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嫡长女 >

第366章

嫡长女-第366章

小说: 嫡长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华善说的为难,就是在于此。朱敦实和袁焕,和沈家不一样。并没有必须要起兵的理由。他们更多,是对朝堂动乱、对景兴帝昏庸不满。如今景兴帝一驾崩,人死如灯灭,这种不满就消退了。剩下的,就是犹豫不定了。

可是,这样的犹豫不定,是致命的。不管朱敦实和袁焕的初衷是什么,岭南道已经反了。对朝廷来说,岭南道必须镇压,沈家和袁焕等人,必须枭首。

那么,对于岭南道大的他们来说,还有什么可以选择的?

“这事,也没有好为难的,在这样的局势面前,一切顺势而为顺心而为。武义有云:杀一人能活百人,当杀意。如今,一战能够平天下、安百姓,当战之!”

沈华善的声音略微提高,说这些话的时候,无畏无惧,甚至有一种决然坚定,有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势。

朱敦实和袁焕听着这些话,忽然一愣,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

一战能够平天下、安百姓,当战之!

这话说得……太直白了。事情,却又是这么一回事。这个道理,才是最寻常的道理,才是最符合大义的道理。

是他们,被皇权之定、君臣之别,牢牢地压在了下面,反而被蒙蔽了。思前想后,各种为难纠结,其实就是没有想清楚这个道理。

这就跟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冷了就穿衣,是一个道理。局势已经来到这种地步了,为什么不能战?士兵们怎会为难?

战斗来到前面,就只有一战;战时,自当全力;一旦交战,敌我就分了,还有什么好为难的?

“师兄说的是,是我们糊涂了。”最先说话的,是朱敦实。他憨厚地笑了笑,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

如今,他是想明白了。沈华善说得没有错,大厦将倾无可扶持,大永如今就是这样,他们起兵,为天下为百姓而战,没有什么好为难的。

袁焕也点点头。他也想清楚了,他带着岭南卫士兵为什么而反。

而在远方的江南道,江南卫大将军于鸿图却还没有想清楚。到底,该不该出兵?

第五百二十四章 阴险手段

早前,景兴帝有旨:令江南卫、河内卫出兵征讨岭南道。作为江南卫大将军的于鸿图,当然是遵旨办事的。

可是,调兵整合都尚未完成,震天的消息就从京兆传来了:皇上,驾崩了!

江南道自然是人哭于途,哭悼他们的君主。而于鸿图等兵将,在哀哭的时候,却又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惶惑在里面。

皇上驾崩了,那么出兵江南道的旨意,要不要继续呢?在这个天下四乱的当口,皇上突然驾崩,对于江南卫来说,这是个绝对不幸的消息。

君主崩天,江南、河内两卫,尚未出兵就有此噩耗了。士气会怎么样?局势会怎么样?于鸿图这都是可以想到的,大大不利啊!

“那动还是不动?”河内卫大将军古大存皱着眉头,问于鸿图。

于鸿图,是这一次出兵的招讨使,最后作决定的,当然是他,所以古大存才有此一问。

古大存带着八万多河内卫士兵,来到江南道与于鸿图会兵。此刻,古大存的心中,甚是复杂。

在平定晋州、鄂州的动乱时,他曾和沈华善并肩作战。可是现在,沈家起兵是与朝廷作对,他要带着士兵征讨沈家了。

昔日的伙伴,今朝的敌人,这种转变,真的是像吞了苍蝇一样难受。

古大存再一次自言自语道:“沈华善怎么就反了呢?”

在他们心目中,沈家等于沈华善。他们真是没有想到,那个和善的小老头,闷声不响的就拢住了西宁卫,又扯牢了岭南卫,突然就起兵了,令七大道震了几震。

相比之下,他们什么消息都没提前收到,真是弱毙了。

“就算出兵。我们这些兵力,能打得过西宁卫、岭南卫吗?他们可是击败了西燕三十万敌军的。”

尚未等于鸿图答话,古大存继续说道。这话,虽然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但的确是实话。

河内道的洪灾还没结束,河内卫的士兵,还有一部分在河南一带救灾,能凑够这八万士兵,已经是穷古大存之力了。

他都不知道,西宁卫怎么就能在短短时间内,增加了好几万人。先前,西宁卫的兵力才十二万,经过了西燕敌军入侵的战争,如今还有十五万!

真是……让人不得不服!

且不论古大存在说什么。于鸿图只是淡淡说了一句:“不动,难道你敢抗旨?”

他拿出了明黄的圣旨。这是京兆送来的,上面有景兴帝的玉玺盖印,发的,就是出兵的旨意。

就算景兴帝驾崩了。他们作为武将,怎敢不从?

古大存叹了口气,知道于鸿图说的是实话。有圣旨在这里,不管兵力多少、打不打得过,招讨司都要动起来。

朝廷的态度,朝廷的颜面,还有大永江山的完整。都是要靠这一次征战来维护。不然,大永就分崩离析了。

蒋博文和严律政在陇右道打得正欢,原先古大存和于鸿图一直是观望的态势的。如今,轮到他们身处战局中了。

这种滋味,真不好受。严律政还好一点,蒋博文毕竟是杀了安北都护府五万士兵。乃是大奸无忠之徒,收拾起蒋博文来的时候,完全没有心理负担。

可是古大存一想到,沈则敬等人击退了三十万西燕敌军,守住了大永的疆土。有此大功如城墙一样挡着,两军对上,他怕自己会手软。

于鸿图想说什么,却又止住。古大存在想什么,都是浮在脸上的。他在想什么,于鸿图很清楚。于鸿图自己,何尝不是这样纠结呢?

随即,一纸从京兆来的旨意,终结了他们这种纠结。

“左良哲这厮,这也太阴险了!这种下三滥的手段,亏得他还是文官!”看罢明黄的旨意,古大存忍不住这样大声骂道。托孤重臣又怎么样,他古大存从来就没有怕过!

左良哲仗着托孤大臣的权力,又有宫中的皇后左氏和睿皇子为名目,竟然以新帝的名义,下了一道出兵的旨意。

这道出兵的旨意,不但令江南、河内两卫立即起行,还令他们要押上溪山俞氏、胡氏、叶氏三家的人一起出征,务必要镇压沈家、平定岭南、西宁两道云云。

让古大存恼怒的,正是押送这三家出征的的旨意。左良哲这是什么意思,古大存剔透了。

这三家,都是沈家的姻亲故旧,是大永朝廷最好的人质,用在岭南战局中,当然是用来胁迫沈家就范的!

这样的手段,在古大存看来,真的是太阴险了。就算他们的兵力不够、敌不过沈家他们,可是古大存也没想着用这样的手段。

胜之不武,就算是朝廷胜利了,古大存也觉得被打脸。

“兵者,诡道也。能胜利就是好的,没有什么阴险不阴险的说话。左良哲这个办法,也不能算错。”

于鸿图沉吟半响,这样说道。他曾带着士兵镇压盛王,十分清楚对待叛乱,就是要用雷霆镇压的的方式,别无他途。

“可是……”古大存想反驳,却不知怎么说。于鸿图说得也没有错,沈家谋反在前,这些沈家姻亲,本该就是被处决的。可是,这事,他怎么都觉得不厚道。

“就算我们不押送这些人,金吾卫来的那三千人,难道不会做这事?”

于鸿图又再说说话了。与这个旨意一起来到江南道的,还有金吾卫的三千士兵。看来左良哲也担心他们不肯这么做,还专门派了士兵来做这事。

是了,还有三千金吾卫!

古大存这下,再也没什么话说了。事情都到了这一步,那么就只能趁势而为了。

京兆来了三千金吾卫,要押着溪山俞氏这些人前去岭南。这个事情,很快就在江南卫里传开了。

别的兵将尚不觉得有什么,镇守在湘湖边的中郎将段宏却心急如焚。怎么办?怎么办?怎么才能保住这些人的性命?段宏发现,在这样的局势下,他没有任何办法可想。

在沈家起兵之后,段宏就知道,与沈家相关的这些人,就要有杀身之祸了。他想要的,就是保住这些人的性命。

一是为了保护江南道的文脉根基,二也是为了报答当初沈华善的恩德。

不管沈家起兵谋反是怎样的大罪,沈华善的恩德,段宏还是一定要报的。在段宏的心目中,家永远是比朝廷要大的,不然当初也不会为了即将临盆的妻子差点谋反了。

为了保住俞氏,他一方面煽动江南道的文官士子,利用这些人来守住俞氏;另一方面又向于鸿图建议,由他自己带兵守住湘湖。这样一来,俞氏表面上看来,是被囚禁了,实则是保存了一族的性命。

段宏是想着趁着镇守期间,将这些俞氏子弟救出去的。可是,他的计划还没得及实行,京兆就来金吾卫了。

如今,那三千金吾卫已经代替了江南卫士兵,守在了溪山湘湖边,当然也扼住了溪山俞氏的命脉。

不管段宏如何心急,招讨司起兵的日子很快就到了。近二十万招讨司大军,从江南道出发,声势浩荡地往岭南到推进。

当然,溪山俞氏一脉,还有沈、胡、叶这这三家的子弟,也由三千名金吾卫押着,一同前往岭南道。

这一行人质中,人数最多的还是俞氏。沈家留在杭州的子弟,很多人在狱中受刑太过,已经身死了;胡氏、叶氏也没有多少子弟留守;只有溪山俞氏,死守住湘湖,倒没走多少人。

沈俞氏兄弟之中,除了在岭南道的俞正楷、俞正道,还有俞正时、俞正安;而在沈俞氏侄儿一辈中,就有俞始经、俞始纲等人。

所幸,俞家第三代,俞平声、俞平言等人,却是被段宏暗地里救走了。不然,俞氏一脉几代,文脉根基全都在这里了。

于鸿图和古大存骑在马背上,远远看着那一行人质,脸色十分沉凝。

不知道是他们看错了,还是别的什么,那一行人身子挺得笔直脸上还有笑意,就连那个头发全白的老妇人,佝偻着腰,头却怪异地仰着——那是一个挺直腰的姿势。

这个头发全白的老妇人,正是沈俞氏的母亲、沈则敬的岳母、俞谨之的老妻!她八十多岁的高龄了,同样是作为朝廷的人质!

金吾卫士兵,本不愿押送这样一个累赘,可是俞老太执意跟来,还絮絮叨叨的,听得金吾卫士兵火起。

既然她执意送死,金吾卫士兵怎么会不准?能来江南道的金吾卫,不是听命于皇后左氏,就是被左良哲收买了的,对俞家那是一点尊敬都没有的。

于鸿图和古大存看着那微微笑的老妇人,心中闪过不祥。总觉得,这个老妇人笑得让人心里发毛。

就在这样的感觉中,于鸿图和古大存带着士兵,终于来到了岭南道边境。

南岭山脉像一道天然的屏障,紧紧守护着岭南道。只要翻过南岭山脉,就进入岭南道腹地了。

当然,于鸿图和古大存没有那么容易就越过了南岭,他们在南岭边上,在一个名唤南雄的城池,开始和西宁卫、岭南卫的第一次交战。

第五百二十五章 攻心

在南岭边上的南雄城,是岭南道最北边城池。从广州府往北,越过了南雄,就进入江南道地界了。

南雄这一战,对于交战的双方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于鸿图带领的招讨司,代表朝廷前来镇压谋反的沈则敬等人。为了皇朝的威信,为了大永的完整,他们一定要平定岭南道,这南雄首战,就是他们制胜的关键。

如果这战输了,连南雄城都跨不过,招讨司要折损在南雄,于鸿图不敢深想接下来的局势会怎么样。

对于沈则敬等人来说,这战更是意义非凡。如果这一战赢了,那么他们“诛左氏、清君侧”的大义之旗,才有可能继续,沈则敬等人谋太平之举,才有可能延展;

如果输了,那么招讨司镇压岭南道,西宁、岭南两卫谋反罪成,被诛杀、夷三族都是紧跟着的。

不管是于鸿图还是沈则敬,都对这一场战役付了十足心思,也做了十足准备。谁胜谁负,但听天意与人谋。

九月底,岭南道秋风尚未深的时候,招讨司抵达南雄城外,这一战,打响了!

和大永任何一个边界城市一样,南雄城易守难攻。它背靠南岭山脉,其余三面是高垒的围墙,倾斜的地势,就是他们天然的防护。

如今,南雄城的三面围墙,布满了厚厚的荆棘;城墙之上,架设着数架守城弩。如果于鸿图能够看到城墙上的布置,定会大吃一惊:城墙上的守城弩数量,竟然有十二架之多!这个数字,就算将江南道、河内道两道所有城池的守城弩集合起来,都比不上。

不用细说,这些守城弩,大多是沈家兵器司出品的胡弩床。沈家兵器司就在南岭山脉之中,这样的地利之便,如果守城弩还不能充足供应的话。那就太说不过去了。

城墙里面,是彭瑾和沈则思带着的西宁卫,还有袁焕带着的岭南卫。这两卫近二十五万人,各自由大将军带领。一前一后陈兵于南雄。

袁焕及岭南卫熟悉南雄,有地理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你可能喜欢的