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凤鸣宫阙 >

第86章

凤鸣宫阙-第86章

小说: 凤鸣宫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采鸢顿时就笑起来:“那可不,当时绿柳怀着孕,皇上也是常去瞧的。也就那时候,绿柳想要什么都能弄到手。不过那手脂却也是的确好用的,滋润得很,冬天用手一点也不见干燥的。又香又软。”

“那可真不错。”陶君兰由衷的感叹了一句。一面又想:到底是皇后,随手赏赐的东西,连妃嫔都是得花费功夫才能弄到手的。

出宫之后,沛阳侯夫人便是笑道:“这日不如撞日,干脆今儿就跟着我一道回府去吧。院子我也收拾出来了,直接便是能住进去。先熟悉熟悉,过个十来日准备准备正好就能宴请亲戚们,将这事儿公布了。你看呢?”

沛阳侯夫人说的自然是认作义女的事情。

陶君兰低眉顺目,面带羞怯:“一切听凭夫人的。”

沛阳侯夫人又笑了,语气难得有几分俏皮:“如今还叫夫人?还不改口么?”

陶君兰窒了一窒,这才从善如流的改了口,弱弱的唤了一声:“母亲。”

“哎。”沛阳侯夫人笑着应了一声,随后抓起陶君兰的手来,顺手将自己手腕上的镯子一推:“这镯子还是当初你外祖母出嫁时给我的嫁妆,我戴了这么二十年了,如今给了你,也算是你外祖母给你的见面礼。”

镯子是碧玉的,水色很不错,只是却也不算极品。不过养得十分好,看着温润又通透,油光水滑的。陶君兰忙推辞:“既然是这样珍贵的东西,君兰如何敢受?不行,还是请母亲收回去吧。”说着就要将镯子脱下来。

沛阳侯夫人笑着阻了:“既给你就收着吧,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陶君兰想了想,这才不推辞了,只郑重道谢:“那我改日登门去和外祖母道谢。”

“呵。”沛阳侯夫人淡淡一笑,“这却不是母亲给我的,是我姨娘给的。不值钱,不过是个念想。如今她早不在了。我刚出嫁没多久就病故了。”

陶君兰一怔,随后低头一笑:“那以后母亲带着我去给外祖母上柱香,也让我认一认地,作为外孙女,总也要给外祖母奉香火的。”

听了陶君兰这话,沛阳侯夫人似乎有几分意外,随后又微笑起来,语气倒是比之前更为温和了:“难得你有这份心意。”

路上,陶君兰又得了一只金凤簪——却不是沛阳侯夫人准备的,竟是太后给的。原来沛阳侯夫人见了太后,随口提起自己刚认了个义女,打算大办喜宴的事儿,太后就随手给了赏赐,算是恭贺。

簪子不贵重,就是一根通体赤金点了红宝石的簪子,红宝石做的眼睛也不大,自然不值钱。不过贵在分量足和做工精致这两点罢了。当然,最珍贵的还是因为那是太后赏赐的,是一种体面和尊贵。

要知道,不是什么人家认个义女都有这份体面的;。这也是看在沛阳侯和皇后的脸面上。

陶君兰琢磨着,估计太后是不知道沛阳侯夫人要认的义女是她。不然,还能给金凤簪?不给个臭脸就已经是开恩了。

不过这些陶君兰自然没说出来,只做出了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珍而重之的将金凤簪戴在了头上。

第二次踏进了沛阳侯府,这一次和上一次的情况俨然又不同了——上一次只是个客人的身份,可这一次却显然是主人了:虽然陶君兰自认为她也算不得什么主子。

下车的时候,陶君兰贴心的扶了沛阳侯夫人一把。

当天,不仅陶君兰住进了沛阳侯府,就是丁嬷嬷等人也被接了过来。

值得一提的是,沛阳侯夫人给陶君兰安排的院子,实在是个不错的地方。而且离沛阳侯夫人的主院也不远——据说更不逊色于四个嫡出少爷的院子。至于那几个庶出的姑娘和少爷,那就更比不上了。

沛阳侯府除开陶君兰,一共还有七个少爷小姐。四个嫡出少爷,一个庶出少爷,三个庶出的小姐。那个庶出的少爷也是挺可怜,生下来之后就是带着先天残疾的。也就是沛阳侯夫人心肠好,才会跟嫡出少爷没个两样的待遇。

不过显然几个庶出姑娘也是待遇不差的。只是如今和陶君兰一比,倒是又有点儿被比下去了。

陶君兰在沛阳侯府,俨然就是沛阳侯夫人的心头肉一般,完全占了嫡出姑娘的派头。就是沛阳侯,也是同样和蔼相对,夫妻两个似乎真当陶君兰是自家姑娘了。

这样的态度下,陶君兰自然是受宠若惊的。不过她心里明白,这里头的真真假假,可并不像是表面上的那般罢了。

陶君兰在侯府的处境,其实也有些尴尬——客不客,主不主的。不管是那几个小姐还是几个少爷,表现得虽然都还算亲热,可却也透着一股浓浓的疏离,在一起根本没什么话可说的。

所以,陶君兰每天除了去沛阳侯夫人那之外,就呆在自己的院子里,绣绣花,看看书,倒也是惬意。

十来日之后,沛阳侯府办了一场盛大的宴会,会上将陶君兰带出来给人瞧了瞧,将陶君兰义女的身份彻底的公之于众。而宴会上,皇后派了自己身边的大嬷嬷来松了份贺礼,十足十的了陶君兰的脸面。

一时间,陶君兰这个新晋的“贵女”成了京城中贵妇圈子的议论话题。自然,也不乏之前就见过陶君兰的觉得满腹狐疑,可是谁又会明面上驳了沛阳侯府的面子?纵然议论也是悄悄的,谁也不会拿到明面上说。

宴会过后,陶君兰又平静的过了两个月的闲散日子。随后宫里的赐婚旨意就下来了——是皇后娘娘的凤喻。

这个消息一出,顿时又惊起波澜无数,不过陶君兰深藏内宅,到底也不过是议论一阵子便是消停了。

因是侧妃,倒是也不必再准备许多事儿——首先排场肯定是不可能和当初比的,第二侧妃到底是侧妃,不好再大操大办,所以自然简单了许多;。就是嫁妆,碍着端王妃在那儿,所以也不能越过了。当然,陶君兰的嫁妆也多不到哪里去。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成亲之前,陶君兰到底还是偷偷和李邺见了一面。而且,还是沛阳侯夫人安排的。

见着李邺的时候,陶君兰也是又惊又喜——主要是李邺出现得太过突然了一些,事先她也不知道这事儿,一时之间竟是有点儿呆了呆,半晌都没回过神来。等到回神后,便是下意识的喃喃问了一句:“你怎么了?”借着又赶忙心虚的四下看了一眼:“没人瞧见吧?”

李邺哭笑不得,轻嗽一声,压低声音道:“无妨。”

陶君兰顿时就反应过来是怎么一回事儿——哑然一笑,随后就大大方方的将李邺拉进了屋里坐下了。

因院子里还有沛阳侯府的丫头伺候,陶君兰便是没让李邺开口说话,仍像是以前一样用写字来交流。

去了一趟四川,李邺倒像是瘦了些,陶君兰说不出的心疼;“那边的饮食不习惯?”

李邺笑着摇头,写到:“倒是没有,那边有许多小食倒是极好。以后我让人做给你尝尝。”

李邺的手指滑过掌心的时候,陶君兰禁不住的蜷了一下掌心。没办法,实在是有点儿酥麻,更有点儿不自在。主要也是许久不曾这样了,一时也多少有些不适应。

“四川应是没有北边冷吧?”陶君兰也没去过,只知道四川要靠南边些,应该是和北边气候不同的。

李邺失笑:“许久不见,你就没别的话要说?”

陶君兰微微呆了呆,随后面上有些滚烫起来——不过最后还是轻叹了一口气,主动靠了过去:“我想你。”

这次李邺却是没写字了,只哑声在陶君兰耳边低声道:“一日不见兮,如隔三秋。恨不能背生双翼瞬间而归。”

陶君兰只觉得自己是醉了,彻底被这句情话给熏醉了。等到回过神来,不由得轻啐了一口,觉得自己太好骗了——两句话就被打发了。又觉得李邺竟是也会说这样的情话,实在是有点出乎人的意料。

接下来,谁也没说话,静静的呆了一阵后,陶君兰便是主动道:“还有几天了就到了日子了,到时候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情况——”

“你害怕?”李邺眉头一挑,随后便是笑了,拉过陶君兰的手轻轻的写字问道。

陶君兰点了点头——能不怕么?毕竟,又不像是普通人结婚那样简单。一想到端王妃,她心里就止不住的有些忐忑,有些惴惴。

李邺轻叹一声,手紧了紧。心里也颇有些不是滋味。若不是他,陶君兰又何须如此?嫁个普通人,大约此时只有期待和甜蜜吧?

“不过,我无悔。”陶君兰轻声呢喃,唇角带笑一脸满足:“只要有你,我又有何惧?”

李邺释然,心中只觉犹如饮下一杯****,一路就甜了下去。陶君兰如此,他又如何例外?只要有她在身旁,他是什么也不惧的。;

第一卷 第124章 委屈

三月二十八,晴。一顶四人抬的轿子从沛阳侯府出发,一路进了端王府的大门。因是侧妃,端王府并不曾张灯结彩,只是扎了红便算是代表办喜事了。

陶君兰下轿的时候,李邺早已经在那儿候着了。李邺抢先在媒婆之前就将帘子掀开,去扶陶君兰。

媒婆忍不住笑了一句:“王爷可是有心了。这样怜惜侧妃。”

陶君兰在将手交给李邺的同时,忍不住微微浅笑——纵然盖头遮着什么也看不见,可是她却是知道此时李邺的心情的。甚至是猜想出了他此时脸上的神情。想来,此时他脸上一定带着浅笑吧?看上去神情温润柔和,翩翩如玉……

拜堂的时候,陶君兰知道端王妃就在一旁端坐着看着这一切,手心不由得都有些微微濡湿了。

李邺觉察,轻轻的握了一下又松开了。这样的动作,充满了安抚性的意味。

陶君兰感受到了这种安抚,顿时舒心一笑,不得不承认他的安抚是有巨大作用的。至少,她是安定了不少,不是那么的紧张和忐忑了。

因是侧妃,所以礼仪也并不复杂,很快就算是完成了。接下来,就是奉茶环节了——作为侧室,她自然是要给身为正室的端王妃刘氏奉茶的。直到端王妃刘氏喝下了这杯茶,才算是端王府承认了这个侧妃。

掀开盖头的时候,陶君兰只含羞带怯的看了一眼李邺,就将头低下去了。而第二眼,却是下意识的看向了端王妃刘氏所在的位置。

这还是陶君兰第一次见到刘氏。刘氏端坐在那儿,一身大红的礼服,倒是比陶君兰那一身朱红色的礼服显得更加的凝重喜庆。陶君兰只看了一眼就觉得眼睛似被灼了一下,不由自主的便是避开了。按照规矩,她是侧妃,所以礼服不好用正红色的。

虽然早有准备,可心里到底是不由自主的轻叹了一声,微微觉得有些遗憾和委屈。

旁边的丫头已经端了茶上来,陶君兰镇定了一下情绪后,便是伸手将茶捧了起来,缓缓的行了一礼,举着递到了端王妃刘氏的面前。眉目低垂,婉顺恭敬。

端王妃刘氏似乎是轻笑了一声,随后陶君兰就感觉手上一轻,茶杯被接了过去。显然是刘氏将茶端起来了,感觉到这一点后,陶君兰忍不住微微的松了一口气——说真的,她还真怕刘氏在这个时候给她点难堪做下马威。

好在端王妃刘氏却是没做出这样的事情。因了这个,陶君兰倒是对端王妃的印象好了那么一点儿——没办法,这些年来青姑姑在她耳边灌输的事迹,实在是很难让她对刘氏有什么好感。

“君兰给姐姐请安;

。”陶君兰在刘氏喝茶的时候,面带浅笑的恭恭敬敬的说了这么一句。这算是她第一次给刘氏请安。

“嗯。”刘氏不咸不淡的应了一声,随手一招示意丫头将捧着的匣子递到了陶君兰的面前,随后又道:“以后好好服侍王爷,这套红宝石头面,也算是我给的见面礼。”

刘氏说话的时候,不知是故意还是天生就是如此,总觉得语气太过威严肃穆,缺少了那么几分和蔼可亲。

面对刘氏之言,陶君兰自然是诚惶诚恐的应了,却也不敢多说,唯恐哪里一个不好让刘氏心里不痛快有了疙瘩。这样做低伏小的态度,虽然多少有些让人觉得憋屈,可是到底却也是应该的——毕竟她是侧室,对正室恭敬也是理所应当的。

而且,以后她和刘氏毕竟是要长期相处日日相见的,虽然矛盾肯定不会少,可她还是希望表面上是能和和气气的。那样相处起来也更为容易一些。

行了礼喝了茶之后,刘氏显然也没有多留的准备,便是起身冲着李邺微微一福:“今儿是王爷和陶氏的好日子,妾身就不多留了。”说完这话之后,也不等李邺有什么反应,便是直接去了。

陶君兰忍不住偷偷看了一眼李邺。结果李邺似乎丝毫不在意,只笑吟吟的看住了她。

李邺不在意,可是陶君兰却是心里有些不大痛快——之前青姑姑说的她还不相信,可是这会她算是体会出来了,这个端王妃刘氏,还真就没有将李邺放在眼里似的。那种态度……只能说是维持着表面上的恭敬罢了。

反正,以夫为天的那种情愫,她是一点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