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草根到皇帝:刘备的奋斗-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一方面,负责对付张鲁的巴西太守庞羲也非善类,他仗着对刘家有大恩,行事跋扈专权,对张鲁的作战十回有八回吃败仗,并私下强迫地方政府交出强悍的族(少数民族)部队军权,以充实自己的实力。不少人向刘璋告他的状,刘璋虽然心里不高兴,却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正当北方曹、袁两家官渡大战之际,赵韪也完成了他的部署。他率领巴蜀豪族对刘璋突然发动攻击,战火席卷了整个巴蜀地区,刘璋只能撤入成都,依赖东州兵艰苦抵抗。
双方僵持了大约一年,最终还是东州兵技高一筹,击退了赵韪的部队,而巴蜀豪族内部也开始出现分裂,最后巴蜀人李异、庞乐等杀死赵韪,率众归降刘璋,算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派系矛盾,使州内的秩序短暂恢复。
大概也就是这个时候,刘璋与巴蜀豪族达成了交易,大量巴蜀人士晋身权力高层,例如蜀地人张肃、张松、张任、张裔、王累、王商等,他们分别担任别驾、从事、帐下司马等中央级高官,巴地人黄权也任职刘璋主簿,严颜、赵笮等人则前后担任巴郡太守。
相对的,东州人如法正、孟达等则被摒除于权力核心之外。
然而,基本上被本土化的成都小朝廷,虽然对内暂时稳定,对外却无法变成压倒性的力量。
张鲁在汉中与巴地的势力对于刘璋来说仍然是个威胁,庞羲虽手握重兵,但在赵韪之乱时却对主子不闻不问,显然是怀有异心。此外,李异等巴蜀本地将领接手了赵韪的势力,同样是尾大不掉的麻烦人物。
刘璋的政权便是建立在这些错综复杂的基础之上,人家刘表至少还有蒯、蔡等大族可以倚靠,而刘璋的政权则更像是小孩子玩的那种堆积木游戏,抽掉一小块木板便可能造成整体的崩塌,用“危如累卵”来形容绝不过分。
鉴于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刘璋为什么像是患上了被害妄想症一样,不断地向外部寻求援助,他曾三度向曹操示好却没换来好的结果,现在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愿意帮他挡枪的刘备,心里自然宽慰了许多。
建安十六年,曹操对张鲁的宣战,再度使刘璋的神经绷紧。粘上毛比猴都精的张松早已摸透了主子的弱点,他故意说:“曹操的军队那么强大,如果今天他和张鲁合作,进军蜀地,主公啊,你说我们帐下谁有本事去抵挡?”
这一下便搔到了刘璋的痛处,刘璋很老实地告诉张松:“唉,我也正伤脑筋呢,没什么主意。”
张松打蛇随棍上:“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刘备刘豫州,是主公您的同宗、曹操的死对头,他能征善战,若请他来帮忙解决张鲁,则张鲁必破,一旦咱们击破张鲁统一了益州,就算曹操前来,又能奈何?”
说着,他又贴近刘璋的耳朵,压低嗓音道:“今天庞羲、李异那些兵头儿恃功而骄,和州外的势力勾勾搭搭、眉来眼去,若是没有刘备相助,则敌攻其外,民攻其内,啧啧,必败之道啊!”
张松这一番话,正好击中了刘璋心底那根最脆弱的神经,使他完全丧失了对时局的判断能力。于是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刘璋正式向刘备递出入蜀邀请函。
魔鬼天使
客观上来看,我们实在看不出有什么理由让张松如此积极地出卖刘璋,论地域派系,他的一众同乡如张任、王累等都忠于刘璋,论工作待遇,张肃、张松兄弟二人同为州从事,待遇不可谓不优厚。想来想去,笔者认为这一切只能归结为性格问题。
张松是一个天生的阴谋家,是那种看热闹不怕事大,唯恐天下不乱的主,这一点有点类似于明成祖朱棣手下的那位道衍和尚姚广孝。当然,二人的水平绝不在一个重量级上。
邀刘备入蜀的建议很自然地在成都小朝廷内引起反弹。主簿黄权便告诉刘璋,让刘备入蜀,既不能让他当下属,又不能让他当上宾,怎么做都不对,还是不邀请为妙。刘璋的从事王累更是为了博眼球,夸张地将自己倒吊在城门上,以性命相逼。
而另一位提出反对的意见的,是与刘备八字不合的刘巴。
三年前,这位老兄被曹操结结实实地忽悠了一把,招降荆南四郡失败,索性远走交趾,连诸葛亮亲自求他留下也没用。他在交趾待了一阵子,又取道牂牁(大概相当于今天贵州)北返,却被益州官员当成偷渡客逮捕,转送到成都。
刘巴的老爹刘祥曾当过江夏太守,而刘焉也是江夏出身,两家又都姓刘,总算是有点交情,刘璋便将刘巴留了下来担任非正式顾问,凡有重要决策就咨询他的意见。
这回刘璋邀请刘备入蜀,刘巴想也不想就投了反对票,他表示刘备是个枭雄,一入益州,必定为害。
对于这些理性或不理性的反对意见,刘璋就像是被张松灌了迷魂汤一样,一概不睬。他派法正再次率四千人的部队,前往荆州恭迎刘左将军入蜀协防。
法正已经与刘备有过数次会晤,先前双方见面,一方殷勤招待,一方有问必答,一切都已是心照不宣。如今箭已在弦上,法正索性就不再顾忌,他开门见山告诉刘备:“现在以将军的才干,加上刘璋的懦弱,又有张松这个益州支柱在内响应,益州唾手可得。以益州的富庶,地形的险要,将军要想成就大业,易如反掌。”
这一阴谋,当然只有部分高级参谋方能参与,而其中态度最积极的,正是才刚入伙不久的军师中郎将庞统。他告诉刘备:“荆州这几年经过战乱,物资缺乏,人才也已耗损殆尽,再加上东边孙权、北方曹操压迫,无法作为三分天下的基础。现在益州富庶,户口百万,兵马器械完全可以自给自足,这样的好东西就摆在眼前,咱们应该‘借’一下以成大事。”
“借”蜀一事刘备当然已是思考了许久,但事到临头,他的良心小天使却飞了出来干扰他的决策。
刘备告诉庞统:“现在和我势不两立的,是曹操,曹操峻急严苛,我就行事宽大;曹操残忍暴虐,我就仁爱大方;曹操诡谲多诈,我就忠诚朴实。我就是故意要塑造一个和曹操相反的形象,如此才能成就事业。今天要我因为一点利益而做这种背信弃义之事,我干不来。”
庞统差点没气吐血:都到了这个节骨眼儿上了,还在这跟我装善。
他耐着性子跟刘备说:“关键时刻需要权变,吞并弱国,攻打政治混乱的国家,本来就是春秋五霸的行径,先以诡道推翻刘璋,夺取大位之后,再用正道治理他的国家,正是‘大义’的表现,一旦天下大势抵定,再给刘先生丰厚的采邑,又怎么会是‘不信’之事呢?”
说到这里,庞统突然换个表情,冷笑道:“再者说,今天倘若主公不取蜀地,他日无论是孙权还是曹操也一定会取,这只会便宜了敌人而已。”
魔鬼代言人庞统的一番话,将刘备的良心小天使击得粉碎。刘备没有再迟疑,决定应刘璋之邀入蜀。
刘备谋蜀一节,往往被后世说成是他道德上最大的瑕疵。有论者便认为,刘备要么向刘璋表明立场,借益州资源对抗曹操,要么就该光明正大地从荆州打进益州,利用他人的信任而阴谋夺权,这哪里是英雄之举?有的人则更直截了当称刘备的行为是“无耻”。
笔者不是刘备的律师,没有必要帮他辩护,笔者只是认为,其实当时任何一个军阀处在刘备的位置,都会做出和刘备相同的决策。刘备好歹在良心上有过一秒钟的挣扎,换做是曹操或者孙权,恐怕法正还没开口,入蜀的军队就已经整编完毕了。
决策既已定下,于是刘备便着手编制入蜀的部队,由于是协防性质,所以没有必要让军力倾巢而出。
刘备命自己的老班底关羽、张飞、赵云、糜芳等配合诸葛亮留守荆州,入蜀的部队则以荆州军为主,包括荆州最好的两员将领中郎将霍峻与裨将军黄忠,另外还有年轻勇武的低级武官魏延。文官方面则以庞统为主力参谋,另外有简雍、马谡、蒋琬、陈震等随行前往。
至于入蜀的兵力如何,史料上没有明确记载,估计除了法正带来的四千人以外,刘备最多再带个一两万人。毕竟当时荆州元气未复,又兼两面受敌,形势比较复杂,不可能将全副身家都带在身边。
而且,刘备此行打的是“和谐之旅”的幌子,文多于武,义大于利,带太多人过去,反倒容易引起刘璋的猜忌。
再说另一边,刘璋听说刘备愿意入蜀协防,开心得不得了,他再度发挥“散财童子”的行事风格,前前后后送了上亿的财货给刘备,并传令各郡县一定要“超级热烈”地欢迎刘左将军。
于是,当刘备踏入益州地界时,竟有种荣归故里的感觉,各地政府都以最高规格款待这支“正义之师”,即便有部分地方首长对邀请外兵入蜀的政策持保留态度(如巴郡太守严颜),也无妨这股和谐的气氛。
刘备的部队首先来到江州,然后沿着垫江来到成都北边的重镇涪城。在高大的城墙跟前,三万名蜀军列队俨然,身上铠甲,手上兵器都是精铁新铸,在阳光下精光闪烁。刘璋领着张松等一干巴蜀精英列于军前,鲜衣怒马,气势非凡,天府之国豪奢的派头展露无疑。
刘备当然再明白不过,刘璋的这番排场,一来是为了炫耀,二来也有威吓之意。
但以刘备二十五年的战争经验来看,眼前这三万名十年来压根儿就没上过战场的士兵,了不起也就是一支训练有素的仪仗队,而对于一个割据一方的诸侯来说,养三万人的仪仗队也未免太浪费了一点。
宾主双方经过一番“有劳宗兄”、“左将军远来辛苦”、“还是宗兄辛苦”之类的外交辞令之后,相互携手进入城内。接下来,一场盛大的欢迎party,便在涪水之畔隆重上演。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涪城盛宴
在涪城举办的这场欢迎派对,不是那种只有几十位政府高层一起吃顿饭、相互敬敬酒、你好我好的普通式应酬,而是由荆州、益州两军全体将士参加的超一流规模的劳军活动,而且一办就是仨月。这期间所有饮食、表演的艺人,或者其他娱乐活动,全部都由成都政府埋单。这也再一次显示了刘璋极要面子、超爱摆谱的一面。
但猎食者向来不吃喂养之食,野心勃勃的庞统便不受这股欢乐气氛的迷惑,他暗中建议刘备:“咱们只要在宴会中生擒刘璋,不用一兵一卒,就可坐领一州之地了。”
刘备偷眼看了看刘璋身后那三万名仪仗队员,对庞统摇头道:“年轻人,不要太冲动,咱们刚到了人家的地盘,还没取得民众的支持,这样猴急,只会坏了大事。”
庞统的提案就这样被刘备压了下来,自然也就没有了《三国演义》中所描写的魏延舞剑的情节。
荆、益两州的高层在为期三个月的“party”中相处融洽,刘璋尤其欣赏以机智幽默见长的简雍,而刘备也和巴蜀精英们有了许多深入了解的机会。
这期间有一段小小的插曲。
蜀中一位有名的占卜家张裕(此人不会酿造葡萄酒),当时也以州从事的身份参加了这场盛宴。
此人是个男性荷尔蒙分泌旺盛的人,胡须特别浓密,刘备大概是多喝了几杯,一改他平时内敛、深沉的形象,竟对张裕开起了玩笑:“当年我在涿县,姓毛的人家特别多,东西南北都是姓毛的,所以我们县令就说,真是‘诸毛绕涿居’啊!呵呵呵,你说好不好笑?小庞,你也笑一个嘛,哈哈哈……”
这难道便是传说中的笑话?古人也太好打发了吧,与现如今的笑话,比如“将大象装进电冰箱需要几个步骤”之类的相比,简直就是小儿科嘛。
列位看官别急,听笔者细细道来。
刘备所说的“涿”音同“啄”,就是嘴巴的意思,所谓“诸毛绕涿居”,当然是在嘲弄张裕的大胡子。还不好笑吗?好吧,我承认,刘备的确是个不懂幽默的人。不过话说回来,这笑话放在今天当然不可笑,但若放在过去,尤其是资讯尚不发达的古代,简直可以入选年度笑话排行榜了。
不过这不是重点,好戏还在后头。
话说刘备一向不是个会说笑话的人,人到了老年还偶尔开个玩笑,应该很值得鼓励了,然而那位张先生却没有一点幽默精神(或很有幽默精神),他看到刘备没长胡须,便回嘴道:
“以前有个人在上党郡的潞县当过县长,后来又调去涿县当县长,他退休后,别人要写信给他,信上称谓如果只题‘潞县长’就忽略了涿县,只题‘涿县长’则忽略了潞县,所以啊,那人最后只好题名‘潞涿君’……噗!‘潞涿’耶,你说好笑不好笑?”
这里的“潞涿君”其实是“露啄君”,就是指嘴巴没有胡须覆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