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从草根到皇帝:刘备的奋斗 >

第43章

从草根到皇帝:刘备的奋斗-第43章

小说: 从草根到皇帝:刘备的奋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当年闰十月之前,关羽在襄樊战线仍然是进展顺利,之后虽然败于徐晃,但也还用不着支援。随后由于江东军奇袭的速度太快,保密工作又做得十分到位,以至于荆州百官根本没时间逃出荆州,包括关羽的主簿廖化想跑也跑不掉,只好暂时向孙权投降。

反观益州这边,当时刘备虽然在成都,但主力部队应该仍留在汉中和东三郡,在如此资讯不明、兵力有限的情况下,刘备或许在决策时稍迟了半拍(这也不是第一次了)。当然,就是这半拍,却丧了他好兄弟的命。

无论如何,建安二十四年结束的时候,关羽死了,荆州丢了,史书上没有记载刘备的反应,那恐怕不是用“痛心疾首”、“追悔莫及”等词汇便可以形容的。至于刘备为何并没有立即采取报复行动,想来是因为之前几年扩张得太快,所以需要时间重新休整。

此外,关羽在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的死,很巧合地触发了一连串大人物的过世。

首先是曹操,在见到孙权送来的关羽首级之后,于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二十三日,在洛阳走完了他六十六年的人生,只留下布置妥当的篡位舞台给他三十三岁的儿子曹丕。

另外是吕蒙,在完成他一生最大的历史使命之后,他顶着南郡太守的头衔,带着志得意满的笑容,在公安病逝,享年四十二岁。

另外在蜀中,法正跟黄忠也在建安二十五年先后过世。

东吴方面,除吕蒙外,蒋钦在自荆州返回江东的途中过世。

随着关羽等人的过世,“建安时代”已经接近尾声,不仅是人,也包括“建安”本身。

第九回 尘埃落定

命运转折

曹操虽然没躲过“建安三八”这道坎儿,但他的团队挺过来了。

曹丕在贾逵、司马孚等高级干部的协助下,渡过了政权交接的阵痛期,成功接手汉帝国丞相与魏王的大印。九个月后,曹丕完成了他老爸遗留下来的艰巨任务——东汉延康元年(曹操死后,汉献帝年号由“建安”改为“延康”,建安二十五即延康元年,公元220年)十月,四十岁的汉献帝刘协宣布禅让,曹丕即任帝位,改年号为黄初。

曹丕封刘协为山阳公,并允许公国内继续施行东汉的历法制度。刘协退位后又活了十四年,一直到魏明帝青龙二年(公元234年)才病逝,在中国历代的末代皇帝中,他无疑算是幸运的。

另一边,走完了十年的大运,刘备集团在“建安时代”结束之际,又进入到一种“密云不雨”、“山雨欲来”的状态。失去关羽和荆州是一大打击,接下来丢掉东三郡,更突显了刘备集团内部的问题。

前一年(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封与孟达两路出兵,拿下了上庸、西城、房陵三郡,这三个郡位处山区,地势险要,只要自己不乱搞,基本上不会出现什么状况。然而,人际关系却成为这个军区的致命伤。

刘封是刘备的义子,也是蜀汉政府重点培养的将领。在过去十年的征战过程中,他从一个无名小将,快速成长为一方镇将。此时三十来岁的他,正是趾高气扬、意气风发的年纪,对于曾经卖主求荣的孟达,自然是一百个瞧不上眼。因此两人共守东三郡期间,刘封经常欺辱孟达,连刘备赐给孟达的军乐团(鼓吹)也被刘封占为己有。

孟达则是跟和刘封完全相反的人物,他出身豪族,相貌堂堂,口齿伶俐,反应机敏,城府极深。对于刘封的欺辱,他一直闷在心里,表面上一团和气。事情发展到这,似乎还不算太糟,至少双方仍维持表面的和谐,直到关羽被击斩的消息传到三郡。

当初关羽围攻襄樊地区时,曾屡次要求刘封、孟达出兵助攻,但两人都以三郡初定,情势尚不安宁为由拒绝。现在关羽死了,聪明如孟达者,立马意识到自己将成为发泄的对象。于是在延康元年,孟达带着自己部曲四千余人向曹丕投降。

一个熟悉敌人情势、手握重兵的将领带枪投靠,初掌政权的曹丕自然是大喜过望,再加上孟达的名士风范,正是曹丕的菜。于是曹丕给予孟达高规格的待遇,先是下令将东三郡合并为新城郡,以孟达为新城太守,再任命孟达为曹魏第一代的“散骑常侍”。这一官职是曹丕新设立的,等于是皇帝专属的从官,是将来中央辅臣、地方大员的跳板。

曹丕还经常与孟达同乘一车,唠嗑时勾肩搭背,其亲密的程度,连其他一些官员都颇有微词。

有这位“叛变天王”的加盟,曹丕自然不会浪费机会。

年底,曹魏帝国新任右将军徐晃、征南将军夏侯尚从樊城出兵,进攻东三郡。孟达自然是魏军向导的不二人选,他很尽责地写了封劝降信给刘封,大意是:“将军你和刘备其实非亲非故,但却位居高官,手握一方兵权,将来刘禅一旦接掌大位,一定会因功高震主而疑你,不如现在便投降我国,继承你亲生父亲罗侯的爵位,这才是安身立命之道。”

明眼的看客一望便知,孟达劝降的水平,与老牌说客法正相比,那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刘封当然没有接受孟达的劝降,他整顿军队,决心独立抗战。然而东三郡本地大族显然没有这个觉悟,上庸太守申耽与西城太守申仪兄弟先后投降,最终刘封被魏军击败,孤身逃回成都。

接连丢失荆州和东三郡,当时成都必然是处在一种低迷又肃杀的气氛中,刘封败逃回来正好成为众怒所指的代罪羔羊。

另外,据某些史料记载,诸葛亮此刻也已经考虑到接班的问题,他担心刘备过世之后,年轻的刘禅将压制不住勇猛而又嚣张的刘封,因此唆使刘备趁机绝除后患。

刘备最终接受了这个建议,他安给刘封两项罪名——欺凌同事、不救关羽,然后逼刘封自杀。刘封临死前仰天大叹:“可恨当初不听孟达之言!”

从关羽和糜芳、士仁失和,到刘封与孟达冲突,都可以看出刘备集团因膨胀太快而产生的后遗症。

虽然在成都小朝廷内,刘备力求新旧人马平衡,形成“有志之士,无不竞劝”的和谐局面,但驻外的带兵将领,却没能领会中央的意图,他们手握重兵,满脑子想的都是建功立业,顺带排除异己。

这好有一比:驻外将领如同一支在外征战的篮球队,队员们趁着手气好,各自为政,单打建功。灌了几个篮后就以为自己是姚明了,除了主教练外,其他人都不放在眼里,结果导致内部失和,空有一堆明星球员,战绩却是每况愈下。

搞成这副样子,身为主教练的刘备当然负有主要责任,正是他,造就了急功近利、只要得分就不惜一切代价的政策风格,让集团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

鉴于此,刘封便非死不可了。

另外还有人推测:刘备被拥立为汉中王后,没有选择刘封为继承人,而是立年仅十三岁的阿斗(刘禅)为王太子,这是刘备有意将刘封边缘化,致使其处境和地位变得日益尴尬和危险。换句话说,刘备在立储之初,便对刘封起了杀心,无论关羽是死是活,孟达是否叛逃,刘封都只有死路一条。

这样的推论草草一看,似乎很有道理,但仔细推敲起来,又稍嫌站不住脚,至少有一点就不能成立,那就是刘封对“汉中王”的继承权问题。地球人都知道,刘封只是刘备义子,在王位继承权上完全可以忽略不计,除非刘禅早夭,他才有可能上位,但也只是在理论上存在可能性。

当然,刘封的存在对未来刘禅的蜀汉政权毕竟具有一定威胁性,所以他的死,也在于其不能明辨大局,未能及时发现自己所处的不利位置,未能作出对自己有利的决断。正如孟达所言:知祸将至而留之,非智也。

在有限的人生中,刘封虽然还没有惊人的战绩,但从入蜀、汉中到攻略东三郡,可以看出他是个有潜力的战将,刘备以“不救关羽、欺辱孟达”的罪名逼死了这位明日之星,杀鸡儆猴的目的十分明显。

不过刘封之死,在当时的成都小朝廷内只是小事一桩,大多数的集团成员包括刘备自己在内,都在忙着另外一件更加重要的事情——称帝。

应该说,这是一个需要周密安排的计划。

第一步,是要大力宣传刘协已被曹丕谋杀的消息,刘备亲自服丧,追谥刘协为愍帝。根据谥法,这个“愍”指的是“在国逢难”,是一个有着同情意味的谥号。

第二步,要搞些“祥瑞”,以证明刘备称帝是天命所归,这一部分由益州'/w/w/w/。/w/r/s/h/u/。/c/o/m/'本地的儒生们负责。张裔、黄权、尹默、杜琼、谯周、何宗等人联名上书,列举出古代“河图”、“洛书”中一大堆有“备”或“玄”的字句(“洛书”宝号命曰:“天度帝道备称皇,以统握契,百成不败”),以此来证明刘备称帝,是人类钻木取火的时候便存在的预言。

然后儒生们又说,前几年,益州天空常常出现黄气,象征天子出现。汉朝的帝星岁星(木星)后面,也常常看到荧惑(火星)与太白(金星)跟着移动,象征汉朝将有中兴之主。之前因汉献帝还在,所以大家不敢乱说,现在这样看来,汉中王承继帝位,完全是顺天应民啊!

OK,有了名义,又有了祥瑞,那么第三步就是正规的政治仪式了。

大约在公元221年,也就是曹魏黄初二年,年初,许靖、糜竺、诸葛亮等人上书,正式向刘备劝进称帝。

这时,却出现了一点小差错。

就在一片劝进声中,居然有个人唱反调,此人便是犍为人、时任益州前部司马的费诗,他告诉刘备:“今天大敌未克,大王你连殿门都还没踏出去一步,就要称帝自立,我看不大好吧。”

此时刘备一改平日谦逊谨慎的行事作风,连最起码的“辞让”都免了,干净利落地把不识相的费诗发配到偏远地区永昌郡,命刘巴草拟称帝文告,然后就在当年的四月六日,于成都西北的武担山筑坛,正式接受了“皇帝”称号,并建立自己的年号“章武”,设立百官、宗庙,蜀汉帝国从此建立。

从公元184年到公元221年,经过了长达三十七年的艰苦创业,刘备终于完成了儿时的梦想——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不过,这只是他第一个梦想,第二个梦想,他把目标瞄准了天下!

当然,继续上路之前,还有许多重要的事得办,比如:拜官。

先说文官。

这时候法正已死,刘巴也只剩下一年的寿命,能担起新帝国行政大任的就只剩下一个人。此人是谁?用脚指头想都知道是诸葛亮。他被任命为帝国丞相,录尚书事,从此开始了二当家的生涯。

军队方面,关羽、黄忠都已去世,硕果仅存的两名上将各升至高位:张飞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马超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另外,汉中的魏延从镇远将军升级为镇北将军,讨逆将军吴懿则挂上了一个关中都督的头衔,应该是与魏延共守汉中。

至于大家最最崇拜的赵云同志,说来也奇怪,这回升官还是没有他的份,他继续挂着杂号翊军将军的头衔混日子。

有些看官读到此处也许会问:这些称帝拜官的仪式太过无聊,干吗不先把天下打下来再称帝拜官,这样不是更好吗?

其实这些仪式看似无聊,却非常重要。须知,挂上皇帝的头衔不单是为了和曹丕平起平坐,也使得刘备对益州的统治正当化了。刘备此刻已是汉朝的皇帝,所统治的是“天下”,当然也包括益州。换句话说,变动的是“帝国皇帝”这个位置,而不是益州的区域政权。这样的政治架构,可以有效地将刘备集团在益州属于“外来统治者”所产生的冲突化于无形。

至于封官,人家辛辛苦苦跟了你几十年,把你拱上帝位,总得给人家点好处不是?所以说,所谓“封官”,也可理解为是“变相的贿赂”。

闲话少叙,书归正传。

当这些政治秀告一段落后,便该轮到实质的部分了。失去的东西必须讨回,积欠的怨仇也必须报还!在那顶崭新的皇帝冠冕下面,刚满六十岁的刘备,眼神冷酷而果断,他决定要用一个敌人的头颅和鲜血,为崭新的帝国军旗增添第一道光彩。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六月,刘备向孙权正式宣战。

开战反战

蜀汉章武元年,新鲜出炉的大汉皇帝刘备抛出了东征的议题。此举立刻便在成都朝廷内引爆了激烈的论战,反对得最为激烈、立场最为鲜明的,是跟随刘备多年的翊军将军赵云。

赵云义正词严对刘备道:“咱们的仇人是曹操,不是孙权,只要灭了曹魏,孙吴想不臣服都难。如今曹操虽然死翘翘,但他的儿子曹丕篡位,我们应该顺从天下民心,出兵北伐关中,占据渭水、黄河上游,则关东义士必定会接应我们,此乃正义之战。现在我们先和东吴开战,只怕会没完没了,反倒会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