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谋曹篡魏 >

第237章

谋曹篡魏-第237章

小说: 谋曹篡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sp;   卫觊认为刑法是国家最重要的工具,却往往被官吏轻视,代之以主观臆断。
    典狱之官掌握着生杀大权,应由明法公正之人来担任,而往往因统治者对他们的轻视所用非人。
    这是王政敝弊,国家丧败的重要原因,遂主张恢复西汉《九章律》,并设律博士转相教授,使官吏和百姓们都懂得法律,以法治天下。
    曹睿却对这些建议视而不闻,并非他不赞同卫觊的意见,而是为了对周扬进行削权政策,而大力动用了汉鼎钱庄的金库。
    仅管有王肃和楚昭、张希闲他们把持着汉鼎钱庄,但是仍无法与曹睿这一国之主相抗衡。
    耿直的卫觊多次上书言事,告诫曹睿要善于听不同的意见,留意于民间的声音。
    尤其在这种战争连绵的时期,更需要爱惜民力,算计府库,量入为出。
    “得到卫觊等同于去了我一条手臂。”周扬到现在仍觉得十分婉惜,叹了口气道,“现在一时间还真找不到由谁来接替他的位置。”
    “不知道哥哥回到洛阳之后,有没有注意到一些变化?”司马懿却转移话题道。
    “变化当然是有的,比如陈泰究竟被安排到什么地方去了,我已经让……沸腾文学……悠~”周扬浅笑道,“那么我们即刻派人去把高堂隆召回洛阳,先看看此人究竟能不能为我所用再说。”
    数日后,高堂隆奉命来到了丞相府。
    周扬见他仍然身穿官服,一身风尘仆仆地赶来,连忙亲身为他接风洗尘。
    可是高堂隆竟然拒绝,迫不及待地间接说道:“下官得知周丞相有意终止百姓苦役,就连夜赶来了洛阳。”
    周扬心中暗赞,但还是先出言试探道:“不知道高太守对此有何建议?”
    高堂隆奇道:“上谏皇上,本就是臣子该做之事,昔周景王不仪刑文、武之明德,既铸大钱,又作大钟,单穆公果断上谏而招弗听,泠州鸠对而弗从,遂迷不反,周德以衰,良史记焉,以为永鉴。”
    周扬暗忖此人虽然忧国忧民,但是说话却罗哩罗索的,看来就算把他摆到皇上面前也未可听劝,不过倒是能够利用他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同时也能够为天下百姓办点实事了。
    高堂隆又道:“如今小人好说秦、汉之奢靡以荡圣心,求取**不度之器,劳役费损,以伤德政,难道多修几座庙宇,多建几个宫殿,就能够兴礼乐之和,保神明之休了吗?”
    周扬连忙示意他先停一停,才道:“我明白你的意思了,高太守奔泼劳碌,还是先到房内好好歇息几日,改日本相将与高太守一同向皇上进谏,如何?”
    高堂隆也觉得更多的义正言辞,应该在皇上面前说才更有效,于是便先行告退了。
    周扬松了口气,心想那死去的卫觊是太不会说话,而这个高堂隆又那么罗叽吧索的,相信到了皇上面前,一定会让他听得头涨得两个大了。
    早在一旁听得良久的司马懿这才走了出来,浅笑道:“看来这次皇上有得受了,不过以皇上的性格,估计这么一点点小事仍是能够忍得住了,问题在于我们如何真正做到终止苦役,如果这件事情无法处理的话,我们很难抽出时间到首阳山走一趟了。”
    周扬点了点头,道:“不过我们也应该到修庙建宫的苦役处看看。”
    司马懿道:“哥哥能有体恤民情之心,实在难得。”
    翌日,两人便服到各个苦役的地方视察,方才知道高堂隆说的一点也不夸张。
    无论年老少壮,都被派去了建宫筑城。
    这次曹睿不但征召河南一带的劳役,也从山东、河北各地调来上千万百姓,有一大部分以至只有十二三岁,其中还包括了许多农民,而使得原本耕种的农民人手十分紧张。
    眼前这些苦役只是极小的一部分,看着他们面无表情地拖石运车,身体早已经不属于自己,更像是一架架瘦得皮包骨的机器。
    “我真的很难理解,皇上这么做究竟为了什么。”周扬看得心痛不已,浑身生硬道,“如果说为了将汉鼎钱庄取代他的人,那么大量耗资兴许是一个最坏的办法,可是把这么多人投入建宫修庙上,我真的不明白建这么多宫殿他住得完吗?修这么多庙宇真的能够保佑到什么吗?”
    “帝王的心术,常人的确是很难理解。”司马懿叹道,“也许就跟哥哥你一样,仅仅为了一种成就感吧”
    “成就感?”周扬略显彷惶道,“修建了这么多的建筑物,能够给他带来成就感吗?”
    “我们不妨设身处地为皇上想一想。”司马懿道,“身为一国之君,肩上所扛起的责任,之前又有武帝曹公与先帝两位杰出的帝王,他们为国家做出的贡献与展示出来的魄力,尤其是当年曹公立下的盖世奇功,更是当今皇上望尘莫及。如果皇上不想被人说一代不如一代的话,那就必须干出一番事业,既使他无法超越两位帝王,至少在政治上必须干出属于自己的一番成就。”
    “可是恰恰集权政策到了他这一代,又被我所掌控了起来。”周扬有些惭愧地道,“所以剩下的只能是从建筑物方面着手了,就算当年秦一直修建万里长城一样,对吗?”
    “差不多是这么回事了。”司马懿道。
    “那么站在我自己的立场,我也同样是无法完成助武帝曹公实现一统天下的梦想,也退一步求其次,将政权掌握在手里,希望这个梦想能在自己手中完成了对吗?”周扬自言自语着,“人若是无法做到一件事,便会去用其他满足自己的需求来代替,我自己也是一样。”
    “并不一样。”司马懿立刻点醒道,“哥哥现在所做的一切,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成就感,也不仅仅是为了自保而已。”
    “那我是为了什么?我不断对此感到疑惑。”周扬问道。
    “也许,只是哥哥与曹公同样对梦想追求,另一种方式的延续吧”司马懿颇有一些感触,但他随即又转道,“不管怎么样,现在想再多也无意义了,摆在眼前的是一群受苦的百姓,还有哥哥与曹公的梦想,而哥哥也早已做出了选择,不是吗?”
    “没想到周丞相也在这里啊”
    周扬正思绪间,只见高堂隆竟从一群苦役的对面走来。
    司马懿也为之一怔,但马上就了解了眼前这位太守,心里是真的要为百姓干些实事的。
    高堂隆竟随身带着纸笔和一大堆的文件,双眼乌黑的样子,明显是一夜未眠。
    周扬更是感到心生惭愧,因为自己本来就是出身草根的阶层,却反不如这位古代的官员更希望解除百姓的苦难。
    于是下定了决心,不管自己个人的梦想如何,也不管现在与曹睿的局面如何,还是先与高堂隆一起协助这些正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百姓再说吧。。。
第九十八章:忠臣无私
    第九十八章:忠臣无私
    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曹睿大兴土木,所动用的劳役状况,将近三个多月里,周扬亲自与高堂隆几乎走遍了整个洛阳城。wwW;www。2。小说网请记住我)
    至于洛阳以外,河南一带的工程,只能交给手下们去调查了。
    然而所看到的一切,甚至比想像中的更令人难以接受。
    反倒是高堂隆十分冷静地将所见所闻,全部都记载了下来,准备拟成一份完整而规范的文书上谏。
    直到两人走完了最后一个地方时,周扬不仅没有感到松了口气,因为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生活在这时代的艰苦百姓们,使他心里生出了许多从未有过的想法。
    今晚,他独自躺在床上,本打算好好休息一下。
    可是连日来奔波劳碌的疲惫感,并没有让他睡个好觉,反而翻来覆去地回想着过往的一幕幕场景。
    当年汉末最*的时候,他曾经见过百姓们饥饿到不得不人吃人的程度,那是因为外戚乱政导致的民不聊生,并没有像如今这般直接地使召老百姓去做苦役。
    曹睿虽然是一个精明的皇帝,但是并没有曹操那么体恤民间疾苦,更没有他那悲天怜人的胸怀。
    看来自己走上了曹操旧路,或许并不一定是个错误。
    想要解决这一切的民间悲苦,惟有将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并且真正实现一统天下的梦想,才能够施行自己心中许多的想法。
    翌日,高堂隆依然精神抖擞的跑来找他。
    周扬很难想像得到对方哪来的精力,对他更是心生敬服之情。
    高堂隆这一次只带了几道准备上谏的文沸腾文学……~
    周扬再也等不急了,立刻拉着他的手前往皇宫。
    而曹睿对此只花了不到半个时辰,就全部都看完了。
    “不知道皇上有何想法?”周扬迫不急待地问道。
    “既然百姓们如此拼命地工作,生活得那么艰苦的话,我们更应该多发放一些粮食与工钱给他们了。”曹睿顿了顿道,“幸亏周丞相把汉鼎钱庄经营得蒸蒸日上,朕对此倒是并不担心,所以这件事情就交给周丞相来处理了。(2。请记住我们的网址小说网)”
    “如果让微臣处理的话,微臣认为立刻停止这些劳役。”周扬强忍住了心中积累三个多月的怒气,沉声道,“如此一来,天下万民必当对皇上感恩戴德。”
    “朕不需要他们的什么感恩戴德。”曹睿淡淡说道,“身为一国之君,为国家做些事情本来就是应该的,对了,高太守怎么跑来洛阳了,难道就是为了这些事情吗?”
    “请皇上听微臣一言。”一直默不作声的高堂隆也不等皇上许可,终于把憋了一肚子的话一一道出,“易中提到‘君高其台,天火为灾。’这是因为国君只知道修缮宫室,却不知民间百姓的困苦,所以上天应之以干旱,火灾从高殿而起。上天提出鉴诫,让灾异告诉陛下应该尊崇人道,爱惜民力,以顺天意。”
    “朕听说汉武帝时,柏梁台发生火灾,于是大修宫殿来镇灾。”曹睿反问道,“这又是为什么呢?”
    “西汉柏梁台火灾之后,越国有巫者出主意建宫室压它,所以才修建了建章宫以压火祥。”高堂隆从容不迫地应道,“很明显,这是夷越巫者的阴谋,决非圣贤训导,还望皇上三思。”
    “够了”曹睿不奈烦地道,“当朕决定修复崇华殿的时候,郡国便出现了九龙;建造陵霄阙的时候,又有喜鹊在上面筑窝,这些祥兆难道也是巫者的阴谋吗?”
    “喜鹊筑窝,鸠鸟居住。www。2。bsp;   “简直是强词夺理。”曹睿冷哼道。
    “天道是最无私的,只和善人相亲,不得不令人防备与深思。”高堂隆仍不放弃,继续说道,“夏、商末世,那些继位的帝王大多不恭敬地听取上天的明训,只听信谄言,随心所欲,不修明德,所以很快就亡国了。而太戊、武丁看见灾异而感到恐惧,赶紧听从上天的劝戒,所以迅速兴盛壮大。如果皇上也停止各种劳役,崇尚节俭,广施德政,处处遵循帝王的礼德,翦除天下大患为民兴利,那么这无疑也是一件伟大的奇功啊”
    听了这番话之后,曹睿之为动容,却久久无法吐出半字。
    周扬更是没想到高堂隆一下子便抓住了曹睿的心态,正如司马懿所说的一样,曹睿需要的也许不仅仅是对汉鼎钱庄的窥视,也不仅仅是为了求得保佑或居住得更加宽畅,而是想要满足自已心中的成就感而已。
    生在曹操与曹丕的光环之下,曹睿除了面临着国家这一重担,面临着身边比他权力更大的大臣们这外,同时也背负着精神上的巨大压力。
    然而曹睿并没有因为周扬与高堂隆的力谏,而终于修建宫殿的苦役。
    近日,有彗星在房心屋三宿间尤为明亮。
    高堂隆马上建议,再次借此机会向皇上陈述此事。
    周扬原本已经心生放弃,可是见他如此积极,也被再次感染了爱民的情绪,便领着他再次前往求见皇上。
    曹睿显然并没有打算见这两个人的意思,一个是令他在政权上几乎一败涂地的权臣,另一个则是不能帮他压回政权,却只会要求他停止现在正在进行的一切。
    周扬知道是因为自己现在的权力,所以才得到了这位年轻皇帝的见面允许。
    但是高堂隆却对这些微妙细节全不在乎,施完臣礼之后,立刻进入正题。
    借以彗星天象之名,提到了帝王迁都立城,首先都确定天地社稷的位置,并恭敬侍奉起来。
    周扬暗暗称赞,高堂隆这一次可没再劝曹睿别再搞建筑和苦役之事,反而认为凡建宫室,应该先建宗庙,其次是车马库和粮仓,最后才是宫殿。
    如今圜丘、方泽、南北郊、明堂、社稷、神位等都还未确定下来,宗庙的制度也没有按礼仪实施,却直接修缮殿堂,让官员放弃日常业务,农民放弃农耕。
    后宫所需费用与兴兵军费完全相反,更使命不堪命,皆含怨怒。
    高堂隆说完之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