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盛世光荣:张国荣 >

第7章

盛世光荣:张国荣-第7章

小说: 盛世光荣:张国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色情男女》里,他扮演一个失意的导演,穷途末 路之间为生存斗争不息。同样的还有罗志良的《枪王》和《异度空间》。个人角色之外他帮助这些年轻的导演找寻到自我的位置,为让阿星的经历尽少重演而倾尽全 力,金钱与声名的收获并不显著,然而角色体验和探索文化复苏之道对他而言才更为重要。走上另一条路的,是此时在外面如火如荼上演的《英雄》营销大战。

进 修过导演的Leslie,当然并不满意于只扮演角色。因为他知道,一部电影的真正主人仍旧是导演。许多人不相信一个香港明星可以做好导演,然而在这方面他 的努力并不亚于做好一个演员。从讲一个MV的小故事起,到拍摄仅用了几天的公益短片,他都用专业的标准在导演的领域探索。他为什么不活在既有的财富上—— 这是旁观者的逻辑——做导演又苦又累。他们不相信,他愿意洗去华彩退居幕后;他们没有看见,他想要追求的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艺术。

Leslie是天生的演员,有人这样评价。只要一站在镁光灯下,镜头前或舞台上,他就可以全身心投入地演绎。然而,在另外一个没有打镁光灯的舞台,我们不能臆测太多,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确实遵循了自己承诺:我始终做返张国荣。

那 个刚开始唱《风继续吹》的张国荣是大众偶像,他的优雅五官与浑厚声线曾吸引了无数拥趸。但显然他并不执着于此,随着他的重登舞台,他渐渐地淡出凭借笑容与 签名的偶像模式,无论你爱他与否,他开始做他自己想做的事、应该做的事。正如前文所说,他从一个时代象征走向一个时代先驱,这个过程,同样是他从大众文化 转向非大众文化、从偶像转向艺术工作者的过程。他并不刻意迎合大众文化的趣味,而是尽力创造传者与受者之间的互动。譬如他在跨越97演唱会上的红色高跟 鞋、在热情演唱会上身着Jean Paul Gaultier的服装,这在当时乃至今天仍然具有其先锋意义,或者说仍具有解读价值。观众的解读不再只是一个单一的接受过程,正如费斯克所认为,接受者 也是一个积极的意义生产者。正是在这样对等的层面上,传者与受者共同创造了整个传播过程,才更能造就Leslie的表演与其响应的意义。

我 们总无法完整地去评价张国荣,因为他总是在改变,改变风格,改变重点;但一直不变的是他的赤子之心,所以我们才能从他眼中看到白璧无瑕的光芒,不变的还有 他对属于自己的艺术的追求,对人之生存的关怀,和对香港文化的热爱。在电影中,他赋予那些人物以鲜活的生命,那些角色又串起了他璀璨的一生。在生活里,他 也无悔地做他自己。堆砌的辞藻都过于琐碎,在这天地间,饰演张国荣的,始终都是张国荣。

第六章 由表情变化浅谈张国荣的表演艺术

文:huaicaiweiAAAAAA

我们很难用一个概念或术语来概括张国荣的表演,因为他给我们展示的是多个各异的个体,他将自己独特的理解感受和色彩赋予人物形象的同时也开出了自己独特的花朵。

看到程蝶衣谁会想到《枪王》中的冷面杀手,看到《红色恋人》中的靳,谁又会想到《锦绣前程》中的破坏荣。他就是能给我们不断的惊喜,让我们不知道他到底有多深,到底有多少个侧面。没有丰富的人生体会,高超的表演技巧特别是内部心理技巧,张国荣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很 多人称赞费雯丽的演技,频频举到的例子是她善于复杂的表情变化。而张国荣这样的表演在他的电影里也是数不胜数,随便拿出一两部影片我们就能感受到他的艺术 表演所带给我们的强烈感染力。《星月童话》一部商业片由于张国荣的表演让我们体会到了不一样的感觉。在建筑大楼里两派黑帮的交易因飞虎队的介入而中断,紧 急时刻家宝勒住一个人的脖子看着自己人来时的表情变化让我们记忆犹新,正是这种表情变化让我们体会到人物心理的激烈冲撞:几年含辛茹苦的卧底生涯即将结 束,新的生活就在此展开,所带给他的无比喜悦极度兴奋跃于脸上,但随之而来的突变又让他似乎措手不及,脸由狂喜变为不解惊愕恐惧,这一切仅在脸部特写的瞬 间就完成了,让人佩服之至。张国荣对人物心理的探掘已远远超出同时代的演员,可以说在细腻的表现人物情绪及感情变化这方面是很多人都难以企及的。

说 到这里我不得不再举一个例子。《枪王》中杀手的冷酷无情被他演绎得丝丝入扣这也是有目共睹的了,其中有这样一个细节,Rick在商场¨。电子书 ZEi8。COm电子书 。电子书 。电子书¨大楼里被围追,他和女 朋友要逃进电梯时的反应,截然相反的两种状态通过面部的变化折射出此刻人物的心理。刚开始表情是非常镇定冷漠的,与他在别人眼中的感觉是相符的,然而就在 等待的顷刻间,一种似乎要放弃的厌倦的无法自控的哭泣状又呈现在脸上,随后又恢复原态,这种刹那间的转变更加助我们对人物性格复杂性的理解,张国荣用渗透 在他骨子里的磁力让Rick散发出一种有别于其他任何杀手的魔力。我们看到在张国荣的影片中每个人物都烙印着他所特有的让人沉迷下去的摄人魅力,他从来没 塑造过什么高大全的人物,但却让我们受到前所未有的震撼,他使表演这门专业在电影创作中成为不可替代的纯粹的独立的演员创作而放出异彩,达到这部电影离开 了他的创作而不复存在,他就是这样总是给我们意料之外的,单就《枪王》中的这种细腻的高难度的表演不是仅仅靠导演的解说安排就能演绎出来的。这种对表情变 化的控制也正是对一个演员演技水平的考验。帅哥靓女摆几个酷酷的造型或傻傻的姿势便能赢得一片喝彩是浅薄与浮躁的象征,唯有这种丰富的沉淀下来的内心体验 才是人在历经种种后的真正所需。张国荣的表演就是给人这种厚实与回味无穷的感觉。

有人说张国荣在《流星语》中的扮相很烂,大错特错。张国 荣永远是忠于电影忠于艺术的,他不会只为了让自己酷帅美而故步自封,他为了能更好地融入角色贴近角色敢于以“毁容”装扮面对观众。算起来《夜半歌声》是一 部悲剧了,悲剧是什么?用鲁迅的话来说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初看这部电影总觉得还不够悲,戏剧化的结局总不能太让人信服。但当无意中看到影片最后丹 平坐在马车中,面目全非的脸上露出满足幸福而沉醉的微笑时,我才觉得我是太过残忍了。他在经历如此惨剧后要的仅仅是和眼睛已经瞎了的爱人在一起,就这已让 他很知足了。正是这个看似一般的微笑,张国荣却让它具有了如此丰富的内涵,这似乎是自然而然的,但这又确确实实是张国荣带给我们的。他能切实地体味人物的 情感,捕捉人物的感觉。也可以说是涌动在张国荣体内对艺术的渴望与追求让影片主人公的形象熠熠生辉,他的演技就在似有似无中变幻,让我们深深的陶醉在他留 给我们的这些丰富的影像中了。

张国荣的表演不是简单化公式化的,他从来不把自己禁锢在某类电影中,各种导演风格的他都能胜任,而多拍文艺 片更是体现了他的审美旨趣。我们可以从他色彩斑斓的演绎中更深刻地体验和思索人生。俄评论家别林斯基曾这样评述过演员:“他的表演是创造性的,天才的他不 是作者(导演)的助手,而是在创造角色中与作者相称的合作者。”正是由于张国荣这种创造性的表演才让其所塑造的人物形象能在观众一遍遍的欣赏中仍旧如此鲜 活而有张力。张国荣的电影每看一遍都会有新的感触和理解,我想这正是源于他含而不露却处处渗透的高超表演艺术!

他不仅用自己的表情,更用其他的电影语言来诉说着他对电影本身角色的诠释,以及对人生的感悟。

第七章 罗密欧光谱

文:乐怡

“总会有一天,把心愿完成,带着你飞奔找永恒……”

——张国荣《夜半歌声》

(1)从哥哥到音乐

我 没有看过由Franco Zeffirelli执导的Romeo and Juliet电影,只隐约记得小时候偶然会在收音机听到那主题曲。张国荣在他的口述自传中,说这是他中学时期看过,印象最深刻的两部电影之一。他说男女主 角都“靓到dum一声”(帅得令人惊叹),音乐又动听,所以那时候即使他不明白original soundtrack里艰涩的莎士比亚原著对白,也因为喜欢它而照背如仪。

能够让张国荣迷上的音乐,我也很想认识,所以找来电影的原声 带。原本的黑胶版应该是在1968年发行,我买的是1989年的CD版。很特别的电影原声带,音乐好像只是背景,用来配衬对白。主题曲What is a Youth既有现代抒情曲的感染力,也有古雅的气息。歌者以淳朴的声音,呢喃着年轻人的情怀,思索着爱与生命,如泣如诉。中段插入男女主角初邂逅时的第一 次对话,真美,像两组诗句在翩翩起舞,轻盈的脚步趋前踏后,俏皮地试探着爱情的空间,含蓄又缠绵。我听过,就明白为什么这是历久弥新的经典,明白为什么张 国荣自小就为它着迷。

在宁静的夜半时分,我把主题曲反复听了很多遍,想着他很久以前也像我一样,曾经用心地听这同一首歌……

(2)从音乐到电影

我凝视着唱片封套上的那个男主角,不认识。心里想,如果电影由哥哥演,会怎样呢?

到 底张国荣有没有演过罗密欧?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虽然印象中他没有演过纯粹忠于原著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但他在“柠檬可乐”和“夜半歌声”中的角 色,都在演这出戏。我很庆幸,即使在原著舞台剧没有商业市场的八、九十年代,都有人巧妙地借用电影中的角色,让我们一睹张国荣演罗密欧的风采。

我也留意到,在这两部电影中,罗密欧与朱丽叶不是随手拈来的文化代号。它不只是为了说明主角是文艺青年,懂得高深的外国名著,而是要来衬托出电影的主题,让角色互相呼应。这就令张国荣的“戏中戏”变得饶富趣味。

事 实上,两部电影里张国荣饰演的角色,基本的身份都是“罗密欧”,这身份跟角色重叠至不能分割。像“柠檬可乐”中的Jackson,在女朋友婷婷的记忆中, 是那个跟她演过一出舞台剧,“幕开时认识,幕落时分手”的罗密欧。至于“夜半歌声”中的宋丹平,虽然是风靡一时的著名演员,但故事由始至终没有提及他演过 其他角色,只说他演出的罗密欧“完美无缺”。

然而,电影的角色,只是在“演”罗密欧,并不就“是”罗密欧。他们在代入罗密欧的角色时,也 在用自己的经验和价值观去理解他,验证他,重新演绎他。就像宋丹平对着镜子,仔细观察那化成罗密欧的自己,然后在面颊加上一颗痣,给他点上独特的生命和个 性。就是这样,在电影的角色身上,以及由他们再演绎的角色身上,我们看到了镜头折射出来,层次丰富的罗密欧光谱。

Jackson是个我行 我素的人,很有主见,事事处于主导地位。这么一个男孩子,当主角似乎是理所当然,但其实他跟罗密欧很不同。他不会为爱情而死,至少不会为婷婷这个朱丽叶而 死。爱情不能主宰他,他甚至拒绝作出爱的承诺。无论他所说的前途考虑是推搪还是逃避爱情的借口,也是说明了他很懂得为自己打算。从这个角度看来,他对爱情 很有保留,投资得很保守。但他也有他敢作敢为的一面,例如挑战莎士比亚的文学权威。他认为原著对于故事结局的处理未尽完善,所以他自行把结局改写,强调爱 情有绝对的自由,合则来不合则去。我觉得这不像是莎士比亚的罗密欧,倒像是Jackson自己的爱情观。与其说他导和演了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不如说他借剧 本对罗密欧式的浪漫作了反讽。也因为这样,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一幕殉情戏,最终变成了他自编自导,由婷婷假戏真做的分手结局。

宋丹平毁容前 后的性格迥然不同,本身便是一个多面性的角色。原本的他前卫大胆,把歌颂自由恋爱的西方戏剧引入封建社会,令当时不应该涉足剧院的女性也看得如痴如醉。权 贵当然恨他伤风败俗,骂他离经叛道,但他不以为然。这是他完好无损的右边脸。出事之后,我们看到的,是连他自己也不忍卒睹的左边脸,也就是那不堪一击,失 去外表就像失去了一切的软弱人性。昔日驾驭舞台得心应手,遇到捣乱份子也从容不迫的大明星,变成缩在后台不敢见人,也没有勇气面对现实的鬼魅。虽然这张左 边脸,仍然深爱女主角云嫣,但他更爱自己的形象和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