少人同意,群起反对,殿上的朝臣们谁也想不到皇帝会在年末做出这个决定。
    诏令刚刚宣布完毕,左庶子于志宁第一个出来表示反对:“陛下,世袭刺史之事。古今事殊,非久安之道小还请陛下三思!”
    中书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