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新纪元1912 >

第550章

新纪元1912-第550章

小说: 新纪元1912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第一总队,是驻于京城,几乎从来没有执行过剿匪任务,可其它部队在执行任务时,总会接触到乡间的真相,接触到民生疾苦,不少同僚在写信都说,这剿匪剿匪,一种匪是世匪,这种匪当剿之,还有一种匪,根本就是贫苦的生活和当地官府逼出来,老百姓的生活之苦,岂是言语所能形容!”
    摇头叹息着,李扬这位总队作战处的参谋又不无感慨的说道。
    “上个星期,我收到一位在远征军服役的故友的信件,他所在的部队是一只省军部队,其中也有的父母给出征的儿子写信,说战死之后用国家发给的钱来尽孝吧。”
    说到这里,他猛的喝一口酒,双眼随之一红。
    “用战死的钱尽孝!生活要绝望到什么地步,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在他那愤慨不平的话语道出的时候,李家祥深以为然的点点头,随后同样有些愤愤不平的说道。
    “一方面是老百姓贫苦的生活。另一方面是官员的**、浪费,地方上不说,地方官员的贪腐从所周知,就是这京城,又能干净了?索姆河,远征军战捷,府方前后举办了数十场各种等级的庆捷宴会,单是这笔钱府方就花了近千万……”
    “近千万……”
    一时间众人无不为之惊讶。
    “可不是吗?这笔钱都花到了什么地方?全都浪费了,有这笔钱,还不如用来抚恤士兵们……”
    “财政部不会不出这笔吗?你们财政部不是国务院的吗?总理怎么会同意的!”
    “总理能不同意吗?要稳定、要协调。府院分治,但不能产生太大的矛盾,府院不和,必定导致政坛混乱,总理在考虑大局!”
    “大局……总理是好,可大总统那边……”
    “可不是吗?若不是有大总统、各省将军给那些贪官撑腰,内务部早就把那些贪官清理个干净了,大总统却和各省将军沆瀣一气。以公器为牲,以此钳制总理,总理虽有制国之能,又能如何?只能无奈悲愤了!”
    嘴上这么说着赵连佑的眼前依还是浮现出那晚总理在工商部那张疲惫、失望又愤慨不平的脸庞,面对那么一群贪官污吏,总理能不失望吗?面对民众的苦楚。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总理,又能怎么办呢?
    “汨罗渊中波涛动,巫山峰旁乱云飞;昏昏浊世吾独立,义愤燃烧热血涌;权贵只晓傲门第,忧国此中真乏人;豪阀但知夸积富。社稷彼心何尝思;贤者见国衰微征,愚氓犹自舞世间。治乱兴亡恍如梦,世事真若一局棋;……”
    心下如此思索着,赵连佑的嘴边轻吟这首诗来,而在他吟诗时,包厢内的诸人无不是一阵惊讶。
    “权贵只晓傲门第。忧国此中真乏人;豪阀但知夸积富,社稷彼心何尝思;贤者见国衰微征,愚氓犹自舞世间。治乱兴亡恍如梦,世事真若一局棋……”
    李扬等人于心下轻吟着这诗时,看着赵连佑有些惊讶的问道。
    “南林,这诗是谁做的?写的可真贴切!”
    而赵连佑却是没有回答他,只是喘起酒杯喝下一口烈酒,
    “神州维新春空下。男儿连结为正义!胸中自有百万兵,死去飘散忠魂在;腐旧尸骸跨越过,此身飘摇共浮云。忧国挺身立向前,男儿放歌从此始!”
    吟至此处,他的声随之变得高亢起来,整个人亦随之变得有些激动、有些亢奋。
    “……苍天震怒大地动;轰轰鸣鸣非常声;永劫眠者不能寝;中华觉醒在今朝;且观九天云垂野;又听四海浪哗然,革新机会现已到,夜起暴风扫中华;天地之间落魄人。迷茫不知道何方,尘世曾夸荣华者。谁家高楼还可见;功名不过梦中迹,唯有精诚永不消。人生但感意气过,成败谁复可置评;离骚一曲高吟罢,慷慨悲歌今日完。吾辈腰间利剑在,廓清海内血泊涌……”
    静!
    诗毕了,包厢内却是静了下来,李扬等人此时完全沉浸于诗中所展示的忧国忧民之心之中。
    “好诗!好诗!”
    摇头轻叹时,李扬在心下轻品着诗意,一时不禁热血沸腾,诗中所透出的那股抑郁不平的且又忧国忧民的情怀,实在是令人心有戚戚!
    “这诗是何人所做?南林……”
    “何人所做?还有谁能写出首诗来?”
    苦苦一笑,赵连佑却是又喝下一杯酒。
    “这诗是半个月前,总理亲笔所坐!”
    这首诗并没有传到外界,事实上就连同那天总理在工商部的讲话,亦因为人事科长的讲话,而未被外泄,对于那些身处中央的官员们来说,他们同样有着自己的政治敏感性,他们自然知道保密的重要性。
    当然,他们更清楚,在“府院分治”之后,府院双方看似和谐的背后的暗潮涌动,自然的在这种情况之下,有些事情还是保密的好。
    “啊……”
    他的声音一落下,众人不由一阵哑然,诗谓以心境,而总理竟然以屈原喻心,这……汨罗江、离骚,这无不是为了表明他与屈原忧国忧民的精神是一样的,而仅仅只是一样的吗?
    想来总理之所以会写出这样一首与屈原之志相似的诗,恐怕更多的还是浓浓的无奈之情,或许总理也已经疲惫不堪了,甚至于,对总理来说,他的内心对现行的中国现况亦是深恶痛绝,可,他又能做什么呢?
    “总理手书!”
    在众人惊讶时,赵连佑却是有些沉重的点点头。
    “国家时局如此不堪,即便是总理有天纵之才又能如何?现在总理每欲实施种种变革,总会受到诸多限制、诸多制约,大总统与府方为一已之私利,于地方沆瀣一气,从而抵制国务院实施改革,总理虽是有心改变,但却亦无能为力啊!”
    无能为力!
    在赵连佑这么说的时候,李扬等人却是一阵沉默,作为军人他们原本不应该插手政治,可是现在,念着那首诗,一种空前的使命感却在他们的心胸中弥漫着,漫延着……(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178章 青年之择
    南苑军营。
    是历史上历代皇家军队的兵营所在地,这里现在的那些西式红砖营房还是清末编练新军时禁卫军的兵营所在,民国建元后,禁卫军遭到遣荼,随后南苑军营驻进陆军第一师,随后慢慢的部队被调出了这里,直到军官、士官模范团建成之后,南苑军营方才再一次热闹起来。
    对于1916年的中国来说,在某种程度上,南苑军营几乎是中**队军官、士官的母校,按照陆军部的章程,陆军派遣军官需经由军官模范团培训半年后,方可进入基础部队,而各师同样需推荐士兵进入南苑军营接受士官培训。
    而现在相比过去,虽说南苑军营的营区并没有扩大,但是营区修了许多新的楼房,那些旧式的军营根本就无法满足日益庞大的军官模范团、士官训练团所需,在这里,军官们接受更为严格的、德国式的军官教育,而士官们则于此接受基本的班组作战训练,学习如何在战场上协助军官指挥部队、如何修建工事、如何组织进攻,如何操作机枪。
    尽管无论是军官模范团还是士官训练团,开始时不过只是袁世凯为一已之私创建的机构,但事实上,经过两年的整理调整之后,尤其是其引入了大量德国教官实施严格的德式训练章程之后,即便是当初的反对者,也不得不承认一个现实——它的建立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中**队的战斗力。
    这或许正是无心插柳的收获。
    战争从来都是极为残酷的,死亡是不可避免的,而在远征军编遣之后,对于引入江苏陆军强调“军官带头作用”的远征军来说,军官的带头意味着牺牲,大量的军官伤亡,使得后方不得不加大军官的培养力度。
    在民国四年全国各军校的招生不过千余人,而在民国五年,各军校招生总名额却达到五千人之巨。可军官的培训却是需要时间,为此,最简单解决办法,就是训练学生军官。那些接受过高中或以上教育的年青人,可以在短训之后,成为一名勉强合格的军官,因此,考虑到战场伤亡,在民国五年一月,陆军部同意模范团直接招收青年学生作为补充军官。
    民国五年的中国。并没有多少高中,高中都集中省会或少数几个大城市,高中生的确是相当稀罕,第四期军官模范团中两千人的军官队伍中,不过只有五百名高中或同等教育程度的军官生,毕竟对于那些学生来说,更好的选择是考入大学,几年后寻找一个合适的工作。
    而7月第五期模范团报名时。或许是受益于远征军的索姆河大捷和军人地位的空前提高,一大批青年学生报名加入模范团,尽管这些青年学生来自多省。但他们中的相当多的人都有一个特点——陇海沿线,得益于多年来对教育的重视,使得陇海沿线不仅拥有中国70%的技校学生,同样还拥有中国65%的高中生以及75%的大学生。
    这些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被新闻电影所感染,被报纸上那些极尽煽情的英雄们所感动,年青气盛的他们选择加入军队,挥师法兰西为国家效命,国家,对于这些心怀爱国之志的青年们来说,从来都是最能触及他们灵魂深处的名词。
    “国史明标第一功!中华从此号长雄!”
    “远征欧罗巴、扬我大汉威!”
    南苑军营内无处不在的标语。无时不刻的提醒着每一个身在此处的青年们,他们所承担的使命和责任,而这里作为一个“武魂”培育基地,每天,沉重的军事课业、军事训练都在紧张的进行着,毕竟。对于他们中的许多人而言,他们只有半年的时间完成全部的军官课业和军事训练。
    不过最近,作为模范团团长的蒋百里,却意外的发现,最近一个月,模范团内的气氛似乎有些不太对劲,至于是什么地方不太对劲,他也不曾得知,只是出于一种军人的敏感,或许,那些军官生们训练更加刻苦、课业也更为努力,但气氛依然和过去有所不同。
    “汨罗渊中波涛动,巫山峰旁乱云飞;昏昏浊世吾独立,义愤燃烧热血涌;权贵只晓傲门第,忧国此中真乏人;豪阀但知夸积富,社稷彼心何尝思;贤者见国衰微征,愚氓犹自舞世间。治乱兴亡恍如梦,世事真若一局棋;……”
    用颤抖的手捧着这首刚刚从一位学生那里得到的诗句,蒋百里的眉头却是紧皱着,隐隐的,他意识到,或许,学生的改变正是因为这词,因为这诗句中透出的浓浓的忧国忧民之情,对于青年人来说,有什么比国家更能触动他们的情怀呢?对于这些怀揣着爱国之情,投身军旅的青年来说,这首诗对现实的披露,对他们来说,更具吸引力。
    “神州革新春空下,男儿连结为正义!胸中自有百万兵,死去飘散忠魂在;腐旧尸骸跨越过,此身飘摇共浮云。忧国挺身立向前,男儿放歌从此始!……”
    念到这里,蒋百里的心头微颤着,这首诗的前半段是揭露现在国内的现实境况,而这一句话,却是鼓励青年人们为改变国家献身,这那里是什么诗,分明就是在鼓响战斗的号角。
    “苍天震怒大地动;轰轰鸣鸣非常声;永劫眠者不能寝;中华觉醒在今朝;且观九天云垂野;又听四海浪哗然,革新机会现已到,夜起暴风扫中华;天地之间落魄人。迷茫不知道何方,尘世曾夸荣华者。谁家高楼还可见;功名不过梦中迹,唯有精诚永不消。人生但感意气过,成败谁复可置评;离骚一曲高吟罢,慷慨悲歌今日完。吾辈腰间利剑在,廓清海内血泊涌……”
    吟着这类似于战斗号角的诗篇,蒋百里的内心却是激荡着,而这种激荡更多的却是不安,这首诗会对青年人们造成什么影响?
    他们会不会吟唱着“功名不过梦中迹,唯有精诚永不消。”做出超出纯粹军人应做之事?
    作为军官团团长,蒋百里比谁都更了解这些年青人,他深知这些年青的青年军官生和模范团的前几期学员截然不同。他们之中的六成以上,都是毕业自陇海沿线的高中学校,陇海的教育的精神所系就是“国家主义”、“奉献主义”,相比于他地子弟。他们更具爱国热情、更容易受到煽动,更关心政治,当然也更具——牺牲精神。
    按照他收到的报告,在远征军于法国作战的时候,那些出身陇海的青年军官,更具牺牲精神,为了国家。他们愿意牺牲自己的一切,在战场上如此,可……
    看着这诗,蒋百里却不由的担心起来,一时间一种前所未有恐惧感在他的心下漫延着,他似乎看到了他最不愿意看到的一幕——青年军官们成为一场变革的推动者。
    军人应该是纯粹的,且不涉足的政治的,军人的职责非常简单。保卫国家,而不是……
    想着这首极及煽动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