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当道之梦回双龙-第1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突厥准备出兵前,始毕可汗突然病死。 而接任可汗地既不是始毕可汗精明强干、近年声威鹊起的儿子突利,也不是在东突厥地威望仅在始毕可汗之下的他的弟弟颉利,而是始毕可汗另一个弟弟处罗。 处罗为人向来懦弱,无论是颉利和突利二人的声名和势力都在他之上。 一时间,东突厥王廷震荡不已。 也没有人再有心思出兵关中了。 李阀借兵的事情也等于被无限期的延后了。
可是现在看来李世民和刘文静的眼光的确很准,少帅军竟然放弃了中原的几家对手于不顾,在吴浩大婚之前,悍然出兵,实在是既狡诈又大胆。 而更让他们头皮发麻的是看少帅军的行军方向应该是从潼关方向杀过来的,这也就是说,进发永丰仓的李建成的三万军队肯定是已经败退了。 如果长安也给少帅军占去。 无论是兵力、粮草还是关中一带的民心,李阀都处于劣势。 倘若没有什么奇策,那李阀想在关中立住脚,可就很难了。 如果败退回太原,就只能依附突厥苟延残喘了。 而且看少帅军如此的强势,很有可能连太原都不会给李阀留下。
不过此时的他们也没有时间想太多,相对苦笑一下,然后由刘弘基带大队先行,而殷开山率领俩万步兵断后。
重玄门下,李阀的六万军队缓缓向西北方向后退,少帅军则是慢慢前移,始终与殷开山率领的俩万断后的步兵保持两到三里的距离。 而阴世师的近四千隋军则呆呆得看着这两个不请自来强悍的客人在他们面前的表演。 三方军队都没有任何的争斗,只有“沙、沙、沙”的行军的脚步声,以及“滴滴哒哒”的马蹄声。
刘弘基的大队正在渡过昆明渠,殷开山率领了两万士兵则在南侧结阵虎视眈眈的盯着一直紧随不舍的少帅军骑兵。 此时的少帅军纷纷熄灭了火把,只见的少帅军前军静立不动,后阵却不停的传来疾驰的马蹄声。 似乎不断的有士兵赶来。 断后的两万李阀士兵人人头皮发麻,他们知道虽然现在少帅军不动,但是等下他们过昆明渠的时候,少帅军只怕是不会就这样 静悄悄的列队目送他们。 别的不说,最后一支过河的部队,肯定是没有希望到达北岸了。
刘弘基的部队很快渡河完毕了。 纷纷在北岸列队。 殷开山知道最后的时刻快到了,他率领这四千人马亲自断后。 很快,南岸的部队剩下不多了。 少帅军一直没有动静。 殷开山舒了口气。 命令最后四千人交替掩护,过渠。
这边殷开山率领着最后五千刚一动。 就听得少帅军爆出一声大喝:“兄弟们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壮士用命就在今朝!杀呀!”
少帅军顿时沸腾起来,滚滚向前。
殷开山的军队立即一片混乱。 如果一直不动还好些,此时撤退的命令已下,军心已经乱了。 殷开山也知道这时候,无论如何是顶不住了。 只能能逃回北岸多少,就是多少了。 于是大家都撒开腿拼命的跑,只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 只是少帅军开始和他们的距离不过是两里多路,此时纵马疾驰,很快就追了上来。
殷开山一马当先,很快就上了北岸,看到严阵以待的李阀大军,总算松了口气。 就在这时,忽然李阀军队后面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响,那里是一片火把,而长乐宫方向也是杀声震天,他顿时倒吸了一口冷气,原来少帅军在此早有伏兵。
第八十章灰头土脸
第八十章灰头土脸
柳宗道和李靖分兵之后,就命令士兵们用布把马蹄包了起来, 然后一路隐蔽前行。 李阀在长安故城留守的兵力不到一千人。 而且大多数集中在了未央宫这一边。 所以完全就没有发现柳宗道这五千人的队伍已经来到了长乐宫覆盎门外不远处的一处山丘下。
待到柳宗道发现刘弘基部正在往回撤,渡过了昆明渠的时候。 按计划他立即采取了行动,派了身手敏捷的五百人悄悄向长乐宫杀去。 在长乐宫附近城墙上的巡逻的李阀士兵不到一百人,等到发现情况不对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两百多名少帅军的士兵已经用利用飞钩攀上了城墙,顿时就把城上的李阀士兵杀得四散逃开,然后迅速打开了覆盎门。 五百名少帅军士兵立刻一部分集中在覆盎门把它彻底的毁坏,另一部分则分头在长乐宫里放起火来。 长乐宫里虽然没有没有李阀的士兵,但是宫中尚有宫女和宦官数百人,一时间四处逃窜,呼喊声惊天动地。 实际上少帅军士兵只顾毁门放火,对于他们的逃窜根本就恍若未见。 而且对于放火也只是草草了事,目的只是为了让昆明渠旁的隋军能够看到。 不到半刻钟,他们迅速撤出了城。
而柳宗道则立即率领其他军队向刘弘基部后部杀去。
前后都是敌人,长乐宫中又是一片火起,李阀军队人心惶惶,不知道少帅军到底有多少人马。 殷开山一脸颓然:“贼兵势大。 不如我军撤往渭水北岸去吧?”
刘弘基摇了摇头:“现在军心已乱,在野地中撤退很快就会变成溃败。 贼军有数万骑兵,我军多为步兵。 怎么能跑得过他们?要撤,我们也只能撤往长安故城,凭城死守,也许还有一线生机。 ”
殷开山想想说得有理,直接逃跑。 很可能就是全军覆没了:“那也只有这样了,希望攻进城去的贼军没有太多!”
于是刘弘基下令。 全军立即掉头向长乐宫前进。 一时间李阀军队大乱,争先恐后往长安故城奔去。 柳宗道率领着四千五百多名骑兵避过李阀军地大队朝准了李阀军的左翼迎头冲去。 李阀军的左侧瞬间就被冲散了。 只是此时已经无人顾及这些了。 而那些落在后面的军队在李靖的两万三千铁蹄下,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已经完全失去了有组织的抵抗。 大部分士兵举手投降了。
刘弘基逃回长乐宫后,立刻就发现不对。 宫内没有一个贼军,覆盎城门被毁坏了。 他就知道上当了,少帅军的数目必定不多。 否则地话,没有道理攻进城后又退出城去。 可是这时候后悔也晚了,军心已经大乱。 他和殷开山只得一面收拢部队,一面命人救火。
少帅军消灭了城外的李阀军后,又在城外鼓骚了一阵后,随着城内地大火被扑灭,徐徐的退走了。
而阴世师趁着双方大战,也迅速带着残兵败将回城了。
这一战。 李阀军队先伏击长安隋军,后被少帅军追击,前后共伤亡了二万三千余人。
而少帅军只伤亡了一千二百余人,同时俘虏了李阀军将近一万人,可谓是大捷。 美中不足的是刘弘基部没有逃往渭水北岸,而是留在了长安故城。 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即使大战之后。 刘弘基部仍有四万七千人。 从数量上仍然比少帅军的两万七千人高出一大截。 虽然他们军心已丧,整日龟缩在长安故城中不敢出来。 但是实力依然不可小觑。
长安隋军损失了一万六千余人。 杨侑和城内的官员们彻底的绝望了,谁都明白长安是肯定守不住了。 可是他们也无处可逃。 离开了长安城,败地只能更快。 所以他们只能过一天算一天了。 不过,有些官员们苦中作乐说道:“无论如何,我们现在的处境比之昨天还是要强一些。 因为昨天只有两个选择。 投降李阀或者死守到底。 而今天又多了一个选择,那就是投降少帅军。
三天后的午时,王君廓、柴绍部四万人一路猛赶,终于来到了长安城下和李靖部会合了。
接到了李建成报信的李渊留下了李孝恭率领二万人,牵制河东的屈突通。 同时又飞马传书太原。 紧急调派援军赶赴长安。 自己率领剩余的五万余人在大战之后的第四天赶到了长安故城和刘弘基会合。
又过了七天,杨公卿率领十五万大军滚滚东来。 一时间少帅军在长安城下汇聚了二十三万人。
虽然两天后,太原各郡紧急征集的七万援军到了,但是李阀军队地将领们却是个个愁云惨淡。 因为这七万援军除了一万士兵是原太原守军,其它都是乌合之众之外,其中还有将近一万五千人是六十岁以上的老翁和十六岁以下的孩童。 这也就是说,再也不可能有援兵了。 事实上留守太原以及其他各郡的所有军队加在一起也只有八千余人,也没有多少壮丁可以征集了。 青年男子不是逃往外地就是隐匿了起来,再不就是已经上了前线。 太原城内只有守军两千余人。 如果此时的刘武周或者东突厥有意进攻太原,那根本是无力抵抗的。 尽管这样,李阀在长安故城里七拼八凑地军队加在一起也只有不到十七万人。 远低于少帅军二十三万人的数目。 而且少帅军如果愿意,再调几万援军也是毫不费力的事情。 此外李阀军是万万输不起的,甚至不能出现太大的伤亡。 否则,即便赢了少帅军,也会被虎视眈眈的刘武周和薛举吃掉。 李阀军队唯一的优势就是占据了长安故城,而不是像少帅军一下是在野外立的营帐,还可以有城可守。
李阀军中最郁闷的莫过于李渊和王世充了。
李渊当初对于是否起兵,本就犹豫不决,主要就是裴寂、刘文静、李世民竭力劝说他,才使他坚定了信心。 这个时候,他越想越气。 于是把三人招去痛骂了一通:“你们当初说得好听。 说什么晋阳士马精强,宫监蓄积巨万,以兹举事,何患无成!代王幼冲,关中豪杰并起,未知所附,公若鼓行而西,抚而有之,如探囊中之物耳。 现在弄成了这个样子,一旦兵败,只怕我李氏一族就是灭门之祸。 倘若如此,你(指着李世民),有何面目去见列祖列宗。 ”
李世民等人张嘴结舌,默然无言以对。
李渊接着又怒斥了夏侯端一番。 夏侯端在李渊作河东讨捕使时,就是他的副手。 善于占卜和相面。 当初就一再劝说李渊:“今玉床摇动,帝座不安,参墟得岁,必有真人起于其分,非公而谁乎!”。 此时李渊想起往事自然是一顿痛骂。 其余许世绪、武士彟、唐宪、唐俭等,凡是当初规劝过李渊起兵地将领无不被他骂地狗血临头。
过两日,李渊又想起了死去的李秀宁和李智云,于是把李世民和李建成招去又痛骂了一番。 说他们都是无情无义地人。 李智云乃是李渊第五子,李渊起兵的时候,他随着李建成和李元吉在河东郡。 由于事态紧急,李建成等得到李渊起兵的消息后,官府已经准备来捉拿了,于是李建成、李元吉来不及带走十四岁的李智云,结果被他抓往长安处死。
自此李阀将领个个灰头土脸。
而王世充则更是后悔莫及。 当初他怎么就瞎了眼,押错了宝。 他悔恨自己太急了,如果当初再坚持半个月,等到少帅军入了关中,那自己无论如何不会做出投李阀的决定。 现在倒好,自己的六万部队,分了一万给李建成,基本上可以说是全军覆没了,又分了一万给刘弘基,现在剩下的不到两千人,而且已经被打散了。 自己真是利令智昏啊,他只好每日以酒消愁。
而少帅军则是在长安故城的东面和南面驻扎了下来。 从宣平门一直到西安门。 营帐设的是密密麻麻。 而且少帅军并不攻城。 只是在营帐前挖沟壑,又在覆盎门和安门外堆土坡、设箭楼、修筑高台。 李渊现在是留退两难。 看少帅军的样子,就知道领军的将领非常老辣。 李世民等出城诱敌了几次,少帅军不管你兵多兵少,都是决不出战。 离得远,就完全不理会;靠近了,就用箭弩和投石车把他们赶回去了事。 面对这样的打法,包括李世民在内的李阀众将领们一筹莫展。 少帅军明显是要等土坡等完成后仗着兵强器利强攻,虽然这个方法没有什么太大的智慧,但是却非常实用,而且无懈可击。 这样虽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攻克长安故城,但是迟早城内的兵力会被他消耗干净。
如果一旦土坡垒起、高台建起,那南面就岌岌可危了。 少帅军的投石车,无论是数量还是射程都远远超过了李阀军。 如果他们居高临下。 想要守住南面的城墙,那只有不停的用人命去堆了。 只是他们不知道的是少帅军此次共带来了四千台投石车,现在露面的仅仅是一千台而已。 杨公卿正在命令部队收集长安郊外的石头。 一旦土坡垒起,那绝对是李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