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挑灯看剑 >

第37章

挑灯看剑-第37章

小说: 挑灯看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秦桧口中淡淡应了一声,径自俯下身去,却是又再自写他的字。
    秦喜上前一步,说道:“孩儿找了些临安城里的闲人,将原先想定的办法散了出动,临安城内的大小商户,都自鼓舞响应,眼下被辞掉的年老无依的各色人等,已经差不多有近千之众。兼且有原本飘香坊过来的那几名高人的鼓动聚集,还有临安府及朝中各部院的大人们有意无意的推动,现在认为岳飞与包大仁他们推行这两项捐赋是祸国殃民之举,几乎已经成了临安城所有人的共识。而且那些军士粗鄙无文,行事多所鲁莽,也激起了各处的不满,孩儿看就算现在那个皇帝回到了临安城,也势必无法止住天下物议汹汹。”
    他顿了一下,看见秦桧尤自不动声色地埋头写字,这才又接下去说道:“此事全由岳飞及军方人士推动执行,赵构若是舍卒保帅,处置岳飞与包大仁,虽然可以暂息天下人之愤,但却势必让所有原本效忠于他的心腹及军人兔死狐悲,再不敢对他心存幻想,他好不容易在军方建立起来的威信,也必然因此消失殆尽。而他若是站在岳飞那一方,则天下读书士子,势必群起而攻之,甚至临安百姓,也必是道路于目,愤慨于心,如今临安城内已颇有对赵构不恤民力、妄自兴兵颇有不满之声,若是其还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继续推动这两项捐赋,只怕赵氏一百年来仁政爱民的名声,便要断送在他的手上。”
    秦喜的脸上浮出一丝笑:“我看这次赵构,只怕再不知该怎么选了!”
    “那也未必”,秦桧仍是那副波澜不惊的样子,缓缓说道:“现在说这话,还为时尚早。”
    他抬起头来,看着秦喜,淡淡说道:“喜儿,你还是没记住我跟你说过的话。”
    “民心易喜、易怒、更易变。”
    秦桧的嘴角看着若有所思的秦喜,嘴角露出了一丝讥讽的笑意:“若是此次天子官家侥幸大胜归来,现下临安城内咒骂天子官家妄自开战、残民以虐的是那些官员百姓,到时却争先恐后去鼓盆而歌,以迎王师的,只怕还是那些官员百姓。不是吗?”
    秦喜低下头去,心下却也不得不同意秦桧所说的话。
    此次岳飞与包大仁推行这两项捐赋,固然失之草率,但终究是为了前线军情,并非全无可以辩解的余地。更何况临安城内,尽多渡江南来的遗老遗少,大破金人,收复河山,他们并不是不想,只是不敢想,只要一旦让他们看到希望,只要一旦让他们有一个欢呼鼓舞的机会,他们压抑在心里的那份情绪与愤恨,就会不可遏抑地喷薄而出。
    那天朝堂之上的那一幕,他这一生一世都难有片刻忘怀。
    “不过”,秦桧又自低下了头去:“如果仅仅是这条消息,恐怕还不足以让你如此欢喜忘形吧。”
    秦喜微微一愕,这才苦笑道:“果然什么事情都瞒不过义父。”
    他看向秦桧,说道:“孩儿此来,是想告诉义父,不管赵构此战是胜是负,只怕岳飞也再难逃这一劫了。”
    他故意顿了一下,这才说道:“孩儿刚刚收到前线消息,金人西线三十万大军,五日前已然自虹县关口撤军而去,虹县关之围,已经不战自解了。”
    “哦?”秦桧终于微微动容,抬起了头来。
    秦喜踏前一步,笑了起来:“岳飞与包大仁在临安加征捐赋,其借口只是前线紧急,若再不征调军粮,只恐虹县关难保。但此时岳飞强征捐赋所搜集来的第二批军粮尚未运到,虹县关之围却已然自解,事实已经证明,岳飞料敌有差,其加征捐赋之举,完全是画蛇添足,滋事扰民,此次哪怕赵构得胜还朝,只要我们……”
    他正说得意兴遄飞,忽尔望见秦桧脸上却是微露凝重之色,不由得心下一凛,连忙住了口。
    他静候了片刻,这才小心翼翼地问道:“义父,孩儿可是有哪里算错了?”
    “不”,秦桧负手,轻轻摇头:“我只是在想,金人那三十万大军,舍了虹县关,却是到哪里去了?”
    “难道……”
    秦喜屏息静气,看着眼前的义父沉吟了片刻,脸上却是渐渐舒展了开来,又自提起了笔。
    “喜儿”,他径自书写着,口中轻轻唤了一声:“看来是时候,跟岳飞与包大仁,玩下一个游戏了。”
    …………
    “咨尔江南叛臣赵构,我大金承天之命,抚有万国,前有逆辽伏首……”
    王贵看着城下那数十个足有两人半高的“挡箭牌”翼护之下,那员嗓门奇大的骑士已然将这篇招降文念到了第三遍,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既然来的是韩常这一路军队,他自然也便明白了原先皇帝大帅那种种看似不合理的布置。
    若来的是金兀术,区区数十里地,正是让骑兵跑发了性的距离,势必趁着势头正劲,一鼓作气,对舒州城发起进攻,是以本当于城下列阵,抗住这第一轮冲袭,方是用兵之正理。
    然则金人西线这三十万大军,却是长途跋涉,千里行军,哪怕再过勇悍,也自锐气已失,必然要经过一番修整,才可能打响攻城战,是以皇帝大帅紧闭城门,以逸待劳,实是高明之极。
    却没想到一向以马战冲决,以硬碰硬的的女真人,这次居然也弄来了一篇骊四骈六的招降文书,文中历数以往天子官家种种卑言求和之语,斥责此次对金开战实属背信弃义,若再让他这么聒嗓下去,对于己方士气,确也不无打击。
    王贵一念及此,正欲上前对那尤自悠然自得的赵匡胤请命领一支小队出袭,耳畔却已响起了赵匡胤那不徐不缓的声音:“王将军,你觉得要用几箭?”
    “箭?”王贵好半晌才明白了皇帝大帅的言中之意,不由得大或不解地抬起了头。
    金人虽然甚少在攻城之际弄出如此文绉绉的东西,但找个大嗓门的骑兵到城下骂战,却自是经验丰富。
    此时以那名正在大声颂念招降文的骑兵所站的位置,哪所使用腰弩之类最强劲的强弩,只怕也是只能恰好射及,更煌论他身周还有一群兵士推着高达两人有余,厚逾半尺的“挡箭牌”团团翼护,虽然自皇帝大帅与牛皋一战,他对于皇帝大帅的武学修为佩服不已,但若说要用箭射下城外那员骑士,他还是有些如堕梦中之感。
    赵匡胤那尤如刀刻斧削的脸上绽出了一丝笑意,忽然转过头,扬声说道:“兀那女真蛮子听着,若你能接得住本人三箭不死,本人便将舒州城双手奉上,否则趁早滚回你们的东北老家,莫在这边出乖露丑,学舌说话。”
    骤然之间,天地间一派寂静,继而城内城外同时哗然。
    舒州城头的军士,再顾不得军纪,相互征询求证,几乎没有人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城外却是爆起一阵又一阵的哄笑声。
    疯了!
    几乎所有人在这一刻,心里都浮起了这一个的念头。
    好半晌,那员大嗓门骑士得到韩常示意,按捺住心头的激动,高声叫道:“你们汉儿说话跟放屁一样,最不可信,这位将军的话可能当真。”
    赵匡胤哑然失笑,正欲开口,王贵已然焦急上前:“陛下……”
    赵匡胤轻轻挥手,止住了王贵的话:“君无戏言!”
    他转头,对着城外,眼中泛起了强大的自信:“你去,给朕请出太祖的‘吞日弓’!”
第36章 射日
    太阳渐渐高了。
    碧空如洗,如琉璃般澄澈而明静的蓝天,令人顿起空阔辽远的感觉,几要让人忘却此时正自身在战场。
    韩常却是谨慎地策马略略向前,看着各个方位的斥候,均自传来的未发现敌情的讯息,这才放下了心。
    大金铁骑,军纪严明,然而此时韩常听得身后传来那一阵微微的低笑声,却是没有任何不悦的感觉。
    要说骑射弓马,普天之下,又有谁能强得过自小生活在马背丛林间的女真族人。
    所以在场每一名大金军士的心里,都无比地明白,哪怕是使用最强劲的强弓劲弩,也绝不可能在这样的距离之下,射伤得了任何人。
    更何况,在那名大金骑士身周,还有数十面“挡箭牌”的层层防护。
    不可能!
    绝对不可能!
    哪怕是大金士兵心中最佩服的“战神”完颜亮抑或是在女真人口耳相传中已然宛若神明般的“魔神”蒲察玄灵,也绝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汉儿用兵,自来诸多诡计,韩常的第一反应,便是这是城楼上那位宋国将军,所使出的诱敌之计,目的在于吸引自己的注意力,以便宋国奇兵伏击,是以他也据此做好了一切准备。
    然而现在看来,却又不象。
    那么便只剩下一个答案了。
    眼下这位宋国将军,若不是自大成狂的妄人,便自得了失心疯。
    这也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昔日大金铁骑围困汴京之时,宋国的皇帝也自信了那名半疯的方士郭京的话,居然相信他能以什么所谓的“五行神兵”御敌,便这么生生自行撤下城防守军,让大金铁骑就此长驱直入,攻破汴都。
    难道天佑大金,今天自己又碰上了这么一出?
    他自然明白,这位宋国将军绝对不会依约把舒州城拱手相让。
    但无论如何,阵前毁诺,势必给宋国士兵的精神士气,造成无可挽回的打击。
    韩常看了一眼那名此时已被数十面“挡箭牌”团团护住的大金骑士脸上的笑容,再将目光转向城楼上宋国士兵那因紧张而扭曲的脸,也不由得绽开了一丝笑意。
    对于即将到来的结果,他简直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
    …………
    此时站在舒州城头的宋军,望着王贵带着两名小校抬上来的那张看上去漆黑暗淡、朴实无华的巨弓出现在城头,却是静得几乎可以听见各自的心跳声。
    他们都是身经百战的钢铁军人,然而他们无不觉得,此前的半生戎马生涯尽数加起来,都还不如此刻之半分凶险无奈。
    敌众我寡,形势本已对己方不利,如今此举,不啻雪上加霜。
    现在还能支撑着他们仍旧坚守城头的希望,只是他们对于这位监军将军那近乎盲目的信心。
    难道这一次,他真的又能创造出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
    每个人的手心里都重重地捏了一把汗。
    王贵屈一膝跪地,潜运臂力,稳稳托起太祖神弓,双手奉给赵匡胤。
    大宋太祖赵匡胤生平征战四方,纵横天下,亲手打下了大片疆土,是以其驾崩之后,其所随身使用的诸种武器,均被奉为为大宋立下开疆建国之功的神器,世代供奉于太庙之中。
    而自太祖皇帝之后,大宋朝便一直兵威不振,也正因此,几乎所有军人都对这位大宋太祖武功彪炳的时代有着莫名的崇拜与怀念,但大宋历代天子官家亲自阅兵或巡边,依然无不请出太祖赵匡胤之诸般军器随行,以求能借得太祖之神威,克敌建功,而大宋军人也往往会因此战意升腾,奋勇杀敌。
    只是自汴梁被破之后,大宋太庙亦为金人洗劫一空,太祖诸般供奉于太庙的军器尽为金人掳掠北去。
    惟有这把太祖“吞日弓”,当日被钦宗皇帝赐于昔时开府江南的天下兵马大元帅、康王赵构,得以留存。此次天子亲征,自然亦将这把至今唯一留存的太祖所用的军器,携带随行,以振军心。
    王贵抬起头,脸上泛起担忧莫名的神色。
    他在军中日久,早已听过关于太祖神器的诸般神奇传说,然而直至今日,他有幸亲自抬起这把“吞日弓”,他才真正明白,原来传说永远只是传说,传说永远跟现实并不等同。
    他半生征战,手上所用过的强弓重弩何止过百,是以此时一打眼、一入手,他心里已然完全可以确定,这把传说中能箭破苍穹、射落天日的太祖神弓,绝绝对对只是一把军中最为普通不过的八石硬弓。
    而他心里也无比的清楚,能拉开这种八石硬弓,固然已经难能可贵,但要说以这种八石硬弓发出去的箭,射落远在数千步外那置身于数十面“挡箭牌”冀护下的女真骑士,只怕将是一个比原先关于太祖神弓的故事更为神异十倍的传说。
    他心里已经盘算过千百个念头,只是几乎没有一个能够将眼前的危机应付过去。
    怎么办?
    赵匡胤轻轻伸手,接过了王贵手上的那把长弓。
    整片天地,徒然间静了下去。
    城里城外数十万人的目光,都自集中在了赵匡胤的身上。
    赵匡胤手指顺着弓背,专注而深情地轻轻抚过,恍若在擦拭前世今生百余年来的记忆。
    河山色变,人面全非,但自己,却又终于又重新站在了将由自己来主宰的战场。
    赵匡胤一声长笑,引弦、开弓,张弓如满月,遥对着舒州城下那被数十面“挡箭牌”团团围住了的女真人。
    尽管他只是简简单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